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7378发布日期:2018-10-26 20:2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磨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对车轮中心孔和轮辐背面进行打磨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车轮的机加工生产过程中,在中心孔和轮辐背面肯定会产生毛刺,如果产生的毛刺不及时的去除,将会严重影响后序的涂装效果,更会使车轮在使用过程中提前产生腐蚀;因此,需要一种多功能、通用型的自动化打磨设备,对车轮这些部位进行打磨,以达到去毛刺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轮打磨设备,它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任何尺寸的车轮中心孔处进行打磨,而且通过毛刷带的各个动作能够对不同尺寸、不同造型的车轮轮辐的背面进行打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由机架、下导柱、下导套、伺服电机Ⅰ、下固定板、带轮Ⅰ、同步带Ⅰ、带轮Ⅱ、下升降板、轴Ⅰ、轴承座Ⅰ、隔板、升降套、伺服电动缸Ⅰ、伺服电机Ⅱ、齿条Ⅰ、导轨Ⅰ、立板、齿轮Ⅰ、伺服电机Ⅲ、伺服电机Ⅳ、横板、导轨Ⅱ、横滑板、轴Ⅱ、轴承座Ⅱ、旋转架、伺服电机Ⅴ、带轮Ⅲ、毛刷带、带轮Ⅳ、轴承座Ⅲ、轴Ⅲ、固定块、滑槽、螺母、滑块、弹簧、伺服电机Ⅵ、卡爪、齿轮Ⅱ、齿条Ⅱ、气缸Ⅰ、导轨Ⅲ、左滑板、上固定板、轴Ⅳ、轴承座Ⅳ、上升降板、伺服电机Ⅶ、上导柱、气缸Ⅱ、上导套、右滑板、气缸Ⅲ、伺服电机Ⅷ、齿轮Ⅲ、齿条Ⅲ以及毛刷单元所组成。

下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Ⅲ和四个下导套都固定在下固定板上,与下导套配合的四根下导柱固定在下升降板下方;气缸Ⅲ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的下方铰接;轴承座Ⅰ固定在下升降板的上方,轴Ⅰ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内部;带轮Ⅰ固定在轴Ⅰ的下方;伺服电机Ⅰ固定在下升降板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Ⅱ;带轮Ⅰ和带轮Ⅱ通过同步带Ⅰ连接。

轮辐打磨单元包括:立板通过导轨Ⅰ安装在轴Ⅰ上方的侧面;齿条Ⅰ也固定在轴Ⅰ上方的侧面;伺服电机Ⅲ固定在立板的左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齿轮Ⅰ与齿条Ⅰ啮合;横板固定在立板的下方;横滑板通过导轨Ⅱ安装在横板上方;轴承座Ⅱ固定在横滑板上方;轴Ⅱ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中间;伺服电机Ⅳ固定在横滑板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Ⅱ的下方相连;旋转架固定在轴Ⅱ的上方;带轮Ⅲ和带轮Ⅳ安装在旋转架的上方,通过毛刷带相连;伺服电机Ⅴ安装在旋转架的侧面,其输出端与带轮Ⅲ相连;齿条Ⅲ安装在横板的上方;伺服电机Ⅷ固定在横滑板上方的侧面,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Ⅲ;齿轮Ⅲ与齿条Ⅲ啮合。本设备包括完全对称的四套轮辐打磨单元。

中心孔打磨系统包括:隔板固定在轴Ⅰ中间孔的上方;升降套与轴Ⅰ上方的孔内壁配合;伺服电动缸Ⅰ固定在隔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套的底部相连;轴承座Ⅲ固定在升降套顶板的上方;轴Ⅲ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Ⅲ内部;伺服电机Ⅱ固定在升降套顶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Ⅲ的下方相连;固定块固定在轴Ⅲ的上方;螺母上方带有螺纹,且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块内部;伺服电机Ⅵ固定在固定块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螺母的下方连接;滑槽固定在固定块的上方;滑块与滑槽上的T型槽配合;若干个滑块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滑块底部带有螺纹,与螺母上方的螺纹配合;毛刷单元与滑块上方的孔配合;若干个弹簧安装在滑块上方的孔内,置于毛刷单元的一侧。

上升降夹紧旋转系统包括:齿轮Ⅱ固定在上固定板下方的中间位置;左滑板和右滑板通过导轨Ⅲ安装在上固定板的下方;左滑板和右滑板的下方分别固定有两个卡爪,上方分别固定有齿条Ⅱ;两根齿条Ⅱ同时与齿轮Ⅱ啮合;气缸Ⅰ固定在上固定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左滑板的上方相连;轴承座Ⅳ固定在上升降板的下方;轴Ⅳ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Ⅳ内部;轴Ⅳ的下方与上固定板的顶端相连;伺服电机Ⅶ固定在上升降板的上方,其输出端与轴Ⅳ的上方连接;四根上导柱固定在上升降板的上方;与其配合的四个上导套固定在机架的顶端;两个气缸Ⅱ也固定在在机架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的上端铰接。

实际使用时,气缸Ⅱ通过上导柱使卡爪下降到辊道下方;气缸Ⅰ通过齿轮Ⅱ和齿条Ⅱ使四个卡爪将车轮同步夹紧;伺服电机Ⅶ通过轴Ⅳ使夹紧后的车轮旋转;气缸Ⅲ通过下导柱使轴Ⅰ及毛刷单元上升到车轮法兰盘下方;伺服电动缸Ⅰ通过升降套使毛刷单元精确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伺服电机Ⅱ通过轴Ⅲ使毛刷单元旋转,转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伺服电机Ⅵ通过螺母调节各个滑块的位置,使之适应车轮中心孔的尺寸;弹簧使毛刷单元处于浮动状态,保证完全接触车轮中心孔,此时即可对中心孔处进行打磨; 伺服电机Ⅴ通过带轮Ⅲ和带轮Ⅳ使毛刷带转动;伺服电机Ⅳ通过轴Ⅱ实现毛刷带圆周方向旋转;伺服电机Ⅷ通过齿轮Ⅲ、齿条Ⅲ以及导轨Ⅱ可调整毛刷带的左右位置;伺服电机Ⅲ通过齿轮Ⅰ、齿条Ⅰ以及导轨Ⅰ可调整毛刷带的上下位置;当转动的毛刷带接触到车轮轮辐背面时即可对此处进行打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不仅能够对任何尺寸的车轮中心孔处进行打磨,而且通过毛刷带的各个动作能够对不同尺寸、不同造型的车轮轮辐的背面进行打磨;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去除效率高、工艺先进、通用性强、性能安全稳定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轮打磨设备的局部左视图。

图中,1-机架、2-下导柱、3-下导套、4-伺服电机Ⅰ、5-下固定板、6-带轮Ⅰ、7-同步带Ⅰ、8-带轮Ⅱ、9-下升降板、10-轴Ⅰ、11-轴承座Ⅰ、12-隔板、13-升降套、14-伺服电动缸Ⅰ、15-伺服电机Ⅱ、16-齿条Ⅰ、17-导轨Ⅰ、18-立板、19-齿轮Ⅰ、20-伺服电机Ⅲ、21-伺服电机Ⅳ、22-横板、23-导轨Ⅱ、24-横滑板、25-轴Ⅱ、26-轴承座Ⅱ、27-旋转架、28-伺服电机Ⅴ、29-带轮Ⅲ、30-毛刷带、31-带轮Ⅳ、32-轴承座Ⅲ、33-轴Ⅲ、34-固定块、35-滑槽、36-螺母、37-滑块、38-弹簧、39-伺服电机Ⅵ、40-卡爪、41-齿轮Ⅱ、42-齿条Ⅱ、43-气缸Ⅰ、44-导轨Ⅲ、45-左滑板、46-上固定板、47-轴Ⅳ、48-轴承座Ⅳ、49-上升降板、50-伺服电机Ⅶ、51-上导柱、52-气缸Ⅱ、53-上导套、54-右滑板、55-气缸Ⅲ、56-伺服电机Ⅷ、57-齿轮Ⅲ、58-齿条Ⅲ、59-毛刷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和工作情况。

该装置由机架1、下导柱2、下导套3、伺服电机Ⅰ4、下固定板5、带轮Ⅰ6、同步带Ⅰ7、带轮Ⅱ8、下升降板9、轴Ⅰ10、轴承座Ⅰ11、隔板12、升降套13、伺服电动缸Ⅰ14、伺服电机Ⅱ15、齿条Ⅰ16、导轨Ⅰ17、立板18、齿轮Ⅰ19、伺服电机Ⅲ20、伺服电机Ⅳ21、横板22、导轨Ⅱ23、横滑板24、轴Ⅱ25、轴承座Ⅱ26、旋转架27、伺服电机Ⅴ28、带轮Ⅲ29、毛刷带30、带轮Ⅳ31、轴承座Ⅲ32、轴Ⅲ33、固定块34、滑槽35、螺母36、滑块37、弹簧38、伺服电机Ⅵ39、卡爪40、齿轮Ⅱ41、齿条Ⅱ42、气缸Ⅰ43、导轨Ⅲ44、左滑板45、上固定板46、轴Ⅳ47、轴承座Ⅳ48、上升降板49、伺服电机Ⅶ50、上导柱51、气缸Ⅱ52、上导套53、右滑板54、气缸Ⅲ55、伺服电机Ⅷ56、齿轮Ⅲ57、齿条Ⅲ58以及毛刷单元59等所组成。

下升降旋转系统包括:两个气缸Ⅲ55和四个下导套3都固定在下固定板5上,与下导套3配合的四根下导柱2固定在下升降板9下方;气缸Ⅲ55的输出端与下升降板9的下方铰接;轴承座Ⅰ11固定在下升降板9的上方,轴Ⅰ10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Ⅰ11内部;带轮Ⅰ6固定在轴Ⅰ10的下方;伺服电机Ⅰ4固定在下升降板9的下方,其输出端固定有带轮Ⅱ8;带轮Ⅰ6和带轮Ⅱ8通过同步带Ⅰ7连接。

轮辐打磨单元包括:立板18通过导轨Ⅰ17安装在轴Ⅰ10上方的侧面;齿条Ⅰ16也固定在轴Ⅰ10上方的侧面;伺服电机Ⅲ20固定在立板18的左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Ⅰ19,齿轮Ⅰ19与齿条Ⅰ16啮合;横板22固定在立板18的下方;横滑板24通过导轨Ⅱ23安装在横板22上方;轴承座Ⅱ26固定在横滑板24上方;轴Ⅱ25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Ⅱ26中间;伺服电机Ⅳ21固定在横滑板24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Ⅱ25的下方相连;旋转架27固定在轴Ⅱ25的上方;带轮Ⅲ29和带轮Ⅳ31安装在旋转架27的上方,通过毛刷带30相连;伺服电机Ⅴ28安装在旋转架27的侧面,其输出端与带轮Ⅲ29相连;齿条Ⅲ58安装在横板22的上方;伺服电机Ⅷ56固定在横滑板24上方的侧面,其输出端固定有齿轮Ⅲ57;齿轮Ⅲ57与齿条Ⅲ58啮合。本设备包括完全对称的四套轮辐打磨单元。

中心孔打磨系统包括:隔板12固定在轴Ⅰ10中间孔的上方;升降套13与轴Ⅰ10上方的孔内壁配合;伺服电动缸Ⅰ14固定在隔板12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升降套13的底部相连;轴承座Ⅲ32固定在升降套13顶板的上方;轴Ⅲ33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Ⅲ32内部;伺服电机Ⅱ15固定在升降套13顶板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轴Ⅲ33的下方相连;固定块34固定在轴Ⅲ33的上方;螺母36上方带有螺纹,且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块34内部;伺服电机Ⅵ39固定在固定块34的下方,其输出端与螺母36的下方连接;滑槽35固定在固定块34的上方;滑块37与滑槽35上的T型槽配合;若干个滑块37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滑块37底部带有螺纹,与螺母36上方的螺纹配合;毛刷单元59与滑块37上方的孔配合;若干个弹簧38安装在滑块37上方的孔内,置于毛刷单元59的一侧。

上升降夹紧旋转系统包括:齿轮Ⅱ41固定在上固定板46下方的中间位置;左滑板45和右滑板54通过导轨Ⅲ44安装在上固定板46的下方;左滑板45和右滑板54的下方分别固定有两个卡爪40,上方分别固定有齿条Ⅱ42;两根齿条Ⅱ42同时与齿轮Ⅱ41啮合;气缸Ⅰ43固定在上固定板46的下方,其输出端与左滑板45的上方相连;轴承座Ⅳ48固定在上升降板49的下方;轴Ⅳ47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Ⅳ48内部;轴Ⅳ47的下方与上固定板46的顶端相连;伺服电机Ⅶ50固定在上升降板49的上方,其输出端与轴Ⅳ47的上方连接;四根上导柱51固定在上升降板49的上方;与其配合的四个上导套53固定在机架1的顶端;两个气缸Ⅱ52也固定在在机架1的顶端,其输出端与上升降板49的上端铰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