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墙面打磨机的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9366发布日期:2019-01-02 21:38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墙面打磨机的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面打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墙面打磨机的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将粉刷好的墙面进行打磨,从而使得墙面更加平整美观。起初,工人采用砂纸打磨的方式对墙面进行处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环境的保护。

申请公布号为CN102259288A、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11月3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墙面打磨机,包括操作手柄、电机以及打磨头。打磨头包括顶盖、基座和磨盘组件;顶盖或基座上设置有抽气管口,抽气管口通过顶盖内的气路连通至磨盘组件;顶盖和基座之间设置有将电机的扭矩传递至磨盘组件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为偏心轴或同心轴,磨盘组件的磨盘安装在偏心轴或同心轴的下端;顶盖和基座通过快换机构连接,的快换机构是:基座内设置有一旋转盘,旋转盘的一侧设置有拨动柄,旋转盘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孔,顶盖上固定安装有伸入限位孔的定位杆,旋转盘的转动使限位孔卡紧或松开定位杆。使用时,磨盘组件转动并打磨墙面,而打磨产生的粉尘被抽气管口吸收。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磨盘组件在打磨墙面过程中会有部分粉尘在重力作用下往下运动,抽气管口能够吸收磨盘组件内部产生的粉尘,而无法吸收模仿组件边缘产生的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墙面打磨机的吸尘装置,通过设置给水层和吸附层,达到了吸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的粉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墙面打磨机的吸尘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吸尘箱,所述出气管上连接有抽气泵;所述吸尘箱内设置有给水层和吸附层;所述给水层包括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夹设有高分子吸水树脂层;所述给水层靠近进气管设置,所述吸附层夹设于给水层和出气管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处于水饱和状态。先将吸尘箱固定于墙面打磨机上的打磨头上,可通过胶粘或者夹具进行固定。在使用墙面打磨机时,吸尘箱位于打磨头的底部,且进气管朝向墙面。在重力作用下掉落的粉尘被吸收到吸尘箱内部,粉尘被阻挡于第一无纺布外部。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在风压作用下释放少量水分,并附着于粉尘上,使得第一无纺布外部的粉尘附着于第一无纺布上。一部分粉尘通过第一无纺布,并带有一定水分后穿过第二无纺布,并附着于吸附层上,达到了除尘的效果,相对干净的气体从出气管排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附层包括活性炭纤维层,所述活性炭纤维层外部包括有过滤网壳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纤维具有极强的吸附效果,能够吸附细小的颗粒以及一些有毒气体。并且活性炭纤维在水中的吸附效果更佳,带有水分的粉尘经过活性炭纤维层时能够提高活性炭纤维层的吸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给水层与所述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远离进气管一端与吸尘箱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且所述进气管中进入的气体仅通过第一通道与给水层接触;所述给水层与所述吸附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吸尘箱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且经过所述给水层的气体仅通过第二通道与吸附层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通道、给水层、第二通道、吸附层,再从出气管排出,如此设置延长了气体的运动路程,且延长了气体与给水层和吸附层之间的接触时间,能够提高过滤吸尘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给水层的外缘包覆有防水包边,所述给水层的一侧与开设于所述吸尘箱内壁的插接槽插接配合,且所述给水层沿着垂直于插接槽的方向与吸尘箱滑动配合;所述吸尘箱与插接槽的一侧开设有用于给水层通过的安装口,且所述吸尘箱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封闭安装口的启闭门;所述给水层上远离插接槽的一端与所述启闭门抵紧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包边的设置,其一能够对给水层的外缘进行保护,减少高分子吸水性树脂中水的侧漏,其二能够减少水分从给水层的缘部渗出,提高对粉尘湿润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吸尘箱上与所述插接槽相邻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自靠近插接槽端部的位置朝向安装口延伸设置;所述给水层沿着第一滑轨出入安装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给水层的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启闭门转动连接于所述吸尘箱上,且所述启闭门与吸尘箱之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启闭门上靠近安装口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于给水层端部的防水包边和启闭门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在减少高分子吸水树脂的水分从给水层缘部流失的同时,能够达到提高给水层在吸尘箱内部的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转轴和抵紧板,所述抵紧板与所述吸尘箱外壁抵触;所述抵紧板绕着转轴在沿着吸尘箱外表面转动配合,且转动后抵紧板抵紧于所述启闭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启闭门时,转动启闭门使其与安装口对应,然后转动抵紧板,使得抵紧板抵紧于启闭门表面,从而固定启闭门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插接槽的槽底固定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抵紧于所述给水层端部的防水包边与插接槽槽底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给水层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启闭门缘部固定有弹性挤压层,所述弹性挤压层抵紧于启闭门缘部和安装口侧壁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启闭门对安装口的密封效果,减少吸尘箱内部粉尘随着空气溢出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网壳体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吸尘箱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过滤网壳体的一侧插接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过滤网壳体在吸尘箱内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给水层和吸附层,对带有粉尘的气体进行过滤并湿润后,利用吸附层对粉尘进行吸附,再将相对洁净的气体排出,达到了提高除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吸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1、操作手柄;2、电机;3、打磨头;31、顶盖;32、磨盘;4、吸尘箱;41、进气管;42、出气管;421、抽气泵;43、第一挡板;431、第一通道;44、第二挡板;441、第二通道;45、第三挡板;451、第三通道;46、插接槽;461、第二密封圈;47、固定槽;48、安装口;5、给水层;51、第一无纺布层;52、高分子吸水树脂层;53、第二无纺布层;6、防水包边;7、第一滑轨;8、吸附层;81、活性炭纤维层;82、过滤网壳体;9、第二滑轨;10、启闭门;101、弹性挤压层;11、固定件;111、转轴;112、抵紧板;12、第一密封圈;13、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墙面打磨机,如图1所示,包括操作手柄1、电机2以及打磨头3,打磨头3包括顶盖31和磨盘32,顶盖31固定于操作手柄1上,当磨盘32随着电机2同步转动且打磨墙面时,顶盖31处于静止状态。顶盖31的侧壁上增设有吸尘装置,吸尘装置可通过胶粘或者夹具固定的方式连接于顶盖31上。

如图2所示,吸尘装置包括吸尘箱4,吸尘箱4的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气管41和出气管42。其中,进气管41朝向墙面设置,出气管42背离墙面设置,且出气管42上连接有抽气泵421。

如图3所示,吸尘箱4内部沿着进气管41与出气管42之间的水平连线上依次设置有给水层5和吸附层8,给水层5和吸附层8竖向设置且与吸尘箱4的截面配合。给水层5与进气管41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43,第一挡板43顶部与吸尘箱4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431,且第一挡板43其余侧面均固定于吸尘箱4的侧壁上。给水层5与吸附层8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44,第二挡板44底部与吸尘箱4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道441,且第二挡板44其余侧面均固定于吸尘箱4的侧壁上。吸附层8与出气管42之间设置有第三挡板45,第三挡板45顶部与吸尘箱4顶部之间形成有第三通道451,且第三挡板45其余侧面均固定于吸尘箱4的侧壁上。从进气管41进入的气体仅能够依次从第一通道431、第二通道441和第三通道451通过,最后从出气管42排出。

结合图3和图4,其中,给水层5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51、高分子吸水树脂层52和第二无纺布层53,在使用过程中高分子吸水树脂层52处于吸水饱和状态。为了提高给水层5的稳定性,给水层5的缘部包覆有防水包边6。防水包边6的顶部插接于开设于吸尘箱4顶部的插接槽46内,且插接槽46的槽底固定有第二密封圈461,第二密封圈461抵紧于给水层5顶部的防水包边6上。并且,吸尘箱4内壁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滑轨7,第一滑轨7自靠近插接槽46的位置竖直向下延伸设置。

结合图3和图4,吸附层8包括活性炭纤维层81和包裹于活性炭纤维层81外部的过滤网壳体82,过滤网壳体82呈长方体设置。且过滤网壳体82的顶部与开设于吸尘箱4顶部的固定槽47插接配合。并且,吸尘箱4内壁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二滑轨9,第二滑轨9自靠近固定槽47的位置竖直向下延伸设置。

结合图3和图5,为了方便给水层5和吸附层8的更换,吸尘箱4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口48。吸尘箱4外壁上对应安装口48的位置转动连接有启闭门10,启闭门10与吸尘箱4之间设置有固定件11。固定件11包括转轴111和抵紧板112,转轴111为竖向设置,且抵紧板112绕着转轴111在吸尘箱4外壁转动配合。为了提高启闭门10对安装口48的密封效果,启闭门10缘部固定有弹性挤压层101,弹性挤压层101抵紧于安装口48侧壁与启闭门10缘部之间。

如图5所示,启闭门10上对应给水层5和吸附层8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2和第三密封圈13,第一密封圈12与给水层5底部的防水包边6抵紧,第三密封圈13与过滤网壳体82的底部抵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