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件精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3978发布日期:2018-12-28 20: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件精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件精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需要对板件磨削加工时,只能对每个待加工面单独加工;尤其是在需要加工板件的多个面时,需要对板件进行多次装卡和拆卸,浪费了大量时间,且存在一定的装卡误差,可能会导致加工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件精磨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装卡次数,一次装卡实现对板件的多个面加工,减少装卡误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板件精磨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支架、第一推进机构、第二支架、第二推进机构、第一磨削轮、第二磨削轮、第三磨削轮、第四磨削轮和驱动机构;

所述机架为框架结构;所述机架上并列地固定设置有导轨一;

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导轨一上,能够沿所述导轨一滑动;

所述第一推进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铰接;所述第一推进机构伸缩,能够推动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导轨一滑动;

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设置有导轨二;

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导轨二上,能够沿所述导轨二滑动;

所述第二推进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所述第二推进机构伸缩,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导轨二滑动;

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夹具,用于固定板件;

所述第一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磨削轮的旋转轴与所述导轨二平行,且位于所述导轨二的上方;所述第一磨削轮用于磨削板件的上侧面;

所述第二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磨削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磨削轮的旋转轴平行,且位于所述导轨二的下方,所述第二磨削轮用于磨削板件的下侧面;

所述第三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磨削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磨削轮的旋转轴垂直;

所述第四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磨削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磨削轮的旋转轴平行;所述第四磨削轮为圆台状;所述第四磨削轮的侧棱与底面的夹角为75°;

所述第三磨削轮和所述第四磨削轮用于磨削板件的同一端;

所述第一磨削轮与所述第二磨削轮上下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磨削轮、所述第三磨削轮和所述第四磨削轮沿所述导轨一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磨削轮与所述第三磨削轮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宽度;

所述第四磨削轮与所述第三磨削轮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宽度;

所述第二推进机构的最大推进距离大于所述所述第三磨削轮的半径;

所述第一磨削轮、所述第二磨削轮、所述第三磨削轮和所述第四磨削轮分别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磨削轮、所述第二磨削轮、所述第三磨削轮和所述第四磨削轮均为砂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磨削架;

所述第一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架上;

所述第一磨削架相对所述机架的上下位置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磨削架;

所述第二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磨削架上;

所述第二磨削架相对所述机架的上下位置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三磨削架;

所述第三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磨削架上;

所述第三磨削架相对所述机架的前后位置能够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四磨削架;

所述第四磨削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磨削架上;

所述第四磨削架相对所述机架的前后位置能够调节。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板件精磨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装卡次数少,一次装卡能够实现对板件的多个面加工,减少装卡误差,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件精磨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件精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板件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为机架,2为第一支架,3为第一推进机构,4为第二支架,5为第二推进机构,6为第一磨削轮,7为第二磨削轮,8为第三磨削轮,9为第四磨削轮,10为导轨一,11为导轨二,12为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板件精磨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支架2、第一推进机构3、第二支架4、第二推进机构5、第一磨削轮6、第二磨削轮7、第三磨削轮8、第四磨削轮9和驱动机构;

机架1为框架结构;为成型钢材焊接而成;机架1上并列地固定设置有导轨一10;导轨一10为两个,两个导轨一10平行地焊接在机架1上。第一支架2设置在导轨一10上,能够沿导轨一10滑动;导轨一10限定第一支架2,使第一支架2只能沿导轨一10滑动;第一推进机构3的一端与第一支架2铰接,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第一推进机构3伸缩,能够推动第一支架2沿导轨一10滑动;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推进机构3为液压油缸,以实现对第一支架2精确和稳定的进给。第一支架2上固定设置有导轨二11;本实施例优选导轨二11焊接在第一支架2上;第一支架2优选为成型钢材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导轨二11为两个,两个导轨二11平行地设置在第一支架2上,与第一支架2固定连接,优选通过焊接固定。

第二支架4设置在导轨二11上,能够沿导轨二11滑动;第二支架4被导轨二11限定,只能沿导轨二11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二推进机构5的一端与第二支架4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架2铰接;第二推进机构5伸缩,能够推动第二支架4沿导轨二11滑动;本实施例优选第二推进机构5为液压油缸,以实现对第二支架4精确和稳定的进给。第二支架4上设置有夹具,用于固定板件12,以将板件12固定在第二支架4上,使板件12能够随第二支架4沿导轨一10的延伸方向和导轨二11的延伸方向滑动。第一磨削轮6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磨削轮6的旋转轴与导轨二11平行,且位于导轨二11的上方;第一磨削轮6用于磨削板件12的上侧面;第二磨削轮7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第二磨削轮7的旋转轴与第一磨削轮6的旋转轴平行,且位于导轨二11的下方,第二磨削轮7用于磨削板件12的下侧面;第三磨削轮8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第三磨削轮8的旋转轴与第一磨削轮6的旋转轴垂直,同时也与导轨一10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三磨削轮8用于在给板件12的前端面磨削出垂直与上侧面和下侧面的端面。第四磨削轮9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第四磨削轮9的旋转轴与第一磨削轮6的旋转轴平行;第四磨削轮9为圆台状;第四磨削轮9的侧棱与底面的夹角为75°,以在板件12的前端磨削出与第四磨削轮9相适配角度的倒角;第三磨削轮8和第四磨削轮9用于磨削板件12的同一端,即为板件12的前端。第一磨削轮6与第二磨削轮7上下对称设置,以使板件12的上侧面和下侧面能同时磨削,且可以使施加在板件12上的压力能够上下达到相对平衡,减轻夹具的受到的压力。第一磨削轮6、第三磨削轮8和第四磨削轮9沿导轨一1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磨削轮6与第三磨削轮8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架4的宽度;以使第二支架4能够在第二推进机构5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使第二支架4能够在第一磨削轮6和第三磨削轮8之间穿过,以使第三磨削轮8能够实现对板件12的右侧面进行磨削。第四磨削轮9与第三磨削轮8的距离大于第二支架4的宽度;以使第二支架4能够在第二推进机构5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使第二支架4能够在第四磨削轮9与第三磨削轮8之间穿过,以使第三磨削轮8能够实现对板件12的左侧进行磨削。第二推进机构5的最大推进距离大于第三磨削轮8的半径;以使第二推进机构5能够将板件12推至与第三磨削轮8相切的位置,以实现对左侧面和右侧面的磨削。第一磨削轮6、第二磨削轮7、第三磨削轮8和第四磨削轮9分别被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板件精磨装置,能给减少装卡次数,一次装卡能够实现对板件12的多个面加工,减少装卡误差,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磨削轮6、第二磨削轮7、第三磨削轮8和第四磨削轮9均为砂轮,磨削精度较高,结构可靠。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驱动机构为电机,方便精准控制。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磨削架;第一磨削轮6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磨削架上;第一磨削架相对机架1的上下位置能够调节,以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板件12进行磨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机架1上设置有第二磨削架;第二磨削轮7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磨削架上;第二磨削架相对机架1的上下位置能够调节,以与第一磨削轮6配合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板件12进行磨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机架1上设置有第三磨削架;第三磨削轮8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第三磨削架上;第三磨削架相对机架1的前后位置能够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或宽度的板件1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机架1上设置有第四磨削架;第四磨削轮9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第四磨削架上;第四磨削架相对机架1的前后位置能够调节,以适应不同长度或宽度的板件1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板件精磨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第一推进机构3、第二推进机构5和驱动机构进行控制,以实现板件的自动化磨削。

进一步说明,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术语不应该限制这些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这没有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类似地,元件一、元件二也不代表元件的顺序,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如本文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意结合和所有结合。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