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珩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1025发布日期:2019-04-13 00:2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珩磨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珩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珩磨小盲孔的珩磨工具。



背景技术:

安装在立式珩磨机床上的珩磨工具包括珩磨杆和滑动插设于珩磨杆内孔中的锥度芯轴,珩磨杆下端设有珩磨条,珩磨条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砂条,锥度芯轴通过其尾端的螺孔连接珩磨机床主轴内推进杆,当珩磨机床主轴内推进杆给压力时,就会推动锥度芯轴沿轴向下移,向下移动的锥度芯轴将珩磨杆上的珩磨条沿径向向外胀出,迫使底板上的砂条压紧在工件上的待加工孔的孔壁上;开动立式珩磨机床,立式珩磨机床带动珩磨工具旋转的同时在待加工孔内作上下往复运动,直至砂条将待加工孔珩磨至预定的尺寸。

珩磨工具通常采用单条珩磨条的方式来珩磨工件上的小盲孔,用这种方式加工的小盲孔精度较低,从而导致在相对运动要求较高的场合下,零件的寿命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珩磨小盲孔的珩磨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珩磨工具,包括珩磨杆和滑动插设于珩磨杆内孔中的锥度芯轴,珩磨杆前端外圆面上设有至少四根沿周向均布的珩磨条,相邻珩磨条之间设置一个割槽,珩磨条与一侧相邻的珩磨条之间的割槽为第一割槽,珩磨条与另一侧相邻的珩磨条之间的割槽为第二割槽,第一割槽和第二割槽的数量相同,第一割槽、第二割槽和珩磨条都沿珩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割槽和第二割槽贯穿珩磨杆的管壁,第一割槽的前端延伸至珩磨杆前端面上,使第一割槽的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第二割槽两端封闭,

第一割槽的末端超过珩磨条的末端,第二割槽的末端超过第一割槽的末端,

第二割槽的前端与珩磨杆前端面之间的距离L小于1/2的珩磨条的长度a。

进一步地限定,第一割槽的长度b与珩磨条的长度a的比值为1.5~2。

进一步地限定,第二割槽的长度c与第一割槽的长度b的比值为1.5~2。

进一步地限定,第二割槽的前端与珩磨杆前端面之间的距离L为1mm~3mm。

进一步地限定,珩磨条的前端与珩磨杆的前端面平齐或略超出珩磨杆前端。

进一步地限定,锥度芯轴通过前端的一个调整锥推动珩磨杆的前端扩张,珩磨杆前端的锥孔的锥面与调整锥的锥面相匹配。

进一步地限定,珩磨杆前端的锥孔基本由珩磨条的末端延伸至珩磨条的前端,锥孔的轴向长度基本上和调整锥的锥面的轴向长度一致。

进一步地限定,珩磨杆外圆面上的珩磨条安装处设有凹槽,珩磨条嵌入该凹槽中与珩磨杆粘接连接。

进一步地限定,珩磨条为砂条。

进一步地限定,锥孔和调整锥的锥面的锥度在1:40~1:6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砂条粘接在管体外圆面上的凹槽内,省略了底板,减小了珩磨工具的径向尺寸;将砂条前端设置成与管体前端端面齐平或略超出管体前端端面,可使该珩磨工具不但可以加工小直径通孔,而且可加工小直径盲孔;采用六根砂条,不但提高了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使加工后的孔的表面形成了交叉纹路,交叉纹路有利于油膜的形成和保持;因此,采用该珩磨工具加工的零件的使用寿命往往比采用其它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零件的使用寿命高一倍以上,因而特别适用于相对运动要求高的精密零件加工;而且,该珩磨工具适应多种金属材料的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珩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锥度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珩磨杆1、锥度芯轴2、砂条3、第一割槽4、第二割槽5、锥孔6、锥面7、凹槽8、螺孔9、调整锥1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3和4所示的一种珩磨工具,包括珩磨杆1和滑动插设于珩磨杆1内孔中的锥度芯轴2,珩磨杆1前端外圆面上设有六根沿周向均布的珩磨条,相邻珩磨条之间设置一个割槽,珩磨条与一侧相邻的珩磨条之间的割槽为第一割槽4,珩磨条与另一侧相邻的珩磨条之间的割槽为第二割槽5,第一割槽4和第二割槽5的数量相同,第一割槽4、第二割槽5和珩磨条都沿珩磨杆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割槽4和第二割槽5贯穿珩磨杆1的管壁,第一割槽4的前端延伸至珩磨杆1前端面上,使第一割槽4的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第二割槽5两端封闭,三条第一割槽4和三条第二割槽5分别沿周向均布,

第一割槽4的末端超过珩磨条的末端,第二割槽5的末端超过第一割槽4的末端,

第二割槽5的前端与珩磨杆1前端面之间的距离L小于1/2的珩磨条的长度a,优选,第二割槽5的前端与珩磨杆1前端面之间的距离L为1mm~3mm。

第一割槽4的长度b与珩磨条的长度a的比值为1.5~2。

第二割槽5的长度c与第一割槽4的长度b的比值为1.5~2。

为珩磨工件的盲孔,珩磨条的前端与珩磨杆1的前端面平齐或略超出珩磨杆1前端。

锥度芯轴2通过前端的一个调整锥10推动珩磨杆1的前端扩张,珩磨杆1前端的锥孔6的锥面与调整锥10的锥面7相匹配。

珩磨杆1前端的锥孔6基本由珩磨条的末端延伸至珩磨条的前端,锥孔6的轴向长度基本上和调整锥10的锥面7的轴向长度一致;例如,图3中,珩磨杆1前端的锥孔6的末端略微超出珩磨条的末端,锥孔6的前端接近珩磨条的前端,在锥孔6前为工艺倒角,锥孔6基本由珩磨条的末端延伸至珩磨条的前端。

珩磨杆1外圆面上的珩磨条安装处设有凹槽8,珩磨条嵌入该凹槽8中与珩磨杆1粘接连接。

锥度芯轴2伸出珩磨杆1内孔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珩磨机床主轴内推进杆的螺孔9。

为减小珩磨工具的径向尺寸,珩磨条为砂条3。

锥孔6和调整锥10的锥面7的锥度在1:40~1:60之间,优选,锥孔6和调整锥10的锥面7的锥度是1:50。

工作时,该珩磨工具的珩磨杆1前端伸入工件的待加工孔内,当珩磨机床主轴内推进杆推动锥度芯轴2前移时,通过调整锥10的锥面7与锥孔6的锥面的配合,使珩磨杆1的前端向外扩张的同时带动砂条3沿径向向外胀出,从而迫使凸出于珩磨杆1外圆面的砂条3压紧在工件的待加工孔的孔壁上;第一割槽4和第二割槽5的设置,使砂条3前后两端能更加均衡地向外胀出,以避免将工件上的圆柱孔加工成锥形孔。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