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珩磨机的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813阅读:1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控珩磨机的夹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珩磨机的夹具。



背景技术:

珩磨是制造业零件内孔精加工中主要的加工方法,而珩磨机也是现在机械领域中很常用的一种珩磨设备,主要用于汽车、摩托车、缝纫机、气动元件、液压件、模具、齿轮、轴承、航空等制造业中工件孔的珩磨。

珩磨机就是利用珩磨头珩磨工件精加工表面的磨床。主要用在汽车、拖拉机、液压件、轴承、航空等制造业中珩磨工件的孔。珩磨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珩磨机的主轴工作行程较短,适用于珩磨缸体和箱体孔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控珩磨机的夹具,该夹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待加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控珩磨机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表面上沿其横向设置一倒“T”型连接槽,底座上横向的两端分别竖直设置一固定杆和一活动杆,固定杆的中间设有螺纹孔,活动杆为一螺纹杆,固定杆固定连接在连接槽的端部,活动杆与连接槽滑动配合,还包括一水平设置的长形夹板,夹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调节槽,螺钉穿过调节槽与固定杆上的螺纹孔连接,活动杆穿过调节槽并通过螺帽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杆成倒“T”型,其底部与连接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通过螺钉连接在工作台上,螺钉穿过底座并与底座下方的工作台螺纹连接,螺钉上套有弹簧,弹簧被压缩在工作台和底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竖直设置一个与工作台连接的螺钉和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内经等于螺钉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一圆环形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设置在底座上,定位套被两个夹板夹紧固定在底座上,定位套上开设径向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连接有定位螺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数控珩磨机的夹具,其通过连接在固定杆和活动杆上的夹板来对工件进行夹紧定位,夹板配合底座在上下方向夹紧工件,且夹板在工件的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夹持,该夹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调节方便。或者,夹板配合定位套来使用,待加工产品放置在定位套的中心孔中,并通过定位螺钉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定位,该待加工产品为圆环形,且与定位套中间的孔适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套与定位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数控珩磨机的夹具,包括底座e1,底座e1表面上沿其横向设置一倒“T”型连接槽 e2,底座e1上横向的两端分别竖直设置一固定杆e3和一活动杆e4,固定杆e3的中间设有螺纹孔e5,活动杆e4为一螺纹杆,固定杆e3固定连接在连接槽e2的端部,活动杆e4与连接槽e2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杆e4成倒“T”型,其底部与连接槽e2连接,还包括一水平设置的长形夹板e6,夹板e6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调节槽e7,螺钉e8穿过调节槽e7与固定杆 e3上的螺纹孔e5连接,活动杆e4穿过调节槽e7并通过螺帽e8进行固定。

上述方案中通过连接在固定杆和活动杆上的夹板来对工件进行夹紧定位,夹板配合底座在上下方向夹紧工件,且夹板在工件的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夹持,该夹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调节方便,可根据工件尺寸的大小来调节活动杆的位置。

底座e1通过螺钉e9连接在工作台上,螺钉e9穿过底座e1并与底座e1下方的工作台螺纹连接,螺钉e9上套有弹簧e10,弹簧e10被压缩在工作台和底座e1之间,所述底座e1的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竖直设置一个与工作台连接的螺钉e9和弹簧e10,所述弹簧e10的内经等于螺钉e9的外径。

该夹具可以采用上述方案直接夹持工件进行加工,也可与采用下述方案,通过一定位套来对工件进行固定。

圆环形定位套e11,定位套e11设置在底座e1上,定位套e11被两个夹板e6夹紧固定在底座e1上,定位套e11上开设径向螺纹孔,该螺纹孔中连接有定位螺钉e12。定位套e11 可更换不同孔径的,以适合不同尺寸的待加工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数控珩磨机的夹具,其通过连接在固定杆和活动杆上的夹板来对工件进行夹紧定位,夹板配合底座在上下方向夹紧工件,且夹板在工件的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夹持,该夹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调节方便。或者,夹板配合定位套来使用,待加工产品放置在定位套的中心孔中,并通过定位螺钉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定位,该待加工产品为圆环形,且与定位套中间的孔适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