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3177发布日期:2019-04-17 00: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锻件通常使用在飞机、汽车、船舶、化工、机械设备制造等领域,由于锻件质量高、密度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机械设备的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证,而汽车内星形套就是经过加热、锻造、热处理、粗加工、精加工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本实用新型即为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锻件的加工设备(授权公告号 CN 204450008 U),该专利技术能够平稳的放置多种不规则的锻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噪声和粉尘对车间的污染,但是没有设置卡爪,不能从外侧夹住星形套,没有设置卡盘,不能从内测夹住星形套,没有设置红外探头,不能检测星形套的位置,没有设置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不能调节星形套的位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端设置有工作台,且机体的一端设置有控制箱,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立柱,且工作台的顶端靠近立柱的前侧设置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的顶端设置有夹持器,所述立柱的前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且立柱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滑动块的底端设置有磨轮,且滑动块的底端靠近磨轮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探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器包括底盘、卡爪、支撑盘、卡盘、第一电动缸和第一电动缸,所述夹持器的底端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的顶端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第二电动缸,且底盘的顶端靠近第二电动缸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卡爪,所述第二电动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顶端滑动连接有卡盘,所述卡盘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电动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盘为两个半圆型结构组成的构件,所述第一电动缸的两端分别于两个半圆型构件的内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盘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卡盘的底端设置有凸起块,所述支撑盘与卡盘通过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泵,所述卡爪与液压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STC89C52型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需要对星形套的内侧进行打磨加工时,首先,第二电动缸收缩,带动卡盘移动,把卡盘收放到底盘的内部,然后把星形套放入底盘的顶端靠近卡爪的内侧,最后机体内部的液压泵带动卡爪同时向底盘的内侧移动,即可从外侧夹紧星形套,方便工作人员对星形套的内侧进行打磨加工,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2、当需要对星形套的外侧进行打磨加工时,首先,机体内部的液压泵带动卡爪同时向底盘的外侧移动,第二电动缸伸长,使卡盘伸出底盘的顶端,然后把星形套放在卡盘的外侧,最后,第二电动缸伸长,使卡盘的两个半圆结构沿着支撑盘顶端的滑槽向两端滑动,从而从内侧撑紧星形套,方便工作人员对星形套的外侧进行打磨加工,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3、当星形套被夹持器夹紧后,首先,红外探头发生红外线照射在星形套上,并根据反射光判断星形套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然后控制箱内部的STC89C52型单片机发出指令,滑动块下降,自动调节磨轮的高度,对星形套进行打磨加工,避免了磨轮离星形套的距离过大,造成了打磨的精度达不到标准,磨轮离星形套的距离过小,造成了星形套被打磨的过多,提高了星形套的加工质量。

4、当星形套的一侧打磨结束后,第一丝杠带动第一平台前后移动,第二丝杠带动第二平台左右运动,便可实现了星形套的位置的调节,从而可以自动对星形套的任意位置进行打磨加工,而不用手动调节星形套的位置,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中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中第一丝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第一丝杠;3、第一平台;4、工作台;5、第二平台;6、红外探头;7、滑动块;8、立柱;9、磨轮;10、夹持器;101、底盘;102、卡爪;103、支撑盘;104、卡盘;105、第一电动缸;106、第二电动缸;11、照明灯;12、第二丝杠;13、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内星形套精锻件加工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的顶端设置有工作台4,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控制箱13,工作台4的顶端设置有立柱8,工作台4的顶端靠近立柱8的前侧设置有第一丝杠2,第一丝杠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平台3,第一平台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丝杠12,第二丝杠12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平台5,第二平台5的顶端设置有夹持器10,立柱8的前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立柱8的一端设置有照明灯11,滑动块7的底端设置有磨轮9,滑动块7的底端靠近磨轮9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探头6。

为了便于对星形套进行打磨加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夹持器10包括底盘101、卡爪102、支撑盘103、卡盘104、第一电动缸105和第一电动缸105,夹持器10的底端设置有底盘101,底盘101的顶端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第二电动缸106,底盘101的顶端靠近第二电动缸106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卡爪102,第二电动缸10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盘103,支撑盘103的顶端滑动连接有卡盘104,卡盘104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电动缸105。

为了从内侧夹紧星形套,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卡盘104为两个半圆型结构组成的构件,第一电动缸105的两端分别于两个半圆型构件的内侧固定连接。

为了使卡盘104在支撑盘103上滑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盘103的顶端开设有滑槽,卡盘104的底端设置有凸起块,支撑盘103与卡盘104通过滑槽滑动连接。

为了从外侧夹紧星形套,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泵,卡爪102与液压泵连接。

为了调节磨轮9的高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箱13的内部设置有STC89C52型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工作台4的顶端靠近立柱8的前侧设置有第一丝杠2,第一丝杠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平台3,当星形套的一侧打磨结束后,第一丝杠2带动第一平台3前后移动,第二丝杠12带动第二平台5左右运动,便可实现了星形套的位置的调节,从而可以自动对星形套的任意位置进行打磨加工,而不用手动调节星形套的位置,第二平台5的顶端设置有夹持器10,当需要对星形套的内侧进行打磨加工时,首先,第二电动缸106收缩,带动卡盘104移动,把卡盘104收放到底盘101的内部,然后把星形套放入底盘101的顶端靠近卡爪102的内侧,最后机体1内部的液压泵带动卡爪102同时向底盘101的内侧移动,即可从外侧夹紧星形套,方便工作人员对星形套的内侧进行打磨加工,当需要对星形套的外侧进行打磨加工时,首先,机体1内部的液压泵带动卡爪102同时向底盘101的外侧移动,第二电动缸106伸长,使卡盘104伸出底盘101的顶端,然后把星形套放在卡盘104的外侧,最后,第二电动缸105伸长,使卡盘104的两个半圆结构沿着支撑盘103顶端的滑槽向两端滑动,从而从内侧撑紧星形套,方便工作人员对星形套的外侧进行打磨加工,滑动块7的底端靠近磨轮9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探头6,当星形套被夹持器10夹紧后,首先,红外探头6发生红外线照射在星形套上,并根据反射光判断星形套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然后控制箱13内部的STC89C52型单片机发出指令,滑动块7下降,自动调节磨轮9的高度,对星形套进行打磨加工,避免了磨轮9离星形套的距离过大,造成了打磨的精度达不到标准,磨轮9离星形套的距离过小,造成了星形套被打磨的过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