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耐磨纸喷砂处理的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1445发布日期:2019-04-13 00:3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液体耐磨纸喷砂处理的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液体耐磨纸喷砂处理的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浸渍纸在上砂时主要采用自流方式进行上砂处理,或者在圆形钢管切割一条缝进行喷砂处理。但其存在以下缺点:1、自流方式进行上砂处理,上砂不均匀容易产生颗粒状物质,生产过程容易断纸;2、圆形钢管切割一条缝进行喷砂处理,这样喷砂不均匀、不稳定,且喷嘴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液体耐磨纸的喷嘴结构存在的喷砂不均匀、不稳定、喷嘴容易堵塞、容易出现断纸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液体耐磨纸喷砂处理的喷嘴结构,其喷砂均匀稳定,减少了喷嘴堵塞的几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体耐磨纸喷砂处理的喷嘴结构,包括进料槽座、胶槽、封端板和回流槽座,所述胶槽的一端与进料槽座连接,另一端与回流槽座连接;所述胶槽为U型结构,胶槽的上方与两块封端板连接,两块封端板之间设有喷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槽座上设有进料口,回流槽座上设有回流口,胶槽上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分别与进料口和回流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封端板通过螺栓安装槽和螺栓安装固定在胶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与回流口的直径比为1.5:1~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用来控制浸渍纸生产过程耐磨材料加量及其分布的均匀性,通过本实用新型极大地增强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2、能够有效控制喷砂均匀稳定,减少喷嘴堵塞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回流槽座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E-E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槽座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封端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G-G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胶槽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H-H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K-K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胶槽;3、回流槽座;4、回流口;5、封端板;6、喷口;7、进料槽座;8、螺栓安装槽;9、U型槽;10、g25钢丝软管;11、g250钢丝软管;12、胶水收集循环装置;13、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耐磨纸喷砂处理的喷嘴结构,包括进料槽座7、胶槽2、封端板5和回流槽座3,所述胶槽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进料槽座7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回流槽座3连接;所述胶槽2为U型结构,胶槽2的上方与两块封端板5连接,两块封端板5之间设有一定间隙,此间隙即为喷口6;喷口6的宽度为4~20mm,太大或太小均不能保证喷出来的液体的均匀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一种液体耐磨纸喷砂处理的喷嘴结构,所述进料槽座7上设有进料口1,回流槽座3上设有回流口4,胶槽2上设有U型槽9,所述U型槽9分别与进料口1和回流口4连通。所述U型槽9的进料处的尺寸比回流处的尺寸大一倍,即从图7-9中看出为梯形结构,采用此结构是防止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而导致喷口6处的压力不足,因此设置为进料处的尺寸比回流处的尺寸大,提高了U型槽9内液体的压力,达到相对平衡,使喷出来的液体均匀稳定。

如图5-6所示,所述封端板5通过螺栓安装槽8和螺栓安装固定在胶槽2上;螺栓安装槽8起固定作用,可通过调整两处封端板5的间隙,再通过螺栓加以固定,即可调整喷口6的宽度的大小。

所述进料口1与回流口4的直径比为1.5:1~3:1;进料口1与回流口4的直径比优选为2:1,可保证U型槽9内的胶水的压力流量均匀,喷出来的液体均匀稳定。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10所示,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胶水收集循环装置12的上方,胶水收集循环装置12安装固定在机架13上,进料口1处接g250钢丝软管11,回流口4处接g25钢丝软管10,将蠕动泵与g250钢丝软管11连接;通过蠕动泵把具有一定流量压力的胶水通过g250钢丝软管11、进料口1打入U型槽9内,通过喷口6均匀地挤出或喷出,喷到浸渍纸上进行上砂的工作,另一部分胶水从回流口4流出,没有喷到浸渍纸上的胶水落入胶水收集循环装置12上,再次进行循环利用,避免了浪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