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轮加工设备用刀架移动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8544发布日期:2019-06-11 22:4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布轮加工设备用刀架移动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布轮加工设备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布轮加工设备用刀架移动的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710751271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抛光风轮加工设备的刀架移动调节机构,其采用在机座上设置滑轨,在刀架的底部设置与滑轨配合的凹槽,通过凹槽和滑轨的滑动以使得刀架行走移动,由于刀架上具有较多零部件,整体质量较大,而且刀架顶部距离底部的距离较长,使得刀架整体行走不够稳定,容易晃动,且在滑轨上落上部分杂质或布料的丝线时,凹槽容易与滑轨发生卡住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小刀架顶部至刀架与底座连接处的距离,减小力矩,增强刀架在移动过程中稳定性,且能够降低杂质对移动的影响,运行顺畅的布轮加工设备用刀架移动的行走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轮加工设备用刀架移动的行走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移动导轨,所述每个移动导轨上均设置有固定刀架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上轮组和下轮组,所述上轮组和下轮组分别抵触移动导轨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的侧面设置有与上轮组和下轮组垂直的侧轮,所述侧轮与移动板之间设置有调偏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偏机构包括与移动板铰接的调偏拐臂,所述调偏拐臂一端连接侧轮,另一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端部抵触移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上的侧轮关于刀架对称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固定刀架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侧面设置有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位于两移动导轨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移动导轨设置在底座的侧壁上,能够大大减小移动导轨至刀架顶部之间的距离,增强刀架运行的稳定性,减小晃动;其次采用滚轮与移动导轨接触移动,能够减小被杂质卡死,具有更大的通过性;通过调节螺栓的旋转,能够使调偏拐臂转动,进而改变侧轮与移动导轨的接触压力,能够改变移动板与移动导轨的夹角,同时改变刀架的倾斜角度,进行微调,使刀架的刀伸出后能够完整恰好进入两模具间的缝隙,同时两个移动板位于两个移动导轨之间处,通过改变侧轮与移动板之间的接触压力能够增强移动板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布轮加工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刀架;3、移动导轨;4、加强筋;5、移动板;6、滚轮;7、上轮组;8、下轮组;9、加强板;10、调偏拐臂;11、侧轮;12、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布轮加工设备用刀架移动的行走机构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布轮加工设备用刀架移动的行走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对移动导轨3,所述每个移动导轨3上均设置有固定刀架2的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上设置有上轮组7和下轮组8,所述上轮组7和下轮组8分别抵触移动导轨3的上下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移动导轨3的两端固定在底座1的侧壁上,而移动导轨3的侧面设置有加强板9,以增强移动导轨3的抗弯曲性能。

如图1所示,刀架2移动时是通过移动板5上的上轮组7和下轮组8在移动导轨3上滚动进行,其中优选的上轮组7和下轮组8分别设置有两个滚轮6,且在水平方向上在刀架2的两侧均布置有滚轮6。

刀架2与移动板5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此加强筋4整体呈三角板状,首先能够增强刀架2与移动板5的连接结构,其次能够对刀架2起到增强作用,进一步减小其晃动的力臂,增强稳定性。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移动板5的侧面设置有与上轮组7和下轮组8垂直的侧轮11,所述侧轮11与移动板5之间设置有调偏机构,所述调偏机构包括与移动板5铰接的调偏拐臂10,在移动板5上设置有凸耳,调偏拐臂10通过轴铰接在凸耳上,调偏拐臂10呈“7”形,所述调偏拐臂10一端连接侧轮11,另一端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12,所述调节螺栓12端部抵触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上的侧轮11关于刀架2对称设置有两个。

其中移动板5位于两移动导轨3的内侧,如图3所示,其中调偏机构的调偏拐臂10由侧轮11和调节螺栓12的作用形成杠杆原理,即通过调节螺栓12的调整能够改变侧轮11与移动导轨3之间的压力,此时即形成两移动导轨3将两个移动板5夹在中间区域,而移动导轨3侧面的加强板9能够防止移动导轨3向外侧弯曲,调整每个侧轮11与移动导轨3之间的压力,进而达到对移动板5行进路径进行微调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