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的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7630发布日期:2019-07-10 09:1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的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类零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的打磨设备。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是机械设备中最常见到的零部件之一,也是旋转部件中的重要组件。而现有的轴类零件一般在加工成型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都会因于空气接触产生锈蚀,影响其机械性能,因而大都需要对其进行磨削处理。目前,该工序并没有配备相应的生产加工设备,只能依靠一般的抛光机进行操作或者直接人工进行打磨,这两种操作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的打磨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对于轴类零件表面打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的打磨设备,包括有放置轴类零件的机座、位于机座上打磨零件的打磨装置和位于机座一端固定且驱动轴类零件转动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板和支撑轮,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两支撑轮,相邻两支撑轮的中间对应于所述套筒的轴心;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有位于机座上沿轴类零件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座、转动连接于移动座上的连接板和固定于连接板上的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磨片;所述移动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且所述磨片位于支撑轮之间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板一侧设有一螺纹孔,该螺纹孔由连接板上向下螺旋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底部与移动座接触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打磨装置还包括有固定于移动座底部两侧的滚轮、位于机座内两侧的过导轨和驱动滚轮移动的移动电机,所述移动座底部两侧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滚轮,并且移动座两侧相对应的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移动电机固定于移动座底部且驱动其中一转轴转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有固定轴类零件的套筒和驱动套筒旋转的旋转电机,所述套筒内部以套筒为轴心为轴心环形分布有至少三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两端固定于套筒内表面且中间向套筒中心凸起的金属片状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座相对旋转装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与固定于所述移动座上的支撑机构相对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有两调节螺杆,两调节螺杆分别固定于支撑板底部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移动座上设有两条形孔,所述支撑机构的两螺杆分别穿过两条形孔,且两螺杆均于条形孔的上方和下方螺旋连接有螺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座上对应旋转装置的另一端固定有横梁,该横梁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两连接孔,所述支撑机构的两螺杆分别穿过两连接孔,且两螺杆均于连接孔的上方和下方螺旋连接有螺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移动座上设有若干贯穿至机座内部的通风孔,机座下方固定连接有抽风机,该抽风机的抽风口对应于所述通风孔,抽风机的排风口对应的机座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将轴类零件一端穿装于套筒内,并且通过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使横梁上的支撑机构和移动座上的支撑机构可将轴类零件托起至与机座保持平行的状态。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轴类零件于机座上平行的转动,使轴类零件的环面与磨片充分接触,从而可得到的磨削;同时通过移动电机带动移动座沿轴类零件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可使轴类零件轴线方向的各个位置均可得到有效的磨削,此方式使轴类零件自转的同时磨片沿轴类零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可有效的对轴类零件的表面进行全面且均匀的打磨,从而可将轴类零件表面生成的修饰层和灰尘等有效的除去,相比抛光机打磨的方式可大大提高轴类零件的磨削的效率以及有效的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轴类零件的示意图。

图3为轴类零件安装于套筒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打磨装置的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的打磨设备,包括有机座1、位于机座11上打磨轴类零件的打磨装置4、支撑轴类零件的支撑机构3和驱动轴类零件转动的旋转装置5。此外,还包括有配合使用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PLC控制系统。

如附图1至3所示,所述旋转装置5包括有固定轴类零件的套筒52和驱动套筒52旋转的旋转电机51。所述套筒52内部以套筒52的轴心为轴环形分布有至少三个弹性件53,所述弹性件53为两端固定于套筒52内表面且中间向套筒52中心凸起的金属片状体。在将轴类零件22一端套于套筒52内时,利用弹性件53中间凸起的所附带的弹性作用力,可有效的将其转化为夹持轴类零件2的作用力,并且利用弹性件53的弹性亦可使套筒52可夹持多种不同直径的轴类零件,而设置至少三个弹性件53可使轴类零件2安装于套筒52内时,通过三个弹性件3同时向套筒52中心的弹性作用力,使轴类零件2可与套筒52保持同轴心固定,可避免旋转电机51驱动套筒522旋转时,轴类零件2发生偏心转动的现象。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使用两个套筒52,具体的,可于两套筒52的背面同轴心固定传动轴54,两传动轴54均固定有齿轮(示图未示),并且两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旋转电机51可通过一减速机连接至其中一传动轴54,以此方式使旋转电机51通过减速机联动两套筒52同时转动。

如附图2和4所示,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有支撑板32、支撑轮31和调节螺杆33,该支撑板32上转动连接有至少两支撑轮31。相邻两支撑轮31的中间对应于所述套筒52的轴心,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套筒52,因此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3采用三个支撑轮31,即两轴套52的轴心可分别对应于相邻两支撑轮31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轮3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轴承,该轴承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与支撑板32一侧。所述调节螺杆33有两根,分别固定于支撑板32底部两侧。在操作时,将轴类零件2放置于相邻两支撑轮31之间,使相邻的两支撑轮31在承托轴类零件2的同时,随着轴类零件2的转动,两支撑轮随之转动,可有效减小轴类零件2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如附图5和6所示,所述打磨装置4包括有位于机座1上沿轴类零件2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座41、转动连接于移动座41上的连接板7固定于连接板7上的驱动电机45、固定于移动座底部两侧的滚轮42、位于机座1内两侧的过导轨411和驱动滚轮42移动的移动电机43。所述移动座41底部两侧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滚轮42,并且移动座41两侧相对应的滚轮42之间固定连接有转轴44,所述移动电机43固定于移动座41底部且驱动其中一转轴44转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移动电机43正转或反转,即可实现移动座41于机座1上往复移动。

继续参照附图5和6所示,所述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穿过连接板47与磨片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于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上焊接角磨机上用于固定砂轮片的圆柄组件(视图未示),利用该圆柄组件实现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与磨片46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于移动座两侧分别设有两连接板47,且连接有两驱动电机45,并且两驱动电机45的输出轴上固定的磨片46分别对应于安装于上述两套筒52上的轴类零件2,所述磨片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用于打磨金属产品表面的百叶轮等磨具。所述连接板47一侧设有一螺纹孔413,该螺纹孔413由连接板47上向下螺旋连接有螺杆48,且螺杆48的底部与固定于移动座41上的接触头412接触连接。当需要调节连接板47相对移动座41的角度时,可螺旋转动螺杆48以调节螺杆48延伸出连接板47下方的长度,从而可达到调节连接板相对移动座41的角度,即调节所述磨片56相对移动座41的位置,使磨片46可根据不同的轴类零件2的直径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从而可适用于打磨多用不同直径的轴类零件2。

继续参照附图5和6所示,所述移动座41上设有两条形孔410,所述支撑机构3的两调节螺杆33分别穿过两条形孔410,且两调节螺杆33均于条形孔410的上方和下方螺旋连接有螺母34。通过调整调节螺杆33的上升或下降,并将螺母34锁固于连接板47上方或下方,可实现整个支撑机构3的高度的调节固定,即调节支撑机构3相对所述套筒52的轴心的高度,使支撑机构3可支撑多种不同直径的轴类零件2。所述机座1上对应旋转装置5的另一端固定有横梁6,该横梁6上固定连接有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上设有两连接孔(视图未示),所述支撑机构3的两调节螺杆33分别穿过两连接孔,且两调节螺杆33均于连接孔的上方和下方螺旋连接有螺母。通过调整调节螺杆33的上升或下降,并将螺母34锁固于活动板33上方或下方,可实现整个支撑机构3的高度的调节,使机座1上的该支撑机构3与移动座41上的支撑机构3可调节至等高的水平位置,从而起到对轴类零件22的有效的支撑作用,使轴类零件2保持水平的状态。

如附图6所示,所述机座1内为空槽,所述移动座41上设有若干贯穿至机座1的空槽内的通风孔49,机座1下方固定连接有抽风机8,该抽风机8的抽风口对应于所述通风孔49,抽风机8的排风口对应的机座1的空槽内。在磨片46对轴类零件2打磨的过程中,会使附着于轴类零件2表面的物质形成灰尘颗粒飘散至空气中,因此抽风机8带动气流往机座1的空槽内流动的作用,可有效的使灰尘导流至机座1内。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第一,将轴类零件2一端穿装于套筒52内,并且通过调节支撑机构3的高度,使横梁6上的支撑机构3和移动座41上的支撑机构3可将轴类零件2托起至与机座1保持平行的状态;

第二,调节连接板47的角度,至连接板47下方的磨片46接触于轴类零件2表面;

第三,开启驱动电机45带动磨片46转动,使磨片46开始对轴类零件2的表面实施打磨;

第四,开启旋转电机51和移动电机43,通过旋转电机51带动轴类零件22的转动,使轴类零件2的环面均可得到有效的磨削,通过移动电机43带动移动座41沿轴类零件2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可使轴类零件2轴线方向的各个位置均可得到有效的磨削,此方式使轴类零件2自转的同时磨片46沿轴类零件2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可有效的对轴类零件2的表面进行完整且均匀的打磨,从而可将轴类零件2表面生成的锈蚀层和灰尘等有效的除去;

第五,在启动驱动电机45的同时,开启抽风机8,通过抽风机8将磨片46对轴类零件22打磨产生的灰尘,抽取至机架1的空槽内,防止灰尘飘散至车间内各处,影响车间生产环境,并且可有利于后续对该灰尘的统一处理。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