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淬真空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338发布日期:2019-08-23 23:3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气淬真空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气淬领域,特别涉及气淬真空炉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炉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1927年美国制成电工材料真空退火炉,真空系统主要由真空泵、真空阀门和真空计等组成,炉内加热系统可直接用电阻炉丝(如钨丝)通电加热,也用高频感应加热,最高温度可达3000℃左右,完全消除了加热过程中工件表面的氧化、脱碳,可获得无变质层的清洁表面,在温度测控精度提高的基础上,工件移动、气压调节、功率调节等均可预先编程;在真空气淬过程中,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两道工序要分开完成,为了简化工序,为此,我们设计了气淬真空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气淬真空炉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气淬真空炉装置,包括气淬真空炉炉门、风道、加热管道、隔离板、热交换器、风冷系统、气淬电机、气淬风扇、炉壳、冷却室、加热室、保温层、喷嘴、水冷电极、取料小车、冷却换热器、第二电机、加热系统,所述气淬风扇固定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热交换器固定安装喷嘴,所述热交换器固定连接风冷系统,所述水冷电极固定安装在加热室一侧,所述气淬真空炉炉门固定安装在炉壳一侧,所述风道固定连接加热室,所述加热室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所述保温层固定安装在加热室两侧,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之间固定安装有隔离板,所述气淬电机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淬风扇。

优选的,所述加热室的加热系统包括风道、加热管道、热交换器、水冷电极、气淬电机、气淬风扇、喷嘴和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冷却室设置有取料小车、冷却换热器和第二电机。

优选的,所述气淬电机固定安装在气淬真空炉炉门外侧,气淬风扇固定安装在气淬电机上,设置于气淬真空炉炉门内侧,水冷电极为无水冷电极。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均匀固定在加热室四周,第二电机头部的扇叶置于冷却室中,所述取料小车放置有第二电机头部的扇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传统真空炉中设置加热室和冷却室两个腔,从而简化了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淬真空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淬真空炉炉门;2、风道;3、加热管道;4、隔离板;5、热交换器;6、风冷系统;7、气淬电机;8、气淬风扇;9、炉壳;10、冷却室; 11、加热室;12、保温层;13、喷嘴;14、水冷电极;15、取料小车;16、冷却换热器;17、第二电机;18、加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气淬真空炉装置,包括气淬真空炉炉门1、风道2、加热管道3、隔离板4、热交换器5、风冷系统6、气淬电机7、气淬风扇8、炉壳 9、冷却室10、加热室11、保温层12、喷嘴13、水冷电极14、取料小车15、冷却换热器16、第二电机17、加热系统18,所述气淬风扇8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7,所述热交换器5固定安装喷嘴13,所述热交换器5固定连接风冷系统 6,所述水冷电极14固定安装在加热室11一侧,所述气淬真空炉炉门1固定安装在炉壳9一侧,所述风道2固定连接加热室11,所述加热室11固定安装有加热管道3,所述保温层12固定安装在加热室11两侧,所述加热室11和冷却室10之间固定安装有隔离板4,所述气淬电机7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淬风扇8。

所述加热室11的加热系统18包括风道2、加热管道3、热交换器5、水冷电极14、气淬电机7、气淬风扇8、喷嘴13和保温层12,所述冷却室设置有取料小车15、冷却换热器16和第二电机17,所述气淬电机7固定安装在气淬真空炉炉门1外侧,气淬风扇8固定安装在气淬电机7上,设置于气淬真空炉炉门1内侧,水冷电极14为无水冷电极,所述保温层12均匀固定在加热室11四周,所述第二电机17为冷却室10提供动力来源,第二电机17 头部的扇叶置于冷却室中,所述取料小车15放置有第二电机17头部的扇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气淬真空炉装置,适用于高压真空气淬的金属放置于在加热室11后,已经预热的加热系统18立即对金属持续加热。不通冷却水的水冷电极14在高温下工作时电机基本不消耗,热损失极小,节水省电。当温度达到临界值后,再将金属移动至冷却室,第二电机17和气淬电机7分别带动冷却换热器16和气淬风扇8工作,通过管道,源源不断的高纯氮气进入冷却室,在冷却换热器16和气淬风扇8及取料小车15的作用下,金属逐渐冷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