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抛丸挂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400发布日期:2019-06-26 00:4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抛丸挂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架焊接总成抛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抛丸挂具。



背景技术:

抛丸机按铸件承载体的结构不同分为滚筒式、链板式、转台式、台车式、鼠笼式和吊挂式抛丸机等。利用在吊钩式抛丸机进行抛丸工序时,一般将零件通过抛丸挂具悬挂于抛丸室内旋转,抛头将丸粒抛出打在零件表面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疲劳强度。

目前,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是挂在抛丸挂具的挂钩上进行抛丸处理,而抛丸挂具的挂板和挂钩都很易损坏和变形,并且现有抛丸挂具的挂板和连接主体是一体的,挂钩数量少,每次挂的车架焊接总成数量少,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抛丸挂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抛丸挂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板、连接主体和挂钩,所述连接主体包括圆盘Ⅰ、圆盘Ⅱ、圆盘Ⅲ、支撑杆Ⅰ、支撑杆Ⅱ、支撑杆Ⅲ、圆环和主杆,圆盘Ⅰ、圆盘Ⅱ和圆盘Ⅲ从上往下间隔一定距离依次分布且三个圆盘中心均设有直径相同的通孔,主杆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主杆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圆盘Ⅲ和圆盘Ⅱ的通孔,部分插入圆盘Ⅰ的通孔并与三个圆盘固定连接;支撑杆Ⅰ、支撑杆Ⅱ和支撑杆Ⅲ均由若干金属杆组成,支撑杆Ⅰ一端均匀分布在圆盘Ⅰ外侧面并与之连接,另一端均匀分布并与圆环连接;支撑杆Ⅱ一端均匀分布与圆环连接且连接位置与支撑杆Ⅰ的连接位置共同等分圆环,另一端均匀分布在圆盘Ⅱ外侧面并与之连接;支撑杆Ⅲ一端均匀分布在圆盘Ⅱ的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并与之连接且连接位置与支撑杆Ⅱ的连接位置共同等分圆盘Ⅱ,另一端与圆盘Ⅱ和圆盘Ⅲ之间的主杆连接;所述挂钩包括直杆和弯钩,直杆和弯钩一体成型,挂钩竖直固定在连接主体上且弯钩背向主杆,便于悬挂车架焊接总成,挂钩由若干挂钩Ⅰ和若干挂钩Ⅱ组成,若干挂钩Ⅰ形成的圆周小于和若干挂钩Ⅱ形成的圆周且挂钩Ⅰ和挂钩Ⅱ位于不同的高度,挂钩Ⅰ均匀分布且直杆的顶端与支撑杆Ⅰ连接,下端的杆身与圆盘Ⅱ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挂钩Ⅱ均匀分布且直杆的顶端与圆盘Ⅱ的下表面连接,下端的杆身与圆盘Ⅲ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挂板为块状,挂板中心设有贯通两侧面的通孔,用于悬挂抛丸挂具,挂板的下端与圆盘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圆盘Ⅰ设置的通孔表面设置有螺纹,挂板的下端的中间设有一凸起的螺纹柱,螺纹柱与圆盘Ⅰ设置的螺纹孔配合连接。挂板属于易损坏件,这样设置便于挂板损坏后可以直接更换新的挂板不影响其他零件的使用。

进一步地,支撑杆Ⅰ、支撑杆Ⅱ和支撑杆Ⅲ均为八根金属杆。这样,与支撑杆Ⅰ8焊接的挂钩Ⅰ2就有八件,而下一层的挂钩Ⅱ3为七件,如此共有十五件挂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效的增加了挂钩的数量,一次可以悬挂十五件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抛丸挂具长期使用后,挂板可以更换,可以去掉损坏变形的挂钩重新焊接新的挂钩,不必更换整个抛丸挂具,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连接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连接主体俯视图。

图4-挂板结构示意图。

图5-挂板侧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其中:1-挂板;2-挂钩Ⅰ;3-挂钩Ⅱ;4-圆盘Ⅰ;5-圆盘Ⅱ;6-圆盘Ⅲ;7-主杆;8-支撑杆Ⅰ;9-圆环;10-支撑杆Ⅱ;11-支撑杆Ⅲ;12-车架焊接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摩托车车架焊接总成抛丸挂具,包括挂板1、连接主体和挂钩,所述连接主体包括圆盘Ⅰ4、圆盘Ⅱ5、圆盘Ⅲ6、支撑杆Ⅰ8、支撑杆Ⅱ10、支撑杆Ⅲ11、圆环9和主杆7,圆盘Ⅰ4和圆盘Ⅲ6的直径相等且小于圆盘Ⅱ5的直径,圆盘Ⅰ4、圆盘Ⅱ5和圆盘Ⅲ6间隔一定距离上下分布,且三个圆盘中心均设有直径相同的通孔,主杆7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主杆7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圆盘Ⅲ6和圆盘Ⅱ5的通孔,部分插入圆盘Ⅰ4的通孔并与三圆盘焊接固定连接。

支撑杆Ⅰ8、支撑杆Ⅱ10和支撑杆Ⅲ11均由若干金属杆组成,支撑杆Ⅰ8一端均匀分布在圆盘Ⅰ4外侧面并与之连接,另一端均匀分布并与圆环连接;支撑杆Ⅱ10一端均匀分布与圆环连接且连接位置与支撑杆Ⅰ8的连接位置共同等分圆环,另一端均匀分布在圆盘Ⅱ5外侧面并与之连接;支撑杆Ⅲ11一端均匀分布在圆盘Ⅱ5的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并与之连接且连接位置与支撑杆Ⅱ10的连接位置共同等分圆盘Ⅱ5,另一端与圆盘Ⅱ5和圆盘Ⅲ6之间的主杆7连接并在支杆的圆周上形成一圈连接点,用于支撑圆盘Ⅱ5。

所述挂钩包括直杆和弯钩,直杆和弯钩一体成型,挂钩竖直固定在连接主体上且弯钩背向主杆7,便于悬挂车架焊接总成12,挂钩由若干挂钩Ⅰ2和若干挂钩Ⅱ3组成,若干挂钩Ⅰ2形成的圆周小于和若干挂钩Ⅱ3形成的圆周且挂钩Ⅰ2和挂钩Ⅱ3位于不同的高度,挂钩Ⅰ2均匀分布且挂钩Ⅰ2直杆的顶端与支撑杆Ⅰ8焊接,下端的杆身与圆盘Ⅱ5的外侧面焊接固定连接,挂钩Ⅱ3均匀分布且挂钩Ⅱ3直杆的顶端与圆盘Ⅱ5的下表面焊接,下端的杆身与圆盘Ⅲ6的外侧面焊接固定连接。这样挂钩Ⅰ2和挂钩Ⅱ3分别在连接主体的上下两层均匀分布,并且挂钩Ⅰ2离主杆7的距离比挂钩Ⅱ3远,同时在同一水平面上,挂钩Ⅰ2和挂钩Ⅱ3是交替分布的,使得挂钩Ⅰ2和挂钩Ⅱ3在悬挂车架焊接总成12之后互不干扰。在长期使用抛丸挂具,挂钩如果出现损坏变形,可以从焊接点上去掉损坏了的挂钩,焊接新的挂钩上去即可。

所述挂板1为块状,上端为圆弧形,挂板1中心设有贯通两侧面的通孔,用于悬挂抛丸挂具,挂板1的下端与圆盘Ⅰ4连接。所述圆盘Ⅰ4设置的通孔表面设置有螺纹,挂板1的下端的中间设有一凸起的螺纹柱,螺纹柱与圆盘Ⅰ4设置的螺纹孔配合连接,这样挂板损坏后可以直接更换新的即可。

所述支撑杆Ⅰ8、支撑杆Ⅱ10和支撑杆Ⅲ11均为八根金属杆。如此,与支撑杆Ⅰ8焊接的挂钩Ⅰ2就有八件,而下一层的挂钩Ⅱ3为七件,如此共有十五件挂钩,挂钩Ⅰ2和挂钩Ⅱ3能分层上下两层焊接在连接主体,车架焊接总成12的车头管挂在挂钩上,上一层的挂钩Ⅰ2上的车架焊接总成凸起部分留出的空间用于放置下一层的挂钩Ⅱ3上的车架焊接总成的凸起部分,挂钩Ⅰ2和挂钩Ⅱ3是交替分布的,竖直方向上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得悬挂十五个车架焊接总成12之后,上下位置以及左右位置的车架焊接总成12与相邻的互不影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