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双头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0027发布日期:2019-08-09 21:3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双头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双头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是感应加热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器(即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导磁性物体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电磁感应加热是把电能转化为磁能,使被加热导磁性物体感应到磁能而发热的一种加热方式,这种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热片、电热圈等电阻式加热器通过热传导方式加热的效率低下问题。

感应炉广泛用于钢板端部的加热处理,如图1所示,传统加热方式是工人用手将钢板100插入感应炉4内,加热至要求的温度后将钢板100从感应炉4中抽出,这种加热方式只适合给钢板的一端加热,不能满足同时给钢板两端加热的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双头感应加热装置,其具有可同时加热钢板两端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化双头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两个移动架,两个移动架之间设有固定架,两个移动架上均设有感应炉,钢板的两端分别插于两个感应炉内,固定架上设有链轮,以及驱动链轮的伺服电机,链轮上设有链条,链条上固定有若干节第一链板,每节第一链板上均固定有第二链板,钢板置于第二链板上,第一链板与第二链板之间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与第一链板之间设有弹簧,第一链板、第二链板及活动板上贯穿设有中心销,中心销用于插入钢板中央的圆孔,中心销上于第一链板下方的部分设有第一凸块,中心销上于第二链板与活动板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凸块;固定架上设有用于挡住位于感应炉最前端的钢板且可自动反弹的第一挡板,固定架上设有用于感应第一挡板位置的传感器;固定架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C型板,第一凸块卡于C型板内;感应炉上表面的最前端设有直通炉膛的测温孔,测温孔正上方设有测温仪,移动架上方设有用于抓取钢板的机械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驱动链条运动,第一链板、第二链板及活动板跟随链条运动,每块第二链板上放置一块钢板,若干块钢板得以在链条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当最前端的钢板压到第一挡板时,传感器感应到第一挡板的位置变化,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伺服电机停机、命令测温仪启动并测量位于感应炉最前端钢板两端的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就等待达到设定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测温仪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机械手和气缸同时动作,气缸利用C型板将位于感应炉最前端的钢板下的中心销向下拉,使中心销与钢板分离,同时机械手将这些钢板抓走,此时位于感应炉最前端的钢板不再压住第一挡板,第一挡板弹性恢复至原位,传感器再一次感应到第一挡板的位置变化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伺服电机启动,链条继续前进,将下一批钢板移动至感应炉的最前端,至此完成一批钢板两端的加热。

优选的,固定架上枢接有气弹簧、通过轴承座设有第一圆轴,第一挡板垂直固定于第一圆轴上,第一挡板上垂直固定有第二圆轴,气弹簧的伸缩杆与第二圆轴枢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位于感应炉最前端钢板压到第一挡板时,第一挡板以第一圆轴为中心轴旋转,此时连接在第二圆轴上的气弹簧的伸缩杆被压缩,待钢板被机械手抓走而解除对第一挡板的挡压时,气弹簧的伸缩杆自动伸长恢复原状,第一挡板得以恢复原位并等待第二批钢板的挡压。

优选的,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二挡板,固定架上设有长板,长板上设有长通孔,第二挡板伸于长通孔内,传感器固定于长板上用于感应第二挡板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传感器对第一挡板位置变化的感应。

优选的,C型板内卡设1-5个第一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温孔的尺寸可供测温仪同时测量1-5块钢板的温度,测温仪等待这1-5块钢板的温度≥设定温度时,利用C型板将这1-5块钢板与中心销同时分离,再用机械手一次性取走这1-5块钢板,可降低机械手的抓取频率,降低能耗。

优选的,活动板上设有竖直的位置校正板,位置校正板伸至相邻两块钢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置校正板用于隔开相邻两块钢板,并且可阻止钢板以中心销为圆心偏转。

优选的,气缸水平固定于固定架上,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水平板,水平板上设有插孔,插孔内插有竖直板,竖直板与C型板固定连接,竖直板上设有斜通孔,水平板上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伸于斜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活塞杆水平伸缩时,带动水平板水平移动,由于竖直板上的斜通孔对水平板上第一转轴的限位作用,竖直板得以上下移动,从而使C型板向下运动下拉中心销或向上运动释放中心销。

优选的,竖直板上竖直通孔,水平板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伸于竖直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板上的竖直通孔对水平板上的第二转轴竖直限位。

优选的,固定架的每一端各设有两个链轮,固定架两端的四个链轮通过两条链条连接,两条链条分别固定于第一链板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条链条连接第一链板的两端,可提高第一链板的运动平稳性和水平度。

优选的,每个移动架底部均固定有螺母座,底座上通过轴承座设有两根丝杠,两根丝杠均与链条垂直,丝杠端部设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手轮手动旋转丝杠,使螺母座带动移动架移动,从而调节两个移动架之间的距离,用于适应对不同长度钢板的加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利用传感器感应钢板是否到位,然后自动控制测温仪测温、自动控制机械手抓取钢板、自动控制链条的走/停,提高了加热钢板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

2.通过测温仪同时测量多块钢板的温度,再用C型板同时将这几块钢板与中心销分离,同时用机械手一次性抓取这几块钢板,提高了机械手的抓取效率,降低了机械手的抓取频率,减少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感应炉加热钢板的工况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化双头感应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图2隐藏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4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固定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气缸与C型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隐藏C型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气弹簧与第一圆轴、第二圆轴、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长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移动架;3、固定架;4、感应炉;4a、测温孔;51、链轮;52、链条;6、伺服电机;7、第一链板;8、第二链板;9、活动板;10、弹簧;11、中心销;12、第一凸块;13、第二凸块;14、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16、第一圆轴;17、第二圆轴;18、传感器;19、气缸;20、C型板;21、测温仪;22、气弹簧;23、位置校正板;24、水平板;25、竖直板;25a、斜通孔;25b、竖直通孔;26、第一转轴;27、第二转轴;28、螺母座;29、丝杠;30、手轮;31、长板;31a、长通孔;100、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化双头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两个移动架2,两个移动架2之间设有固定架3,两个移动架2上均放置有感应炉4,固定架3的每一端各通过轴承座设有两个链轮51,固定架3两端的四个链轮51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链条52连接,两条链条52上方托有若干块钢板100,钢板100的两端分别伸于一个感应炉4内加热,固定架3上设有驱动链轮51旋转的伺服电机6和减速机,伺服电机6经减速机减速后驱动链条52缓慢运动,链条52上的钢板100得以向前移动,待钢板100移动至感应炉4的最前端时,用测温仪21测量钢板100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将该钢板100取走。

如图3所示,底座1上通过轴承座设有两根丝杠29,丝杠29与链条52垂直,每个移动架2底部均固定有螺母座28,丝杠29与螺母座28螺接,丝杠29端部固定有手轮30。利用手轮30手动旋转丝杠29,使螺母座28带动移动架2移动,从而调节两个移动架2之间的距离,用于适应对不同长度钢板100的加热。

结合图3与图4,链条52的每一节上均固定有第一链板7,两条链条52分别固定于第一链板7下表面的两端,每块第一链板7上均固定有第二链板8,钢板100置于第二链板8上,第一链板7与第二链板8之间设有活动板9,活动板9与第一链板7之间连接弹簧10。第一链板7、活动板9及第二链板8中央贯穿有中心销11,中心销11用于插入钢板100中央的圆孔,中心销11上于第一链板7下方的部分设有第一凸块12,中心销11上于第二链板8与活动板9之间的部分设有第二凸块13。

如图5所示,固定架3上设有气缸19和C型板20,气缸19驱动C型板20上下移动,第一凸块12卡于C型板20内(见图4),C型板20向下移动时将中心销11下拉,使中心销11与钢板100分离,C型板20向上移动时使中心销11插入钢板100内。

结合图6与图7,气缸19水平固定,气缸19的活塞杆上固定一块水平板24,水平板24上设有插孔,插孔内插有竖直板25,竖直板25固定于C型板20的下表面,竖直板25上设有斜通孔25a和竖直通孔25b,水平板24上设有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第一转轴26伸于斜通孔25a内,第二转轴27伸于竖直通孔25b内。气缸19的活塞杆水平伸缩时,带动水平板24水平移动,由于竖直板25上的斜通孔25a对水平板24上第一转轴26的限位作用,竖直板25得以上下移动,从而使C型板20向下运动下拉中心销11或向上运动释放中心销11。竖直板25上的竖直通孔25b对水平板24上的第二转轴27竖直限位。

如图4所示,活动板9上竖直固定有位置校正板23,位置校正板23伸至相邻两块钢板100之间,位置校正板23可阻止钢板100以中心销11为圆心偏转。

结合图4与图8,固定架3上还设有用于挡住位于感应炉4最前端钢板100的第一挡板14,随着链条52的运动,钢板100被送至感应炉4最前端,并压在第一挡板14上,使第一挡板14发生倾斜。固定架3上通过轴承设有第一圆轴16,第一圆轴16与链条52垂直,第一挡板14垂直固定于第一圆轴16上,第一挡板14上还垂直固定第二圆轴17,第二圆轴17与一根气弹簧22的伸缩杆连接,气弹簧22枢接于固定架3上,第一挡板14上垂直固定第二挡板15,固定架3上竖直固定有长板31,长板31上设有长通孔31a,第二挡板15伸于长通孔31a内,长板31上固定有用于感应第二挡板15位置变化的传感器18。当位于感应炉4最前端钢板100压到第一挡板14时,第一挡板14以第一圆轴16为中心轴旋转,此时连接在第二圆轴17上的气弹簧22的伸缩杆被压缩,待钢板100被机械手抓走而解除对第一挡板14的挡压时,气弹簧22的伸缩杆自动伸长恢复原状,第一挡板14得以恢复原位并等待第二批钢板100的挡压。

如图2所示,感应炉4上表面的最前端设有直通炉膛的测温孔4a,测温孔4a的正上方设有测温仪21,移动架2上方设有用于抓取钢板100的机械手。测温孔4a的大小可供测温仪21同时测量三块钢板100的温度,C型板20上也可同时卡三个第一凸块12,测温仪21等待这3块钢板100的温度≥设定温度时,利用C型板20将这3块钢板100与中心销11同时分离,再用机械手一次性取走这3块钢板100,可降低机械手的抓取频率,降低能耗。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伺服电机6驱动链条52运动,第一链板7、第二链板8及活动板9跟随链条52运动,每块第二链板8上放置一块钢板100,若干块钢板100得以在链条52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当最前端的钢板100压到第一挡板14时,传感器18感应到第一挡板14的位置变化,传感器18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伺服电机6停机、命令测温仪21启动并测量位于感应炉4最前端钢板100两端的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时就等待达到设定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测温仪21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机械手和气缸19同时动作,气缸19利用C型板20将位于感应炉4最前端的钢板100下的中心销11向下拉,使中心销11与钢板100分离,同时机械手将这些钢板100抓走,此时位于感应炉4最前端的钢板100不再压住第一挡板14,第一挡板14弹性恢复至原位,传感器18再一次感应到第一挡板14的位置变化并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伺服电机6启动,链条52继续前进,将下一批钢板100移动至感应炉4的最前端,至此完成一批钢板100两端的加热。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