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绞线表面浸泡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4537发布日期:2019-07-13 09:3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绞线表面浸泡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品钢材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绞线表面浸泡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钢绞线是由多跟钢丝绞合构成的钢铁制品,钢绞线表面处理工艺包括酸洗、碱洗、水洗、磷化和皂化,然后对钢绞线进行拔丝工段,钢绞线的磷化和皂化处理工段主要是通过钢绞线表面浸泡的预处理设备来实现的。

现有的钢绞线表面浸泡的预处理设备包括支架、浸泡槽、水泵和装有浓度一定浸泡液的放置槽,浸泡槽通过支架固定在地面上,水泵、放置槽和浸泡槽的底面通过管道连接起来,浸泡槽内装有浸泡液,钢绞线从浸泡槽的一个端面穿入并贯穿浸泡槽,在浸泡的过程中,浸泡槽内的溶液浓度由上到下逐渐升高,钢绞线从溶液的中上部分穿过,当钢绞线经过的位置溶液浓度过低时,水泵将放置槽内的高浓度溶液经过管道泵送至浸泡槽内,当浓度达到要求之后,水泵停止工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清洗的过程中,虽然使用水泵和放置槽来调节浸泡槽内溶液的浓度,但是当钢绞线穿过的位置溶液浓度变低时,水泵并不能马上对其进行调节,还是不能解决浸泡槽内溶液浓度由上到下浓度逐渐变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绞线表面浸泡预处理设备,解决了预处理设备内部溶液浓度上下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绞线表面浸泡预处理设备,包括支架、浸泡仓以及水泵,水泵的一侧设置有装有一定浓度浸泡液的放置桶,水泵的入水口与放置桶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水泵的出水口与浸泡仓底面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水泵的入水口与浸泡仓下表面通过第三管道连通,在第一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均固定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钢绞线浸泡的过程中,水泵第三管道上的控制阀始终为打开状态,水泵可以经过第三管道将浸泡仓底部的高浓度溶液经过第二管道排放再次排放到浸泡仓内,使浸泡仓内的高浓度溶液和低浓度溶液充分混合,使浸泡仓内的溶液上下变得更加均匀,当均匀后的溶液浓度仍然较低时,打开第一流道上的控制阀,将放置桶内的高溶液排放到浸泡仓内并与内部的低浓度溶液充分混合,使浸泡仓内溶液的浓度更加稳定,更加均匀。

较佳的,所述第二管道在于靠近浸泡仓底面的位置分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在靠近浸泡仓的两端的位置由下而上穿过浸泡仓底面,并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靠近浸泡仓上表面的位置沿浸泡仓长度方向相向延伸,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末端被封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位于钢绞线水平方向的两侧,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浸泡仓内的水平部分均匀连通有喷口朝上的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设置方式扩大了高浓度溶液的排放面积,将高浓度溶液排放到浸泡仓内的过程中,扩大排放的面积,可以使高浓度溶液与低浓度溶液混合的更加均匀更迅速。

较佳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浸泡仓内溶液液面下方的部分连通有喷头,喷头的方向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浸泡仓内的水平部分延伸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上水平固定有喷头,可以使溶液在液面下方形成涡流,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上开设有向上的喷嘴,可以使高浓度溶液经过喷水孔然后散落在下方的低浓度溶液中,这样可以使高低浓度的溶液溶解的更加迅速,浸泡仓内的溶液变得更加均匀。

较佳的,所述喷头的孔径大于喷水嘴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喷头的孔径大于喷水嘴的孔径,可以使大部分的高浓度溶液经过喷头排放到浸泡仓内,加速浸泡仓内底部的溶液混合溶解。

较佳的,所述第三管道与浸泡仓的连通部位位于浸泡仓底面的中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浸泡仓底面开设出水口,在两端的喷头作用下,在浸泡仓内就容易形成涡流,使浸泡仓内的溶液变得更加均匀。

较佳的,在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挡板,挡板的方向沿钢绞线的传输方向,挡板的弧形面向下弯曲,挡板的上方与浸泡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挡板长度与管道的长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经过喷水孔向上排放出去的高浓度溶液在挡板的作用下,沿着挡板的弧度向下落入下方的低浓度溶液中,这样可以扩大高低浓度溶液溶解面积,使溶解的更加迅速,更加均匀。

较佳的,在所述浸泡仓的两个端面上开设有与钢绞线相适配的过线孔,过线孔内部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钢绞线经过过线孔穿过浸泡仓,因为设置了密封圈,可以防止内部浸泡溶液外泄。

较佳的,在所述浸泡仓的一个端面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正下方放置有接料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浸泡仓内的溶液过多时,内部浸泡溶液经过限位孔落入到接料槽内,防止污染环境,而且还可以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了装有控制阀的第三管道,解决了浸泡仓内溶液浓度上下不均匀的问题;

2.通过设置了限位孔和接料槽,解决了浸泡仓内溶液外泄时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问题;

3.通过设置了挡板,扩大了高浓度溶液与低浓度溶液的溶解面积,提高了溶解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浸泡预处理设备整体结构图;

图2是局部右视剖视图;

图3是浸泡仓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浸泡仓;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21、第一流道;122、第二流道;13、第三管道;15、控制阀;16、限位孔;17、挡板;18、固定架;2、支架;3、水泵;4、放置桶;5、钢绞线;6、接料槽;7、密封圈;8、喷嘴;9、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绞线表面浸泡预处理设备,包括支架2、浸泡仓1和水泵3,浸泡仓1通过支架2固定在地面上,钢绞线5从浸泡仓1的一端穿入并贯穿浸泡仓1,水泵3设置在浸泡仓1下方的地面上,水泵3的一侧放置有放置桶4,放置桶4内盛有浓度较高的浸泡液,水泵3的入水口与放置桶4之间通过第一管道11连接,水泵3的入水口与浸泡仓1下表面的中心通过第三管道13连通,在第一管道11和第三管道13上均固定有控制阀15,水泵3的出水口与浸泡仓1底面通过第二管道12连通。当浸泡仓1内的浓度较高时,打开第三管道13上的控制阀15,关闭第一管道11上的控制阀15,水泵3将浸泡仓1底部浓度较高的浸泡液经过第三管道13和第二管道12泵送到浸泡仓1上方,并且与低浓度的浸泡液充分混合;当浸泡仓1内浸泡液浓度较低时,打开第一管道11上的控制阀15,关闭第三管道13上的控制阀15,水泵3将放置桶4内的高浓度浸泡液泵送到浸泡仓1上方,并且与浸泡仓1内的低浓度溶液混合,这样便解决了预处理设备内部溶液浓度上下不均匀的问题。

参照图1,在浸泡仓1的两个端面开设有过线孔,在过线孔内设置有密封圈7,钢绞线5可以经过过线孔穿过浸泡仓1,对钢绞线5进行浸泡,因为设置了密封圈7,所以在浸泡的过程中减少浸泡仓1内溶液的流失。

参照图2,水泵3出水口处的第二管道12在靠近浸泡仓1底面分成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分别在靠近浸泡仓1的两端的位置由下而上穿过浸泡仓1底面,并且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在靠近浸泡仓1上表面的位置沿水平相向延伸,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的末端封闭,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分别位于钢绞线5水平方向的两侧,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位于浸泡仓1内的水平部分均匀固定并连通有喷口朝上的喷嘴8,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位于浸泡仓1内溶液液面下方的部分固定并连通有喷头9,喷头9的方向与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在浸泡仓1内的水平部分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就可以使来自浸泡仓1底部的浸泡液或放置桶4内的高浓度浸泡液经过水泵3泵送到浸泡仓1内充分溶解。

参照图2,为了更容易使溶液在浸泡仓1底部形成涡流的形态,使浸泡仓1内的溶液变得更加均匀,在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上的喷头9孔径大于喷嘴8的孔径。

参照图3,在所述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挡板17,挡板17通过固定架18固定在浸泡仓1的上表面,挡板17的方向沿钢绞线5的传输方向,挡板17的弧形面向下弯曲,挡板17长度与第一流道121在浸泡仓1内的水平长度相同;这样来自浸泡仓1底部的溶液或放置桶4内的高浓度溶液经过水泵3后,在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的喷嘴8的位置向上方喷出,然后在挡板17的作用下,溶液沿挡板17的弧度进入挡板17下方的低浓度溶液中并溶解,使浸泡仓1内的溶液浓度变得更加均匀。

参照图1,为了防止浸泡仓1内溶液的液面过高和节省资源,在浸泡仓1的一个端面开设有限位孔16,限位孔16的正下方放置有接料槽6,这样当浸泡仓1内溶液过多时,可以关闭第一管道11上的控制阀15,高出限位孔16的浸泡溶液也会被收集到接料槽6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钢绞线5从浸泡仓1的过线孔穿过浸泡仓1,浸泡仓1内装有浸泡溶液,同时开启水泵3,关闭第一流道121上的控制阀15,在浸泡的过程中,水泵3经过第三管道13和第二管道12将浸泡仓1底部的溶液输送到浸泡仓1内部,然后溶液会在第一流道121和第二流道122的作用下,在浸泡仓1的底部和上部排放到浸泡仓1内,排放到浸泡仓1底部的溶液会形成涡流,排放到溶液液面上方的溶液,会在挡板17的作用下分散开并沿挡板17的弧度落入下方的溶液中,使浸泡仓1内溶液上部的浓度上升,整体的溶液浓度更加均匀,如果这样并不能满足浸泡的条件时,打开第一流道121上的控制阀15,将放置桶4内部的溶液排放到浸泡仓1内并充分溶解,使浸泡仓1内的溶液浓度变大,而且不会影响仓内溶液浓度的平衡,即浸泡仓1内溶液浓度始终均匀,当溶液过多时,溢出的溶液会经过限位孔16落到下方的接料槽6内,这样便解决了浸泡仓1内溶液浓度不均匀的问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