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8171发布日期:2019-06-22 00:3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氧化铜/硒(cuo/se)复合材料薄膜。



背景技术:

氧化铜(cuo)是一种重要的p型半导体材料,其光学禁带宽度约为1.4ev。在地球上拥有大量的铜资源,因而cuo价格低廉。cuo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材料,可用在超导、磁性、催化、气敏、储能和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由于cuo在其熔点附近(1026℃)会分解,因此不能用真空热蒸发制备和用高温退火的方法提高其结晶性。目前cuo薄膜的制备主要用磁控溅射、电化学沉积、化学溶液旋涂等方法。用这些方法制备的cuo薄膜结晶性差,缺陷多,导致载流子复合严重,器件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现有技术制备的cuo薄膜结晶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将低熔点(为221℃)、强光敏性的se引入cuo,制备一种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从而提高薄膜的结晶性和光、电及光电性能。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为cuo和se的复合物薄膜,且cuo和se的复合物中存在中间相cuse2和cuse中任意一种或两种;该薄膜中cu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10%~60%,o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与cu元素相同,se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10%~60%。

作为优选,上述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中,cu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20%~40%,o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与cu元素相同,se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20%~50%。

作为进一步优选,本发明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中还掺杂有si、fe、ge中任意一种,其中掺杂的si或fe或ge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3%~10%。

本发明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具体制备方法为:采用cuo和se共溅射的方式在衬底上沉积一层cuo/se复合材料薄膜,然后在空气或氮气中300~400℃退火1~3分钟,得到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或先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一层cuo膜,再在cuo膜上热蒸发沉积一层se膜,接着在空气或氮气中300~400℃退火10~60分钟,得到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

本发明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还可采用化学溶液法制备,具体制备方法为:将cuo粉末和se粉末按摩尔比为1:2~3研磨混合均匀后加入二甲亚砜中,在50~70℃下搅拌6~10小时,所得反应液旋涂于衬底上,然后在150~200℃下退火5~10分钟,制备成氧化铜/硒复合材料薄膜。

上述的衬底为单晶硅片、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氧化铟锡导电玻璃、掺氟氧化锡导电玻璃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将低熔点(为221℃)、强光敏性的se引入cuo,并通过低温退火(se的熔点附近),使se熔化,利用熔化的se对cuo的浸润来消除或减少cuo膜中的空洞和悬挂键等缺陷,从而得到一种结晶性良好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该复合材料薄膜结合了cuo对光强吸收、带隙合适,se的熔点低、适合低温制备和处理且具有强的光敏性的优点,克服了cuo熔点高且高温分解,se带隙过大(约1.8ev)的缺点,是一种结晶性良好,光、电及光电性能优异的薄膜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制备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结构表征x射线衍射图。

图2是实施例1所制备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扫描电镜图。

图3是实施例1所制备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吸收光谱图。

图4是实施例1所制备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光电流随载流子扩散距离的衰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将普通玻璃衬底依次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0分钟,用氮气吹干,然后将玻璃衬底置于磁控溅射沉积室内,用机械泵和分子泵将沉积室抽真空至2×10-4pa,调节玻璃衬底和靶材的距离为6cm,然后将玻璃衬底加热至200℃,接着打开氩气通气阀,向沉积室通入氩气,并打开质量流量计,控制氩气流量为30sccm,调节沉积室压强至0.6pa。采用cuo和se共溅射的方式,溅射功率为60w,并同时旋转衬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cuo/se复合材料薄膜,溅射时间为30分钟,薄膜厚度约4μm。沉积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在空气中350℃退火1分钟,得到cuo/se复合材料薄膜。

采用霍尔效应仪测量得出所制备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为p型导电性,载流子浓度为2.05×1019cm-3,迁移率为98cm2v-1s-1,电阻率为3.12×10-3ωcm。图1的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cuo/se复合材料薄膜中cuo处于非晶态,一部分se处于纳晶态(用debye-scherrer公式估算平均晶粒尺寸为48nm),并出现cuse2纳晶(平均晶粒尺寸为44nm),说明该薄膜是一种非晶/纳晶复合薄膜,而没有退火的膜中cuo和se都没有结晶。由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测量出cuo/se复合材料薄膜中cu、o和se的原子百分含量分别约为30%、32%和38%。图2是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可以看出,该薄膜表面由10~30nm的颗粒组成。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cuo/se复合材料膜的吸收光谱,结果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所制备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在整个太阳光谱波段(250~2500nm)对光都有强的吸收(平均吸收率接近80%)。用光电流扫描法直接测量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光电流随载流子扩散距离的衰减,结果见图4。由指数衰减方程i=i0exp(-l/ld),得出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光生载流子扩散长度ld=3.147mm。这比最好的p型单晶硅的载流子扩散长度(1.95mm)还长许多!远远大于目前研究热点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载流子扩散长度(如单晶ch3nh3pbi3为0.32mm,多晶薄膜为0.014mm)。这些特性说明本发明cuo/se复合材料薄膜是一种性能非常优异的光电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采用cuo和se、si共溅射的方式,按照实施例1的条件制备cu元素和o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均为30%,se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36%,si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所制备的cuo/se复合材料薄膜仍在整个太阳光谱波段(250~2500nm)对光都有强的吸收(平均吸收率接近80%)。用光电流扫描法直接测量cuo/se复合材料薄膜的光生载流子扩散长度ld=3.124mm。

实施例3

先用磁控溅射法,按照实施例1的条件在玻璃衬底上沉积一层cuo膜,再在cuo膜上用常规的热蒸发沉积一层se膜,接着在空气中300℃退火30分钟,制备成cuo/se复合材料薄膜。

实施例4

将0.4g(5mmol)cuo粉末和0.34g(10mmol)se粉末研磨并混合均匀后,加入3mldmso中,在60℃下搅拌8小时,所得反应液以1000转/分的转速旋涂于玻璃衬底上,然后在150℃下退火10分钟,制备成cuo/se复合材料薄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