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5053发布日期:2019-08-17 02:2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家电等行业对冷轧薄板表面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要求铸坯中引起冷轧钢板表面缺陷的夹杂物数量减少。卷渣是影响冷轧薄板表面质量的重要缺陷,铸坯表层大型夹杂物的数量与结晶器流场不合理、液面波动较大均与卷渣有关,而合理的浸入式水口是影响结晶器流场的重要因素。在连铸过程中,连铸结晶器内钢水流动的稳定性对保证铸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晶器浸入式水口在连铸工艺中位于中间包与结晶器之间,是钢水从中间包流向结晶器的导流管,其作用是:防止钢水二次氧化、控制钢水的流动状态和注入速度、促进夹杂物上浮、防止保护渣非金属夹杂物卷入钢水中,其是连铸过程中控制浇钢的重要设备。浸入式水口堵塞可导致钢水在结晶器内流场非对称流动,从而对液面波动产生影响,造成卷渣缺陷的发生,进而影响铸坯质量。当发生水口堵塞的时候,只能采取更换水口的操作,更换水口操作为降低拉速,操作工人安装新烘烤后的水口,再提升拉速至正常水平。钢液经过浸入式水口由中间包流入结晶器时,采用传统的具有一定出口角度形状的水口时,大多数钢液会从出钢口的下沿流出,导致结晶器内上部和下部钢液的流速具有一定的速度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在浸入式水口的出口上沿会形成一定的回流,钢液中夹杂物在此停滞并不断蓄积,最终形成严重的水口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液会从出钢口的下沿流出,导致结晶器内上部和下部钢液的流速具有一定的速度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在浸入式水口的出口上沿会形成一定的回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水口堵塞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包括:水口本体;在所述水口本体的下部的两侧有水口出口;所述水口出口上下沿均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出口上下沿均具有弧度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出口上沿弧半径为50-60mm,圆心角为75-85°;所述水口出口下沿弧半径为20-25mm,圆心角为150-160°。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本体的下部两侧的水口出口的面积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水口出口上沿至所述水口本体的中心线的最短连线为第一连线,且所述水口出口上沿与所述水口本体的中心线的交点为第一位置点;所述水口出口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位置点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的夹角为15-2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的夹角为20度。

本发明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水口本体的下部的两侧有水口出口,水口出口上下沿均圆滑过渡。出钢口上下沿内壁呈现圆滑过渡状,可减小钢液流动过程在此处产生的涡流,从而降低夹杂物的蓄积,进而达到降低水口堵塞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中水口出口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其中,1-水口本体,2-水口出口,3-中孔,4-凹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液会从出钢口的下沿流出,导致结晶器内上部和下部钢液的流速具有一定的速度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在浸入式水口的出口上沿会形成一定的回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降低水口堵塞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水口本体的下部的两侧有水口出口,水口出口上下沿均圆滑过渡。出钢口上下沿内壁呈现圆滑过渡状,可减小钢液流动过程在此处产生的涡流,从而降低夹杂物的蓄积,进而达到降低水口堵塞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降低水口堵塞的浸入式水口,包括:水口本体1;在水口本体1的下部的两侧有水口出口2;水口出口2上下沿均圆滑过渡。

具体地,水口本体1布置在结晶器内,水口本体1有一中孔3,水口中孔3为圆形,中孔3的内径为78mm,水口本体1的底部为凹底4,水口本体1两侧靠近底部为水口出口2,水口出口2上沿圆滑过渡起点至下沿圆滑过渡点的直线距离为150mm,水口出口2下沿距离水口本体1的底部40mm。

为了使钢液从水口出口2流出时减少在水口出口2上下处形成涡流,水口出口2上下沿均具有一定弧度圆滑过渡。

具体地,水口出口2上沿弧半径为50-60mm,圆心角为75-85°;水口出口2下沿弧半径为20-25mm,圆心角为150-160°。

为了使钢液从水口出钢后两侧钢液呈对称分布,从而保证结晶器内流场的稳定,水口本体1的下部两侧的水口出口2的面积相等,均为70mm×90mm。

为了减少钢水从出钢口出来的时候对钢水液面的冲击,进一步避免卷渣现象的发生,水口出口2上沿至水口本体1的中心线的最短连线为第一连线,且水口出口2上沿与水口本体1的中心线的交点为第一位置点;水口出口2的中心点与第一位置点的连线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夹角为15-25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夹角为20度,即出钢口角度为20度向下。

本发明结合实际连铸生产工艺,进行相关吹ar量的流量控制,水口插入深度为140mm-180mm,三路总吹ar量控制范围小于11l/min。浇铸超低碳钢断面230mm×1400mm,拉速为1.5m/min,采用超低碳钢保护渣,过热度控制在20℃-35℃左右,连浇7炉,塞棒,上水口,板间三路氩气吹氩量分别为4l/min、4l/min和3l/min。在浇铸过程中,观察结晶器液面情况,液面波动稳定,未出现大量翻滚。浇铸结束后,浸入式水口出钢口堵塞情况不明显,浇铸结束铸坯质量良好。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明显降低由于水口堵塞而引起的铸坯质量问题。

【技术效果】

1、在水口本体1的下部的两侧有水口出口2,水口出口2上下沿均圆滑过渡。出钢口上下沿内壁呈现圆滑过渡状,可减小钢液流动过程在此处产生的涡流,从而降低夹杂物的蓄积,进而达到降低水口堵塞的目的。

2、水口出口2上下沿均具有一定弧度圆滑过渡,可减少钢液出钢时在水口出口2上下沿形成涡流,从而避免夹杂物滞留而堵塞水口。

3、水口本体1的下部两侧的水口出口2的面积相等,从而使钢液从水口出钢后两侧钢液呈对称分布,进而保证了结晶器内流场的稳定。

4、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夹角为15-25度,减少了钢水从出钢口出来的时候对钢水液面的冲击,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卷渣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水口出钢口形貌,使得钢液流出时在结晶器内部形成稳定的流场,液面波动情况稳定,降低了水口堵塞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板坯的质量。该浸入式水口可明显降低钢液流出时在出钢口上沿钢液回流的现象,降低了夹杂物的蓄积,同时结晶器内部流场更稳定,出钢口上下沿速度差减小,对铸坯质量提高具有良好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具有较高的工艺应用价值,生产操作简便,能明显降低浇铸超低碳钢时因水口堵塞而引起结晶器内部流场紊乱情况的发生。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