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636发布日期:2019-11-12 22:4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火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锻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正火炉。



背景技术:

正火热处理是提高钢板韧性的重要工艺手段,它的特点是将钢板加热到铁素体-奥氏体相变的上临界点以上约30℃~50℃或更高温度,使钢奥氏体化,并且保温均匀化后, 在自由的大气中冷却。对于核电、化工、机械、锅炉等行业生产的大型锻件,要求其综合性能越来越高,因此都需要进行热处理,所以都配备大型正火炉。现有的正火炉加热效率低且加热不均匀,影响工件的质量。

申请号为CN201711208883.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翻转式正火炉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均横向设置有翻转轴,所述翻转轴的左侧安装有从动皮带盘,所述炉体的顶部左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炉体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均匀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炉体的外壁内腔中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炉体的内腔右侧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该方案通过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工件固定架的旋转,实现对工件的全方位的热处理,使得工件受热更加均匀,但是该方案中需要驱动的固定架体积庞大,不仅不方便驱动,而且即使驱动也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工件均匀加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火炉,通过设置移动板,使得电炉丝能够围绕工件,使得工件均匀受热,从而解决对工件均匀加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正火炉,包括自身两端设置有门体的炉体、用于运输工件的台车及第一轨道、与炉体相连且用于冷却工件的风机;所述炉体内安装有均匀加热工件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安装于炉体内且环绕工件设置的第二轨道、滑动连接于第二轨道且安装有电炉丝的移动板、连接于第二轨道且驱动移动板环绕工件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加热机构对称设置有两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通过台车及第一轨道运输到炉体内,关闭门体,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移动板沿第二轨道移动,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的电炉丝,在移动板移动的过程中,电炉丝对工件进行加热,移动板的移动范围能够充分地将工件覆盖,从而保证电炉丝能够对工件均匀加热,从而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轨道包括相互平行的四根导轨,导轨两两组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炉体的竖板、沿竖板长度方向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于滑槽且顶端安装有电机的滑板、同轴设置于电机输出轴的齿轮、设置于导轨侧壁且与齿轮啮合的锯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安装于竖板外侧,电机驱动齿轮及齿条运动,带动移动板沿导轨移动,同时滑板沿滑槽方向滑动,从而达到驱动移动板移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的纵截面为弧形,导轨弧面的凹面朝向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车运动至炉体内,工件位于两组第二轨道的对称轴位置,安装有电炉丝的移动板移动于第二轨道上,分别从两个方向对工件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工件的均匀受热,达到提高工件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设置为凹面朝向工件的弧形,所述移动板的两端滑动连接于导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移动板设置为弧形,弧形与工件相贴合,弧形的凹面安装电炉丝,使得电炉丝在加热时能够更加集中地对工件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分别翻转连接有用于加热工件两端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靠近工件的端面设置电炉丝且工作状态下与门体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两侧设置移动板,使得工件两侧能够均匀加热,但工件的两端由于没有加热装置,无法直接加热,只能依靠工件自身的导热性能传热加热,这样不仅会降低加热效果,而且会延长加热时间;通过在移动板的两端设置翻转板,使得工件的两端也能够均匀加热,从而达到全面加热工件的目的;当工件需要移出炉体时,转动翻转板至与门体垂直的位置,使得翻转板不会阻挡台车及工件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移动板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台车及工件进入炉体时,抵接翻转板,使得翻转板转动,而不会影响工件的进入,台车及工件进入炉体之后,翻转板在扭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使得工件的两端能够加热;当台车及工件移出时,再次推动翻转板,台车及工件完全移出之后,再次恢复原状,从而达到均匀加热工件并且不会影响工件进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机安装于炉体顶端且朝向工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风机,加速冷却速度,有利于避免锻件的回火脆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炉丝呈波浪状分布于移动板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炉丝波浪状的设置,有利于对工件均匀加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移动板,使得电炉丝能够围绕工件,使得工件均匀受热,从而解决对工件均匀加热的问题;

其二,通过设置弧形的移动板以及安装于移动板上的波浪状电炉丝,使得正火炉能够充分地加热工件;

其三,通过设置翻转板及其侧壁的电炉丝,使得工件能够全方位地加热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炉体;11、门体;2、第一轨道;21、台车;3、风机;4、加热机构;41、第二轨道;411、导轨;42、移动板;421、限位板;43、驱动组件;431、电机;432、齿轮;433、锯齿;434、竖板;435、滑槽;436、滑板;44、翻转板;45、固定板;46、转动轴;47、扭簧;5、电炉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正火炉,如图1、图2所示,包括自身两端设置有门体11的炉体1、用于运输工件的台车21及第一轨道2、与炉体1相连且用于冷却工件的风机3;炉体1内安装有均匀加热工件的加热机构4;加热机构4包括安装于炉体1内且环绕工件设置的第二轨道41、滑动连接于第二轨道41且安装有电炉丝5的移动板42、连接于第二轨道41且驱动移动板42环绕工件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43。

启动驱动组件43,驱动组件43驱动移动板42沿第二轨道41移动,移动板42上设置有若干的电炉丝5,在移动板42移动的过程中,电炉丝5对工件进行加热,移动板42的移动范围能够充分地将工件覆盖,从而保证电炉丝5能够对工件均匀加热。

炉体1为长方体,门体11转动连接于炉体1的侧壁并启闭炉体1的开口;第一轨道2位于炉体1的中央气且贯穿炉体1;风机3安装于炉体1顶端且倾斜设置,风机3倾斜方向正对工件。

如图2、图3所示,加热机构4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第一轨道2的两侧;第二轨道41包括相互平行的四根导轨411,四根导轨411两两组合,导轨411的纵截面呈弧形,且导轨411的凹面朝向工件;移动板42滑动连接于同一侧的导轨411之间,移动板42穿过导轨411的部分固定有限位板421,限位板421与移动板42组成“工”状,导轨411滑动连接于两者之间;移动板42的纵截面呈弧形且弧面的凹面朝向工件;电炉丝5安装于移动板42靠近工件的弧面,且呈波浪状均匀分布于弧面,电炉丝5通过电线与外界电源相连并通电加热。

如图5所示,限位板421的远离移动板42的端面转动连接有翻转板44,翻转板44设置有四块,靠近门体11的两块可以翻转;翻转板44与限位板421之间通过固定板45相连,固定板45垂直固定于限位板421的侧壁,固定板45与翻转板44通过转动轴46相连,转动轴46的轴线方向与地面垂直,转动轴46外侧套接有扭簧47,扭簧47两端分别抵接于翻转板44及固定板45上,翻转板44以转动轴46为轴线转动;翻转板44及其相关装置共设置有四组且每组结构相同。

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43包括电机431、齿轮432、锯齿433、竖板434、滑槽435、滑板436;竖板434安装于炉体1远离门体11的一端,且封闭此端;电机431安装于滑板436上端,并且电机431通过电缆与外界电源相连;滑板436滑动连接于滑槽435,滑槽435沿竖板434长度方向开设且纵截面呈弧形;电机431的输出轴穿过竖板434及限位板421且与齿轮432同轴设置;锯齿433均匀分布于第二轨道41靠近炉体1的导轨411外侧,锯齿433与齿轮432啮合;驱动电机431,使得限位板421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42移动。

工作过程:将工件放置于台车21上,并将其推入炉体1内,然后关闭门体11,启动电机431,使得移动板42沿着第二轨道41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安装于移动板42上的电炉丝5随着移动板42,对工件的不同各区域进行加热;翻转板44在台车21移动时,能够翻转,当工件加热时,翻转板44处于与移动板42相互垂直的状态,对工件的两端进行加热,从而方便达到对工件均匀加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