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9893发布日期:2020-05-20 01:0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及铜合金铸造用结晶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



背景技术:

结晶器为铜合金铸造时最为关键的工具,目前,生产铜及铜合金扁锭生产时采用的整体结晶器制作采用锻造铜块,挖出合适尺寸的中间空腔,四面再加工出冷却水腔,这种结晶器因为用一个整体锻造铜块制作,内腔为一体,使用处理方便,利于铜锭表面质量控制,但其冷却水路加工制作难度大,四面的冷却水腔设计时采用相通水路,以减小制作难度。随着铸造铜及铜合金规格不断变化,宽厚比加大后用现有的结晶器进行铸造,因水路相通不能独立调整每个面的冷却强度,造成同一水流量下小面冷却水太大而大面冷却水又不够的情况,严重影响铸造质量,宽厚比越大,这种缺陷就越突出,使得铸造变得非常困难;怎样能够有效调整结晶器内铜液温度场分布,提高铸锭质量;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的原因,现有的用于扁锭铸造的整体结晶器的结构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四个面冷却水路独立,每个面水路可以独立控制调节,根据结晶器内铜液温度场分布情况,调节所对应面的有冷却水的流量,达到结晶器内温度场更加均匀的目的,改变了原有四个面统一冷却量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宽厚比为2.5:1-8:1的铜及铜合金扁锭铸造时易漏铜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是由:盖板、冷却板、底板、吊耳、进水弯头、丝堵、冷却水管构成;盖板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吊耳,盖板上表面中部设置矩形槽,盖板下方设置底板,盖板与底板之间对称设置两对冷却板,冷却板通过螺栓与盖板、底板连为一体,两对冷却板和底板围成冷却空腔,两对冷却板的连接处紧密贴合,相邻两块冷却板的内侧连接处设置倒角,冷却板内设置注水空腔,所述的注水空腔靠近冷却空腔一侧均匀分布竖向的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下端与冷却板的下表面相通,底板对应冷却水管的下端处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与所述的冷却空腔相通,冷却板的外侧表面上端均匀分布进水口,进水口处设置进水弯头。

所述的冷却板的加工孔处设置丝堵。

所述的冷却板与底板之间设置密封盘根,所述的密封盘根设置于相邻两块冷却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铜液注入冷却空腔内,冷却水通过进水弯头注入注水空腔内,当注水空腔内的冷却水达到指定高度时,冷却水溢入冷却水管内,经冷却水管下端流出,流出的冷却水通过底板上的排水槽喷到冷却后的铸锭上;本实用新型四个面冷却水路独立,每个面水路可以独立控制调节,根据结晶器内铜液温度场分布情况,调节所对应面的有冷却水的流量,达到结晶器内温度场更加均匀的目的,改变了原有四个面统一冷却量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宽厚比为2.5:1-8:1的铜及铜合金扁锭铸造时易漏铜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安全,使用效果好,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盖板1、冷却板2、底板3、吊耳4、进水弯头5、丝堵6、冷却水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盖板1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吊耳4,盖板1上表面中部设置矩形槽,盖板1下方设置底板3,盖板1与底板3之间对称设置两对冷却板2,冷却板2通过螺栓与盖板1、底板3连为一体,两对冷却板2和底板3围成冷却空腔,两对冷却板2的连接处紧密贴合,相邻两块冷却板2的内侧连接处设置倒角,冷却板2内设置注水空腔,所述的注水空腔靠近冷却空腔一侧均匀分布竖向的冷却水管7,冷却水管7的下端与冷却板2的下表面相通,底板3对应冷却水管7的下端处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与所述的冷却空腔相通,冷却板2的外侧表面上端均匀分布进水口,进水口处设置进水弯头5。

所述的冷却板2的加工孔处设置丝堵6。

所述的冷却板2与底板3之间设置密封盘根,所述的密封盘根设置于相邻两块冷却板2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是由:盖板(1)、冷却板(2)、底板(3)、吊耳(4)、进水弯头(5)、丝堵(6)、冷却水管(7)构成;其特征在于:盖板(1)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吊耳(4),盖板(1)上表面中部设置矩形槽,盖板(1)下方设置底板(3),盖板(1)与底板(3)之间对称设置两对冷却板(2),冷却板(2)通过螺栓与盖板(1)、底板(3)连为一体,两对冷却板(2)和底板(3)围成冷却空腔,两对冷却板(2)的连接处紧密贴合,相邻两块冷却板(2)的内侧连接处设置倒角,冷却板(2)内设置注水空腔,所述的注水空腔靠近冷却空腔一侧均匀分布竖向的冷却水管(7),冷却水管(7)的下端与冷却板(2)的下表面相通,底板(3)对应冷却水管(7)的下端处设置排水槽,排水槽的出水口与所述的冷却空腔相通,冷却板(2)的外侧表面上端均匀分布进水口,进水口处设置进水弯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板(2)的加工孔处设置丝堵(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板(2)与底板(3)之间设置密封盘根,所述的密封盘根设置于相邻两块冷却板(2)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可调整温度场分布的扁锭用结晶器,盖板上表面两端对称设置一对吊耳,盖板上表面中部设置矩形槽,盖板下方设置底板,盖板与底板之间对称设置两对冷却板,相邻两块冷却板的内侧连接处设置倒角,冷却板内设置注水空腔,所述的注水空腔靠近冷却空腔一侧均匀分布竖向的冷却水管,底板设置排水槽,排冷却板的外侧表面上端均匀分布进水口,进水口处设置进水弯头;本实用新型四个面冷却水路独立,每个面水路可以独立控制调节,根据结晶器内铜液温度场分布情况,调节所对应面的有冷却水的流量,达到结晶器内温度场更加均匀的目的,改变了原有四个面统一冷却量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解决了宽厚比大的铜及铜合金扁锭铸造时易漏铜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群;刘月梅;刘正斌;张伟华;台继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