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9888发布日期:2020-05-20 01:0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锭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



背景技术:

锭模是冶金行业用于高温液态金属冷却成型的模具。高温的液态金属在熔炼炉中进行配方混合,然后浇灌进入锭模,通常锭模下方有冷却水流过,这样高温液态金属在锭模中冷却成型,冶炼完成后的液态金属通常经过浇铸冷却过程而制成一定形状、尺寸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铸锭模没有设置引流和阻挡的机构,使得铸模中的熔液蔓出后容易流到其他的铸模内,影响金属的质量。因此,发明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铸模,所述铸模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通过铰接轴与凹槽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铸模的上端另一侧通过压缩弹簧与凹槽的另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铸模的上端外侧通过弹性密封套与凹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铸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凹槽的开口外侧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开设于装置主体的上表面,所述导流槽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装置主体的上表面,所述环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与环形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铸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凹槽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振动杆,所述连接杆与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层,所述凹槽的下端两侧均连通有冷气管。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设置为环形结构,且导流槽通过引流槽口与收集槽相连通,所述收集槽开设于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一侧。

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套设置有两个,两个弹性密封套呈竖直分布,所述凸块和压缩弹簧均位于两个弹性密封套之间。

优选的,所述铸模设置有多个,多个铸模呈矩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振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位于装置主体的下方,且装置主体通过支撑柱与底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气管的一端与冷却装置相连通,所述冷却装置位于装置主体的外侧,且冷却装置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铸模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凹槽内,在铸模上设置有导流板,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导流槽和引流槽口,通过导流板、导流槽和引流槽口的配合,能够将铸模蔓出的熔液导入收集槽内,达到了防通模的效果,通过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起到了阻挡的作用,进一步防止蔓出的熔液进入其他的铸模内,提高了铸锭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凹槽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凹槽;3、铸模;4、凸块;5、压缩弹簧;6、弹性密封套;7、导流板;8、导流槽;81、引流槽口;9、环形槽;10、环形挡板;11、复位弹簧;12、连接杆;13、弹性密封层;14、振动杆;15、冷气管;16、振动电机;17、冷却装置;18、底板;19、支撑柱;20、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

由图1所示,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凹槽2内设置有铸模3,铸模3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4,凸块4通过铰接轴与凹槽2的一侧内壁连接,铸模3的上端另一侧通过压缩弹簧5与凹槽2的另一侧内壁连接,凸块4和压缩弹簧5的设置使得铸模3能够晃动,配合振动电机16使得铸模3能够快速脱模,铸模3的上端外侧通过弹性密封套6与凹槽2的内壁连接,弹性密封套6设置有两个,两个弹性密封套6呈竖直分布,凸块4和压缩弹簧5均位于两个弹性密封套6之间,弹性密封套6起到了密封的作用,避免外界空气进入凹槽2内,同时对凸块4和压缩弹簧5起到保护的作用,铸模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7,导流板7起到了导流的作用,避免熔液进入凹槽2内,凹槽2的开口外侧设置有导流槽8,导流槽8开设于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导流槽8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槽9,环形槽9开设于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环形槽9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挡板10,环形挡板10起到了阻挡的作用,防止蔓出的熔液进入其他的铸模3内,环形挡板10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11与环形槽9的内壁连接,铸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底端贯穿凹槽2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振动杆14,连接杆12与凹槽2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层13,凹槽2的下端两侧均连通有冷气管15。

由图2所示,铸模3设置有多个,多个铸模3呈矩形阵列分布,导流槽8设置为环形结构,且导流槽8通过引流槽口81与收集槽20相连通,收集槽20开设于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一侧,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铸模3蔓出的熔液通过导流槽8和引流槽口81流入收集槽20内,不会出现通模的情况。

由图3所示,振动杆14的一端连接有振动电机16,振动电机16固定安装在底板18上,底板18位于装置主体1的下方,且装置主体1通过支撑柱19与底板18固定连接,振动电机16通过振动杆14和连接杆12对铸模3起到了振动的作用,使得本装置能够快速脱模,冷气管15的一端与冷却装置17相连通,冷却装置17位于装置主体1的外侧,且冷却装置17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侧壁上,冷却装置17通过冷气管15能够向凹槽2内通入冷气,对铸模3内的熔液起到了快速凝固的作用。

本实用工作原理:

本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将液态金属倒入铸模3内,直至金属熔液蔓出,蔓出的熔液通过导流板7流入导流槽8内,然后导流槽8将熔液通过引流槽口81导入收集槽20内,其中环形挡板10起到了阻挡的作用,防止熔液蔓出导流槽8进入其他的铸模3内,使本装置起到了防止通模的作用,当熔液导出完毕后,将压板压在装置主体1上,此时压板将环形挡板10压进环形槽9内,直至压板与导流板7贴合,然后通过冷却装置17向冷气管15中通入冷气,使得铸模3内的熔液凝固,然后启动振动电机16,振动电机16通过振动杆14和连接杆12带动铸模3振动,达到了快速脱模的效果,在振动的过程中,铸模3上端未凝固的熔液通过导流板7和导流槽8流入收集槽20内,不会出现通模的情况,提高了铸锭的质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铸模(3),所述铸模(3)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4),所述凸块(4)通过铰接轴与凹槽(2)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铸模(3)的上端另一侧通过压缩弹簧(5)与凹槽(2)的另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铸模(3)的上端外侧通过弹性密封套(6)与凹槽(2)的内壁连接,所述铸模(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7),所述凹槽(2)的开口外侧设置有导流槽(8),所述导流槽(8)开设于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所述导流槽(8)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槽(9),所述环形槽(9)开设于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所述环形槽(9)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挡板(10),所述环形挡板(10)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11)与环形槽(9)的内壁连接,所述铸模(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底端贯穿凹槽(2)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振动杆(14),所述连接杆(12)与凹槽(2)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密封层(13),所述凹槽(2)的下端两侧均连通有冷气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8)设置为环形结构,且导流槽(8)通过引流槽口(81)与收集槽(20)相连通,所述收集槽(20)开设于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套(6)设置有两个,两个弹性密封套(6)呈竖直分布,所述凸块(4)和压缩弹簧(5)均位于两个弹性密封套(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铸模(3)设置有多个,多个铸模(3)呈矩形阵列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杆(14)的一端连接有振动电机(16),所述振动电机(16)固定安装在底板(18)上,所述底板(18)位于装置主体(1)的下方,且装置主体(1)通过支撑柱(19)与底板(1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管(15)的一端与冷却装置(17)相连通,所述冷却装置(17)位于装置主体(1)的外侧,且冷却装置(17)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锭防模具通模装置,涉及到铸锭模具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铸模,所述铸模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通过铰接轴与凹槽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铸模的上端另一侧通过压缩弹簧与凹槽的另一侧内壁连接,所述铸模的上端外侧通过弹性密封套与凹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铸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凹槽的开口外侧设置有导流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铸模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凹槽内,在铸模上设置有导流板,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导流槽和引流槽口,通过导流板、导流槽和引流槽口的配合,能够将铸模蔓出的熔液导入收集槽内,达到了防通模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涛;李少鹏;韩艺娇;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铜陵富翔铜再生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1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