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8735发布日期:2020-06-09 21:0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表面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



背景技术:

渗锌处理是将需要处理的钢结构材料连同锌粉以及少量稀土金属化合物和少量催化剂等助剂一起投入至渗锌炉中,封闭渗锌炉并适当抽真空排出空气后,通过渗锌炉加热将处理剂高温渗入钢结构材料的表层,并且处理剂中的锌和稀土金属间互相反应,从而与基体金属的冶金相结合形成共渗层,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结构材料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等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渗锌炉结构主要存在的不足在于:首先,加热罐退出加热炉以及进入加热炉的操作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低且能耗大;其次,加热罐通常是围绕自身轴向旋转的,因此加热罐内的处理剂难以实现轴向的运动,从而不便于处理剂充分接触待处理工件;再次,加热炉在加热阶段的热量会大量向外界散发,且在降温阶段难以回收余热,由此导致加热炉的热量利用率低,在环保节能方面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能够使加热罐内的处理剂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有利于处理剂充分接触待处理工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炉、设置于所述加热炉中的弧形或环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罐、以及设置于所述加热炉外侧的旋转轴;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和所述加热罐的管状轴线共线设置;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垂直相交且过所述加热炉的弧心,且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位于所述加热炉两端之间的对称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罐为环形管状结构,且所述加热炉中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外侧的导向辊,且所述导向辊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加热罐的管状轴线;所述加热罐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径向分隔壁分隔为多个加热封闭段,每个所述加热封闭段均设置有可拆卸封闭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炉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保温隔热管、以及套装在所述保温隔热管外侧的圆弧形管状结构的金属外套管,所述保温隔热管的朝向所述加热罐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电阻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炉的两端通过延伸设置的弧形连接架连接,且所述弧形连接架上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外侧的驱动辊;所述旋转轴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炉和所述弧形连接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通过设置轴线与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垂直相交且过加热炉的弧心的旋转轴,能够使加热罐内的处理剂沿轴向往复运动,从而有利于处理剂充分接触待处理工件;且旋转轴的轴线位于加热炉两端之间的对称面上,可以减少驱动加热炉和加热罐旋转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罐垂直于管状轴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罐透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为内部空腔以及径向分隔壁的透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转轴径向设置的环形渗锌炉,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炉、设置于所述加热炉中的环形管状结构的加热罐1,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和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共线设置,且所述加热炉中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1外侧的导向辊2,且所述导向辊2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所述加热罐1通过等间距设置的径向分隔壁3分隔为多个加热封闭段,每个所述加热封闭段均设置有可拆卸封闭盖4,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加热封闭段的管状轴线弧长。

本文所述管状轴线,是指所述加热炉和所述加热罐1作为管状结构的轴线,因此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是弧形的,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是圆形的;同时所述加热炉作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加热罐1作为环形结构,其另一个轴线在本文分别称为弧心和环形圆心。

具体地,所述加热炉包括圆弧形管状结构的保温隔热管5、以及套装在所述保温隔热管5外侧的圆弧形管状结构的金属外套管6,所述保温隔热管5的朝向所述加热罐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电阻丝16。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炉的两端通过延伸设置的弧形连接架7连接,且所述弧形连接架7上设置有辊面贴合所述加热罐1外侧的驱动辊8。所述导向辊2为多组,且多组所述导向辊2按组沿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方向分布设置;每组所述导向辊2中的多个所述导向辊2均围绕所述加热罐1的管状轴线呈圆周分布设置;所述驱动辊8为每组两个,且每组两个所述驱动辊8分别位于所述加热罐1朝向环形圆心的一侧和背向环形圆心的一侧。所述加热炉的外侧还设置有旋转轴9,所述旋转轴9的轴线与所述加热炉的管状轴线垂直相交且过所述加热炉的弧心。

具体优选地,所述径向分隔壁3将所述加热罐1分隔为四个等长的所述加热封闭段,所述加热炉通过两个环形隔热毛毡10分隔为预热部11、加热部12和冷却部13三个部分,且所述加热部12位于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之间;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之间通过两根并列的通风管14连通,且至少一根所述通风管14上设置有循环风机15。所述加热炉的两端也均设置有所述环形隔热毛毡10,所述环形隔热毛毡10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炉,所述环形隔热毛毡10的内侧贴合所述加热罐1。

工作时,首先将其中一个所述加热封闭段转动至所述加热炉的两端之间,即所述弧形连接架7的位置处,打开所述加热封闭段的所述可拆卸封闭盖4,放入需要处理的工件和渗锌处理剂,然后盖上所述可拆卸封闭盖4,转动所述加热罐1,使需要加热渗锌处理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运动至所述加热部12,从而进行加热处理。

当所述加热封闭段为四个时,一个位于所述弧形连接架7的位置处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进行装卸料,一个位于所述预热部11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进行预热,一个位于所述加热部12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进行加热渗锌处理,一个位于所述冷却部13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进行冷却;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之间通过所述通风管14和所述循环风机15进行热量交换,既冷却了所述冷却部13,又预热了所述预热部11,从而实现了预热的回收利用;且所述预热部11和所述冷却部13对所述加热部12也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位于所述弧形连接架7的位置处的所述加热封闭段装卸料完毕后,所述加热炉连同所述加热罐1一起围绕所述旋转轴9旋转,可以使位于所述冷却部13的所述加热封闭段中的渗锌处理剂与待处理工件充分接触。优选地,所述旋转轴9的轴线位于所述加热炉两端之间的对称面上,所述加热炉和所述加热罐1本身所施加在所述旋转轴9两侧的重力近似相等,可以减少驱动所述加热炉和所述加热罐1旋转的能耗;所述旋转轴9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炉和所述弧形连接架7,可以提高所述加热炉的安装稳固性,降低所述旋转轴9所承受的垂直于轴线的压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地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