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5462发布日期:2020-06-23 22:1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笔的制作中,需要对笔杆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从而提高笔杆表面的光滑度,提高使用手感。传统工艺是采用人工修磨,由于笔杆修长,修磨时难度大,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笔杆表面的光滑度。

目前,通常由两个相对的磨削轮对笔杆进行打磨,磨削轮通过电机驱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笔杆的粗细不同,同一打磨设备的两个磨削轮的工位固定,从而无法适用于对不同粗细的笔杆进行打磨的情况,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因此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打磨装置,可使同一打磨设备可适用于对不同粗细的笔杆进行打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磨装置,包括机座和安装于机座上的两个相对的磨削轮,所述机座上安装有相对的固定座和调节座,所述磨削轮分别安装于固定座和调节座上;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机座上,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固定座相对设置,并通过调节结构滑动连接于机座上;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于机座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调节座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于机座上的驱动杆与调节座转动连接,当驱动杆转动即可控制调节座的滑移,从而调整调节座和固定座之间的相对距离,使两个磨削轮之间的距离可适应于对不同粗细的笔杆进行打磨,扩大打磨装置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轮套设固定于所述驱动杆的侧壁上,所述调节座内形成有滑槽,若干所述齿条间隔固定于所述滑槽的一侧壁上,所述驱动杆穿设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侧壁上固定的齿轮可与滑槽侧壁上的齿条配合,从而当驱动杆转动可控制调节座的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上连接有固定于所述机座上的连接杆,所述驱动杆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杆,连接杆固定于机座,从而使驱动杆可转动控制调节座的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转动块和转动槽,所述驱动杆插接于所述连接杆内,所述转动块固定于驱动杆位于连接杆内的一端,所述转动槽形成于所述连接杆内并供所述转动块转动,且所述转动块活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和转动槽实现驱动杆相对连接杆的转动,且转动块可在转动槽内活动,使齿轮可与齿条啮合或与齿条错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由定位结构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结构可分别实现驱动杆上升和下降后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贯通于调节座的上部,所述驱动杆穿设于所述滑槽并位于调节座的上部;驱动杆上固定有驱动块,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块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块之间,所述定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座上部并可定位于所述驱动块下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在滑槽内滑动,结构更合理;定位块可抵接于驱动块的底部,使齿轮和齿条稳定啮合;固定杆实现定位块之间的连接,使定位块的运动同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的底部固定有燕尾块,所述调节座上部的滑槽的两侧开设有供所述燕尾块滑动的燕尾槽;所述燕尾块为橡胶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和燕尾槽的配合使定位块的滑动更稳定;橡胶材质的燕尾块可增大在燕尾槽内滑动的阻力,使定位块不会轻易滑动,抵接于驱动块底部时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块的侧壁上固定有凸点,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形成有供所述凸点对应插接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块侧壁上的凸点插接于固定杆上的插接槽,从而当驱动杆下降,齿轮和齿条错开,可将驱动块固定,从而避免驱动杆上升,达到定位调节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块上固定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手握住把手即可便捷控制驱动块的转动和升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座上且位于调节座和固定座之间固定有支撑笔杆的支撑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笔杆可放置于支撑座上并定位于两个磨削轮之间,便于进行打磨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连接于机座上的驱动杆与调节座转动连接,当驱动杆转动,在齿轮和齿条的配合下,可控制调节座的滑移,从而调整调节座和固定座之间的相对距离,使两个磨削轮之间的距离可适应于对不同粗细的笔杆进行打磨,扩大打磨装置的适用范围;

2.转动块和转动槽实现驱动杆相对连接杆的转动,且转动块可在转动槽内活动,使齿轮可与齿条啮合或与齿条错开,由定位块抵接于驱动块的底部实现对驱动杆的上升定位,通过凸点和插接槽的配合实现驱动杆的下降定位,从而使驱动杆的升降更稳定;

3.燕尾块和燕尾槽的配合使定位块的滑动更稳定;橡胶材质的燕尾块可增大在燕尾槽内滑动的阻力,使定位块不会轻易滑动,抵接于驱动块底部时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驱动杆上的齿轮和齿条配合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凸显的本实施例的定位块滑设于调节座上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座;11、支撑座;2、磨削轮;3、固定座;4、调节座;41、滑槽;42、燕尾槽;5、调节结构;51、驱动杆;52、齿轮;53、齿条;6、连接杆;7、转动结构;71、转动块;72、转动槽;8、定位结构;81、定位块;811、燕尾块;82、固定杆;821、插接槽;9、驱动块;91、凸点;9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打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座1和安装于机座1上的两个相对的磨削轮2,机座1上安装有相对的固定座3和调节座4,两个磨削轮2分别安装于固定座3和调节座4上;固定座3固定于机座1上,调节座4与固定座3相对设置,且调节座4可在机座1上朝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座3的一侧运动,调整两个磨削轮2之间的距离,使打磨装置可适用于对粗细不同的笔杆进行打磨。

如图1所示,所述机座1上且位于调节座4和固定座3之间固定有支撑笔杆的支撑座11,笔杆可放置于支撑座11上并定位于两个磨削轮2之间。

如图1、2所示,调节座4通过调节结构5滑动连接于机座1上;调节结构5包括驱动调节座4移动的驱动杆51,驱动杆51位于调节座4远离固定座3的一侧,且驱动杆51的下部连接有固定于机座1上的连接杆6,且驱动杆51通过转动结构7转动连接于连接杆6上。

如图2所示,转动结构7包括转动块71和转动槽72,驱动杆51插接于连接杆6内,转动块71固定于驱动杆51位于连接杆6内的一端,转动槽72形成于连接杆6内并供转动块71转动,且转动块71可在转动槽72内作升降运动。

如图2所示,调节结构5还包括齿轮52和齿条53,齿轮52套设固定于驱动杆51的侧壁上,调节座4远离固定座3的一侧内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41,若干齿条53间隔固定于滑槽41的一侧壁上部,且齿条53沿远离固定座3的一侧延伸,驱动杆51穿设于滑槽41内且齿轮52和齿条53啮合,由此当驱动杆51转动,调节座4可朝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座3的方向移动,达到调节两个磨削轮2的相对距离的目的。

如图2、3所示,滑槽41贯通于调节座4的上部,驱动杆51穿设于滑槽41并位于调节座4的上部,便于从外部控制驱动杆51的升降和转动。

如图3所示,驱动杆51的升降可由定位结构8定位;驱动杆51的顶部固定有驱动块9,驱动块9上固定有把手92;便于握持把手92控制驱动杆51的转动和升降;定位结构8包括定位块81和固定杆82,定位块81相对滑动连接于滑槽41的两侧,固定杆82固定连接于定位块81之间,且定位块81可滑动至驱动块9下部,当定位块81支撑驱动块9时,齿轮52可与齿条53啮合。

如图1所示,定位块81的底部固定有燕尾块811,调节座4上部的滑槽41的两侧开设有供燕尾块811滑动的燕尾槽42,辅助定位块81的稳定滑移,燕尾块811为橡胶材质,可增大与燕尾槽42的滑动阻力,避免定位块81轻易滑动。

如图1所示,驱动块9的侧壁上固定有凸点91,固定杆82靠近驱动块9的侧壁中部形成有插接槽821,随着驱动块9的转动,凸点91可插接固定于插接槽821,实现驱动块9的定位,避免驱动块9升降。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调整调节座4与固定座3的相对距离时,首先用手将固定杆82朝向远离驱动块9的一侧移动,使凸点91和插接槽821分离;然后用手握住把手92将驱动杆51向上提起,然后再用手推动固定杆82使定位块81抵接于驱动块9的底部,此时齿轮52和齿条53处于同一高度且齿轮52和齿条53相啮合。

接着用手握住把手92并转动,使齿轮52转动,在齿轮52和齿条53的啮合下,调节座4可朝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座3的方向移动,由此调整两个磨削轮2之间的相对距离,直至适应于对粗细不同的笔杆进行打磨;然后将定位块81移出驱动块9的下部,将驱动杆51向下压,使齿轮52下降并与齿条53错开,转动块71抵接于转动槽72的底部,然后转动驱动块9,使凸点91可与插接槽821配合插接,由此又通过固定杆82将驱动块9定位,避免驱动块9向上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