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及连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8425发布日期:2020-06-20 18:1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及连铸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铁生产中的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及连铸机。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企业对节能降耗越来越重视,近终型连铸技术可以节约能源、降低后道工序投资和生产成本,其中空心圆坯连铸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无缝钢管生产厂家,主要采用实心圆坯→穿孔→斜轧荒管→连轧管→减、定径的方法生产无缝钢管,若将坯料做成空心圆坯,则可以省去穿孔工序,降低穿管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对于钢铁企业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空心圆坯的形状与常规连铸差异较大,铸坯中心是空的,目前没有专用的引锭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及连铸机,以实现与空心圆坯配合引锭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包括:引锭头本体,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状结构;连接件,一侧与引锭头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空心圆坯连接的上筋板。

进一步地,引锭头本体与连接件的连接端面处设置有安装凹槽;连接件还包括环形板和下筋板,上筋板安装在环形板的一侧,下筋板安装在环形板的另一侧,且下筋板与安装凹槽对应配合。

进一步地,安装凹槽为多个,多个安装凹槽沿连接端面的周向间隔均布,每个安装凹槽均为十字形凹槽,下筋板的形状与安装凹槽的形状相适配,下筋板的数量与安装凹槽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安装凹槽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长度范围在100~300mm,第一凹槽的深度范围在100~180mm;第二凹槽的长度范围在60~150mm,第二凹槽的深度范围在20~40mm。

进一步地,引锭头本体的外周设置有用于固定下筋板的安装孔,安装孔与安装凹槽连通。

进一步地,引锭头本体的另一端外周设置有径向延伸的销轴连接通孔。

进一步地,上筋板为多个,沿环形板的周向间隔均布。

进一步地,上筋板包括主筋板和两块肋板,主筋板垂直于环形板,两块肋板对称设置在主筋板的两侧且均与主筋板连接。

进一步地,主筋板和两块肋板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浇筑通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铸机,包括上述的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和过度段,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与过度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连接件的另一侧设置上筋板,开浇后钢液进入结晶器可以和上筋板凝固成形成铸坯头,通过铸坯头将已形成坯壳的铸坯从结晶器中引出,实现对空心圆坯引锭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引锭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引锭头本体;11、安装凹槽;12、安装孔;13、销轴连接通孔;20、连接件;21、上筋板;211、主筋板;212、肋板;22、环形板;23、下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包括引锭头本体10和连接件20。引锭头本体10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筒状结构。连接件20的一侧与引锭头本体10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20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空心圆坯连接的上筋板21。

在连接件20的另一侧设置上筋板21,开浇后钢液进入结晶器可以和上筋板21凝固成形成铸坯头,通过铸坯头将已形成坯壳的铸坯从结晶器中引出,实现对空心圆坯引锭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引锭头本体10与连接件20的连接端面处设置有安装凹槽11;连接件20还包括环形板22和下筋板23,上筋板21安装在环形板22的一侧,下筋板23安装在环形板22的另一侧,且下筋板23与安装凹槽11对应配合。

设置安装凹槽11可以将下筋板23固定到安装凹槽11中,便于连接件20与引锭头本体10固定。同时,环形板22为圆环状结构,其内径和外径大小与引锭头本体10的内径和外径一一对应,设置环形板22目的是与引锭头本体10适配,便于对空心圆坯进行引锭操作。

优选地,安装凹槽11为多个,多个安装凹槽11沿连接端面的周向间隔均布,每个安装凹槽11均为十字形凹槽,下筋板23的形状与安装凹槽11的形状相适配,下筋板23的数量与安装凹槽11的数量相同。

设置十字形凹槽并将下筋板23对应设置为十字形,目的是便于下筋板23安装时与十字形凹槽对中,可以省去将连接件20安装到引锭头本体10后的对中操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凹槽11包括彼此垂直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长度范围在100~300mm,第一凹槽的深度范围在100~180mm;第二凹槽的长度范围在60~150mm,第二凹槽的深度范围在20~40mm。

将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长度和深度设置为不同数值范围,目的是使下筋板23用于安装凹槽11插接时具有方向性,便于连接件20对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凹槽11为四至八组,当然根据不同需要可以设置更多组或者更少组安装凹槽11。

进一步地,引锭头本体10的外周设置有用于固定下筋板23的安装孔12,安装孔12与安装凹槽11连通。该安装孔12为径向贯通孔,每个安装凹槽11的下端处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上述下筋板23的下端设置有销钉孔,在下筋板23插入到安装凹槽11中时,可以通过安装孔12将销钉插入到下筋板23中并使下筋板23与安装凹槽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引锭头本体10的另一端外周设置有径向延伸的销轴连接通孔13。该销轴连接通孔13可以通过销轴与过度段连接,销轴连接通孔13周圈倒角6~12mm,且上述引锭头本体10可以反复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引锭头本体10适用空心圆坯断面外径400~1000mm,内径200~500mm,引锭头本体10的内径比内结晶器下口直径大6~14mm,引锭头本体10的外径比外结晶器下口直径小7~15mm。

如图2所示,上筋板21为多个,沿环形板22的周向间隔均布。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上筋板21目的是通过上筋板21与空心圆坯的一端浇筑在一起,增加引锭时牵引强度,避免在引锭过程中二者脱离。

连接件20在浇注准备前安装在引锭头本体10上,起到凝结钢液和连接引锭头本体10的作用,连接件20为一次性用品。

上筋板21包括主筋板211和两块肋板212,主筋板211垂直于环形板22,两块肋板212对称设置在主筋板211的两侧且均与主筋板211连接。设置主筋板211和两块肋板212,目的是通过两块肋板212增加主筋板211的强度,是引锭操作更加保险。

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筋板211和两块肋板212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浇筑通孔。浇筑通孔便于钢液与上筋板21充分接触和凝结在一起,能圆满完成拉坯操作。其中,浇筑通孔的直径为10~25mm,孔间隔为30~60mm。

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板22的厚度为10~18mm,上筋板21有6~10组,沿环形板22间隔均布。当然,根据不同需要可以更改上筋板21的数量。

上述引锭头本体10与连接件20均为钢结构,可以增加整体部件的强度,避免引锭头本体10与连接件20损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铸机,包括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和过度段,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为上述的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与过度段连接。

具体操作时,空心圆坯用的引锭头通过过度段连接在引锭杆上,连接件20事先安装在引锭头本体10上,浇铸准备时,引锭头本体10被送入结晶器内,用石棉绳等将连接件20与结晶器的间隙封住;由于连接件20上有上筋板21,开浇后钢液进入结晶器和连接件20凝固成铸坯头,通过铸坯头将已形成坯壳的铸坯从结晶器中引出;通过拉矫机后,由火切机将铸坯头部切断,铸坯头随引锭头本体10进去引锭杆存放装置上,在引锭杆存放位,将连接连接件20和引锭头本体10的销轴取出,可以将坯头和连接件20吊运走,其中连接件20为一次性使用,引锭头本体10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计简单,结构可靠,方便拆卸维护,易于更换。

在连接件20的另一侧设置上筋板21,开浇后钢液进入结晶器可以和上筋板21凝固成形成铸坯头,通过铸坯头将已形成坯壳的铸坯从结晶器中引出,实现对空心圆坯引锭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