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件清洗防锈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9384发布日期:2020-11-27 10:2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金属工件清洗防锈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工件清洗防锈处理设备,属于金属工件清洗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对金属工件的清洗通常会采用超声波清洗,鼓泡漂洗,热风烘干等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但是,在对金属工件热风烘干后,金属工件只是初步完成清洗和烘干,若是通过热风将金属工件完全烘干,需要的能耗较大,且很耗工时,且对金属工件清洗之后,还需要对金属工件进行防锈处理,而对金属工件的除锈,还需要额外的设备进行处理,增加了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工件清洗防锈处理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烘干能耗较大且耗时,以及防锈投入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金属工件清洗防锈处理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顺序设有超声波清洗腔、鼓泡漂洗腔、烘干腔、防锈处理腔及沥干腔,所述烘干腔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产生热风并将热风输送至烘干腔内的热风机,所述防锈处理腔用于盛装防锈液;通过上述对于机架的设置,使得上述金属工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依次完成清洗、烘干及防锈处理,集中了对金属工件的处理工艺,更加的节省了对金属工件的处理工时和处理效率,同时更是将烘干工艺和防锈工艺整合在同一处理设备中,使得金属工件在初步烘干后可以在防锈处理中进一步脱水,而无需将金属工件完全烘干,以便于缩短设备完全烘干金属工件的时间,降低烘干时所需的能耗,同时节省了额外设备的成本投入。

作为优选,所述防锈处理腔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下倾斜的斜坡,所述斜坡的最低处设有平台,所述平台上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机架上靠近防锈处理腔所在位置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观测水的留存量的油水液位计;通过上述斜坡的设置,使得水液在排放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朝着第一排水口流动,油液始终处于水液的上方,而不会受到水的流动影响,在水排放完全之前,部分油液随着水流排出,避免了部分油液排走的浪费,而油水液位计的设置,以便于对油水的留存量进行观测,使得在水液留存过多时,可以通过观测决定是否排出水液,保证油液的质量,以便于对油液再次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沥干腔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斜坡最高处的水平高度,所述沥干腔的侧壁上设有与防锈处理腔连通的排液槽,所述沥干腔的底部和排液槽均朝着防锈处理腔的方向向下倾斜;通过上述对于排液槽和沥干腔的设置,使得防锈处理后的金属工件上附着的油液可以顺着沥干腔的底部和排液槽重新流入防锈处理腔内,以便于油液的重复利用,降低油液的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腔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通风腔,所述热风机上的风筒出风口与通风腔相连通;通过上述通风腔的设置,使得热风机制造的热风可以通过通风腔蓄积,增加一次性热风的排出量,增大对金属工件烘干的覆盖面积,提高烘干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腔的侧壁上设有与烘干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多个用于辅助热风进入烘干腔且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设置的叶片;通过上述出风口和叶片的设置,使得上述热风在进入烘干腔内时,叶片可以将热风气流分流成风刀,保证对金属工件的覆盖面积的同时,可以提高热风对金属工件的冲击力,加强烘干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水蒸气的排气管道,所述烘干腔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水蒸气且朝外延伸的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的侧壁上套设有冷却件;通过上述排气管道的设置,使得烘干腔内的气体可以形成循环,避免烘干腔内气压过大而造成设备损坏,且冷却件的设置,使得水蒸气排出之前可以提前冷凝液化,然后排出,避免水蒸气的高温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腔的侧壁顶部设有可自动翻转的盖板,所述烘干腔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通过上述盖板和排水口的设置,可以保证烘干腔烘干时的密闭,减少热量流失,且避免操作人员的直接接触而导致烫伤。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烘干能耗较小且省时,以及防锈投入成本较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图3是图1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金属工件清洗防锈处理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依次顺序设有超声波清洗腔11、鼓泡漂洗腔12、烘干腔13、防锈处理腔14及沥干腔15,所述烘干腔13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产生热风并将热风输送至烘干腔13内的热风机131,所述防锈处理腔14用于盛装防锈液,通过上述对于机架的设置,使得上述金属工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依次完成清洗、烘干及防锈处理,集中了对金属工件的处理工艺,更加的节省了对金属工件的处理工时和处理效率,同时更是将烘干工艺和防锈工艺整合在同一处理设备中,使得金属工件在初步烘干后可以在防锈处理中进一步脱水,而无需将金属工件完全烘干,以便于缩短设备完全烘干金属工件的时间,降低烘干时所需的能耗,同时节省了额外设备的成本投入;上述热风机和防锈液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上述超声波清洗腔和鼓泡漂洗腔均为目前现有的工艺,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先将金属工件放入超声波清洗腔内清洗,超声波清洗后,再将金属工件转移至鼓泡漂洗腔内,进行杂质去除,杂质去除后,将金属工件转移至烘干腔内烘干,将金属工件上的大部分水液去除后,再将金属工件转移至防锈处理腔内进行防锈处理,同时去彻底去除了金属工件上留存的水液,一端时间后,将金属工件转移至沥干腔内,进行油液沥干,沥干后便完成了对于金属工件的清洗防锈处理。

如图3所示,防锈处理腔14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向下倾斜的斜坡141,斜坡141的最低处设有平台142,平台142上设有第一排水口143,机架1上靠近防锈处理腔14所在位置的外壁上设有用于观测水的留存量的油水液位计16,通过上述斜坡的设置,使得水液在排放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朝着第一排水口流动,油液始终处于水液的上方,而不会受到水的流动影响,在水排放完全之前,部分油液随着水流排出,避免了部分油液排走的浪费,而油水液位计的设置,以便于对油水的留存量进行观测,使得在水液留存过多时,可以通过观测决定是否排出水液,保证油液的质量,以便于对油液再次利用;沥干腔15的底部水平高度高于斜坡141最高处的水平高度,沥干腔15的侧壁上设有与防锈处理腔14连通的排液槽151,沥干腔15的底部和排液槽151均朝着防锈处理腔14的方向向下倾斜,通过上述对于排液槽和沥干腔的设置,使得防锈处理后的金属工件上附着的油液可以顺着沥干腔的底部和排液槽重新流入防锈处理腔内,以便于油液的重复利用,降低油液的浪费;上述油水液位计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上述斜坡可环绕着第一排水口设置多个,排水效果更佳。

如图2-3所示,烘干腔13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通风腔132,热风机131上的风筒出风口与通风腔132相连通,通过上述通风腔的设置,使得热风机制造的热风可以通过通风腔蓄积,增加一次性热风的排出量,增大对金属工件烘干的覆盖面积,提高烘干效率;通风腔132的侧壁上设有与烘干腔13连通的出风口133,出风口133处设有多个用于辅助热风进入烘干腔13且由上至下依次排列设置的叶片134,通过上述出风口和叶片的设置,使得上述热风在进入烘干腔内时,叶片可以将热风气流分流成风刀,保证对金属工件的覆盖面积的同时,可以提高热风对金属工件的冲击力,加强烘干效率,叶片在出风口处呈向下倾斜设置,避免热风吹拂金属工件上方,而造成浪费,将热风集中至金属工件处。

如图2所示,烘干腔13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排出水蒸气且朝外延伸的排气管道135,排气管道135的侧壁上套设有冷却件1351通过上述排气管道的设置,使得烘干腔内的气体可以形成循环,避免烘干腔内气压过大而造成设备损坏,且冷却件的设置,使得水蒸气排出之前可以提前冷凝液化,然后排出,避免水蒸气的高温对工作人员造成烫伤,水蒸气在液化后,从排气管道中流出,通过容器收集,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以便于进行重复利用,节省资源。

如图1和3所示,烘干腔13的侧壁顶部设有可自动翻转的盖板136,烘干腔13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口137,通过上述盖板和排水口的设置,可以保证烘干腔烘干时的密闭,减少热量流失,且避免操作人员的直接接触而导致烫伤,盖板通过气缸杆进行自动翻转,以实现对烘干腔的启闭,第二排水口排出从金属工件上滴落的水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