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29625发布日期:2022-06-25 09:3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热处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连接器上使用的接触件(指插针、插孔),要求压接导线段硬度低、塑形好,而对接使用段的强度高、硬度高,因此,需要对接触件压接导线段进行局部热处理。现阶段,工业上常将高频局部热处理用于金属的局部热处理中,但对于细小直径的接触件,高频加热的时间长,效率低,加热不稳定,局部热处理的位置精度不理想,且不便于实现自动化,不能很好地满足工艺要求。
3.现有技术中有一些相关专利公开了关于热处理设备及热处理方法。
4.如:申请号为cn201721216357.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中频淬火用输送装置,包括中频淬火机和水槽,所述中频淬火机一侧顶部设有加热罩,且加热罩一侧连接感应线圈,所述水槽内底部安装固定座,且固定座顶部通过螺栓安装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内通过安装架安装转动电机,且转动电机顶部通过驱动轴安装转动盘,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安装减速电机,所述防护罩顶部安装分水器,且分水器位于转动盘底部,所述分水器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小型水泵出水口,且小型水泵进水口连接汲水管,所述分水器顶部安装喷头。该专利通过减速电机使齿轮转动匀速,通过水箱将水槽内加工产生的热水回收,再由冷水机通过水管将水槽内的水冷却,通过压力泵将其输送至水槽内,形成良好的冷却水循环。
5.又如,申请号为cn202010138356.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接触件局部退软装置,通过零件重力定位,准确可靠,采用全自动方式进行接触件退软;通过振动盘对零件方向进行筛选,连续上料,通过运输机构把筛选好的零件换向,并运输到退软机构工作位置,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对接触件局部位置进行加热,使接触件需要折弯或压接的位置塑性变强,避免出现裂痕。
6.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专利中,并未适用于电连接器小型接触件,如插针、插孔的部件的热处理加工,对于细小直径的接触件,仍然存在高频加热的时间长,效率低,加热不稳定,局部热处理的位置精度不理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台面上的水平移动模组,所述水平移动模组可沿其轴向进行往复移动,还包括:盒体,通过连接板安装在所述水平移动模组上;
9.载具条,设置在所述盒体内,载具条的长方向平行于水平移动模组往复运动的方向,在载具条顶面沿其长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放置接触件;
10.固定支架,设置在台面上;
11.微型火炬,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并可在固定支架上下滑动;微型火炬的喷嘴朝向所述接触件;
12.冷却喷管,安装在固定支架上,与所述微型火炬间隔设置,冷却喷管的水流出口朝向接触件;
13.所述微型火炬喷嘴与冷却喷管水流出口之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接触件的间隔距离相等。
14.优选的,在台面上设置有水槽,该水槽位于所述盒体的下方,所述盒体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对准所述水槽;还包括水箱,所述水槽的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箱相连;所述冷却喷管通过管道与水箱内部的水泵连接。
15.优选的,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微型火炬上下运动。
16.优选的,所述微型火炬通过滑轨、滑块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滑轨与滑块滑动配合,所述微型火炬设置在滑块上,滑轨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动力组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作动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17.优选的,还包括车体,所述台面设置在车体的顶部;在车体的底部四角位置处设置有万向轮以及调节支承。
18.优选的,所述冷却喷管的水流出口竖直向下,且该水流出口位于所述接触件的上方;所述微型火炬的喷嘴设置在所述载具条的一侧,且微型火炬喷嘴的轴线垂直于载具条的长侧面;在沿着载具条的长方向上,所述微型火炬喷嘴与冷却喷管水流出口之间间隔距离为5~10cm。
19.优选的,在所述载具条的内部设置有型腔,该型腔内装有冷却水;所述接触件的下端浸在冷却水中。
20.优选的,在所述台面上设置有立柱,立柱上设置有竖直滑槽;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两端分别安装在竖直滑槽内。
21.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22.步骤s1:将接触件放置在载具条的安装孔上;
23.步骤s2:将载具条放置在水平移动模组的盒体上,根据接触件需要局部热处理的部位,上下调节所述微型火炬高度;
24.步骤s3:点燃微型火炬,并开启冷却喷管,让冷却水从冷却喷管中流出;
25.步骤s4:启动水平移动模组,带动载具条移动使得接触件依次移过微型火炬前段火焰及冷却水,待所有接触件加热并冷却完毕后,向上移动微型火炬,水平移动模组带动装有接触件的载具条退回原位,实现对整条载具条上接触件的局部火焰热处理;
26.步骤s5:换上另一条装满接触件的载具条,重复步骤s4操作,实现零件批产局部热处理。
27.优选的,所述接触件在微型火炬火焰前的水平移动速度为2.4cm/s。
2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9.(1)本发明通过采用水平移动模组带动载具条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接触件在依次
移过微型火炬前段火焰进行加热、以及通过冷却喷管的进行冷却,完成局部热处理。由于利用了载具条对接触接进行装载,载具条上的安装孔可根据接触件的直径与局部热处理的长度制定孔径与深度大小,将接触件需要进行局部热处理的部位露出载具条孔外,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部位埋在载具条孔内,保护其不受火焰温度影响。
30.(2)在本发明中,由于微型火炬喷嘴与冷却喷管水流出口之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接触件的间隔距离相等,可以使得微型火炬在对接触件进行加热的同时,冷却喷管的可以对准已经加热好的接触件,并对该加热好的接触件进行冷却淬火处理。该结构使得微型火炬与冷却喷管同时对接触件进行处理,有效提高热处理效率。通过利用水平移动模组,控制其水平移动的速度,进而控制接触件水平移动速度,便于控制加热时间以及淬火时间。
31.(3)本发明通过利用盒体、水槽、水箱、水泵以及冷却喷管共同形成了热处理装置的冷却系统,当冷却喷管喷水进行冷却淬火时,淬火水首先落入到盒体上,且由于盒体底壁上设置有通孔对准水槽,盒体内的淬火水通过底壁上的通孔流入至水槽中,水槽中收集到的淬火水经过管道流回水箱,水箱中的淬火水在经过水泵输送至冷却喷管对接触件进行冷却淬火,通过该冷却系统实现淬火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5.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36.图4为本发明中接触件装配在载具条(载具条未设置型腔)上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中接触件装配在载具条(载具条设置有型腔)上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号是说明:1-水平移动模组;101-盒体;102-连接板;2-载具条;21-安装孔;22-型腔;3-启动按钮;4-水箱;5-水泵;6-固定支架;601-滑轨;602-滑块;7-气缸;8-微型火炬;9-水槽;10-冷却喷管;11-挡板;12-接触件;200-台面;201-车体;202-万向轮;203-调节支承;204-立柱;205-竖直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1.实施例:
42.结合图1所示,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台面200上的水平移动模组1,由plc元器件控制,可沿其轴向进行往复移动,还包括:
43.盒体101,通过连接板102安装在所述水平移动模组1上;
44.载具条2,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载具条2的长方向平行于水平移动模组1往复运动的方向,在载具条2顶面沿其长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1用于放置接触件12;所述安装孔21的直径、深度与接触件12相匹配,将接触件12需要进行局部热处理的部位露出载具条2的外,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部位埋在载具条2的安装孔21内,保护其不受火焰温度影响;
45.固定支架6,设置在台面200上;
46.微型火炬8,安装在固定支架6上,并可在固定支架6上下滑动;微型火炬8的喷嘴朝向所述接触件12;微型火炬8通过软管与液化石油气瓶、氧气瓶相连,用于提供热量;
47.冷却喷管10,安装在固定支架6上,与所述微型火炬8间隔设置,冷却喷管10的水流出口朝向接触件12;
48.所述微型火炬8喷嘴与冷却喷管10水流出口之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接触件12的间隔距离相等。
49.利用水平移动模组1,带动载具条2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接触件12在依次移过微型火炬8的前段火焰进行加热、以及通过冷却喷管10的进行冷却淬火,完成局部热处理。根据接触件的直径与火焰大小,水平移动模组1可以调节自身的移动速度,目的在于稳定接触件12的加热温度与时间。
50.结合图1所示,在台面200上设置有水槽9,该水槽9位于所述盒体101的下方,所述盒体101的底壁上设置有通孔对准所述水槽9;该热处理装置还包括水箱4,所述水槽9的通过管道与所述水箱4相连;所述冷却喷管10通过管道与水箱4内部的水泵5连接。通过利用盒体101、水槽9、水箱4、水泵5以及冷却喷管10共同形成了该热处理装置的冷却系统,当冷却喷管10喷水进行冷却淬火时,淬火水首先落入到盒体101上,且由于盒体101底壁上设置有通孔对准水槽9,盒体101内的淬火水通过底壁上的通孔流入至水槽9中,水槽9中收集到的淬火水经过管道流回水箱4,水箱4中的淬火水在经过水泵5输送至冷却喷管10对接触件12进行冷却淬火,通过该冷却系统实现淬火水的循环利用。
51.结合图1、图2所示,该热处理装置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6上,用于驱动所述微型火炬8上下运动。具体地,所述微型火炬8通过滑轨601、滑块602可滑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6上,所述滑轨601与滑块602滑动配合,所述微型火炬8设置在滑块602上,滑轨601设置在固定支架6上;所述动力组件为气缸7;所述气缸7的作动端与所述滑块602连接。气缸7由plc元器件控制,主要用于控制并调节微型火炬8的高度。
52.结合图1所示,该热处理装置还包括车体201,所述台面200设置在车体201的顶部;在车体201的底部四角位置处设置有万向轮202以及调节支承203。通过利用车体201,便于整个热处理装置移动,调节支承203的高度可以调节,一是可以调节台面200处于水平状态;二是起到支承作用,车体201移动到位后支承并防止滑动。
53.结合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喷管10的水流出口竖直向下,且该水流出口位于所述接触件12的上方;所述微型火炬8的喷嘴设置在所述载具条2的一侧,且微型火炬8喷嘴的轴线垂直于载具条2的长侧面;在沿着载具条2的长方向上,所述微型火炬8喷嘴与冷却喷管10水流出口之间间隔距离为5~10cm。微型火炬8采用侧面加热的形式,火
焰容易分散到接触件12需要进行局部热处理的部位。冷却喷管10的水流采用竖直向下的方式,水流从接触件12的顶部向下,由于重力作用形成的水帘可以很好地覆盖在接触件12上,可以更好地对接触件12进行冷却淬火。由于微型火炬8的喷嘴与冷却喷管10水流出口之间隔距离与相邻两个接触件12的间隔距离相等,该间隔距离为5~10cm,可以使得微型火炬8在对接触件12进行加热的同时,冷却喷管10的可以对准已经加热好的接触件12,并进行冷却淬火处理。该结构使得微型火炬8与冷却喷管10同时对接触件进行处理,有效提高热处理效率。
54.结合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下述两种类型的载具条2。
55.第一种类型的载具条2上设有20个安装孔21,该类型的载具条2内部不具备型腔,其适用于直径为小于4mm的接触件;使用时将接触件12需要进行局部热处理的部位露出载具条2外,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部位埋在载具条2内。
56.第二种类型的载具条2是在其内部设置有型腔22,该型腔22内装有冷却水,该载具条2上设置有38个安装孔21;当接触件12安装在安装孔21内时,接触件12的下端浸在冷却水中。采用该类型的载具条2,将接触件12需要进行局部热处理的部位露出载具条2外,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部位浸在载具条的型腔22内的冷却水中,进一步保护其不受火焰温度影响。该类型的载具条2适用于直径为4~6mm的接触件。
57.结合图1、图3所示,在所述台面200上设置有立柱204,立柱204上设置有竖直滑槽205;相邻立柱204之间设置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两端分别安装在竖直滑槽205内。通过设置挡板11,主要用于将加热装置的载具条2、微型火炬8、冷却喷管10等部件围在其内部。一是避免高温火焰灼烧到操作人员;二是可以避免冷却喷管10的冷却水造成飞溅。同时挡板11采用竖直滑槽205安装,其可以在竖直滑槽205内上下滑动,在进行载具条2取放操作时,可以将挡板11抽出,便于工人操作。
58.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小型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59.步骤s1:将接触件12放置在载具条2的安装孔21上;
60.步骤s2:将载具条2放置在水平移动模组1的盒体101上,根据接触件12需要局部热处理的部位,上下调节所述微型火炬8高度;
61.步骤s3:点燃微型火炬8,并开启冷却喷管10,让冷却水从冷却喷管10中流出;
62.步骤s4:启动水平移动模组1,带动载具条2移动使得接触件12依次移过微型火炬8前段火焰及冷却水,待所有接触件12加热并冷却完毕后,向上移动微型火炬8,水平移动模组1带动装有接触件12的载具条2退回原位,实现对整条载具条2上接触件的局部火焰热处理;
63.步骤s5:换上另一条装满接触件的载具条2,重复步骤s4操作,实现零件批产局部热处理。
64.具体地,在步骤s4中,通过水平移动模组1,控制所述接触件12在微型火炬8火焰前的水平移动速度为2.4cm/s。
65.应用例一:
66.公司某型号锡青铜接触件退软段的直径大小为φ1.2mm,退软段高度为5mm,退软前硬度为240hv左右,非退软段不得退软。
67.准备工作,选用第一种类型的载具条2,通过人工或筛板将接触件12竖直放置在与之相匹配孔径大小的载具条2中,使接触件12无需局部热处理的保护段埋在载具条2孔内,需要局部热处理的5mm露出载具条2外。
68.根据接触件12需要局部热处理的位置,上下调节微型火炬8的高度,使微型火炬8的喷嘴正对零件需局部退软的中心处,调节好后,将微型火炬8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
69.微型火炬8通过软管与氧气、与液化石油气瓶相连,缓慢打开液化石油气瓶阀门,点燃微型火炬8,再通过缓慢调节氧气瓶阀门大小来调节火焰大小,使火焰稳定,以保证加工的一致性;挡板11挡住加热后的火焰余焰,避免余焰喷射过远而引发安全事故。
70.冷却喷管10竖直固定在微型火炬8后5cm处,并通过管道与水泵5相连,启动水泵5,冷却水在微型火炬8后5cm处竖直流下。
71.设置程序,使得接触件12在火焰枪前面的水平移动速度为2.4cm/s。按下启动按钮3,水平移动模组1带动载具条2使得接触件12的依次匀速移过火焰和冷却水,接触件12经火焰加热烧至通红后,再经过冷却水进行冷却淬火,完成该条载具条2上所有接触件12的局部淬火退软处理,退软后退软段的硬度值为110~140hv。待所有接触件12加热并冷却完毕后,气缸7向上作动,将微型火炬8竖直升起5cm,水平移动模组1带动装有接触件12的载具条2回移至原点;在水平移动模组1的盒体101内上换上另一条装满接触件12的载具条2,重复操作,进行零件批产。
72.应用例二:
73.公司某型号接触件退软段的直径大小为φ5mm,退软段高度为4mm,退软前硬度为240hv左右,非退软段不得退软。
74.准备工作,选用第二种类型的载具条2,通过人工或筛板将接触件12竖直放置在与之相匹配孔径大小的载具条2中,载具条2的型腔22中盛放有冷却水,接触件12无需进行局部热处理的保护段浸在冷却水中,而将需要进行局部热处理的4mm退软段露出载具条2外。
75.根据接触件12需要局部热处理的位置,上下调节微型火炬8的高度,使微型火炬8的喷嘴正对零件需局部退软的中心处,调节好后,将微型火炬8固定在固定支架6上。
76.微型火炬8通过软管与氧气、与液化石油气瓶相连,缓慢打开液化石油气瓶阀门,点燃微型火炬8,再通过缓慢调节氧气瓶阀门大小来调节火焰大小,使火焰稳定,以保证加工的一致性;挡板11挡住加热后的火焰余焰,避免余焰喷射过远而引发安全事故。
77.冷却喷管10竖直固定在微型火炬8后5cm处,并通过管道与水泵5相连,启动水泵5,冷却水在微型火炬8后5cm处竖直流下。
78.设置程序,使得接触件12在火焰枪前面的水平移动速度为2.4cm/s。按下启动按钮3,水平移动模组1带动载具条2使得接触件12的依次匀速移过火焰和冷却水,接触件12经火焰加热烧至通红后,再经过冷却水进行冷却淬火,完成该条载具条2上所有接触件12的局部淬火退软处理,退软后退软段的硬度值为110~140hv。待所有接触件12加热并冷却完毕后,气缸7向上作动,将微型火炬8竖直升起5cm,水平移动模组1带动装有接触件12的载具条2回移至原点;在水平移动模组1的盒体101内上换上另一条装满接触件12的载具条2,重复操作,进行零件批产。
79.本发明已实现对公司多种型号连接器上用直径较小接触件的局部热处理,零件加工效率高,一致性好,质量好,操作便捷,清洁干净,针对不同直径大小的接触件,只需更换
对应孔径、类型的载具条,兼用性强,成本低。
8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