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锅炉主排铸孔的漏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32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实现锅炉主排铸孔的漏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锅炉主排铸孔的漏模机,属于铸造造型领域。
主排即链条式快装锅炉主动炉排是锅炉底盘传动部分的重要零件,主排有三个孔,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已有技术是采用双面型板活箱造型法铸造、钻孔成型的工艺生产主排,工艺过程是造型→浇注→清砂→检查→磨修→退火→钻孔→检查。所采用的铸造工艺使得铸件存在飞边和毛刺、模样与型板接触处存在过渡圆角、主排四周有较大的拔模斜度、成型不好,100%的主排在钻孔前需要磨修。钻孔过程中易出现钻孔偏差,从而使成型后的主排精度不高;这种工艺过程复杂、成本昂贵、废品率高。精密铸造使主排铸孔成型的工艺因成本高昂而不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主排生产工艺过程简化、成本降低、能够采用普通砂型实现锅炉主排铸孔高精度铸造的漏模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含有升降机构、支架、浇注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含有固定在支架上的固定板、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的内活动板、固定在内活动板上的起模杆、外活动板、固定在固定板上的芯头板和主排模样、连接杆。连接杆固定在内活动板上并穿过固定板上的孔顶住外活动板,外活动板上的孔和主排模样外形相同,主排模样上的孔的孔径与起模杆直径相等。
起模杆可以有八根。
起模杆可以有四根。
连接杆可以有四根。
升降机构可以采用可升降齿条。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调整内活动板到下极限位置,使主排模样露出外活动板的高度为主排厚度的1/2,内活动板处于下极限位置时为造型舂砂位置,通过升降机构使内、外活动板上升时,主排模样与外活动板产生相对运动达到脱模即漏模的目的。在整个脱模过程中,砂型及自带砂芯始终由外活动板和起模杆相托,直到主排模样完全与砂型及砂芯分开为止,由于主排模样和外活动板及起模杆的相对运动,不需进行涂腊处理,避免了双面型板活箱造型造成的主排模样与型板接触处的圆角。在漏模过程中,砂型及自带砂芯始终由外活动板和起模杆相托,不易产生掉砂现象,从而使造出的砂型棱角整齐,杜绝了飞边和毛刺。由于起模杆的作用,使砂型自带砂芯,且可不留拔模斜度,提高了砂芯的紧实度。采用两台本实用新型分别造上、下箱,合箱后浇注,能够实现锅炉主排铸孔高精度铸造。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主排的工艺过程是造型→浇注→清砂→检查→退火,由铸孔取代了钻孔,孔的位置准确,而且工艺简单,缩短了主排的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用来造下箱,有八根起模杆即有四根如起模杆[1]一样长的起模杆和四根如起模杆[4]一样长的起模杆。用来造上箱的本实用新型有四根如起模杆[1]一样长的起模杆。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三块板即固定板[7]、内活动板[8]和外活动板[5],固定板[7]固定在支架[10]上,芯头板[2]和[16]以及主排模样[3]、[15]、[17]、[18]固定在固定板[7]上。连接杆[6]、[12]、[13]、[14]固定在内活动板[8]上并穿过固定板[7]上的孔顶住外活动板[5],外活动板[5]上的孔和主排模样上的孔[3]、[15]、[17]、[18]的孔径与起模杆直径相等。内活动板[8]下面焊有可升降齿条[9]。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有浇注系统[11]。
权利要求1.一种实现锅炉主排铸孔的漏模机,包含有升降机构[9]、支架[10]、浇注系统[1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固定在支架[10]上的固定板[7]、与升降机构[9]相连接的内活动板[8]、固定在内活动板[8]上的起模杆、外活动板[5]、固定在固定板[7]上的芯头板和主排模样、连接杆,连接杆固定在内活动板[8]上并穿过固定板[7]上的孔顶住外活动板[5],外活动板[5]上的孔和主排模样外形相同,主排模样上孔的孔径与起模杆直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模机,其特征在于起模杆可以有八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模机,其特征在于起模杆可以有四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模机,其特征在于连接杆可以有四根即连接杆[6]、[12]、[13]、[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模机,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9]可以采用可升降齿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锅炉主排铸孔的漏模机,属于铸造造型领域。已有技术中采用铸造后钻孔成型工艺生产主排,工艺复杂、废品率高。本实用新型包含有内、外活动板、起模杆、固定杆等,通过升降齿条使内、外活动板上升时,主排模样与外活动板产生相对运动达到脱模即漏模目的。铸造之后不用进行磨修和钻孔工艺就能获得高精度的主排,大大简化了主排的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2C17/06GK2165944SQ9324117
公开日1994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月胜, 于洪齐, 张力钧, 贾士杰 申请人:第二冶金建设公司生产企业公司铸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