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24824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4] 第(3)步,Cr-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
[0035] 在其它工艺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开始向真空室中充入02气,其递增速率为 5sccm/min,同时逐渐降低Ar气流量,使得真空室中工作气压仍然保持在0. 4Pa。当O2气与 Ar气的流量比达到1 : 7时,不再改变O2气与Ar的气流量。此时,制备出厚度为60nm的 Cr-O成分梯度涂层。
[0036] 第⑷步,Cr-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
[0037] 当O2气与Ar气的流量比达到1 : 7后,立即将Cr靶的溅射功率由200W降低,递减 速率为15W/min,同时开启Al靶进行溅射,溅射功率由50W逐渐增加,递增速率为15W/min。 当Al把溅射功率达到200W时,关闭Cr靶工作电源,停止Cr靶溅射。获得厚度为120nm的 Cr-Al-O成分梯度涂层。
[0038] 第(5)步,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
[0039] 在保持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开始逐渐增加 O2气流量,其递增速率为 5sccm/min。同时,也逐渐降低Ar气流量使得真空室中工作气压保持在0. 4Pa。当O2气与 Ar气流量比达到I : 4后,不再改变O2气与Ar的气流量。获得厚度为50nm的Al-O成分 梯度涂层。
[0040] 第(6)步,Al2O3涂层制备
[0041] 当O2气与Ar气的流量比达到1 : 4后,保持其它工艺参数不变,通过控制沉积时 间来获得厚度为2000nm的Al2O3涂层。
[0042] 第(7)步,涂层退火处理
[0043] 将涂层放入退火炉大气氛围条件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C、升温速率为 20°C /min、保温30min、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
[0044] 最终形成的涂层结构如图1所示,钢材基片1上依次包括Cr涂层2、Cr-O成分梯 度涂层3、Cr-Al-O成分梯度涂层4、Al-O成分梯度涂层5和Al2O3涂层6。
[0045] 各个涂层的Cr和Al成分如图2所示,是成梯度渐变的。
[0046] 对实施例1制备的涂层进行性能检测,包括以下测试工艺、指标及结果:
[0047] (1)采用WS-2005型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测试涂层/基材的界面结合情况。测 试参数为:划痕速率I. 5mm/min、加载速率5N/min至150N/min等。结果显示:双成分梯度 (Cr,Al) 0阻氢渗透涂层与304号不锈钢基材的界面结合力为39N。
[0048] (2)采用DX-2700型X射线衍射仪(XRD)测量涂层应力。测试参数为:管电压为 22kV,管电流为6mA,Cr靶K辐射,准直管直径(p=2mni,阶梯扫描步进角为〇. Γ,侧倾角φ 分别取0°、15°、35°和45°。结果显示:双成分梯度(Cr,Al)0阻氢渗透涂层的残余压应 力仅为9MPa。
[0049] (3)采用箱式电阻炉测试涂层的抗热冲击性能。测试工艺为:将涂层钢试样放入 炉中温度,700°C保温IOmin后取出空冷至室温,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冷却的涂层试样是否存 在表面涂层剥落现象。随后多次重复上述重复试验。以涂层剥落对应的重复试验次数评价 抗热冲击性能。结果表明:304号钢基材表面的双成分梯度(Cr,Al) 0阻氢渗透涂层的耐热 冲击次数为45次,性能表现良好。
[0050] (4)采用自制的氢渗透实验测试仪评价涂层的阻氢渗透性能。测试参数为:渗透 气体为4气,渗透温度为300°C,背底真空度彡5Xl(T 5Pa。结果显示:双成分梯度(Cr,Al) 0阻氢渗透涂层的阻氢渗透因子为310。
[0051] 实施例2
[0052] 本实施例采用QX-500型商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316号不锈钢的钢材基片表面制 备双成分梯度(Cr,A1)0阻氢渗透涂层。与实施例1相比,以下工艺条件存在差异:
[0053] 与实施例1中第(2)步不同的是,Cr涂层厚度为50nm。
[0054] 与实施例1中第(3)步不同的是,向真空室逐渐充入02气的递增速率为IOsccm/ min,获得Cr-O成分梯度涂层的厚度为20nm。
[0055] 除上述以外,其它工艺参数均相同。采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涂层性能测试方法。 结果显示:本实施例形成的双成分梯度(Cr,Al)0阻氢渗透涂层与316号钢基材的界面附着 力为35N ;涂层的残余压应力为17MPa,涂层耐热冲击次数为41次;涂层的阻氢渗透因子为 300 〇
【主权项】
1. 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其特征在于,在钢材基片上依次包括以下涂层:Cr涂层、 Cr-O成分梯度涂层、Cr-Al-O成分梯度涂层、Al-O成分梯度涂层和Al2O3涂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其特征在于,涂层由以下方法制 备所得: 第(1)步,钢材基片表面抛光与清洗 将钢材基片进行表面研磨抛光、除油剂清洗、酸洗与去离子漂洗并吹气烘干;然后将钢 基片在磁控溅射镀膜机的真空室中进行等离子体偏压反溅清洗; 第⑵步,Cr涂层制备 将真空室抽至真空度< 5 X KT4Pa,向真空室通入Ar气作为工作气体,开启Cr靶溅射, 在钢基片表面沉积Cr涂层;Ar气流量为200sCCm,工作气压为0. 4Pa,Cr靶溅射功率为 200W,通过调控沉积时间制备厚度为50?200nm的Cr涂层; 第⑶步,Cr-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 在其它工艺参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向真空室中逐渐充入〇2气,其递增速率为1? 10sccm/min,同时,逐渐降低Ar气流量,使得工作气压保持在0. 4Pa,当O2气与Ar气的流 量比达到1 : 7时,不再改变气流量;随着02与Ar的气流量比不断增加,涂层表面开始形 成Cr-O成分梯度涂层,涂层中O/Cr的含量比逐渐增加,Cr-O成分梯度涂层的厚度为20? IOOnm ; 第⑷步,Cr-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 当O2气与Ar气的流量比达到1 : 7时,将Cr靶的溅射功率由200W降低,递减速率为 10?20W/min,同时开启Al靶进行溅射,溅射功率由50W逐渐增加,递增速率为10?20W/ min,当Al把溅射功率达到200W时,停止Cr靶溅射;涂层表面形成Cr-Al-O成分梯度涂层, 且由于Al靶与Cr靶的溅射功率比值不断增加,涂层中Al/Cr的含量比逐渐增加,Cr-Al-O 成分梯度涂层的厚度为50?200nm ; 第(5)步,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 在保持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继续逐渐增加 O2气流量,其递增速率为1? 5sccm/min,同时,逐渐降低Ar气流量,使得真空室中工作气压仍保持在0. 4Pa,当O2气与Ar 气流量比达到1 : 4后,不再改变O2气与Ar的气流量;随着O 2气与Ar气流量比的不断增 加,涂层表面开始形成Al-O成分梯度涂层,其中涂层中Ο/Al的含量比逐渐增加,Al-O成分 梯度涂层的厚度为50?200nm ; 第(6)步,Al2O3涂层制备 当O2气与Ar气的流量比达到1 : 4后,保持所有工艺参数不变,沉积具有匀质成分的 Al2O3涂层,制备厚度为500?2000nm的Al 203涂层; 第(7)步,涂层退火处理 将带有沉积涂层的钢材基片从真空室取出放入退火炉中,在大气氛围条件下进行退火 处理,退火温度为500°C,升温速率为20°C /min,保温30min,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材基片 材料的Cr元素含量不小于7%。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对钢材基片表面抛光与清洗后,依次进行Cr涂层制备、Cr-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Cr-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Al2O3涂层制备,以及涂层退火处理。发明提供的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为双成分梯度(Cr,Al)O阻氢渗透涂层,增加了成分梯度亚层,起到过渡层作用,增强过渡层与涂层、过渡层与钢材这两个界面,因此Al2O3涂层与梯度涂层的结合性能更加优异,同时由于双成分梯度设计涂层的成分连续变化,因此涂层的残余应力较小、涂层的抗热冲击性能十分优异,不易导致力学失效,涂层的阻氢渗透性能更好。
【IPC分类】C23C14-02, C23C14-34, C23C14-16, C23C14-06, C23C14-08
【公开号】CN104561891
【申请号】CN201510049859
【发明人】杨吉军, 朱海琳, 万强, 廖家莉, 杨远友, 刘宁
【申请人】四川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