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5864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压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立式冷室压铸机的压室全是垂直装置,金属熔融液通过模具中心浇入压室中,当熔融液在模具中冷却后就能形成具体的模型。当金属液通过模具中心浇注在压室内时,金属液粘在模具中心孔附近,当模具的上模与下模合模后施加外部压力时,可能会造成飞料,这样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传统的压铸方法,是首先向模具上浇注金属液,然后合模压铸,形成成品;但是这样每次都需要合模这个工序,影响生产效率,这样金属熔液更容易冷却,流动性不好,不利于压铸成型,易形成不良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熔融液冷却后不容易沾粘在模具上的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包括:
[0005]第一进料筒,与压铸机模具的产品型腔从下部导通;
[0006]第二进料筒,与所述第一进料筒导通;
[0007]原料熔融液从所述第二进料筒冲压至所述第一进料筒,所述第一进料筒将所述原料熔融液冲压进所述产品型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筒包括:
[0009]第一筒体;
[0010]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压射室;
[0011]位于所述第一筒体侧壁上的连接孔;
[0012]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对所述压射室内的原料熔融液冲压的第一冲头;
[0013]与所述第一冲头连接的第一推拉杆;
[0014]所述连接孔与第二进料筒导通;所述第一推拉杆推动所述第一冲头向上运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料筒包括:
[0016]第二筒体;
[0017]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的送料室;
[0018]位于所述第二筒体侧壁上的进料口 ;
[0019]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对所述送料室内的原料熔融液冲压的第二冲头;
[0020]与所述第二冲头连接的第二推拉杆;
[0021]所述第二推拉杆推动所述第二冲头使送料室中的原料熔融液流入所述第一筒体内。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料筒与所述第二进料筒彼此垂直。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能够打开及封闭的盖体。
[002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金属熔融液不容易清理的问题,仅仅需要清理可以拆卸下来的第一及第二进料筒,清理相对比较方便。同时大大缩短了压铸合模时间,使金属熔液更保温和增加流动性,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益。
[0025]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射的方法向已经闭合的模具空腔内浇注金属熔融液,并不需要打开及闭合模具的工艺,相比较传统的具有合模的工艺用时短,一般节省3-lOs时间,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7]附图中,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的俯视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10、第一进料筒;101、第一筒体;102、压射室;103、连接孔;104、第一冲头;105、第一推拉杆;20、第二进料筒;201、第二筒体;202、送料室;203、进料口 ;204、第二冲头;205、第二推拉杆;30、产品型腔;40、盖体;50、模具;60、压铸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35]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所述立式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包括第一进料筒10及第二进料筒20。其中,第一进料筒10与压铸机模具50的产品型腔30从下部导通;第二进料筒20与所述第一进料筒10导通。
[0036]其中,原料熔融液注入至第二进料筒20中,并从所述第二进料筒20推入第一进料筒10中,所述第一进料筒10将所述原料熔融液冲压进所述产品型腔30。当所述熔融液在所述产品型腔30中冷却后就形成产品铸件。
[0037]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进料筒10及第二进料筒20的冲压的方式将产品熔融液冲压进产品型腔30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防止原料熔融液从模具50中心孔中注入时,残留在所述模具50上冷却,影响模具50的精度;另一方面采用冲压的方式将熔融液冲入模具50中,由于冲压力得到的铸件产品品质较高。
[0038]除此之外,由于采用冲压的方式,将熔融液推入产品型腔30中,相比较传统的自然灌入的方式,用时较少,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所述熔融液的热量流失较少,有助于得到更加结构更加均匀的构件产品。
[0039]其中,所述第一进料筒10包括:第一筒体101、压射室102、连接孔103、第一冲头104及第一推拉杆105。
[0040]所述压射室102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1内;所述连接孔103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1侧壁上;所述第一冲头104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1内,对所述压射室102内的原料熔融液冲压;与所述第一冲头104连接的第一推拉杆105。
[0041]所述连接孔103与所述第二进料筒201导通;所述第一推拉杆105推动所述第一冲头104向上运动。
[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推拉杆105连接的第一冲头104将所述第一筒体101内的熔融液冲压进所述产品型腔30。
[0043]其中,所述第二进料筒20包括:第二筒体201、进料室、进料口 203、第二冲头204及第二推拉杆205。
[0044]所述进料室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01内;第二进料口 203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01侧壁上;所述第二冲头204位于所述第二筒体201内,对所述送料室202内的原料熔融液冲压;所述第二推拉杆205与所述第二冲头204连接。
[0045]所述第二推拉杆205推动所述第二冲头204使送料室202中的原料熔融液流入所述第一筒体101内。
[004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推拉杆205推动第二冲头204从而将加入在该进料室内的熔融流至第一进料筒10。
[0047]其中,所述第一进料筒10与所述第二进料筒20彼此垂直。其中彼此垂直的方式,能够保证所述第一进料筒10与第二进料筒20中熔融液流动阻力较小。
[0048]其中,为了能够在所述第二进料筒20推动熔融液时,不造成熔融液外流,所述进料口 203上设置有能够打开及封闭的盖体40,当对所述送料室202内加入熔融液时,所述盖体40打开;当所述第二冲头204冲压时,所述盖体40闭合。
[0049]请参阅图4,在本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将其安装在压铸机60的机箱内,然后再压铸机60的工作平台上安放模具50,其中该进料与压射装置的第一进料筒10与所述模具50的产品型腔30导通;在使用时,先对第二进料筒20中注入熔融液,然后第二推拉杆205推动第二冲头204,将熔融液冲入所述第一进料筒10中;第一推拉杆105向上运动,带动弟一冲头104将;tg.融液冲入所述广品型腔30内。冲入后,待融液冷却后,第二推拉杆205带动第二冲头204回复到初始位置,然后第一推拉杆105带动第一冲头104回复到初始位置。
[0050]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进料筒,与压铸机模具的产品型腔从下部导通; 第二进料筒,与所述第一进料筒导通; 原料熔融液从所述第二进料筒冲压至所述第一进料筒,所述第一进料筒将所述原料熔融液冲压进所述产品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筒包括: 第一筒体; 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压射室; 位于所述第一筒体侧壁上的连接孔; 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对所述压射室内的原料熔融液冲压的第一冲头; 与所述第一冲头连接的第一推拉杆; 所述连接孔与第二进料筒导通;所述第一推拉杆推动所述第一冲头向上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筒包括: 第二筒体; 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的送料室; 位于所述第二筒体侧壁上的进料口; 位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对所述送料室内的原料熔融液冲压的第二冲头; 与所述第二冲头连接的第二推拉杆; 所述第二推拉杆推动所述第二冲头使送料室中的原料熔融液流入所述第一筒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筒与所述第二进料筒彼此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能够打开及封闭的盖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压铸机双冲头进料与压射装置包括:与压铸机模具的产品型腔从下部导通的第一进料筒;与所述第一进料筒导通的第二进料筒;原料熔融液从所述第二进料筒冲压至所述第一进料筒,所述第一进料筒将所述原料熔融液冲压进所述产品型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模具分型面余料不易清理的问题并大大缩短了压铸合模时间,使金属熔液更保温和增加流动性,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益。
【IPC分类】B22D17/20
【公开号】CN204867340
【申请号】CN201520605096
【发明人】龙吉林
【申请人】龙吉林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