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848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制备、再生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活性炭制造、再生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二、
背景技术
气体活化法生产活性炭装置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耙式炉、斯列普炉、回转炉、管式炉、沸腾炉、焖烧炉、斗式炉、斯特克炉等。国内使用的炉型除焖烧炉、斗式炉、斯特克炉外,大都需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一一碳化料后,再进活化炉活化。靠碳化炉和活化炉各自独立的装置组成生产线,分别完成碳化和活化两个重要的工序。碳化装置,国内以回转碳化炉为主,热能利用率低,需外加热源。活化装置,美、日、法等国普遍使用耙式炉,回转活化炉在日本也使用较多。近些年耙式炉已引入我国,但由于耙式炉造价昂贵,技术要求高。并没有在国内推广;回转活化炉,活化均匀,但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太短,尽管一些厂家靠加长炉筒等手段,其产品也难达到高端品质,同时热效率差、能耗高;管式炉,穿透料层的过热蒸汽温度不高,果壳、煤等硬质炭难于深度活化,活化不均匀;国内活性炭生产行业的主力炉型——斯列普活化炉本身结构复杂、投资大,仅从活化剂与炭料接触的形式来看,不是穿透料层,而是与物料弥散式接触,靠活化气体扩散活化,只有产品道侧表面的炭料能与活化气体充分接触,而发生活化反应,因此活化速度不快,炭料在炉内停留时间太长,产量不大。同时水蒸汽耗量大,产品道窄,原料粒度范围小、适应性差。但由于斯列普炉具有工艺稳定、运行可靠、质量均匀等优点,较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国内上规模的厂家普遍采用的仍然是先回转炉碳化,后斯列普炉活化,生产环节多,工艺线路长。整个碳化和活化生产线,系统庞大,能耗高,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从英国引进的斯特克炉可直接碳化、活化生产煤质破碎炭和压块炭,斯特克炉使用的原料粒度较大,质量不均匀,产量偏小;斗式炉虽然产量大,也是一步法连续完成碳化、活化,但此炉更适合于生产活性炭的半成品-一碳化料,若生产成品活化料,碘吸附值只有800mg/g左右,活化程度不深。其他炉型由于质量、产量或能耗高等因素均构不成规模生产。南京林业大学主编的《木材热解工艺学》介绍了一种"吸附酸性废水中硝基化合物饱合炭的一种热再生工艺及装置",它的主要发明者也是本次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的设计者,该装置即是盘式炉的雏形,其炉体呈圆柱型,一个炉腔,单柱炉芯,炉芯柱是由几十个炉盘在炉膛中心叠放形成炭料移动和烟气流动的通道,炭料自上而下连续或间歇移动,高温活化气体通过料盘外圈水平穿过垂直往下移动的炭层,然后经过料盘内圈进入中心烟道排空。物料与活化气体以错流方式完成传质、传热过程,形成再生活性炭。日再生活性炭0.8-0.9吨、日耗重柴油1.2-1.5吨。该炉功能单一,只能再生,产量小,能耗大。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生产环节少,碳化、活化连续在同一炉体内一步完成,热效率高、活化速度快、能耗低、质量均匀、粒度范围大、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炉体投资少、不产生公害的一种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炉芯柱,炉体内炉芯柱以外的空间为炉膛,炉体的上部炉膛设活化尾气烟道和加料槽,炉体底部设出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芯柱由上部的碳化炉盘砖组和下部的活化炉盘砖组叠摞而成;碳化炉盘砖组由若干碳化炉盘砖自上而下垂直叠摞而成,碳化炉盘砖包括内、外圈砖壁,内、外圈砖壁通过立筋相连,内圈砖壁的上部外侧和下部内侧分别设有两个平行的斜面,叠摞的内、外圈砖壁和立筋之间形成产品道,叠摞的内圈砖壁内部形成碳化炉盘中心烟道,碳化炉盘中心烟道顶部连接碳化尾气烟道;活化炉盘砖组由若干活化炉盘砖自上而下垂直叠摞而成,活化炉盘砖包括内、外圈砖壁,内、外圈砖壁通过立筋相连,立筋的纵截面为梯形,叠摞的内、外圈砖壁和立筋之间形成产品道,叠摞的内圈砖壁内部形成活化炉盘中心烟道;碳化炉盘砖组的产品道与活化炉盘砖组的产品道相通,碳化炉盘中心烟道和活化炉盘中心烟道相接处设堵板,活化炉盘中心烟道中也设置若干堵板;炉体内设若干将整个炉膛分为若干互不相通的空间的拱形隔板;炉体下部设有一端与炉膛连通的活化气体通道,活化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混合燃烧室连通,混合燃烧室内砌有耐火砖格子壁,混合燃烧室前端设有水蒸汽进口、空气进口和燃气进口。本实用新型,由最上部炉膛内的混合烟气提供热能,物料通过碳化炉盘组的外圈砖壁间接受热,被隔绝空气干馏或被干燥,热解挥发物或水分能从专用的通道及时排出,完成碳化或被干燥除去水分的物料,由上而下直接进入活化炉盘组。炉体内的高温活化介质被拱形隔板或堵板阻隔,在活化炉盘中心烟道和炉膛间沿S型路线,自下而上流动,通过活化炉盘砖间形成的气道,以错流方式与炭料直接接触,往复强制穿透料层,进行活化反应。除底部炉膛外,各层炉膛内活化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与送入的空气燃烧都能维持各段炉温。部分炉尾气被返回混合燃烧室二次燃烧,为底部炉膛供热。其余炉尾气被引入或抽入余热锅炉附设的燃烧室焚烧,燃尽有害成份后排空。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为炉体提供活化介质,满足炉体所需。本实用新型同国内现有炉型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以椰壳、果壳核等木质和非强粘结性煤质颗粒为原料,碳化、活化可连续在同一炉体内一步完成,生产环节少,工艺线路短,热能利用率高,产品得率高。2、高温活化介质水蒸汽与炭料直接接触,以错流方式强制穿透炭层,水蒸汽利用率高。且活化气体行程长,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短,活化速度快,产量大,质量均匀。3、炉型功能多、用途广。不仅可作炭活化炉,还可单作活化炉、再生炉或碳化炉。4、炉尾气的显能和潜能都被充分利用。作炭活化炉或碳化炉使用时,炉体和余热锅炉系统完全实现能源自给,不需外加热源。不产生公害。5、产品道宽,粒度范围大。6、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投资少,(炉主体投资不到碳化回转炉和斯列普活化炉两个炉主体和的1/4)。7、出料器上的汽封装置,杜绝了其它炉型加工果壳核、木质炭时,因出料速度快,而出红料的现象,从汽封装置加入的水蒸汽既能给产品降温又能换热为过热水蒸气,给炉体补充活化剂,还能在炉膛底部产生气化反应,为炉体提供热能,热能交换合理。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与国内常用的288型斯列普炉活化炉各项对比,如下表l所示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四、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活化炉盘砖的一种结构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碳化炉盘砖的结构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中1-活化尾气烟道,2-碳化尾气烟道,3-加料槽,4-碳化炉盘砖,5-碳化炉盘中心烟道,6-堵板,7_活化炉盘砖,S-活化炉盘中心烟道,9_产品道,10-炉膛,11-活化尾气回收出口,12-拱形隔板,13-混合燃烧室,14-活化尾气回收进口,15-碳化尾气回收进口,16-空气进口,17-水蒸汽进口,18-活化气体通道,19-煤气发生炉,20-冷却管,21-出料器,22-耐火砖格子壁,23-碳化尾气回收管,24-活化尾气回收管,25-余热锅炉,26-烟囱,27-闸阀,28-蒸汽喷射器,29-燃气进口。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炉体内装有两排共8组炉芯柱(炉芯柱可根据规模设成偶数柱,一般为2、4、6、8、10柱等),每柱由几十个圆盘状的碳化炉盘砖4和活化炉盘砖7叠摞而成,炉芯柱上部由若干碳化炉盘砖4相摞构成碳化炉盘组,作炭活化炉时称为碳化段,其余全部为活化炉盘砖7构成的活化炉盘组,作炭活化炉、活化炉或再生炉时称为活化段。两种炉盘砖的内外圈靠若干均匀分配的立筋相连(立筋数包括3、4、5、6或8等),碳化和活化炉盘砖的立筋数相对应,立筋上下对齐,内外圈的圆心在同一个垂直线上依次叠摞,外圈和内圈及立筋间分别形成上下相通的产品道9,成为物料向下移动的通道。炉上部的加料槽3与产品道9相通。内圈叠摞成的中心孔通道分别成为碳化炉盘中心烟道5和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供烟气流动。碳化炉盘中心烟道5和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相接处被堵板6隔断。碳化炉盘中心烟道5的顶部与碳化尾气烟道2相连,碳化尾气烟道2分别与碳化尾气回收管23和活化尾气烟道1相连,碳化尾气烟道2与活化尾气烟道1之间设有闸阀27。在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中的不同部位设有若干个堵板6。碳化炉盘砖4内圈砖壁的上下部设平行的两个斜面,相邻的砖上下相摞后,内圈间形成排气口。活化炉盘砖7的立筋剖面呈梯形,相邻的砖上下叠摞后,外圈与外圈之间,内圈与内圈之间分别形成内外两个排气口。整个炉主体内呈长方体的炉腔被拱形隔板12分为若干层互不相通的空间,统称为炉膛10,(可分为2、3、4、5或6层)。底部的炉膛10—侧与设置在炉体下部同一侧的混合燃烧室13之间设活化气体通道18,混合燃烧室13内砌耐火砖格子壁22,前端设有活化尾气回收进口14、碳化尾气回收进口15、空气进口16、水蒸汽进口17。活化尾气回收管24将最上部炉膛的活化尾气回收出口11与活化尾气回收进口14连接。碳化尾气回收管23将碳化尾气烟道2与碳化尾气回收进口15连接。碳化和活化回收管内都设置蒸汽喷射器28,混合燃烧室13前端的底部设有燃气进口29与煤气发生炉19连接,当有外来的煤气、天然气、燃油等热源时,可不设置煤气发生炉19。各层炉膛都设有空气进口16,炉体最上部炉膛10有开口与活化尾气烟道1和炉外余热锅炉25附设的燃烧室和烟囱26相连。余热锅炉25附设的燃烧室有空气进口,最下部的活化炉盘7与冷却管20相接,双层出料器21上设有汽封。实施例一、作炭活化炉以椰壳、核桃壳、杏核、山楂核等果壳核及其它木质类和非强粘结性煤质定型或不定型颗粒为原料。开炉后,煤气发生炉19产生的煤气与鼓风机送入的空气,在混合燃烧室13内充分燃烧,使炉体逐渐升温并达到工艺温度要求,混合燃烧室13的温度在IOO(TC以上。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水蒸汽从水蒸汽进口17喷向灼热的耐火砖格子壁22,水蒸汽被提高到IOO(TC左右,经活化气体通道18进入炉体最下部炉膛10,由于受上部拱形隔板12阻隔,水蒸汽、混合烟气等只能通过活化炉盘7外圈之间形成的气口,强制穿过产品道9内的自上而下移动的炭料层,经活化炉盘7内圈间形成的气口进入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当在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中气流又被堵板6阻隔后,气流无法向上,便依次通过炉盘的内圈气口、炭料层和外圈气口,又进入了炉膛10。这样气流由下至上在活化盘中心烟道8和炉腔烟道10之间,沿S型路线,相互往复穿透炭层。炭料在活化盘中逐盘下漏向下移动,相互位移混合,与横穿盘间的活化气体进行活化反应,活化介质与炭料以错流方式直接接触,行程长,达到了加速和均匀活化的目的。活化反应生成H2、CO和CH4等可燃气体与从各层炉膛10的空气进口16加入的空气进行燃烧,放出热量,维持炉体温度,各层的炉温可通过进风量来调整。最后水蒸汽、0)2、未燃尽的112、0)等混合烟气,从最顶部的堵板6以下的活化炉盘8中穿出,排放到最上部的炉膛10中。少部分气体通过活化尾气回收管24,被蒸汽喷射器28抽回到混合燃烧室13再次燃烧,为炉体的底部炉膛10供热和补充活化剂,其余的混合气体经活化尾气烟道1被引入或抽入炉外的余热锅炉25附设的燃烧室,为余热锅炉25供热。在最上部炉膛的碳化段中,从加料槽2落入碳化炉盘组产品道内的物料不与高温气体直接接触,只是由最上部炉膛10内的混合烟气提供热能,通过碳化炉盘4的外圈砖壁间接受热,砖内料层的温度比炉膛10内的温度低许多,符合碳化的工艺温度条件,物料被隔绝空气干馏,热解挥发物从碳化炉盘砖4内圈砖壁间构成的排气口及时逸出,进到碳化炉盘中心烟道5和碳化尾气烟道2,部分气体被蒸汽喷射泵28从碳化尾气回收管23,经碳化尾气回收进口17,抽回到混合燃烧室13再次燃烧,其余的碳化烟气通过闸阀27和活化尾气烟道1被引入或抽入余热锅炉25的燃烧室内被焚烧,既消除污染,又为余热锅炉供热,整个碳化过程属于外热式。随着物料在碳化炉盘组中的不断下移,完成碳化后的炭料顺着产品道9直接进入活化炉盘砖组的活化段中。经活化后炭料继续下移至冷却管20和出料器21卸出,活化料靠自然和水蒸汽冷却,没有出红料现象。同时气封21中加入的水蒸汽与在冷却管20内不断下移的活化料逆流接触,活化料被降温,饱和水蒸汽逐渐被换热成为过热蒸汽入最底层的炉膛10,为炉中补充活化剂。在冷却管20内被换热的蒸汽还要与仍有较高温度的红炭发生气化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为底部炉膛10提供热能。双层出料器21可定时定量间歇人工出料,也可机械自动间歇或连续出料。炉体正常运行后,关闭煤气发生炉19,炉体和余热锅炉25所需的热量完全由燃烧碳化和活化尾气来提供,余热锅炉25产生的饱和水蒸气,为炉体提供活化介质,不仅完全满足炉体工艺所需,还能为其它工序或生活供气。碳化、活化尾气的显能和潜能都被充分利用,炉体和锅炉系统完全能源自给,不需外供热源。余热锅炉25的燃烧室在加入空气后,与被引入或抽入到余热锅炉25炉尾气的可燃气体中的有害成份充分焚烧、净化,废烟气经烟囱26排空,达标排放,不产生公害。实施例二、作活化炉用煤质或木质碳化料为原料加工活化料,将碳化炉盘组调整为干燥带,关闭碳化尾气烟道2和碳化尾气回收管23间的闸阀,打开闸阀27使碳化尾气烟道2与活化尾气烟道1连接,其它与炭活化炉的操作相同。炭料经干燥、活化、冷却、出炉。余热锅炉25产生蒸气,完全满足炉体所需的蒸汽量,返回混合燃烧室13的热能基本上能满足底部炉膛10的需要,不需要或需很少供热。有时因为半成品原料的挥发份较低等因素,经活化回收管24返回的部分活化尾气不能满足炉体下部炉膛所需热量,煤气发生炉19需少量燃料为炉体供热。如以块煤计,约0.5-1吨/日。可以另设装置,对在活化尾气回收管24中,进入蒸汽喷射器28的蒸汽进行过热,进入底部炉膛10的空气进行加热,活化尾气回收管24采取保温措施。可完全实现自热平衡,不用煤气发生炉19为炉体供热。实施例三、作再生炉以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颗粒料为原料,加工再生料,属于内热式。突出的特点是产量大,脱附率高。将碳化炉盘组调整为干燥带,关闭碳化尾气烟道2和碳化尾气回收管23间的闸阀,打闸阀27使碳化尾气烟道2与活化尾气烟道1连接。提高出料速度。气体循环和操作与实施例二相同,煤气发生炉19为炉体供热。余热锅炉25产生蒸气,完全满足炉体所需的蒸汽量。其它条件(l)有足量的原料储备.(2)上料和下料设备要满足产出需要。作再生炉使用时,可在作炭活化炉使用时,只用一柱或两柱炉芯的产品道加工再生料,这样可实现炉体热量平衡,不用煤气发生炉19为炉体供热或少供热。实施例四、作碳化炉属于内热式。突出的特点是热气流强制穿透炭层。碳化速度快,产量大。具体实施方法是更换较大的出料器,将碳化炉盘组调整为干燥带,关闭碳化尾气烟道2和碳化尾气回收管23间的闸阀,打开闸阀27使碳化尾气烟道2与活化尾气烟道1连接。打开活化回收管24的闸阀,部分碳化尾气被返回混合燃烧室13燃烧,其余的尾气被引入或抽进余热锅炉25的燃烧室焚烧。根据原料种类,确定符合碳化工艺要求的温度,提高出料速度,气体循环和操作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余热锅炉25产生蒸气,完全满足炉体所需的蒸汽量。炉体和锅炉系统完全能源自给,不需外加热源。其它条件(l)用果壳核等木质和不结块的定型或不定型煤质颗粒物为原料,并有足量的原料储备.(2)上料和出料设备要满足产出需要。(3)引风机的功率要满足碳化烟气量的排出。可以使活化尾气烟道1与炉外另设的喷淋冷却装置先连接,关闭活化尾气回收管24的闸阀,先把全部碳化尾气通过引凤机引入喷淋冷却装置,再将分离出的可燃气体通过另设的管路送回混合燃烧室13和余热锅炉25燃烧,为系统提供热能,分离出的副产品木醋液、木(煤)焦油可收回。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及效果以炭活化炉为例,经筛选后粒度为2-20mm的原料,通过提升设备,间歇送至炉顶的加料槽,物料借重力在产品道中随着出料器的运动,逐盘连续或间歇下移,由上而下,经过干燥段、碳化段、活化段、冷却段。最后由下部的出料器卸出。双层出料器,定体积出料,可以通过调整出料器的体积或出料的间隔时间,来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出料可实现自动化。对于产品指标要求特别高的高档炭还可以二次返入炉内,重新活化。炉体所需的总蒸汽量一般为600—800kg/h。炉内炭活化炉盘砖产品道的一次装料的总容积为6000升,开炉前可一次可装料(含加料槽和冷却管)10000升,约5—9吨木质或煤质原料。作炭活化炉和活化炉,生产碘值>1000mg/g或亚甲蓝吸附值〉200mg/g的活化料,3-4.5吨/日,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10-15小时。作碳化炉使用,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约2小时。可产碳化料45-50吨/日,若另设冷却冷凝装置,可回收木(煤)低温焦油2-3吨/日;作再生炉,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l一2小时,再生能力30-50吨/日。再生炭吸附性能恢复到新炭的98%—99%,耗块煤1.5-2.5吨/日。效果实例1:以核桃壳(水分20%左右)为原料,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IO小时,日产活化料2.97吨,活化料指标碘值>1070mg/g,,亚甲蓝吸附值>217mg/g(亚甲蓝脱色力>14.4ml),吨成品投入原料10.5吨左右,煤气发生炉不工作,无燃料消耗。总收得率达到12%以上(以干料计)。效果实例2: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弱粘结性破碎煤为原料,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15小时,日产活化料4.3吨,活化料指标碘值>1020mg/g左右,吨成品投入原料3.7吨,得率为27%,无燃料消耗。产品得率超过两步法工艺23%—25%的得率。煤气发生炉不工作,无燃料消耗。效果实例3:分别以水处理后的饱和炭和某化肥厂脱硫饱和炭为原料再生,原料在炉内停留1._2小时,日加工再生炭约30-40吨。脱附率接近或达到100%,有些项目超过原炭的指标,煤气发生耗块煤2.2吨/日。权利要求一种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置炉芯柱,炉体内炉芯柱以外的空间为炉膛,炉体的上部炉膛设活化尾气烟道(1)和加料槽(3),炉体底部设出料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芯柱由上部的碳化炉盘砖组和下部的活化炉盘砖组叠摞而成;碳化炉盘砖组由若干碳化炉盘砖(4)自上而下垂直叠摞而成,碳化炉盘砖(4)包括内、外圈砖壁,内、外圈砖壁通过立筋相连,内圈砖壁的上部外侧和下部内侧分别设有两个平行的斜面,叠摞的内、外圈砖壁和立筋之间形成产品道(9),叠摞的内圈砖壁内部形成碳化炉盘中心烟道(5),碳化炉盘中心烟道(5)顶部连接碳化尾气烟道(2);活化炉盘砖组由若干活化炉盘砖(7)自上而下垂直叠摞而成,活化炉盘砖(7)包括内、外圈砖壁,内、外圈砖壁通过立筋相连,立筋的纵截面为梯形,叠摞的内、外圈砖壁和立筋之间形成产品道,叠摞的内圈砖壁内部形成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碳化炉盘砖组的产品道与活化炉盘砖组的产品道相通,碳化炉盘中心烟道(5)和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相接处设堵板(6),活化炉盘中心烟道(8)中也设置若干堵板;炉体内设若干将整个炉膛分为若干互不相通的空间的拱形隔板(12);炉体下部设有一端与炉膛(10)连接的活化气体通道(18),活化气体通道(18)的另一端与混合燃烧室(13)相连,混合燃烧室(13)内砌有耐火砖格子壁(22),混合燃烧室(13)前端设有水蒸汽进口(17)、空气进口(16)和燃气进口(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其特征在于炉体上部设有活化尾气回收出口(11),混合燃烧室(13)前端有活化尾气回收进口(14),活化尾气回收出口(11)通过活化尾气回收管(24)与活化尾气回收进口(14)相连,活化尾气回收管(24)中装有蒸汽喷射器(28)。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其特征在于混合燃烧室(13)前端有碳化尾气回收进口(15),碳化尾气回收进口(15)通过碳化尾气回收管(23)与碳化尾气烟道(2)相连,碳化尾气烟道(2)与活化尾气烟道(1)之间设有闸阀(27),碳化尾气烟道(2)中装有蒸汽喷射器(28)。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其特征在于混合燃烧室(13)外设置煤气发生炉(19)与燃气进口(29)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其特征在于活化尾气烟道(1)与炉体外的余热锅炉(25)附设的燃烧室相连接,余热锅炉(25)附设的燃烧室有空气进口,余热锅炉(25)和炉体外的烟囱(26)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其特征在于炉芯柱设置偶数个,包括2、4、6、8或10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其特征在于设置若干个拱形隔板(12)将整个炉体内的空间分为2、3、4、5或6个炉膛。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其特征在于碳化炉盘砖和活化炉盘砖的立筋数相一致,立筋数包括3、4、5、6或8个。专利摘要一种盘式炭活化和再生多用炉,炉内由碳化炉盘砖和活化炉盘砖上下叠摞构成产品道和气道,拱形隔板把炉内膛分为多层炉膛,活化尾气烟道连接炉体外的余热锅炉,炉体下部连接混合燃烧室、煤气发生炉,气流由下而上沿S型路线,通过炉盘砖间的气道往复强制穿透向下移动的炭层,行程长,达到了加速和均匀活化的目的。反应产生的气体为炉体各段和余热锅炉供热,产生的蒸汽能充分保证炉体所需。以果壳核等木质或非粘性煤质颗粒为原料,可碳化、活化连续一步完成,炉体和余热锅炉系统能源自给,无需外加热源。亦可单作活化炉、碳化炉或再生炉。该装置热效率高、能耗低、产量大、产品品质好、结构简单、投资小、不产生公害。文档编号C01B31/10GK201545702SQ20092025450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发明者林太申请人:林勇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