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00403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包括第一再生炉、第二再生炉、预热连通装置、排烟装置,所述预热连通装置包括连接座及转阀,所述转阀沿竖直方向穿过连接座设置在第一再生炉的炉体与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之间,在转阀的下端沿径向开设预热通孔,在第一再生炉的炉体和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与预热通孔相正对的位置开设过道通孔,预热通孔与过道通孔具有相同的孔径,预热通孔的孔径不大于转阀的截面半径,本实用新型将转动手柄设置在与炉盖平齐的位置,便于操作,通过转动手柄来调整预热流通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并且,转阀与炉体之间采用预热通孔与过道通孔配合,比较于烟气阀这种易损件,该设计经久耐用,操作灵活方便。
【专利说明】
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活性炭再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申请号为2014108321227的专利中公开一种蜂窝式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热量产生装置、负压产生装置、三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第一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的气流进入孔通过连通管道与烟气阀连接,第一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的气流排出孔通过连通管道与第二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的气流进入孔连接,第二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的气流排出孔通过连通管道与第三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的气流进入孔连接,第三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的气流排出孔通过连通管道与负压产生装置连接,以完成第一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内的活性炭活化再生,及对剩余的两个高温加热再生装置内的活性炭的预热。
[0003]该专利中采用连通管道和烟气阀,由于该再生系统体积很大,占用空间也很大,其炉体高度高达几米,炉体内的热量是从上至下流动,再从底部流出,所以预热利用时也只能从炉体底部引出,而设置烟气阀需要人工手动频繁操作,人员不仅需要来回奔走,耽误时间,而且人员活动在两个或多个炉体之间,高温炉体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所以操作人员也存在相应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有必要提出一种无需操作人员下到炉体与炉体之间的底部操作、打开和关闭灵活、关闭密封效果好、经久耐用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
[0005]—种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包括第一再生炉、第二再生炉、预热连通装置、排烟装置,所述第一再生炉通过预热连通装置与第二再生炉连通,所述第一再生炉和第二再生炉均与排烟装置连通;
[0006]所述第一再生炉包括炉体、炉盖、及内置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炉盖盖合在炉体上,以形成容纳废活性炭收容装置的密闭空间,在炉盖上开设喷火口及水雾入口,以使高温气体和水雾颗粒能够进入炉体内部,在炉体的底部开设烟气出口,以使炉体内部的烟气沿烟气出口排出,在所述炉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网,用于固定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第二再生炉与第一再生炉具有相同的结构;
[0007]所述预热连通装置包括连接座及转阀,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再生炉的炉体与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之间,所述转阀沿竖直方向穿过连接座设置在第一再生炉的炉体与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之间,在转阀的下端沿径向开设预热通孔,在第一再生炉的炉体和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与预热通孔相正对的位置开设过道通孔,所述过道通孔与第一再生炉的炉体的内部和第二再生炉的炉体的内部连通,预热通孔与过道通孔具有相同的孔径,预热通孔的孔径不大于转阀的截面半径;
[0008]所述排烟装置包括排烟总管及分管,所述排烟总管通过两根分管与第一再生炉的炉体的烟气出口及第二再生炉的炉体的烟气出口连通,在所述两根分管上分别设置排烟阀。
[0009]优选的,所述预热通孔的个数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预热通孔由上至下并排设置在转阀的下端,预热通孔的孔径小于转阀的截面半径。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设置轴套,在转阀底部设置与轴套匹配的转轴,在转阀的顶部设置转动手柄。
[0011]优选的,在转阀与连接座之间设置夹层密封层,实现转阀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
[0012]优选的,所述炉体内部还设置平行于炉体侧壁的热量分散墙,所述热量分散墙将炉体的内部分割为热量缓冲区和热量均匀区,所述废活性炭收容装置设置在热量均匀区内,所述热量缓冲区的底部不与热量均匀区连通,热量缓冲区的顶部与热量均匀区连通,所述喷火口设置在正对热量缓冲区的炉盖上,以使喷火口内的高温气体直接进入热量缓冲区,再进入热量均匀区。
[0013]优选的,所述承载网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将耐火砖竖直设置,相邻耐火砖之间间隔固定距离,以形成气流通道。
[0014]优选的,在炉盖的盖体与炉体之间设置一层耐火纤维,以实现炉盖与炉体之间的密封。
[0015]本实用新型不改变预热流通的位置,将转动手柄设置在与炉盖平齐的位置,便于操作,通过转动手柄来调整预热流通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并且,转阀与炉体之间采用预热通孔与过道通孔配合,比较于烟气阀这种易损件,该设计经久耐用,操作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所述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2沿B-B面的截面图。
[0019]图4为图2沿A-A面的截面图。
[0020]图5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转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所述转阀的主视图。
[0022]图中:第一再生炉10、第二再生炉20、预热连通装置30、排烟装置40、炉体1、承载网
11、废活性炭收容装置12、烟气出口 121、热量分散墙13、热量缓冲区131、热量均匀区132、炉盖2、喷火口 21、水雾入口 22、连接座3、转阀4、预热通孔41、转轴42、转动手柄43、排烟总管5、分管6、排烟阀6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包括第一再生炉10、第二再生炉20、预热连通装置30、排烟装置40,第一再生炉10通过预热连通装置30与第二再生炉20连通,第一再生炉10和第二再生炉20均与排烟装置40连通。
[0025]第一再生炉10包括炉体1、炉盖2、及内置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12,炉盖2盖合在炉体I上,以形成容纳废活性炭收容装置12的密闭空间,在炉盖2上开设喷火口 21及水雾入口22,以使高温气体和水雾颗粒能够进入炉体I内部,在炉体I的底部开设烟气出口 121,以使炉体I内部的烟气沿烟气出口 121排出,在炉体I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网11,用于固定废活性炭收容装置12,第二再生炉20与第一再生炉10具有相同的结构。
[0026]预热连通装置30包括连接座3及转阀4,连接座3固定在第一再生炉10的炉体I与第二再生炉20的炉体之间,转阀4沿竖直方向穿过连接座3设置在第一再生炉10的炉体I与第二再生炉20的炉体之间,在转阀4的下端沿径向开设预热通孔41,在第一再生炉10的炉体I和第二再生炉20的炉体与预热通孔41相正对的位置开设过道通孔,过道通孔与第一再生炉10的炉体I的内部和第二再生炉20的炉体的内部连通,预热通孔41与过道通孔具有相同的孔径,预热通孔41的孔径不大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
[0027]排烟装置40包括排烟总管5及分管6,排烟总管5通过两根分管6与第一再生炉10的炉体I的烟气出口 121及第二再生炉20的炉体的烟气出口连通,在两根分管6上分别设置排烟阀61。
[0028]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再生炉10和第二再生炉20之间通过转阀4实现预热,使热量相互流动,例如,当第一再生炉10活化完成后需要冷却时,转动转阀4,使得预热通孔41与过道通孔正对,此时第一再生炉10内的热量会沿着预热通孔41和过道通孔进入第二再生炉20,反之同理,当预热完毕后,转动转阀4,使得预热通孔41与过道通孔错开,此时第一再生炉10和第二再生炉20之间被隔开,是独立的两个再生炉,可以分别操作。
[0029]进一步,预热通孔41的个数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预热通孔41由上至下并排设置在转阀4的下端,预热通孔41的孔径小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如果预热通孔41的孔径大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过道通孔的直径也大于转阀4的截面半径,在转阀4转动至关闭状态时,预热通孔41与过道通孔仍然连通,不能实现密封。为了密封效果更好,将预热通孔41的孔径做小,同时为了满足预热热量的充分通过,设计为多个预热通孔41由上至下并排设置在转阀4的下端,过道通孔的个数与其适配,如此,在转动转阀4时,预热通孔41正对过道通孔,形成预热热量在两个炉体I之间流通的通道,再次转动转阀90°,预热通孔41错开过道通孔,将两个炉体I之间预热流通通道关闭。
[0030]进一步,连接座3的底部设置轴套,在转阀4底部设置与轴套匹配的转轴42,在转阀4的顶部设置转动手柄43。轴套与转轴42的配合是一种省力配合结构,在转动手柄43时,更加方便省力。还在转阀4与连接座3之间设置夹层密封层,实现转阀4与连接座3之间的密封。
[0031]进一步,在转阀4与连接座3之间设置夹层密封层,实现转阀4与连接座3之间的密封。
[0032]进一步,炉体I内部还设置平行于炉体I侧壁的热量分散墙13,热量分散墙13将炉体I的内部分割为热量缓冲区131和热量均匀区132,废活性炭收容装置12设置在热量均匀区132内,热量缓冲区131的底部不与热量均匀区132连通,热量缓冲区131的顶部与热量均匀区132连通,喷火口 21设置在正对热量缓冲区131的炉盖2上,以使喷火口 21内的高温气体直接进入热量缓冲区131,再进入热量均匀区132。
[0033]进一步,承载网11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将耐火砖竖直设置,相邻耐火砖之间间隔固定距离,以形成气流通道。相比较于采用钢筋焊接而成的承载网,在炉体I内部高温时,该耐火砖承载网11不易变形,且承重性能更好。
[0034]进一步,在炉盖2的盖体与炉体I之间设置一层耐火纤维,以实现炉盖2与炉体I之间的密封。
[0035]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003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再生炉、第二再生炉、预热连通装置、排烟装置,所述第一再生炉通过预热连通装置与第二再生炉连通,所述第一再生炉和第二再生炉均与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第一再生炉包括炉体、炉盖、及内置的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炉盖盖合在炉体上,以形成容纳废活性炭收容装置的密闭空间,在炉盖上开设喷火口及水雾入口,以使高温气体和水雾颗粒能够进入炉体内部,在炉体的底部开设烟气出口,以使炉体内部的烟气沿烟气出口排出,在所述炉体的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承载网,用于固定废活性炭收容装置,所述第二再生炉与第一再生炉具有相同的结构; 所述预热连通装置包括连接座及转阀,所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再生炉的炉体与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之间,所述转阀沿竖直方向穿过连接座设置在第一再生炉的炉体与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之间,在转阀的下端沿径向开设预热通孔,在第一再生炉的炉体和第二再生炉的炉体与预热通孔相正对的位置开设过道通孔,所述过道通孔与第一再生炉的炉体的内部和第二再生炉的炉体的内部连通,预热通孔与过道通孔具有相同的孔径,预热通孔的孔径不大于转阀的截面半径; 所述排烟装置包括排烟总管及分管,所述排烟总管通过两根分管与第一再生炉的炉体的烟气出口及第二再生炉的炉体的烟气出口连通,在所述两根分管上分别设置排烟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通孔的个数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预热通孔由上至下并排设置在转阀的下端,预热通孔的孔径小于转阀的截面半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部设置轴套,在转阀底部设置与轴套匹配的转轴,在转阀的顶部设置转动手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转阀与连接座之间设置夹层密封层,实现转阀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部还设置平行于炉体侧壁的热量分散墙,所述热量分散墙将炉体的内部分割为热量缓冲区和热量均匀区,所述废活性炭收容装置设置在热量均匀区内,所述热量缓冲区的底部不与热量均匀区连通,热量缓冲区的顶部与热量均匀区连通,所述喷火口设置在正对热量缓冲区的炉盖上,以使喷火口内的高温气体直接进入热量缓冲区,再进入热量均匀区。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网采用耐火砖砌筑而成,将耐火砖竖直设置,相邻耐火砖之间间隔固定距离,以形成气流通道。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间采用转阀连通预热的废活性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炉盖的盖体与炉体之间设置一层耐火纤维,以实现炉盖与炉体之间的密封。
【文档编号】B01J20/34GK205586998SQ201620409883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9日
【发明人】俞建国
【申请人】宁夏宜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