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思茅松增脂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404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长促进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思茅松增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松脂是一种再生型资源,重要的林副产品及工业原料,利用其加工的产品非常广泛,松脂经加工得到的松香,松节油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是世界上松香产量及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云南省脂松香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三;思茅松是云南省主要用材及采脂树种。

由于现有采脂为常规法采脂,松脂产量较低,采脂工作是一种繁重的野外作业,采脂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既制约着当地松香生产,又决定着中国脂松香的发展前途;据专家预测,常规法采脂将向化学采脂过渡,最终将推广应用化学采脂。我国的松脂生产多分布于南方各省区,从七十年代起,开始对国外的如割皮硫酸化学采脂法,硫酸黑膏伐前强度采脂法,亚硫酸醪液化学采脂法进行了研究,这些增脂方法的应用,使松脂产量也得到提高,但这些方法多为化学刺激采脂,刺激松树细胞多分泌松脂,由于不能增加产生松脂生物反应的原料,增产时间不能很长,且对松树高生长,直径生长,材积生长都有不同的影响,随着国家“禁伐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措施的实施,营养型增脂剂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化学刺激采脂增产时间短、且会影响松树生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茅松增脂剂及其制备方法,可增强并加快光合作用,促进脂的形成和分泌,增脂周期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思茅松增脂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复合氨基酸10%~20%,硝酸钙6%~10%,微量元素1%~4%,核苷酸0.1%~0.5%,螯合剂2%~6%,表面活性剂2%~4%,植物生长调节剂0.01%~0.1%,余量为蒸馏水。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元素为S、Fe、Zn、Mg、B、Mo,其中S 0.5%~2%,Fe 0.0l%~0.2%,Zn 0.0l%~0.2%,Mg 0.1%~2.5%,B 0.03%~0.1%、Mo 0.01%~0.08%。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元素S、Fe、Zn、Mg、B、Mo,由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镁、硼砂、钼酸铵提供。

进一步地,所述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乙二撑三胺五乙酸中的一种或二种。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吐温80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脱落酸、6-苄基氨基嘌呤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思茅松增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以下各组份:复合氨基酸10%~20%,硝酸钙6%~10%,微量元素1%~4%,核苷酸0.1%~0.5%,螯合剂2%~6%,表面活性剂2%~4%,植物生长调节剂0.01%~0.1%,余量为蒸馏水;

S2、在55-65℃下,将称取的复合氨基酸、核苷酸加入部分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A;

S3、在40-55℃下,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钙、微量元素和螯合剂进行螯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S4、在55-65℃下,将表面活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入剩余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C;

S5、将溶液C加入溶液B中,在40-55℃下,继续搅拌20-50分钟,调节pH值为3-5,即得思茅松增脂剂。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微量元素为S、Fe、Zn、Mg、B、Mo,其中S 0.5%~2%,Fe 0.0l%~0.2%,Zn 0.0l%~0.2%,Mg 0.1%~2.5%,B 0.03%~0.1%、Mo 0.01%~0.08%;所述微量元素S、Fe、Zn、Mg、B、Mo,由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镁、硼砂、钼酸铵提供。

进一步地,所述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乙二撑三胺五乙酸中的一种或二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吐温8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脱落酸、6-苄基氨基嘌呤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思茅松增脂剂是一种营养型调节剂,可促进思茅松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并加快光合作用,并进一步促进脂的形成和分泌,用药后不损伤割口,对松脂及松香质量无影响,且安全、无毒,是一种长周期增脂剂。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的思茅松增脂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份组成:复合氨基酸10%~20%,硝酸钙6%~10%,微量元素1%~4%,核苷酸0.1%~0.5%,螯合剂2%~6%,表面活性剂2%~4%,植物生长调节剂0.01%~0.1%,余量为蒸馏水。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元素为S、Fe、Zn、Mg、B、Mo,其中S 0.5%~2%,Fe 0.0l%~0.2%,Zn 0.0l%~0.2%,Mg 0.1%~2.5%,B 0.03%~0.1%、Mo 0.01%~0.08%。

进一步地,所述微量元素S、Fe、Zn、Mg、B、Mo,由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镁、硼砂、钼酸铵提供。

进一步地,所述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乙二撑三胺五乙酸中的一种或二种。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吐温80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三十烷醇、脱落酸、6-苄基氨基嘌呤中的一种或几种。

各组份的作用如下:

复合氨基酸:复合氨基酸是动物皮毛、或植物蛋白通过酸法、酶法水解、精制后得到的包含丙氨酸、亮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8种氨基酸。含氨基酸水溶液,添加适量的中微量营养元素而制成的水溶液,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提高蛋白酶类的活性和提高作物细胞的稳定性,有效调节养分吸收和营养积累,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改善作物品质和增加产量。同时对遭到药害、肥害或其他伤害的作物,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使受害作物迅速恢复生机。

硝酸钙:硝酸钙是一种典型的快速作用的肥料,它能更顺利地作用于酸性土壤,有快速补钙、补氮的特点。它的硝态氮与百分之百水溶性钙的独特结合,提供了许多其它化肥所没有的性质和优点,是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化肥之一。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又名痕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构成植物体内有机结构的组成成分,参与酶促反应或能量代谢及生理调节。微量元素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与光合作用有密切的关系;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锌是某些酶的成分或活化剂,锌通过酶的作用对植物碳、氮代谢产生广泛的影响并参与光合作用,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成份,钼还能促进光合作用。

核苷酸: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体,在植物体内参与许多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将核苷酸添加到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中,肥料中的核苷酸被植物吸收后,核苷酸能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螯合剂:也成为络合剂,螯合剂是一种有机物质,它能与某些不稳定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凡容易在水中被氧化或易为化学反应沉淀的肥料,常常需要用螯合剂使它们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以利于植物能吸收利用。

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润湿及增溶、分散、洗涤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在农业中可使药液在植物表面或体内更好的润湿或分散,以利植物吸收。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人工合成或植物中提取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本发明思茅松增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以下各组份:复合氨基酸10%~20%,硝酸钙6%~10%,微量元素1%~4%,核苷酸0.1%~0.5%,螯合剂2%~6%,表面活性剂2%~4%,植物生长调节剂0.01%~0.1%,余量为蒸馏水;

S2、在55-65℃下,将称取的复合氨基酸、核苷酸加入部分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A;

S3、在40-55℃下,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钙、微量元素和螯合剂进行螯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S4、在55-65℃下,将表面活性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入剩余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C;

S5、将溶液C缓慢加入溶液B中,在40-55℃下,继续搅拌20-50分钟,调节pH值为3-5,即得思茅松增脂剂。

实施例1

S1、在55℃下,将5%的谷氨酸、4%的甘氨酸、3%的苏氨酸、1%的天冬氨酸、2%的组氨酸、3%的赖氨酸和2%的精氨酸,0.5%的核苷酸加入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制成溶液A;

S2、在55℃下,在溶液A中加入10%的硝酸钙、0.2%硫酸亚铁、0.2%硫酸锌、2.5%硫酸镁、0.1%硼砂、0.05%钼酸铵和6%乙二胺四乙酸进行螯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S3、在60℃下,在蒸馏水中加入4%的三乙醇胺和吐温80(1:1),0.1%三十烷醇,充分搅拌,制成溶液C;

S4、将溶液C缓慢加入溶液B中,在55℃下,继续搅拌50分钟,调节pH值为5,即得思茅松增脂剂。

实施例2

S1、在60℃下,将6%的谷氨酸、4%的甘氨酸、3%的组氨酸、2%的赖氨酸和2%的精氨酸,0.2%的核苷酸加入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制成溶液A;

S2、在55℃下,在溶液A中加入6%的硝酸钙、0.01%硫酸亚铁、0.01%硫酸锌、0.1%硫酸镁、0.03%硼砂、0.01%钼酸铵和3%乙二撑三胺五乙酸进行螯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S3、在60℃下,在蒸馏水中加入4%十二烷基硫酸钠、0.1%的6-苄基氨基嘌呤充分搅拌,制成溶液C;

S4、将溶液C缓慢加入溶液B中,在55℃下,继续搅拌20分钟,调节pH值为3,即得思茅松增脂剂。

实施例3

S1、在60℃下,将5%的谷氨酸、3%的苏氨酸、2%的天冬氨酸、3%的赖氨酸和2%的精氨酸,0.3%的核苷酸加入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制成溶液A;

S2、在55℃下,在溶液A中加入8%的硝酸钙、0.1%硫酸亚铁、0.1%硫酸锌、1.5%硫酸镁、0.08%硼砂、0.04%钼酸铵和4%乙二胺四乙酸进行螯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S3、在55℃下,在蒸馏水中加入3%的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1),0.1%的三十烷醇和脱落酸(1:1),充分搅拌,制成溶液C;

S4、将溶液C缓慢加入溶液B中,在55℃下,继续搅拌40分钟,调节pH值为5,即得思茅松增脂剂。

实施例4

S1、在65℃下,将5%的谷氨酸、3%的苏氨酸和2%的赖氨酸,0.1%的核苷酸加入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制成溶液A;

S2、在40℃下,在溶液A中加入6%的硝酸钙、0.05%硫酸亚铁、0.1%硫酸锌、0.1%硫酸镁、0.05%硼砂、0.08%钼酸铵和2%乙二胺四乙酸和乙二撑三胺五乙酸(1:1)进行螯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S3、在65℃下,在蒸馏水中加入2%的吐温80,0.5%的脱落酸,充分搅拌,制成溶液C;

S4、将溶液C缓慢加入溶液B中,在40℃下,继续搅拌30分钟,调节pH值为4,即得思茅松增脂剂。

实施例5

S1、在55℃下,将4%的谷氨酸、3%天冬氨酸、3%的赖氨酸、2%组氨酸,0.3%的核苷酸加入蒸馏水中加热并充分搅拌,制成溶液A;

S2、在50℃下,在溶液A中加入7%的硝酸钙、0.02%硫酸亚铁、0.05%硫酸锌、0.15%硫酸镁、0.06%硼砂、0.06%钼酸铵和5%乙二胺四乙酸进行螯合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

S3、在60℃下,在蒸馏水中加入4%的三乙醇胺,0.01%的6-苄基氨基嘌呤,充分搅拌,制成溶液C;

S4、将溶液C缓慢加入溶液B中,在50℃下,继续搅拌45分钟,调节pH值为5,即得思茅松增脂剂。

下面结合具体试验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在云南普洱市某农场进行:

1、试验条件的选择及试验方法

场地选择:选择生长状况相近,立地条件相同的天然思茅松林。

分组:在同一地块、同一坡向,根据树木的胸径和产脂状况基本相同的思茅松。

预割:在正常情况下,不施增脂剂,所选样木按《松脂采脂规程》要求采割,下降法采脂,三天加一刀,割面负荷率40%,敞口受脂器收脂,加刀前分别称量,记录30天产脂量,并去除单株产脂80g以下及500g以上的样本。

钻孔施药:将试验树木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00株,共选取样木400株。A组为对照组不施药,B、C、D组分别对应实施例1、2、3,在思茅松样木近根部,用木钻头打出斜下角40~500,直径1.5cm,深10-12cm的孔。把已配制好的增脂剂按5.0ml注入孔中,同时用木塞把孔塞紧。施药当天进行采割,记录每一刀、每颗树的产脂量。间隔30天在同一钻孔用同样方法施第二次增脂剂,连续施用四次,统计每次施药后产脂量。

2、测试:

(1)松脂产量及增脂率

在A、B、C、D四组计400个试验思茅松样木中,其总产脂量利用本底产量对比法计算。

Y=Xo/(Yo/X)

其中,Xo:施药组预割产量;Yo:对照组预割产量;X:对照组施药时期产量;Y:施药组本底产量。

P=(I-Y)/Y×100%

其中,I:施药组施药后产量;P:增脂率。

(2)叶绿素含量测定

预割时及每次施药的第29天,采集松针,分别混匀后,用不锈钢剪刀剪约1cm段,立即准确称取0.5g,放入50ml容量瓶迅速加入40ml的1:1丙酮-乙醇混合溶液,盖上瓶塞,摇匀,于暗处放置24小时,待叶片组织变白后,用混合液定容至刻度,再摇匀,取上清液在721分光光度计上在波长652nm处,1cm比色皿测定,按Arnon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3)可溶性糖测定

准确吸取3.0ml测定完叶绿素的萃取液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1ml 6.0mol/l的盐酸溶液,水解中和后,按DNS法加入试剂,进行比色测定,计算可溶性糖含量。

(4)增脂剂后效观测

停用增脂剂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四个月,观测松脂产量、质量、松树长势、树高。

3、试验结果

(1)松脂产量及增脂率

表1松脂产量及增脂率

A组:空白对照;B组:实施例1;C组:实施例2;D组:实施例3

施用增脂剂后松脂产量及增脂率见表1,由表1可见:施用增脂剂后,松脂产量明显提高,最高增脂率达32.3%。

(2)叶绿素含量

表2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mg/g)

*采用本底产量对比法计算A组:空白对照;B组:实施例1;C组:实施例2;D组:实施例3。

施用增脂剂后,松针中叶绿素含量见表2,由表2可见:施用增脂剂后,松针中绿素含量均有了提高,而且叶绿素含量增加愈多,产量愈大,松树长势好于未施药树。说明施用增脂剂后,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加强,松脂产量增加,也证明了松脂是松树光合作用的产物。

(3)可溶性糖含量

表3不同时期松针中可溶糖含量(g/100g)

施用增脂剂后,松针中可溶糖含量见表3,由表3可见:施用增脂剂后,松针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即随着气温的升高和光合作用的加强,新陈代谢加强,糖的形成量增多,松脂产量也增大。

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松脂产量呈正相关系;即松脂是松树光合作用的产物。

(4)增脂剂后效观测

表4停用增脂剂后松脂产量及增脂率

停用增脂剂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四个月,松脂产量及增脂率见表4,由表4可见:停药四个月增脂率逐渐下降,仍有增脂效果,说明本增脂剂增产时间较长,是一类长周期增脂剂,同时松脂质量、松树长势、树高均好于对照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