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木腐食用菌,尤其是涉及一种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木腐食用菌是指生于枯木或活立木的死亡部分,分解吸收其养分,破坏其结构,导致木材腐朽的食用菌。由于木腐食用菌是从动植物尸体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获取养料,所以木腐型食用菌较易培养,木腐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如鲜蘑菌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菌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量。木腐食用菌中赖氨酸含很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赖氨酸,木腐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木腐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木腐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木腐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类,草菌Vc含量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菌的17倍。香菌Vd原含量高达128国际单位,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VD原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VD,促进对钙的吸收。木腐食用菌还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银耳含有较多的磷,有助于恢复和提高大脑功能。香菌、木耳含铁量高。香菌的灰分元素中钾占65%,是碱性食物中的高级食品,可中和肉类食品产生的酸。木腐食用菌对营养的要求并不苛刻,但普通的培养料一般生物效率仅为30%-70%,容易出现菌慢,第二潮菌很少,菌型也差,或菌长的虽然大,但品质差等问题。低成本高产培养料配方一直是木腐食用菌生产实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总体而言,在解决生物效率相对较低或培养周期长,菌型或品质难以保障、易防病等技术难点上仍然有待不断提高,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效的木腐食用菌栽培方法是本
技术领域:
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发菌快,出菌整齐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术。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术,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培养料配置: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棉籽皮:30-80份,木屑:40-70份,粉碎玉米秸:50-75份,玉米芯:30-60份,玉米粒10-25份,麦麸:5-10份,过磷酸钙:1-5份,石灰石:2-7份,硝酸铵:2-8份,硫酸铜:0.1-0.5份;尿:1-6份,石膏:1-6份,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0.1-0.5份、硫酸锰:0.1-0.5份钙镁磷复合肥:3-9份,石灰1-6份,硝酸钾:2-8份。2.拌料、分装与灭菌: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40-80%。①先填料后灭菌。此法适合于大规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块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方生产。填料前将耐高温薄膜铺人栽培箱内,压好四个角与边,将配好的培养料填人栽培箱内。随后用压料板稍压实,注意四个角和周边要紧实,防止塌边。再用孔板扎出一个接种孔,用塑料薄膜盖严,最后进行灭菌处理。为保证灭菌彻底,栽培箱在灭菌锅内堆叠时应留有间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术,适合较寒冷地区小规模生产。为方便出料,可事先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人小麻袋或布袋内,置于蒸锅上,锅顶覆盖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紧。摆袋时,应注意袋间留有空隙,让蒸汽充分流通。常压灭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00-140℃以上,持续1-5小时,灭菌后趁热填料,方法与前法相同。3.接种:要安排在低温季节接种,气温超过15℃会增加污染几率。接种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开膜时间,要求每个培养箱开膜时间不得超过10秒每瓶菌种,可接种5-7箱。接种前,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册成小块,均匀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种孔。立即覆盖并包好塑料膜,轻轻压实,使菌种紧贴培养料,然后在封口处上面压一根细木棍,也可用扎绳或胶布粘封。4.发菌: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发菌。每堆6-12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砖垫起,距地面10-50厘米。每堆之间应留通道,以便检查或倒箱管理。养菌以自然温度为主,若气温低于0℃,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5-20℃。自然气温在10℃以上时,若温差较大,10-20天倒箱1次,将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丝发育均衡,出菌期一致。发菌期间,勿向菌块喷水,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烧料”。随着气温上升,将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培养环境温度,促进菌丝发育。始终处于黑暗处的菌块,菌膜形成时间晚或不均匀,这样的菌块产量低。如果菌块发砧。培养料松散、干涸或发黑、有臭味,应立即淘汰。菌块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阳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设法使温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温度养菌,要到立秋以后,气温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气温开始下降,将培养好的菌块从箱中取出,摆在出菌架上,打开塑料膜。如果菌皮过厚要用刀片或专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块上纵横搔动,划破菌膜,深度为0.2-1.5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调节室温10-25℃,当划口处出现新菌丝时,立即浇水,使菌块含水量达70%,促使菌丝扭结,进人现蕾状态。6.催蕾期室:温勿超过20℃,增加散射光,刺激诱发原基尽早形成。保持菌块不干燥,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气与菌块的湿度。根据菌块干湿状况,可向菌块直接喷水,滑子菌菌丝耐肥水能力较其他菌类要强。出菌时光线不容忽视,必须创造“三阳七阴”的条件。温度是出菌期管理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出菌要求的温度进行管理。8.采收:趁未开伞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时清除菌块表面残根和老菌丝,停止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1-4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作为优选,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棉籽皮:60-70份,木屑:50-70份,粉碎玉米秸:60-75份,玉米芯:40-60份,玉米粒20-25份,麦麸:8-10份,过磷酸钙:1-2份,石灰石:3-5份,硝酸铵:3-5份,硫酸铜:0.1-0.3份;尿素:1-3份,石膏:2-3份,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0.1-0.5份、硫酸锰:0.1-0.3份钙镁磷复合肥:3-5份,石灰:1-3份,硝酸钾:2-4份。作为优先,上述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50-70%。作为优选,上述常压灭菌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10-130℃,持续2-3小时.作为优选,上述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发菌。每堆8-10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砖垫起,距地面20-30厘米。作为优选,上述气温低于0℃,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7-15℃。作为优选,上述自然气温在10℃以上时,若温差较大,13-17天倒箱1次。作为优选,上述划破菌膜,深度为0.5-1厘米。作为优选,上述菌快放在菌架上,调节室温15-20℃。作为优选,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1-2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发菌快,出菌整齐木,经济效益高,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术,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培养料配置: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棉籽皮:60-70份,木屑:50-70份,粉碎玉米秸:60-75份,玉米芯:40-60份,玉米粒20-25份,麦麸:8-10份,过磷酸钙:1-2份,石灰石:3-5份,硝酸铵:3-5份,硫酸铜:0.1-0.3份;尿素:1-3份,石膏:2-3份,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0.1-0.5份、硫酸锰:0.1-0.3份钙镁磷复合肥:3-5份,石灰:1-3份,硝酸钾:2-4份。2.拌料、分装与灭菌: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50-70%。①先填料后灭菌。此法适合于大规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块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方生产。填料前将耐高温薄膜铺人栽培箱内,压好四个角与边,将配好的培养料填人栽培箱内。随后用压料板稍压实,注意四个角和周边要紧实,防止塌边。再用孔板扎出一个接种孔,用塑料薄膜盖严,最后进行灭菌处理。为保证灭菌彻底,栽培箱在灭菌锅内堆叠时应留有间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术,适合较寒冷地区小规模生产。为方便出料,可事先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人小麻袋或布袋内,置于蒸锅上,锅顶覆盖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紧。摆袋时,应注意袋间留有空隙,让蒸汽充分流通。常压灭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10-130℃以上,持续2-3小时,灭菌后趁热填料,方法与前法相同。3.接种:要安排在低温季节接种,气温超过15℃会增加污染几率。接种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开膜时间,要求每个培养箱开膜时间不得超过10秒每瓶菌种,可接种5-7箱。接种前,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册成小块,均匀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种孔。立即覆盖并包好塑料膜,轻轻压实,使菌种紧贴培养料,然后在封口处上面压一根细木棍,也可用扎绳或胶布粘封。4.发菌: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发菌。每堆6-12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砖垫起,距地面20-30厘米。每堆之间应留通道,以便检查或倒箱管理。养菌以自然温度为主,若气温低于0℃,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7-15℃。自然气温在10℃以上时,若温差较大,13-17天倒箱1次,将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丝发育均衡,出菌期一致。发菌期间,勿向菌块喷水,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烧料”。随着气温上升,将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培养环境温度,促进菌丝发育。始终处于黑暗处的菌块,菌膜形成时间晚或不均匀,这样的菌块产量低。如果菌块发砧。培养料松散、干涸或发黑、有臭味,应立即淘汰。菌块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阳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设法使温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温度养菌,要到立秋以后,气温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气温开始下降,将培养好的菌块从箱中取出,摆在出菌架上,打开塑料膜。如果菌皮过厚要用刀片或专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块上纵横搔动,划破菌膜,深度为0.5-1。0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调节室温15-20℃,当划口处出现新菌丝时,立即浇水,使菌块含水量达70%,促使菌丝扭结,进人现蕾状态。6.催蕾期室温勿超过20℃,增加散射光,刺激诱发原基尽早形成。保持菌块不干燥,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气与菌块的湿度。根据菌块干湿状况,可向菌块直接喷水,滑子菌菌丝耐肥水能力较其他菌类要强。出菌时光线不容忽视,必须创造“三阳七阴”的条件。温度是出菌期管理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出菌要求的温度进行管理。8.采收:趁未开伞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时清除菌块表面残根和老菌丝,停止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1-2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术,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培养料配置: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棉籽皮:60份,木屑:70份,粉碎玉米秸:60份,玉米芯:60份,玉米粒20份,麦麸:8份,过磷酸钙:1份,石灰石:3份,硝酸铵:5份,硫酸铜:0.1份;尿素:1份,石膏:2份,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0.1份、硫酸锰:0.3份钙镁磷复合肥:3份,石灰:2份,硝酸钾:3份。2.拌料、分装与灭菌: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5%。①先填料后灭菌。此法适合于大规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块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方生产。填料前将耐高温薄膜铺人栽培箱内,压好四个角与边,将配好的培养料填人栽培箱内。随后用压料板稍压实,注意四个角和周边要紧实,防止塌边。再用孔板扎出一个接种孔,用塑料薄膜盖严,最后进行灭菌处理。为保证灭菌彻底,栽培箱在灭菌锅内堆叠时应留有间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术,适合较寒冷地区小规模生产。为方便出料,可事先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人小麻袋或布袋内,置于蒸锅上,锅顶覆盖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紧。摆袋时,应注意袋间留有空隙,让蒸汽充分流通。常压灭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10℃,持续3小时,灭菌后趁热填料,方法与前法相同。3.接种:要安排在低温季节接种,气温超过15℃会增加污染几率。接种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开膜时间,要求每个培养箱开膜时间不得超过10秒每瓶菌种,可接种5-7箱。接种前,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册成小块,均匀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种孔。立即覆盖并包好塑料膜,轻轻压实,使菌种紧贴培养料,然后在封口处上面压一根细木棍,也可用扎绳或胶布粘封。4.发菌: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发菌。每堆8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砖垫起,距地面30厘米。每堆之间应留通道,以便检查或倒箱管理。养菌以自然温度为主,若气温低于0℃,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7℃。自然气温在10℃以上时,若温差较大,13天倒箱1次,将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丝发育均衡,出菌期一致。发菌期间,勿向菌块喷水,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烧料”。随着气温上升,将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培养环境温度,促进菌丝发育。始终处于黑暗处的菌块,菌膜形成时间晚或不均匀,这样的菌块产量低。如果菌块发砧。培养料松散、干涸或发黑、有臭味,应立即淘汰。菌块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阳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设法使温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温度养菌,要到立秋以后,气温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气温开始下降,将培养好的菌块从箱中取出,摆在出菌架上,打开塑料膜。如果菌皮过厚要用刀片或专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块上纵横搔动,划破菌膜,深度为0.5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调节室温17℃,当划口处出现新菌丝时,立即浇水,使菌块含水量达70%,促使菌丝扭结,进人现蕾状态。6.催蕾期室温勿超过20℃,增加散射光,刺激诱发原基尽早形成。保持菌块不干燥,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气与菌块的湿度。根据菌块干湿状况,可向菌块直接喷水,滑子菌菌丝耐肥水能力较其他菌类要强。出菌时光线不容忽视,必须创造“三阳七阴”的条件。温度是出菌期管理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出菌要求的温度进行管理。8.采收:趁未开伞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时清除菌块表面残根和老菌丝,停止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1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腐食用菌高效箱式栽培技术,该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培养料配置: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棉籽皮:70份,木屑:60份,粉碎玉米秸:70份,玉米芯:50份,玉米粒25份,麦麸:9份,过磷酸钙:2份,石灰石:4份,硝酸铵:5份,硫酸铜:0.3份;尿素:3份,石膏:2份,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0.3份、硫酸锰:0.2份钙镁磷复合肥4份,石灰:2份,硝酸钾:3份。2.拌料、分装与灭菌: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5%。①先填料后灭菌。此法适合于大规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块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方生产。填料前将耐高温薄膜铺人栽培箱内,压好四个角与边,将配好的培养料填人栽培箱内。随后用压料板稍压实,注意四个角和周边要紧实,防止塌边。再用孔板扎出一个接种孔,用塑料薄膜盖严,最后进行灭菌处理。为保证灭菌彻底,栽培箱在灭菌锅内堆叠时应留有间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术,适合较寒冷地区小规模生产。为方便出料,可事先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人小麻袋或布袋内,置于蒸锅上,锅顶覆盖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紧。摆袋时,应注意袋间留有空隙,让蒸汽充分流通。常压灭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30℃,持续2小时,灭菌后趁热填料,方法与前法相同。3.接种:要安排在低温季节接种,气温超过15℃会增加污染几率。接种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开膜时间,要求每个培养箱开膜时间不得超过10秒每瓶菌种,可接种5-7箱。接种前,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册成小块,均匀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种孔。立即覆盖并包好塑料膜,轻轻压实,使菌种紧贴培养料,然后在封口处上面压一根细木棍,也可用扎绳或胶布粘封。4.发菌: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发菌。每堆11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砖垫起,距地面20厘米。每堆之间应留通道,以便检查或倒箱管理。养菌以自然温度为主,若气温低于0℃,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12℃。自然气温在10℃以上时,若温差较大,13天倒箱1次,将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丝发育均衡,出菌期一致。发菌期间,勿向菌块喷水,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烧料”。随着气温上升,将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培养环境温度,促进菌丝发育。始终处于黑暗处的菌块,菌膜形成时间晚或不均匀,这样的菌块产量低。如果菌块发砧。培养料松散、干涸或发黑、有臭味,应立即淘汰。菌块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阳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设法使温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温度养菌,要到立秋以后,气温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气温开始下降,将培养好的菌块从箱中取出,摆在出菌架上,打开塑料膜。如果菌皮过厚要用刀片或专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块上纵横搔动,划破菌膜,深度为0.8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调节室温18℃,当划口处出现新菌丝时,立即浇水,使菌块含水量达70%,促使菌丝扭结,进人现蕾状态。6.催蕾期室温勿超过20℃,增加散射光,刺激诱发原基尽早形成。保持菌块不干燥,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气与菌块的湿度。根据菌块干湿状况,可向菌块直接喷水,滑子菌菌丝耐肥水能力较其他菌类要强。出菌时光线不容忽视,必须创造“三阳七阴”的条件。温度是出菌期管理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出菌要求的温度进行管理。8.采收:趁未开伞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时清除菌块表面残根和老菌丝,停止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2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实施例41.培养料配置: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棉籽皮:60份,木屑:70份,粉碎玉米秸:60份,玉米芯:60份,玉米粒20份,麦麸:8份,过磷酸钙:1份,石灰石:3份,硝酸铵:5份,硫酸铜:0.1份;尿素:1份,石膏:2份,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0.3份、硫酸锰:0.3份钙镁磷复合肥:3份,石灰:2份,硝酸钾:3份。2.拌料、分装与灭菌: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5%。①先填料后灭菌。此法适合于大规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块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方生产。填料前将耐高温薄膜铺人栽培箱内,压好四个角与边,将配好的培养料填人栽培箱内。随后用压料板稍压实,注意四个角和周边要紧实,防止塌边。再用孔板扎出一个接种孔,用塑料薄膜盖严,最后进行灭菌处理。为保证灭菌彻底,栽培箱在灭菌锅内堆叠时应留有间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术,适合较寒冷地区小规模生产。为方便出料,可事先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人小麻袋或布袋内,置于蒸锅上,锅顶覆盖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紧。摆袋时,应注意袋间留有空隙,让蒸汽充分流通。常压灭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10℃,持续3小时,灭菌后趁热填料,方法与前法相同。3.接种:要安排在低温季节接种,气温超过15℃会增加污染几率。接种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开膜时间,要求每个培养箱开膜时间不得超过10秒每瓶菌种,可接种5-7箱。接种前,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册成小块,均匀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种孔。立即覆盖并包好塑料膜,轻轻压实,使菌种紧贴培养料,然后在封口处上面压一根细木棍,也可用扎绳或胶布粘封。4.发菌: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发菌。每堆8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砖垫起,距地面30厘米。每堆之间应留通道,以便检查或倒箱管理。养菌以自然温度为主,若气温低于0℃,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7℃。自然气温在10℃以上时,若温差较大,13天倒箱1次,将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丝发育均衡,出菌期一致。发菌期间,勿向菌块喷水,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烧料”。随着气温上升,将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培养环境温度,促进菌丝发育。始终处于黑暗处的菌块,菌膜形成时间晚或不均匀,这样的菌块产量低。如果菌块发砧。培养料松散、干涸或发黑、有臭味,应立即淘汰。菌块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阳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设法使温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温度养菌,要到立秋以后,气温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气温开始下降,将培养好的菌块从箱中取出,摆在出菌架上,打开塑料膜。如果菌皮过厚要用刀片或专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块上纵横搔动,划破菌膜,深度为0.5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调节室温17℃,当划口处出现新菌丝时,立即浇水,使菌块含水量达70%,促使菌丝扭结,进人现蕾状态。6.催蕾期室温勿超过20℃,增加散射光,刺激诱发原基尽早形成。保持菌块不干燥,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气与菌块的湿度。根据菌块干湿状况,可向菌块直接喷水,滑子菌菌丝耐肥水能力较其他菌类要强。出菌时光线不容忽视,必须创造“三阳七阴”的条件。温度是出菌期管理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出菌要求的温度进行管理。8.采收:趁未开伞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时清除菌块表面残根和老菌丝,停止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1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该栽培方案结果见下表,注:菌种变白时间为T1,从原基出现到可以采收时间为T2.项目T1(天)T2(天)时间68由上表可知,菌种变白时间为6天,从原基出现到可以采收时间为8天。实施例5:1.培养料配置: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棉籽皮:70份,木屑:60份,粉碎玉米秸:70份,玉米芯:50份,玉米粒25份,麦麸:9份,过磷酸钙:2份,石灰石:4份,硝酸铵:5份,硫酸铜:0.3份;尿素:3份,石膏:2份,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0.3份、硫酸锰:0.2份钙镁磷复合肥4份,石灰:2份,硝酸钾:3份。少量氢化甘油棕榈油酸酯能与硫酸锰协同作用,起到快速发菌的效果。2.拌料、分装与灭菌:将培养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5%。①先填料后灭菌。此法适合于大规模箱式栽培,采用全熟料技术。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能大幅度提高菌块制作的成功率,合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地方生产。填料前将耐高温薄膜铺人栽培箱内,压好四个角与边,将配好的培养料填人栽培箱内。随后用压料板稍压实,注意四个角和周边要紧实,防止塌边。再用孔板扎出一个接种孔,用塑料薄膜盖严,最后进行灭菌处理。为保证灭菌彻底,栽培箱在灭菌锅内堆叠时应留有间隙。②先蒸料后填料。此法采用半熟料技术,适合较寒冷地区小规模生产。为方便出料,可事先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人小麻袋或布袋内,置于蒸锅上,锅顶覆盖干麻袋及塑料膜,扎紧。摆袋时,应注意袋间留有空隙,让蒸汽充分流通。常压灭菌一般要在冒蒸汽后料温达130℃,持续2小时,灭菌后趁热填料,方法与前法相同。3.接种:要安排在低温季节接种,气温超过15℃会增加污染几率。接种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开膜时间,要求每个培养箱开膜时间不得超过10秒每瓶菌种,可接种5-7箱。接种前,先将菌种从瓶内挖出,册成小块,均匀撒在料面上,一部分可自然掉人接种孔。立即覆盖并包好塑料膜,轻轻压实,使菌种紧贴培养料,然后在封口处上面压一根细木棍,也可用扎绳或胶布粘封。4.发菌:接种后将箱堆放在室外或垛放在闲置房屋内发菌。每堆11箱,箱子下面用方木或砖垫起,距地面20厘米。每堆之间应留通道,以便检查或倒箱管理。养菌以自然温度为主,若气温低于0℃,应采取保温措施,最好保持在12℃。自然气温在10℃以上时,若温差较大,13天倒箱1次,将下面箱子堆在上面,使菌丝发育均衡,出菌期一致。发菌期间,勿向菌块喷水,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烧料”。随着气温上升,将箱改成“十”字形或“品”字形堆放,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培养环境温度,促进菌丝发育。始终处于黑暗处的菌块,菌膜形成时间晚或不均匀,这样的菌块产量低。如果菌块发砧。培养料松散、干涸或发黑、有臭味,应立即淘汰。菌块越夏管理要加大遮阳程度,防止日光直射菌棚室,设法使温度控制27℃以下。5.催蕾:靠自然温度养菌,要到立秋以后,气温降到15℃才能出菌。在出菌前15-20天,气温开始下降,将培养好的菌块从箱中取出,摆在出菌架上,打开塑料膜。如果菌皮过厚要用刀片或专用搔菌耙,每隔3厘米在菌块上纵横搔动,划破菌膜,深度为0.8厘米。然后放在菌架上,调节室温18℃,当划口处出现新菌丝时,立即浇水,使菌块含水量达70%,促使菌丝扭结,进人现蕾状态。6.催蕾期室温勿超过20℃,增加散射光,刺激诱发原基尽早形成。保持菌块不干燥,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以上。7.出菌期理:出菌期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空气与菌块的湿度。根据菌块干湿状况,可向菌块直接喷水,滑子菌菌丝耐肥水能力较其他菌类要强。出菌时光线不容忽视,必须创造“三阳七阴”的条件。温度是出菌期管理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出菌要求的温度进行管理。8.采收:趁未开伞前采收。每次采收后,及时清除菌块表面残根和老菌丝,停止浇水,盖上薄膜,保温、保湿。当培养料表面出现新原基时,打开塑料薄膜,经2天再浇水促进子实体生长。该栽培方案结果见下表,注:菌种变白时间为T1,从原基出现到可以采收时间为T2.项目T1(天)T2(天)时间67由上表可知,菌种变白时间为6天,从原基出现到可以采收时间为7天.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