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31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出料装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以粉煤、块煤、型煤或焦炭为燃料的负压式石灰竖窑。



背景技术:

我国石灰总产量已经超过了2亿吨,占石灰总用量的30%左右的冶金石灰,由于客户用灰量大而稳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其技术装备水平处于石灰行业的领先地位,如回转窑、套筒窑、并流蓄热双膛窑等世界先进窑型绝大多数为冶金企业所拥有;占石灰总用量70%左右的建筑石灰和化工用灰,由于用户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城市和乡村,客户用灰量小,产品运输半径小,这一特征必然决定了建筑用灰生产点多、面广、生产规模小的格局,窑型以日产 300吨的土窑和旧式机立窑为主。

全国各地星罗棋布着无数座石灰土窑,其产量占建筑石灰总用量的90%以上,作为传统产业的建筑石灰生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根本改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治理日趋紧迫,建筑石灰行业发展中存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绝大多数企业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生产经营不规范、既浪费国家资源,又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更加恶化了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早已被国家列入淘汰名录,各地淘汰石灰土窑的步伐越来越快。

为了改变石灰土窑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向提高质量、节能、节地、节水、利废和治污降霾方向发展,作为石灰土窑升级换代品的新型结构石灰竖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新型结构石灰竖窑种类繁多,目前主流的石灰竖窑出料系统采用闸板卸料、多点卸料、托板卸料等方式,容易发生的问题是:(1)过烧率及欠烧率高,易产生结焦;(2)卸料处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环境且影响操作工健康;(3)将烧好的块状石灰摔碎,变成小块或粉状,影响经济效益;(4)出料温度在120℃以上,烟气温度在200—300℃之间,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不利于烟气的除尘及物料的输送;(5)卸料必须停风,改变窑内三带温度,窑极易结焦;(6)石灰竖窑内部中心烟气量小,导致鼓入窑内的风与物料热交换不完全,容易发生边风过剩,引发的结瘤、偏烧等工艺事故;(7)由于传统石灰竖窑的中心烟气量小,产生的废气在预热带和石灰石没有完全热交换,废气温度升高,不节能,石灰石没有达到700℃就进入煅烧带,增大了生烧率。

由于现有的石灰竖窑出料装置普遍采用上述结构,导致产品质量波动过大,卸料处粉尘污染严重,且窑内燃料、气流分布不够均匀,结瘤、偏烧等工艺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石灰竖窑出料装置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导致生产过程中工艺事故频发,产品质量波动大,且对周边环境污染巨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石灰竖窑出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出料装置,具有窑体,在窑体的底部设有窑体支撑台及炉底支撑梁,窑体支撑台中心设有出料装置,特别是:所述出料装置具有分料锥,分料锥固定安装在炉底支撑梁上,分料锥下方的窑体支撑台中心设有炉底储料斗,在炉底储料斗四周均布有3~6个冷却风导风管,炉底储料斗下方设有出灰机,炉底储料斗底部为敞开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炉底支撑梁的断面为倒“V”型结构,分料锥固定安装在炉底支撑梁上,从而使支撑梁具有导料引流功能,即当石灰料经分料锥向周边分散进入炉底储料斗时,炉底支撑梁的倒“V”型结构有助于将石灰料导入炉底储料斗。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炉底储料斗四周的冷却风导风管优选为4个,且每个冷却风导风管分别正对炉底支撑梁布置,这样当石灰冷却风经冷却风导风管进入窑体时,首先被导入炉底支撑梁的“V”型槽中,再经分料锥和炉底支撑梁进入窑体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出料装置,设计有一个分料锥,分料锥可以将窑中心的物料均匀地分流到周边从而实现窑内物料的均匀下沉,在分料锥下方依次设置有炉底储料斗和出灰机可以均匀地将石灰卸下,出灰机下方设有窑底过渡料仓和皮带输送机,及时将石灰成品运出。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炉底储料斗的四周布置有3-6个冷却风导风管,这样炉底的冷却风在进入窑体时,由于冷却风导风管的存在,极大的增强了窑体内的中心通风量,使冷却带已烧好的石灰与冷却风进行充分、均匀的热交换,使出窑石灰温度降低到80℃以下,同时,由于加大了窑体中心通风量,从而有效避免了竖窑固有的“窑壁效应”,减少甚至杜绝了因边风过剩而引发的结瘤、偏烧等工艺事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维修,不论生产与否炉底都是敞开式结构;增强了窑体中心的通风,使窑内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减少或杜绝了因边风过剩而引发的结瘤、偏烧等工艺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中,1—窑体,2—窑体支撑台,3—炉底支撑梁,4—出料装置,5—分料锥,6—炉底储料斗,7—冷却风导风管,8—出灰机,9—炉底过渡料仓,10—皮带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式石灰竖窑出料装置,具有窑体1,在窑体1的底部设有窑体支撑台2及炉底支撑梁3,窑体支撑台2中心设有出料装置4,特别是:所述出料装置4具有分料锥5,分料锥5固定安装在炉底支撑梁3上,分料锥5下方的窑体支撑台2中心设有炉底储料斗6,在炉底储料斗6四周均布有3~6个冷却风导风管7,炉底储料斗6下方设有出灰机8,炉底储料斗6底部为敞开结构,在出灰机下方还设有炉底过渡料仓9和皮带输送机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炉底支撑梁的断面为倒“V”型结构,分料锥固定安装在炉底支撑梁上,从而使支撑梁具有导料引流功能,即当石灰料经分料锥向周边分散进入炉底储料斗时,炉底支撑梁的倒“V”型结构有助于将石灰料导入炉底储料斗。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炉底储料斗四周的冷却风导风管优选为4个,且每个冷却风导风管分别正对炉底支撑梁布置,这样当石灰冷却风经冷却风导风管进入窑体时,首先被导入炉底支撑梁的“V”型槽中,再经分料锥和炉底支撑梁进入窑体中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