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晶硅片通用提篮,具体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单晶125、156通用提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其原理为光生伏打原理。在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过程中,单晶制绒采用的是槽式制绒方式,为了降低光线在硅片表面的反射,需要在晶硅表面利用制绒技术在硅片表面腐蚀成金字塔绒面,以提高晶硅太阳能电池对光线的吸收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制绒是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道工序。
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制绒过程中,硅片是放在花篮中,通过提篮承载花篮放入制绒槽内进行制绒。具体步骤为:1:用人工或插片机将硅片装入花篮中,再将装满硅片的花篮放入提篮中;2:将装满花篮的提篮通过机械臂抓取放入制绒设备中进行制绒工艺;3:将制绒完的花篮从提篮中取出放入甩干机进行甩干,甩干后传入下道工序。目前市场上PP材质的提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125*125规格,一种156*156规格提篮。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既要生产125单晶电池片,又要生产156单晶电池片,两种规格提篮必须同时购买,并且在生产中如果根据生产需求对产品进行切换,提篮必须要用碱液浸泡8小时后才能够使用,而另一种规格提篮就闲置,从而造成资源以及时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晶硅片通用提篮,能够同时适用于市场上125、156规格的单晶硅片,从而有效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单晶硅片通用提篮,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左边框和右边框,该左边框和右边框之间分别通过上连杆、中连杆组和下连杆组连接,并且在该上连杆和中连杆组之间还设有两根平行的光伏焊带,该两根光伏焊带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左边框和右边框连接。
其中在左边框上设有一个上通孔,在该上通孔下方并排设有四个下通孔;而在右边框上设有一个上通孔,在该上通孔下方并排设有四个下通孔。
其中两根光伏焊带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左边框的上通孔底部和右边框的上通孔底部粘接在一起。
其中的中连杆组由平行的三根连杆组成,而下连杆组由平行的四根连杆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25、156规格的单晶硅片均可使用的提篮(花篮),在切换生产时无需清洗浸泡提篮,可直接使用,节约生产准备时间,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晶硅片通用提篮,包括相互平行的左边框1和右边框2,该左边框1和右边框2之间分别通过上连杆4、中连杆组和下连杆组连接,具体是中连杆组由平行的三根连杆组成,而下 连杆组由平行的四根连杆组成。并且在该上连杆4和中连杆组之间还设有两根平行的(PP)光伏焊带3,该两根光伏焊带3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左边框1和右边框2连接。
其中在左边框1上设有一个上通孔,在该上通孔下方并排设有四个下通孔;而在右边框2上设有一个上通孔,在该上通孔下方并排设有四个下通孔。具体是两根光伏焊带3各自的两端分别与左边框1的上通孔底部和右边框2的上通孔底部连接用热熔的方式粘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是:在生产125规格晶硅电池片时,用中连杆组和两根平行的光伏焊带3作为支架固定花篮;而在生产156规格晶硅电池片时,用中连杆组中相邻的两根连杆作为支架固定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