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透镀膜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4785阅读:1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镀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透镀膜玻璃。



背景技术:

镀膜玻璃也称反射玻璃。镀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或多层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薄膜,以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满足某种特定要求。镀膜玻璃按产品的不同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Low-E)、导电膜玻璃等。镀膜玻璃在汽车及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镀膜玻璃通常具有透光率高、反射 率低,过滤紫外线等特点。

公告号为2034963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片,玻璃基片的一个外表面由内到外设置有氮化硅镀膜层Ⅰ、镍铬合金镀膜层Ⅰ、银镀膜层、镍铬合金镀膜层Ⅱ、氮化硅镀膜层Ⅱ和PET聚酯薄膜Ⅰ。其在银镀膜层两侧均设有镍铬合金镀膜层,用于保护银镀膜层,但是镍铬合金镀膜层会降低玻璃的透过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透镀膜玻璃,其能够让玻璃保持良好的透过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透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和透光基层,所述透光基层外依次设有第一硅铝层组、第一镍铬层、银层、第二镍铬层和第二硅铝层组;所述第一镍铬层和第二镍铬层的厚度均为0.4nm~0.8nm,所述第一镍铬层和银层、银层和第二镍铬层之间均设置有氧化钛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铝和镍铬的结构类似,将其配合使用,具有膜层稳定,镀膜速度快和连接稳定的优点;第一镍铬层和第二镍铬层的厚度均为0.4nm~0.8nm,在第一镍铬层和银层、银层和第二镍铬层之间均设置有氧化钛层,用于提高玻璃的透过率,并且由于其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够很好的保护银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硅铝层组和第二硅铝层组包括硅铝层一、氮化硅层和硅铝层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硅铝层一、氮化硅层和硅铝层二组成的硅铝层组能够加强对银层的保护力度,使其更加稳定,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硅铝层组和第二硅铝层组的厚度均为23nm~3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硅铝层组或第二硅铝层组的整体厚度限制在23nm~30nm之间,使得玻璃能够获得最优的透过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硅铝层组外设置有防指纹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指纹层用于能够减少手指触摸玻璃后的污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指纹层的厚度为3nm~5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指纹层的厚底为3nm~5nm之间,保证玻璃的透过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银层两侧分别设置氧化钛层和镍铬层,在达到保护银层目的的同时提高玻璃的透过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2、透光基层;3、第一硅铝层组;31、硅铝层一;32、氮化硅层;33、硅铝层二;4、第一镍铬层;5、氧化钛层;6、银层;7、第二镍铬层;8、第二硅铝层组;9、防指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高透镀膜玻璃1,包括玻璃1,玻璃1表面设有透光基层2,透光基层2上依次溅射第一硅铝层组3、第一镍铬层4、氧化钛层5、银层6、氧化钛层5、第二镍铬层7、第二硅铝层组8和厚度为3nm~5nm防指纹层9。该第一硅铝层组3和第二硅铝层组8包括硅铝层一31、氮化硅层32和硅铝层二33,其厚度为23nm~30nm。

为使得玻璃的透过率达到70%的高透,需要尽量降低第一镍铬层4和第二镍铬层7的含量,但是这样会降低对银层6的保护力度,为此,在第一镍铬层4和银层6、银层6和第二镍铬层7之间均设置有氧化钛层5,在不降低第一镍铬层4和第二镍铬层7的含量同时能够提高玻璃的透过率,并且由于其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够很好的保护银层6。硅铝的溅射可采用多层的形式,使其保护性能更好,而且在硅铝层中掺杂氮化硅层32效果更佳。硅铝和镍铬的结构类似,将其配合使用,具有膜层稳定,镀膜速度快和连接稳定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