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机吸附塔系统及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470阅读:1474来源:国知局
制氧机吸附塔系统及制氧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氧机吸附塔系统及制氧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亦日益增强。氧疗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由此,制氧机也不再局限于临床使用,而逐步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一种居家家电。目前大多家用制氧机是采用变压吸附空气分离制氧技术(PSA),是基于吸附剂对空气中氧和氮吸附能力的差异来实现氧氮的分离。吸附塔系统是PSA分子筛制氧的核心组件,空气进入装有分子筛等吸附剂的吸附塔时,利用不同压力下分子筛对氧气、氮气的不同吸附性,加压下完成氧氮的吸附分离过程,降压下这解析所吸附的氮气。现有的一些吸附塔系统通过电磁阀的通断来实现空气进入吸附塔,或吸附塔内氮气排出。然而,现有的吸附塔系统在散热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制氧机吸附塔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氧机吸附塔系统,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储氧罐、及电磁阀,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出氧端均与所述储氧罐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进气端均与电磁阀连接,第一吸附塔的进气端与电磁阀之间连接有第一散热接头,第二吸附塔的进气端与电磁阀之间连接有第二散热接头,所述第一散热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接头的表面设有散热叶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接头表面设有多个所述散热叶片,且多个散热叶片环绕第一散热接头和/或第二散热接头的表面间隔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接头的材质为铝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接头与电磁阀插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接头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接头与电磁阀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接头与第一吸附塔的进气端插接,和/或,所述第二散热接头与第二吸附塔的进气端插接。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吸附塔的进气端通过连接头和第一散热接头插接;和/或,第二吸附塔的进气端通过连接头和第二散热接头插接。

一种制氧机,所述制氧机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制氧机吸附塔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吸附塔系统,在电磁阀和吸附塔之间还连接有散热接头,在散热接头上设散热叶片,可以大大改善散热效果,避免吸附塔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散热不佳,影响吸附塔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制氧机吸附塔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散热接头示意图;

图3是制氧机整体示意图;

图4是制氧机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4,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吸附塔系统100包括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2、储氧罐3和电磁阀6。第一吸附塔1和第二吸附塔2内均设有吸附剂,第一吸附塔1一端为出氧端14,另一端为进气端15。同样的,第二吸附塔2一端为出氧端24,另一端为进气端25。

第一吸附塔1的出氧端14与储氧罐3的进气口31连通,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吸附塔1的出氧端14上可连接一连接头11,储氧罐3的进气口31上也可连接一连接头32,第一吸附塔1的出氧端14通过其上的连接头11与储氧罐3的进气口31上的连接头32插接。第二吸附塔的出氧端24也是和储氧罐3的进气口31连通的,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吸附塔2的出氧端24上可连接一连接头21,通过连接头21和储氧罐3的进气口31上的连接头32插接。第一、第二吸附塔的出氧端和储氧罐进气口的连接,使得第一、第二吸附塔内的氧气可进入储氧罐中,优选采用插接方式,可以提高组装效率,拆卸维修也很便捷。

第一吸附塔1的进气端15和电磁阀6通过第一散热接头4连接,第二吸附塔2的进气端25和电磁阀6通过第二散热接头5连接。第一散热接头4和第二散热接头5的表面分别设有散热叶片41、51。通过在第一、第二吸附塔的进气端和电磁阀之间连接第一、第二散热接头,可以有效改善散热效果,避免吸附塔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因散热不佳而影响其工作性能。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散热接头4和第二散热接头5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多个散热叶片41、51。参见图2,以第一散热接头4为例,多个散热叶片41优选是环绕第一散热接头的表面间隔分布的,从而可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第二散热接头的多个散热叶片也优选按此设置,不再赘述。第一、第二散热接头优选采用铝质散热接头。采用优选的第一、第二散热接头,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散热接头4和电磁阀6插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散热接头4的一端设有插接头42,电磁阀6上设有和该插接头42相适配的插接口。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式,在第一散热接头4和电磁阀6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密封连接,避免漏气。第二散热接头5和电磁阀6之间也进一步优选通过插接方式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二散热接头5的一端设有插接头52,电磁阀6上设有和该插接头52相适配的插接口。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式,在第二散热接头5和电磁阀6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密封连接,避免漏气。

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散热接头4和第一吸附塔1的进气端15插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吸附塔1的进气端15连接有一连接头12,该连接头12上设有插接头13,在第一散热接头4上设有和该插接头13相适配的插接口4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式,在第一散热接头1和连接头12的插接头13的连接处也设有密封垫,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密封连接,避免漏气。第二散热接头与第二吸附塔的进气端之间的连接也优选采用插接方式,具体可参考第一散热接头和第一吸附塔进气端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再赘述。

第一散热接头4、第二散热接头5与电磁阀6及吸附塔进气端之间的优选通过插接连接,可以提高组装的便捷性,而且拆卸也很方便,更换零件也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第一吸附塔1和第二吸附塔2的进气端15、25优选兼做排氮端,电磁阀6上相应设有与排氮管7连接的连接口61。

参见图3-4,分别为一种制氧机的示意图及分解图,该制氧机200内的吸附塔系统采用上文所述的吸附塔系统100。该制氧机200的主要部件和现有的制氧机基本相同,包括壳体、湿化杯205,及设于壳体内的内胆8(内胆中设有压缩机)、吸附塔系统100等。壳体具体由左壳体202、右壳体201、上壳体203和底座204组装而成。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的主要改进在于对吸附塔系统的改进,以便改善其散热性能,该吸附塔系统的具体改进见前文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改善制氧机吸附塔系统的散热效果,文中未特别说明之处,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或常规技术,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