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拉式单晶炉硅料连续加料及加速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3537阅读:1480来源:国知局
直拉式单晶炉硅料连续加料及加速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拉式单晶炉领域,具体涉及直拉式单晶炉硅料连续加料及加速化料装置。



背景技术:

单晶硅作为一种极具潜能,待开发利用的高科技资源,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鉴于常规能源供给的有限性和环保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正掀起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随着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技术上一般从降低成本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两方面入手。降低成本方面,就必须扩大晶体直径,加大投料量和提高拉速,减短单炉拉晶耗时;提高转换效率方面,主要是降低晶体中氧、碳含量和提高其分布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之前,传统的单晶炉也进行了内部或外部的复投装置结构的设计,但是,传统的复投装置对所投原料有苛刻的要求,往往需要圆形颗粒料或者直径小于等于20mm的不规则块料,且每次复投装料量不超过30KG,完成一次加料需要进行4-6次复投,且每一次复投时,均需破坏真空,进行隔离置换,费时又费电。本实用新型从降低成本方面入手,从增加投料和降低整周期耗时两方面进行设计研发,来提高单晶硅生长炉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拉式单晶炉硅料连续加料及加速化料装置。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直拉式单晶炉硅料连续加料及加速化料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盛装硅料的料筒;所述料筒是竖向的圆筒状,其底部设开门结构,上部设悬吊支承结构,悬吊支承结构的顶端设有用于卡装的顶钩;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支撑轴承上的转盘,转盘的中心固定设置竖向的驱动轴,驱动轴的端部通过驱动连接件与转盘驱动装置连接;在转盘上设有多个与驱动轴等距的异形孔,异形孔的一端能让料筒竖向穿过,另一端能将料筒的悬吊支承结构悬挂在转盘上;各个异形孔的形状相同,且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同向排布在同一个圆周上;该装置还包括钢带升降装置,钢带升降装置的底部通过钢带连接至吊钩,吊钩的侧部设置卡装缺口,卡装缺口与所述顶钩形状相配合,顶钩能横向移入卡装缺口,并使料筒悬挂于吊钩下方。

作为改进,所述料筒有三个。

作为改进,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石墨盖板,该石墨盖板上部设悬吊支承结构,悬吊结构的顶端设置用于卡装的顶钩。

作为改进,所述异形孔具有下述形状:其外形是一个较大的圆形与一个较小的圆形相交形成的,该较大的圆形直径大于料筒的外径,该较小的圆形直径小于悬吊支承结构的尺寸。

作为改进,所述悬吊支承结构呈圆盘形。

作为改进,该装置还包括一个圆柱状的外筒,所述支撑轴承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外筒设有底板,底板上开设一个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料筒的外径。

作为改进,该装置还包括一个支承盘,支承盘位于转盘的上方;所述转盘驱动装置和钢带升降装置固定在支承盘上,驱动轴穿过支承盘中心的通孔,钢带穿过支承盘上的空隙,吊钩位于支承盘和转盘之间。

作为改进,所述支承盘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料筒底部的开门结构是双开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料装置可以内置多个料筒,能通过一次抽真空完成多次连续投料而不需要破坏真空,节省时间;

2.料筒可以采用双开门结构形式,由于下料口直径大,可以实现投递各个规格的硅料,降低了对硅料的要求,节省成本;

3.本装置使用了轴承支撑,将转盘的驱动阻力转变为轴承的滚动摩擦力,大大减少了对驱动电机的要求,也能防止转盘偏心、倾覆;

4.本装置使用钢带进行料筒提升与下降,能够有效防止料筒转动,避免料筒顶钩与钢带吊钩位置发生错位;

5.本装置采用多个工位,其中一个工位安装石墨盖,剩余工位安装盛有硅料的料筒;通过控制钢带升降控制吊钩的高度以及转盘的旋转角度控制,来实现多个工位不同工件的切换。

6.当选用工位为料筒时,可实现每个料筒复投150公斤硅原料。当选用石墨盖板时,可实现阻挡溶液热量散失,加速融化,节省化料时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提升吊钩示意图;

图3为吊钩与料筒顶钩初始位置图;

图4为下料时料筒与底板相对位置图。

附图标记:1转盘驱动装置,2驱动轴,3转盘,4支撑轴承,5钢带升降装置,6钢带,7吊钩,8顶钩,9料筒,10石墨盖板,1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直拉式单晶炉硅料连续加料及加速化料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各构件内置于圆柱状的外筒内。该装置包括三个用于盛装原料晶体的料筒9;料筒9呈竖向的圆筒状,其底部设开门结构(例如双开门),上部设呈圆盘形的悬吊支承结构,悬吊支承结构的顶端设有用于卡装的顶钩8。还有一个石墨盖板10,该石墨盖板10上部设悬吊支承结构,悬吊结构的顶端设置用于卡装的顶钩8。

外筒设有底板11,底板11上开设一个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料筒9的外径。为更好显示内部构件,图1中未画出外筒。整个装置通过底板11与炉体固定连接,并通过底板11上的圆孔实现对炉体的加料操作。

外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了支承盘和支撑轴承4,支承盘位于支撑轴承4的上方;支承盘上固定设置钢带升降装置5和转盘驱动装置1;钢带升降装置5的底部通过钢带6连接至吊钩7,吊钩7的侧部设置卡装缺口,卡装缺口与料筒9和石墨盖板10顶端的顶钩8形状相配合,顶钩8能横向移入卡装缺口,并使料筒9或石墨盖板10悬挂于吊钩7下方。转盘3安装在支撑轴承4上,转盘3的中心固定设置竖向的驱动轴2,驱动轴2的端部通过驱动连接件与转盘驱动装置1连接;驱动轴2穿过支承盘中心的通孔,钢带6穿过支承盘上的空隙,吊钩7位于支承盘和转盘3之间。

在转盘3上设有多个与驱动轴2等距的异形孔,异形孔的外形是由一个较大的圆形与一个较小的圆形相交形成的,该较大的圆形直径大于料筒9的外径,该较小的圆形直径小于悬吊支承结构的尺寸。异形孔的较大一端能让料筒9竖向穿过,较小一端能将料筒9的悬吊支承结构悬挂在转盘3上;各个异形孔的形状相同,且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同向排布在同一个圆周上。

本实用新型中,转盘3上均布四组异型孔,三个盛装硅料的料筒9及一个石墨盖板10通过悬吊支承结构均布安置在转盘3上异型孔处;转盘3由转盘驱动装置1通过驱动轴2进行驱动而转动,并带动均布其上的料筒9及石墨盖板10转动;料筒9的升降由钢带升降装置5控制,钢带升降装置5通过与钢带6相连接的吊钩7抓取料筒9的顶钩8实现料筒9的升降;料筒9通过底板11开口处下降进入炉体内进行投料;石墨盖板10在硅料熔化时盖在炉体上方,减少散热,加速化料。当一炉拉晶完成之后,将单晶炉复炉室旋开,将本装置通过装置底板11与炉体进行配合,完成抽真空,连续投料及加速化料。

举例说明工作过程具体如下:

1.首先使钢带提升装置5中心、钢带6、转盘3上异型孔的大孔圆心、底板11上圆孔圆心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且吊钩7卡装缺口位置略低于顶钩8,如图3所示;

2.各料筒9和石墨盖板10均悬挂在转盘3上;控制转盘驱动装置1通过驱动轴2带动转盘3逆时针旋转20度,此时料筒9的顶钩8到达吊钩7处,如图4所示;

3.控制钢带升降装置5带动吊钩7钩取并提升料筒9上升15mm,使其脱离圆盘3;

4.控制转盘驱动装置1通过驱动轴2带动转盘3顺时针旋转20度,使钢带升降装置5中心、钢带6、转盘3异型孔的大孔圆心、料筒9轴线、底板11的圆孔圆心在一条竖直线上;

5.控制钢带升降装置5将料筒9下放并进行投料,投料完成后,再次控制钢带升降装置5将料筒9提升至步骤3所示位置;

6.控制转盘驱动装置1通过驱动轴2带动转盘3逆时针旋转20度,将料筒放置在步骤2初始位置处(异型孔的小孔一端);

7.控制转盘驱动装置1通过驱动轴2带动转盘3逆时针旋转110度,使得石墨盖板10到达吊钩8正下方;

8.控制钢带升降装置5将石墨盖板10下放将炉体下料口处进行封盖,减少炉体内热量的散失,进行硅料熔化;

9.化料完成之后,控制钢带升降装置5将石墨盖板10提升放回原位;

10.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其他料筒9中硅料的加料和化料过程。

至此,单晶炉硅料连续加料及加速化料整个工作周期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装置,能够一次性的装投150kg硅料,分三次进行复投,且所涉及的装料桶下口直径大,如采用双开门结构形式,对所装原料无任何要求,降低了复投原料的技术要求;同时,在完成单次复投后,均可以将石墨盖板下降到坩埚上沿,阻挡热量往上散失,从而加快化料速度,提高其单炉产能,以达到降低成本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