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176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隔着粘接层将树脂板和玻璃片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的改良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不受使用场所的限定且携带性也良好,因而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平板型pc、便携式游戏机等携带用电子设备正在普及。在这些携带用电子设备中,为了维持良好的携带性,小型化及轻质化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若伴随小型化而使携带用电子设备的画面也变小,则存在画面中所显示的信息的能见性降低、作为携带用电子设备的便利性极度降低等问题。因此,即使将携带用电子设备小型化,也需要大大确保其画面尺寸。为此,在携带用电子设备中尝试了省略设置在画面外的操作部并将该操作功能装入画面中来尽可能地大大确保画面尺寸。此种携带用电子设备的画面采用触控面板的情况是惯例。

对于搭载于此种携带用电子设备上的触控面板的保护罩而言,出于可以确保高硬度(耐擦伤性)、高气密性且使外观的高级感、手感良好的理由,大多多使用玻璃片。然而,由于玻璃是比重高且重量大的物质,因此若想要仅通过玻璃片实现保护罩所要求的诸多特性,则难以实现携带用电子设备的轻质化。

作为应对该问题的方案,提出在树脂板(有机玻璃板)的双面隔着粘接层将玻璃片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一来,由于最外层由玻璃片构成,因此可以确保来自玻璃的耐擦伤性等诸多特性,进而由于中心层由比玻璃片轻质的树脂板构成,因此还可以实现层叠体整体的轻质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10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采用如上所述的层叠体的基础上,若玻璃片的厚度被薄板化至例如300μm以下,则玻璃片的端面非常脆,导致容易破损。另外,即使不至于破损,若其他构件直接与玻璃片的端面接触,则存在玻璃片从树脂板剥离的风险。若如此地使用玻璃片剥离,则不仅成为以后发生破损的原因,而且还可能产生外观形状变差而招致商品价值降低的问题。

作为应对其的对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事后在层叠体的周边部贴附与其分体的树脂(聚异丁烯胶带)来保护玻璃片的端面的技术(参照同文献的段落0015)。

然而,在此种事后在层叠体的周边部贴附树脂的情况下,存在其粘接力弱、因其他构件接触而导致树脂本身发生剥离、无法充分确保玻璃片的保护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因在事后贴附树脂所致的制造工时增加、层叠体的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隔着粘接层在树脂板的双面层叠玻璃片而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通过不增加其制造工时而牢固地保护玻璃片的端面,从而防止玻璃片的端面的破损和剥离。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发明的本发明为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是隔着粘接层在树脂板的双面层叠玻璃片而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其中,上述玻璃片包含粘接于上述树脂板的一个面上的第一玻璃片和粘接于上述树脂板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二玻璃片,上述粘接层包含在上述树脂板的上述一个面上粘接上述第一玻璃片的第一粘接层和在上述树脂板的上述另一个面上粘接上述第二玻璃片的第二粘接层,所述层叠体具备上述第一粘接层从上述树脂板的端面及上述第一玻璃片的端面突出而形成的第一突出部、和上述第二粘接层从上述树脂板的端面及上述第二玻璃片的端面突出而形成的第二突出部,上述第一突出部与上述第一玻璃片的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上述第二突出部与上述第二玻璃片的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一粘接层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一玻璃片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第二粘接层的第二突出部与第二玻璃片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因此即使在例如其他构件从层叠体的侧方接触的情况下,该其他构件也会比各玻璃片的端面优先接触各突出部。因此,可以避免其他构件直接接触各玻璃片的端面的情况。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玻璃片的端面的破损或剥离的发生。进而,由于各突出部是各粘接层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因此成为与各粘接层一体地构成且即使与其他构件接触也难以脱落的结构。利用该结构,各突出部能够牢固地保护所对应的各玻璃片的端面。

另外,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是在树脂板的双面粘接各玻璃片时第一粘接层及第二粘接层从树脂板的端面及各玻璃片的端面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因此在树脂板粘接各玻璃片的工序中同时地形成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因此,在本发明中无需像以往那样经过事后将树脂贴附于层叠体的端面的工序。即,在本发明中可以不增加制造工时地制造层叠体。

在上述的构成中,优选:上述第一突出部在上述第一玻璃片的厚度的一半以上的范围与上述第一玻璃片的上述端面接触,上述第二突出部在上述第二玻璃片的厚度的一半以上的范围与上述第二玻璃片的上述端面接触。

这样一来,第一玻璃片的端面及第二玻璃片的端面的一半以上的范围被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覆盖,即使在其他构件与层叠体接触的情况下,也比该端面更容易优先接触各突出部。由此可以避免其他构件直接与各玻璃片的端面接触的情况,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玻璃片的端面的破损和剥离的发生。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可以使上述第一玻璃片具有隔着上述第一粘接层粘接于上述树脂板的上述一个面上的第一面、和位于与上述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上述第二玻璃片具有隔着上述第二粘接层粘接于上述树脂板的上述另一个面上的第一面、和位于与上述第一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面,上述第一突出部与上述第一玻璃片的上述端面的整个面和上述第一玻璃片的上述第二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上述第二突出部与上述第二玻璃片的上述端面的整个面和上述第二玻璃片的上述第二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由此使第一玻璃片的端面的整个面及第二玻璃片的端面的整个面被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覆盖,不会使其他构件直接与各玻璃片的端面接触。即,各突出部以从各玻璃片的第一面经过端面绕入第二面的一部分的方式接触,因此以从各玻璃片的第一面侧和第二面侧两侧夹入的状态覆盖该端面的整个面。由此可以更牢固地保护各玻璃片的端面的整个面,并且可以更有效地防止以玻璃片的端面为起点的损伤和剥离的发生。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上述第一突出部及上述第二突出部可以以与上述树脂板的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来构成。

这样一来,第一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不仅与第一玻璃片的端面及第二玻璃片的端面接触,而且还与树脂板的端面接触,处于使各玻璃片的端面与树脂板的端面牢固地连结的状态。由此,尤其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玻璃片的端面从树脂板的剥离。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可以使上述第一突出部与上述第二突出部相连而一体地构成。

通过如此地使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一体地构成,从而各突出部即使与其他构件接触,也更难以脱落,进一步强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对各玻璃片的端面的保护。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发明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制造隔着粘接层在树脂板的双面层叠玻璃片而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的方法,使上述粘接层从上述树脂板的端面及上述玻璃片的端面突出,从而形成基于上述粘接层得到的突出部,并且使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玻璃片的上述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由此,通过使粘接层从树脂板的端面及玻璃片的端面突出,从而可以在玻璃片粘接到树脂板上的同时形成突出部。而且,通过使该突出部与玻璃片的端面的一部分接触,从而即使在例如其他构件从层叠体的侧方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其他构件优先接触突出部,并且可以避免玻璃片与端面的接触。进而,通过将突出部与粘接层一体地形成,从而即使与其他构件接触,也形成难以脱落的结构,并且可以牢固地保护玻璃片的端面。由此,可以不增加制造工时地制造能够防止玻璃片的端面的破损和剥离的层叠体。

发明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在树脂板的双面隔着粘接层将玻璃片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通过不增加其制造工时而牢固地保护玻璃片的端面,从而可以防止玻璃片的端面的破损和剥离。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层叠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层叠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层叠体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层叠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层叠体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层叠体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层叠体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触控面板的保护罩中所使用的层叠体1,但并不限定于此,层叠体1除了可以使用在平板显示器(fpd)、太阳能电池等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用面板中以外,还可以使用在建筑结构物、各种车辆的窗用面板、展示物的保护罩等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如图1所示,层叠体1具备树脂板2、被粘接于树脂板2的一个面(以下称作“第一面”)2a上的第一玻璃片3、被粘接于树脂板2的另一个面(以下称作“第二面”)2b上的第二玻璃片4、将第一玻璃片3粘接于树脂板2的第一面2a的第一粘接层5和将第二玻璃片4粘接于树脂板2的第二面2b的第二粘接层6,并且具有有这些构件形成的5层结构。构成层叠体1的树脂板2、各玻璃片3,4及各粘接层5,6使用透明材质的相应构件。

该层叠体1的总厚度优选为各玻璃片3,4的厚度的总和(第一玻璃片3与第二玻璃片4的厚度之和)的3倍以上,更优选为5倍以上,最优选为10倍以上。由此,通过增加树脂板2在层叠体1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可以实现层叠体1的轻质化。

树脂板2的厚度为0.01mm以上且20mm以下,但是在用于搭载在携带用电子设备的触控面板的保护罩的情况下,优选为0.1mm以上且3mm以下,特别优选为0.1mm以上且2mm以下。作为树脂板2的材质,优选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此外,还可以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peek)、聚酰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各种树脂材料。在此,树脂板2中还包含树脂膜。

作为各玻璃片3、4,优选较之树脂板2为薄板的玻璃片,其厚度为500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优选使第一玻璃片3的厚度与第二玻璃片4的厚度相同,也可以使它们的厚度不同来构成层叠体1。

作为玻璃片3、4的材质,使用硅酸盐玻璃、二氧化硅玻璃,优选使用硼硅酸玻璃、钠钙玻璃、铝硅酸盐玻璃、化学强化化玻璃,最优选使用无碱玻璃。通过使用无碱玻璃作为玻璃片3、4,从而可以提高层叠体1的透明性。在此,无碱玻璃是指实质上不包含碱成分(碱金属氧化物)的玻璃,具体而言是碱成分的重量比为3000ppm以下的玻璃。本发明的碱成分的重量比优选为1000ppm以下、更优选为500ppm以下、最优选为300ppm以下。

在第一玻璃片3及第二玻璃片4中可以使用相同种类的玻璃材质的玻璃,另外,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玻璃材质的玻璃。在使用层叠体1作为触控面板的保护罩的情况下,在使用者进行触碰操作的一侧的玻璃片(例如第一玻璃片3)使用由耐候性和耐化学品性更优异的无碱玻璃制成的玻璃片,在相反侧的玻璃片(例如第二玻璃片4)也可以使用由钠钙玻璃等制成的玻璃片。

对于玻璃片3,4而言,为了即使将其厚度薄壁化至300μm以下也具有不会大幅挠曲的适当刚性,优选尽可能地增大其杨氏模量。从该观点出发,玻璃片3,4的杨氏模量为50gpa以上、优选为60gpa以上、最优选为70gpa以上。

玻璃片3,4可以使用公知的浮法、轧平法、流孔下引法、重新下引法等,优选利用溢流下拉法进行成形。溢流下拉法如下:将熔融玻璃流入设置在断面为大致楔形的成形体的上部的溢流槽,边使从该溢流槽向两侧溢出的熔融玻璃沿着成形体的两侧的侧壁部流下,边在成形体的下端部融合一体化,连续成形1个板玻璃。

利用溢流下拉法,可以大量且廉价地制作厚度300μm以下的玻璃片3,4。由此制作的玻璃片3,4无需利用研磨、磨削、化学蚀刻等来调整玻璃片3,4的厚度。另外,溢流下拉法是在成形时玻璃板的双面不与成形构件接触的成形法,所得的玻璃板的双面(透光面)成为锻造面,即使不研磨,也可以得到高表面品位。由此,可以提高粘接层5,6对玻璃片3,4的密合力,并且可以更准确且精密地层叠玻璃片3,4和树脂板2。

各玻璃片3,4具有与树脂板2粘接的面(以下称作“第一面”)3a,4a、位于与该第一面3a,4a相反的一侧的面(以下称作“第二面”)3b,4b、和形成在第一面3a,4a与第二面3b,4b之间的端面3c,4c。第一玻璃片3的第一面3a利用第一粘接层5粘接于树脂板2的第一面2a。另外,第二玻璃片4的第一面4a利用第二粘接层6粘接于树脂板2的第二面2b。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构成层叠体1的外表面。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以与树脂板2的端面2c拉平的方式来配置。

各粘接层5,6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作为各粘接层5,6的材质,可优选使用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eva)、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pvb)及uv固化树脂,此外,还可以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紫外线固化性丙烯酸系粘接剂、紫外线固化性环氧系粘接剂、热固化性环氧系粘接剂、热固化性三聚氰胺系粘接剂、热固化性酚系粘接剂等。

另外,层叠体1具有第一粘接层5及第二粘接层6从树脂板2的端面2c及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7。突出部7自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突出尺寸(突出尺寸)d为0.01mm以上且5mm以下、优选为0.1mm以上且3mm以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突出部7与第一粘接层5及第二粘接层6一体地构成、并且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整个面及树脂板2的端面2c的整个面接触。另外,突出部7处于与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突出部7与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接触的范围l优选为1mm以上且3mm以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以下,对制造上述构成的层叠体1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准备树脂板2和与树脂板2相同大小(面积)的玻璃片3,4。接着,在玻璃片3,4中的一方(例如第一玻璃片3)层叠粘接层(例如第一粘接层5)并在其上层叠树脂板2,在该树脂板2上层叠粘接层(例如第二粘接层6)并在其上层叠另一玻璃片(例如第二玻璃片4)。此时,在后续的工序中需要以使各粘接层5,6从树脂板2的端面2c及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突出的方式层叠规定尺寸的各粘接层5,6。

之后,如上述那样在层叠有树脂板2、玻璃片3,4及粘接层5,6的状态下将它们利用高压釜装置进行热压接而使其接合。

利用该热压接,使第一粘接层5及第二粘接层6从树脂板2的端面2c及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突出而与树脂板2的端面2c和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接触,再到达至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这样形成的突出部7直接以与各粘接层5,6一体的状态固化,并牢固地固着在树脂板2的端面2c及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基于以上,完成其端部被突出部7覆盖的层叠体1。

予以说明,在使用紫外线固化性的粘接剂(uv固化树脂)制造层叠体1的情况下,不使用高压釜装置,而在使该粘接剂夹入树脂板2与玻璃片3,4之间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

如以上那样,层叠体1基本上为由树脂板2、各玻璃片3,4及各粘接层5,6形成的5层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通过在第一玻璃片3隔着追加的粘接层而进一步层叠另外的玻璃片,从而可以具有7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另外,可以在层叠体1的外面、即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形成防反射膜层、防污染膜层。可以在将各玻璃片3,4粘接于树脂板2之前形成这些层。

例如防反射膜层优选由无机材料构成,更优选包含低折射率层与高折射率层的交替膜。作为低折射率层,优选为选自氧化硅、氧化铝及氟化镁中的一种,单面的低折射膜的总物理膜厚优选为100nm~700nm。另外,作为高折射率膜,优选为选自氮化硅、氮化铝、氧化锆、氧化铌、氧化钽、氧化铪、氧化钛、氧化锡及氧化锌中的一种,单面的高折射率膜的总物理膜厚优选为50nm~250nm。

作为在玻璃片3,4形成防反射膜层的方法,可利用溅射法、真空蒸镀法、浸渍法、旋涂法、离子镀法、cvd法等方法,在使膜厚变得均匀、与玻璃片3,4的粘接变得牢固而且使膜硬度变高的方面,溅射法特别有利。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及其制造方法,因各粘接层5,6产生的突出部7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接触,因此即使其他构件从层叠体1的侧方接触,该其他构件也不与玻璃片3,4的端面3c,4c接触,并与覆盖它们的突出部7接触。突出部7与各粘接层5,6一体地构成,并且固着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因此即使与其他构件接触,也难以脱落,变得可以长期牢固地保护各端面3c,4c。由此可以防止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破损和剥离的发生。进而,突出部7还与树脂板2的端面2c的整个面和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的一部分接触,因此变得覆盖层叠体1的整个端部。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其他构件与玻璃片3,4的端面3c,4c接触,并且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端面3c,4c的损伤和剥离的发生。

另外,突出部7是在将玻璃片3,4粘接于树脂板2时各粘接层5,6从树脂板2的端面2c及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突出而形成的,因此在将玻璃片3,4粘接于树脂板2的工序中同时形成突出部7。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经过事后在层叠体1的端面贴附树脂的工序。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不增加制造工时地制造层叠体。

图2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以直至接触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的一部分的方式来构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不与该第二面3b,4b接触而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整个面和树脂板2的端面2c的整个面接触,并覆盖它们来进行保护。

图3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与树脂板2的端面2c的整个面接触,但是关于各玻璃片3,4,并非与端面3c,4c的整个面而是其一部分接触。突出部7与玻璃片3,4的端面3c,4c接触的范围w优选为玻璃片3,4的厚度的一半(1/2)以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在玻璃片3,4的厚度的约一半的范围与其端面3c,4c接触。

这样一来,突出部7不仅像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整个面接触,而且还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一部分接触,由此也可以保护层叠体1的端部。即,突出部7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由此可以防止各玻璃片3,4的损伤和剥离的发生。

图4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具备第一粘接层5从树脂板2的端面2c及第一玻璃片3的端面3c突出而形成的第一突出部8和第二粘接层6从树脂板2的端面2c及第二玻璃片4的端面4c突出而形成的第二突出部9。

第一突出部8与第一玻璃片3的端面3c的一部分接触。更具体而言,第一突出部8在第一玻璃片3的厚度的直至约一半的范围与该端面3c接触。另外,第一突出部8还与树脂板2的端面2c的一部分接触。

第二突出部9与第二玻璃片4的端面4c的一部分接触。更具体而言,第二突出部9在第二玻璃片4的厚度的直至约一半的范围与该端面4c接触。另外,第二突出部9还与树脂板2的端面2c的一部分接触。

在比较本实施方式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出部8及第二突出部9比第一实施方式减少各粘接层5,6的突出量(体积),由此分开形成为与第一粘接层5对应的位置和与第二粘接层6对应的位置2个位置。换言之,也可以说: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使各粘接层5,6的突出量(体积)多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从而使第一突出部8与第二突出部9相连而一体地构成1个突出部7。

图5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五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中,第一突出部8及第二突出部9的构成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在第4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8与第一玻璃片3的端面3c的一部分接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玻璃片3的端面3c的整个面接触,并且还与该第一玻璃片3的第二面3b的一部分接触。同样,第二突出部9与第二玻璃片4的端面4c的整个面接触,并且还与该第二玻璃片4的第二面4b的一部分接触。

图6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6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板2的大小(面积)大于各玻璃片3,4,树脂板2的端面2c也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突出。因此,各突出部8,9自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突出尺寸(以下称作“第一突出尺寸”)d1与各突出部8,9自树脂板2的端面2c的突出尺寸(以下称作“第二突出尺寸”)d2不同。具体而言,第二突出尺寸d2小于第一突出尺寸d1(d2<d1)。另外,各突出部8,9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一部分接触,但是不与树脂板2的端面2c接触。

图7表示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第7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的第一突出部8及第二突出部9的构成与第6实施方式不同。在第6实施方式中,各突出部8,9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一部分接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突出部8,9与各玻璃片3,4的端面3c,4c的整个面接触,并且还与各玻璃片3,4的第二面3b,4b的一部分接触。予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6实施方式同样使第二突出尺寸d2小于第一突出尺寸d1(d2<d1)。

予以说明,本发明的层叠体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本发明的层叠体也不限定于上述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的层叠体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突出部7,8,9在树脂板2的端面2c的整个周围突出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突出部7,8,9只要从至少树脂板2的一部分的端面2c突出即可。

实施例

制造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2)的层叠体的试验体(实施例),并确认了其效果。在该试验体中,使用151mm×201mm、厚度3.0mm的聚碳酸酯板作为树脂板,并且使用148mm×198mm、厚度200μm的玻璃片作为各玻璃片。予以说明,在各玻璃片中使用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制的无碱玻璃(制品名:oa-10g)。另外,作为各粘接层,使用由150mm×200mm、厚度400μm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eva)形成的粘接层。

隔着粘接层在聚碳酸酯板的双面重叠玻璃片,并对此利用高压釜装置进行加热压接。此时,利用加热温度120℃、压力1mpa、加热压接时间1小时的条件实施加热压接。利用此种手法制作20个试验体,并对各试验体实施关于有无产生剥离·损伤的试验。其结果可以确认到对全部的试验体发生剥离·损伤充分防止效果。

符号说明

1层叠体

2树脂板

2a树脂板的一面

2b树脂板的另一面

2c树脂板的端面

3第一玻璃片

3a第一玻璃片的第一面

3b第一玻璃片的第二面

3c第一玻璃片的端面

4第二玻璃片

4a第二玻璃片的第一面

4b第二玻璃片的第二面

4c第二玻璃片的端面

5第一粘接层

6第二粘接层

7突出部

8第一突出部

9第二突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