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2479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超导材料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超导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能(零电阻,抗磁性,隧道效应等),近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利用超导材料制备的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电机、超导限流器和超导储能系统等器件和设备具有常规产品无法比拟的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能耗低和容量大等优点,在电力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实现高温超导材料在强电领域的应用,超导带材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向。要把超导材料制成带材,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高温超导材料属于陶瓷,因而不能像金属那样具有很好的延展性。目前主要有基于bi2sr2ca2cu3o10(bi2223)体系的第一代高温超导带材和基于yba2cu3o7-x(re123)体系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已经研制成功。与第一代bi系高温超导带材相比,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在高磁场下有负载高电流的能力,可以在较高的温度和磁场下应用,是各国在高温超导领域竞相研究开发的焦点。但是现在制备ybco带材的成本仍然是钡线的50倍,必须进一步提高ybco涂层导体的性能才能满足更广泛的要求。在薄膜中引入具有纳米尺度的缺陷是一个难题,它需要特殊的手段。早期的研究主要采取重离子轰击及高能粒子子辐照法,在ybco单晶中注入粒子可以使它的jc提高一到两个数量级,这些高能粒子包括重离子,电子,质子,快中子等。但这种方法在涉及到实际应用时,便遇到了重重困难,辐照过的材料具有放射性,并且从经济角度考虑也行不通。因此,必须寻找新的途径以提高ybco涂层的临界电流密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导薄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三氟乙酸钇12.5-20.3%、三氟乙酸钡22.1-25.8%、松油醇2.3-3.5%、甲醇1.5-2.5%、乙酰丙酮钛8.9-12.5%、乙酰丙酮锆5.5-8.0%和余量的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明人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组分以及用量的筛选实验,意外的发现,本发明在传统的含有三氟乙酸钇和三氟乙酸钡的前驱液中添加松油醇、乙酰丙酮锆和乙酰丙酮钛。通过控制金属离子的浓度,制备了含有纳米钛酸钡和纳米锆酸钡的超导薄膜材料。这些具有纳米尺寸的钛酸钡和锆酸钡很好的起到了磁通钉扎的作用,并且与单一纳米颗粒相比,两种不同结构的纳米物质能够协同提高超导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薄膜临界电流密度无论是在零场还是高场都有提高,在零场下临界电流米芾达到7ma/cm2,大大提高了薄膜材料的载流能力,降低了涂层导体的生产成本,拓宽了超导薄膜材料的应用范围,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三氟乙酸钇2.9%、三氟乙酸钡5.8%、松油醇2.5%、甲醇1.5%、乙酰丙酮钛10.5%、乙酰丙酮锆6.5%和余量的铌。进一步,所述三氟乙酸钇中的钇与所述三氟乙酸钡中的钡的摩尔比为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提供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其中钇盐酸溶液中的钇与钡盐酸溶液中的钡的摩尔比为1:2;步骤2,将步骤1中的多个溶液混合均匀,制得第一溶液;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第一溶液调节ph值,使其ph值在5.0-6.0之间,得到第二溶液;步骤4,将步骤3所得第二溶液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凝胶加入到松油醇中,制得前驱液,钇与钡的总离子浓度为1.5-3.0mol/l,步骤6,将步骤5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低温热分解的温度为300-500℃。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退火热处理的时间为0.5-2小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三氟乙酸钇12.5-20.3%、三氟乙酸钡22.1-25.8%、松油醇2.3-3.5%、甲醇1.5-2.5%、乙酰丙酮钛8.9-12.5%、乙酰丙酮锆5.5-8.0%和余量的铌。所述三氟乙酸钇中的钇与所述三氟乙酸钡中的钡的摩尔比为1:2。制备时,步骤1,按照化学计量比分别提供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其中钇盐酸溶液中的钇与钡盐酸溶液中的钡的摩尔比为1:2;步骤2,将步骤1中的多个溶液混合均匀,制得第一溶液;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第一溶液调节ph值,使其ph值在5.0-6.0之间,得到第二溶液;步骤4,将步骤3所得第二溶液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凝胶加入到松油醇中,制得前驱液,钇与钡的总离子浓度为1.5-3.0mol/l;步骤6,将步骤5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所述步骤5中,低温热分解的温度为300-500℃。所述步骤6中,退火热处理的时间为0.5-2小时。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介绍。实施例1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12.9%的三氟乙酸钇、25.8%的三氟乙酸钡、2.5%的松油醇、甲醇1.5%、10.5%的乙酰丙酮、6.5%的乙酰丙酮锆和余量的铌。制备时,将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ph值在5.0-6.0之间,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加入松油醇,制得前驱液,并涂在基片上进行低温热分解;将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实施例2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13.3%的三氟乙酸钇、22.8%的三氟乙酸钡、2.5%的松油醇、甲醇1.5%、11.5%的乙酰丙酮、6.5%的乙酰丙酮锆和余量的铌。制备时,将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ph值在5.0-6.0之间,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加入松油醇,制得前驱液,并涂在基片上进行低温热分解;将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实施例3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13.9%的三氟乙酸钇、23.5%的三氟乙酸钡、2.5%的松油醇、甲醇1.5%、12.5%的乙酰丙酮、7.5%的乙酰丙酮锆和余量的铌。制备时,将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ph值在5.0-6.0之间,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加入松油醇,制得前驱液,并涂在基片上进行低温热分解;将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对比例1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12.9%的三氟乙酸钇、25.8%的三氟乙酸钡、2.5%的松油醇、甲醇1.5%、6.5%的乙酰丙酮锆和余量的铌。制备时,将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ph值在5.0-6.0之间,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加入松油醇,制得前驱液,并涂在基片上进行低温热分解;将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对比例2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12.9%的三氟乙酸钇、25.8%的三氟乙酸钡、2.5%的松油醇、甲醇1.5%、10.5%的乙酰丙酮和余量的铌。制备时,将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ph值在5.0-6.0之间,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加入松油醇,制得前驱液,并涂在基片上进行低温热分解;将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对比例3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12.9%的三氟乙酸钇、25.8%的三氟乙酸钡、甲醇1.5%、10.5%的乙酰丙酮、6.5%的乙酰丙酮锆和余量的铌。制备时,将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ph值在5.0-6.0之间,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加入松油醇,制得前驱液,并涂在基片上进行低温热分解;将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对比例4一种复合超导薄膜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12.9%的三氟乙酸钇、25.8%的三氟乙酸钡、2.5%的松油醇、6.5%的乙酰丙酮、3.5%的乙酰丙酮锆和余量的铌。制备时,将钇盐酸溶液、钡盐酸溶液、钛盐酸溶液、锆盐酸溶液和铌盐酸溶液混合均匀,ph值在5.0-6.0之间,去除水分,得到纯净的凝胶;加入松油醇,制得前驱液,并涂在基片上进行低温热分解;将处理过的基片进行热处理后,再进行退火热处理,制得超导薄膜材料。效果测试由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获得多份超导薄膜材料,将其在氧气氛围内炉冷至室温,分别测定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制备的超导薄膜材料的临界电流密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临界电流密度(a/cm2)实施例13.0*104实施例22.8*104实施例33.3*104对比例10.9*104对比例20.85*104对比例30.7*104对比例40.6*104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复合超导薄膜材料临界电流密度得到显著提高,载流能力增强。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