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526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



背景技术:

炭疽病是果蔬上的常发病害,特别在高温季节,果实受灼伤,极易并发炭疽病使果实完全失去商品价值,也可侵染茎部。病菌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病残体和带菌的种子,通过雨水冲溅传播,其病菌易于相对湿度为80%以上,温度26~30℃条件下生长发育。高温高湿易引发病害。长江流域一般秋白菜发病较重,白菜染病后的病斑易为软腐病菌侵染,特别是多雨条件下,易造成福安抚,损失加重。

炭疽病病斑多发生在叶背中肋、叶柄和茎上,叶面较少,偶能侵染花序和种荚。病斑纺缍形或椭圆形,褐色凹陷,发生严重时病斑愈合,叶片枯死,同时危害将近成熟的果实,染病果实。

现有技术中多使用化学肥料或化学制剂防治炭疽病,因为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受到普遍的使用。但是,施用化学肥料不仅会使土壤的理化条件变坏,而且阻碍土壤中腐生性生物的繁殖,威胁着它们的生存,紊乱了土壤生态系统,其后果是有害的寄生性生物容易活跃,从而提高了它们的繁殖密度,于是易于多发病虫害,并使上壤扳结,地力降低。

现有的有机固体肥料中,如人畜禽粪便常常带有较多的各种病毒、寄生虫卵、恶臭味等,有些有机固体肥如杂草等常常带有各种病虫害传染体及种子等,所以一般的有机固体肥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处理,不但不能有效治疗炭疽病,还会降低植物的抵抗力。现有技术中多以液肥喷洒或速效药剂治疗植株炭疽病,疗效快,药效短,但是炭疽病是一种易复发的植物疾病,特别是当土壤中存在病菌时,很难根治,因此急需一种药剂或肥料可长久保护植株不受炭疽病侵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固体肥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

本发明另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咪鲜胺、硅藻土、菌渣、泥粉、南瓜和生物发酵剂组成,所述固体肥中,有机质的总含量≥57.7%。

优选地,按照固体肥所含有机质的总含量计算,所述菌渣中的有机质含量≥41.9%;所述南瓜中的有机质含量≥8.3%。

优选地,所述复合肥中各组分比为磷酸氢二钾:硝酸铵钙:五水硫酸铜:碳酸锌:硫酸镁=6:1:1:1:1。

优选地,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优选地,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优选地,所述菌渣为棉籽壳种植食用菌后剩余的固体培养料。

优选地,泥粉可选无污染的泥土、黑土泥土、干塘泥土等,泥土取回后进行晒干、捣碎、研磨后,过筛即可获得相应泥粉。或者选用市面上购买的白泥粉、煤渣泥粉或者高岭土粉。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南瓜粉碎、加水、高温杀菌后冷却,加入生物发酵剂进行发酵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菌渣、硅藻土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粉碎混合料混合后调ph值,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优选地,所述生物发酵剂为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类,丝状真菌、植物乳杆菌、em微生物菌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泥粉粉碎至过20~3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2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20目筛。优选地,所述生物发酵剂与南瓜份数之比为1:10~20。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发酵的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为55~60℃、发酵时间为10~14天,每4~7天翻堆一次。

优选地,步骤s2所述调ph值是调节至ph值为5~8;进一步地,优选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的硫酸或生石灰调节ph值。

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为粉状或颗粒状。

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作为白菜、辣椒、葡萄等果蔬的基肥或追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创造性的将链霉素与咪鲜胺按比例加入肥料中同时加入多肽氨基酸相互协调作用于果蔬,即有利于充分发挥基础营养,促进果蔬发育,提高果蔬中营养成分含量,又能高效持久的防治炭疽病。

链霉素与咪鲜胺对侵染性与生理性混发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加入多肽氨基酸,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γ—聚谷氨酸(γ-pga),与固体填料制备成固体肥料后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肥料的长效性能,使本发明的生物肥料具有更长的释放周期,提高其吸水和保水能力,通过增强植株的抵抗力,有效防止炭疽病的复发和传播。

本发明创造性的利用南瓜替代菜粕,进行发酵制备富含有机质的固体份,无需脱毒处理,可有效防治炭疽病,有机质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此外,有机质也是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所以有机质多的土壤,养分含量也就多。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可以增强植物呼吸,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有机质中的维生素和一些激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本发明采用南瓜发酵后的发酵料为原料,南瓜中富含丰富的胡萝卜素、氨基酸、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为增强抵抗力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为开花结果时的养素吸收保驾护航。本发明可缓解多处南瓜滞销的情况,促进南瓜的种植与市场推广。

本发明中有机养分既保障了营养元素全面,肥效缓和而持久、同时又能保障前期能够快速分解出营养成分保持土壤养分十足,且成分简单,用量较少、操作强度较小,对水体的污染较轻,便于运输和储藏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实施例2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实施例3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实施例4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实施例5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对比例1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链霉素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对比例2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多肽氨基酸、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对比例3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

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由以下各组分按比例组成:

本发明所述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南瓜粉碎过10目筛、加入同等体积的水搅拌均匀,105℃高温杀菌20min后冷却至室温,加入em微生物菌剂进行搅拌,密封后于55℃条件下发酵14天,其中每7天翻堆一次发酵料,得到南瓜发酵料;将泥粉粉碎至过20目筛;菌渣粉碎至过10目筛;硅藻土粉碎至过10目筛混合得到粉碎混合料;

s2.将南瓜发酵料和过筛后的粉碎混合料混合后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硫酸调节ph值至7,再与复合肥、谷氨酸、链霉素、咪鲜胺按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固体肥。

应用试验

1.防治炭疽病的肥料的应用效果评价:

本发明肥料补充果蔬生长所需的养分的同时可提高果蔬抵抗力,防治炭疽病。为验证本发明制备的肥料在果树上大面积示范应用的实际效果,申请人选择在美人椒上进行了试验示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地点1设在资兴市某炭疽病高发区域美人椒种植基地内,试验地面积14亩,土壤肥力水平较均匀。

1.2供试作物美人椒,株行距0.6m*0.6m,长势中庸且一致。

1.3供试肥料为实施例1~5制备的固体肥、对比例1~3任一方法制得的防治炭疽病的固体肥,产品剂型为颗粒状。

1.4供试地点进行8个试验处理,每个实验处理分2亩实验地面积:

①实施例1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实施例1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②实施例2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实施例2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③实施例3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实施例3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④实施例4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实施例4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⑤实施例5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实施例5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⑥对比例1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对比例1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⑦对比例2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对比例2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⑧对比例3组:将土壤浇透底水,移入美人椒种子,将对比例3制备的供试肥料以80kg/亩均匀施撒,此后每个月施肥一次,每亩施加5kg尿素和5kg硫酸钾对水淋施。

实验组和对比例组均按当地常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试验各处理以每亩为小区,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100平方米的植株,重复3次,管理一致,观察株体生长情况,统计辣椒植株患炭疽病数量的平均值,计算防治炭疽病率。

2.结果与分析

2.1对美人椒防治炭疽病的影响

经测算,每100平米栽种260株辣椒树,由表1可知,使用了该液体肥料的成熟辣椒植株患病率仅0.78%,幼苗时期的患病率为零,其防治炭疽病效果非常可观,防治炭疽病作用远远大于对比例组。

表1

2.2对亩产量的影响

统计每亩株数,随机10点取样,统计挂果数,称鲜果重,计算挂果数、单个鲜果重的平均值,测算理论亩产量。

经测算,每亩栽种1800株植株,分别抽取10株植株挂果数、单个鲜果均重、果穗数和亩产量的平均值如表2。由表2可知,使用了该液体肥料的美人椒单个鲜果重相比对比例组增加了约17%,实现亩产量增长约40%,效果非常可观。

表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