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富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239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增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富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高原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6,地域辽阔,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军事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高原的大气特点是低压、低氧,随着的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变得愈来愈稀薄,长期驻守官兵极易患上“高原病”,高原缺氧不仅对急进高原官兵的生理状况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会导致心理应激,战斗力下降。

富氧膜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高分子薄膜,它对空气中的氧分子等具有选择性透过作用,在压力的驱动下,使空气中的氧气优先透过富氧膜而得到富氧空气。但是现有的利用富氧膜制氧的装置,制氧后装置内部富集的氮气无法排除,还会与新进入的空气混合,从而降低了制氧的纯度与效率,影响装置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富氧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氧气富集过程中抽出氮气,提高制备氧气的效率与纯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富氧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储气室、富氧室和排气室,所述储气室和所述富氧室之间设有第一隔板并通过所述第一隔板隔开,所述富氧室和所述排气室之间设有第二隔板并通过所述第二隔板隔开,所述储气室侧壁设有进气孔;

所述富氧室内设置有内舱体,位于所述内舱体内部的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内舱体顶部设有第一氮气出口,所述富氧室侧壁上设有第二氮气出口,所述第一氮气出口通过氮气排放管与所述第二氮气出口连通;所述内舱体内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吊设有空气挡罩,所述空气挡罩外壁与所述内舱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空气挡罩具有环形侧壁,所述空气挡罩下方的所述内舱体侧壁上设有透氧窗口,所述透氧窗口上设有富氧膜;

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排气室内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分别通过两条输氧管道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所述真空泵上接有第一出氧支路和第二出氧支路,所述排气室上设有第一排氧孔和第二排氧孔,所述第一出氧支路和所述第二出氧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氧孔和所述第二排氧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空气挡罩下方的所述内舱体侧壁上均布有多个透氧窗口,各所述透氧窗口上均安装有富氧膜。

优选的,所述排气室内的所述第一出氧支路上设有氧气缓冲室,所述氧气缓冲室的氧气进气口和氧气出气口设置于所述氧气缓冲室的同一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进气孔均布于所述储气室的侧壁上,且所述储气室内侧壁上包覆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储气室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四周进风,顶部出风;所述第二氮气出口外接有抽气泵。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出氧支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出氧支路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氮气排放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所述车载富氧装置还包括氧气分析器和控制器,所述氧气分析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真空泵、所述风机和所述抽气泵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气室底部设置有电源线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连接有电源线,所述收容空间侧壁上设有电源线出口。

优选的,所述富氧室侧壁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所述第一翻折边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翻折边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内舱体底部设有第三翻折边,所述第三翻折边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富氧室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上连接有安装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富氧装置,打开真空泵,空气从储气室侧壁的进气孔进入储气室,再经过第一通孔进入内舱体,内舱体内的空气通过富氧膜进入到富氧室与内舱体之间的空间中得到氧气,氧气再经真空泵进入到第一出氧支路和第二出氧支路,第一出氧支路可用于向乘客室供氧,供司乘人员吸氧,第二出氧支路通向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管路,给发动机提供氧气。在内舱体的上部设置的空气挡罩,可阻挡新进入的新鲜空气进入内舱体上部的第一氮气出口,从而可在沿环形侧壁向下并在内舱体内流动,保证新进入的新鲜空气在内舱体中充分停留,并使其中的氧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富氧膜进入到富氧室内。而未通过富氧膜的气体在内舱体内富集,形成富氮气体,富氮气体相对于新进入的新鲜空气压力较低,则被迫经过空气挡罩与内舱体之间的缝隙到达第一氮气出口,并通过氮气排放管和第二氮气出口排出,在氧气富集过程中及时排出氮气,提高了制备氧气的效率与纯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在内舱体侧壁上均布有多个透氧窗口,并在各透氧窗口上均安装有富氧膜,该富氧膜是小尺寸的模块化富氧膜,便于生产安装,可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便于使用者自行更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出氧支路可用于向乘客室供氧,且在第一出氧支路上设有氧气缓冲室,氧气缓冲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于同一侧壁上,可减缓所制得的氧气的压力和速度,更有利于乘客使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储气室内侧壁上包覆有过滤器,可对进入制氧机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滤除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堆积于真空泵内,使其效率降低。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储气室内设有风机,可进一步增加进入储气室内气体的流量,提高制氧效率,第二氮气出口外接有抽气泵也可提高氮气的排出速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车载富氧装置设有氧气分析器和控制器,氧气分析器可用于检测工作空间的氧气浓度,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控制器可分析判断工作空间的当前氧气状态,自动控制氧气的制备,实现工作空间氧气浓度的自动调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富氧室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可拆卸连接,且内舱体与第一隔板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以及制氧机内部的清洗,且易于拆卸和更换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富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气室、11-进气孔、12-过滤器、13-风机、2-富氧室、21-第一翻折边、22-第二翻折边、3-排气室、31-第一排氧孔、32-第二排氧孔、4-第一隔板、41-第一通孔、411-第一阀门、5-第二隔板、51-第二通孔、6-内舱体、 61-第一氮气出口、62-第二氮气出口、63-氮气排放管、631-第四阀门、64-空气挡罩、65-富氧膜、66-第三翻折边、7-真空泵、71-输氧管道、72-第一出氧支路、721-氧气缓冲室、7211-氧气进气口、7212-氧气出气口、722-第二阀门、 73-第二出氧支路、731-第三阀门、8-收容空间、81-凸台、82-电源线、83-电源线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富氧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氧气富集过程中抽出氮气,提高制备氧气的效率与纯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富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储气室1、富氧室2和排气室3,储气室1和富氧室2之间设有第一隔板4 并通过第一隔板4隔开,富氧室2和排气室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5并通过第二隔板5隔开,储气室1侧壁设有进气孔11。

富氧室2内设置有内舱体6,位于内舱体6内部的第一隔板4上设有第一通孔41,内舱体6顶部设有第一氮气出口61,富氧室2侧壁上设有第二氮气出口62,第一氮气出口61通过氮气排放管63与第二氮气出口62连通;内舱体6内部位于第一通孔41的上方吊设有空气挡罩64,空气挡罩64外壁与内舱体6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空气挡罩64具有环形侧壁,空气挡罩64下方的内舱体侧壁上设有透氧窗口,透氧窗口上设有富氧膜65。

第二隔板5上设有两个第二通孔51,排气室3内设有真空泵7,真空泵7 分别通过两条输氧管道71与第二通孔51连通,且真空泵4上接有第一出氧支路72和第二出氧支路73,排气室3上设有第一排氧孔31和第二排氧孔32,第一出氧支路72和第二出氧支路73分别与第一排氧孔31和第二排氧孔32 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富氧装置,打开真空泵7,空气则从储气室1侧壁的进气孔11进入储气室1,再经过第一通孔41进入内舱体6,内舱体6内的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富氧膜65进入到富氧室2与内舱体6之间的空间中得到富氧气体,富氧气体再经真空泵7分别进入到第一出氧支路72和第二出氧支路73,第一出氧支路72可用于向乘客室供氧,供司乘人员吸氧,第二出氧支路73通向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管路,给发动机提供氧气。在内舱体6的上部设置的空气挡罩64,可阻挡新进入的新鲜空气进入内舱体6上部的第一氮气出口61,从而可在沿环形侧壁向下并在内舱体6内流动,保证新进入的新鲜空气在内舱体6中充分停留,并使其中的氧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富氧膜 65进入到富氧室2内。而未通过富氧膜65的气体在内舱体6内富集,形成富氮气体,富氮气体相对于新进入的新鲜空气压力较低,则被迫经过空气挡罩 64与内舱体6之间的缝隙到达第一氮气出口61,并通过氮气排放管63和第二氮气出口62排出,在氧气富集过程中及时地排出氮气,提高了制备氧气的效率与纯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空气挡罩64下方的内舱体6侧壁上均布有多个透氧窗口,各透氧窗口上均安装有富氧膜65。本实施例中的富氧膜65是小尺寸的模块化富氧膜,便于生产安装,可以为各种形状,如圆形、矩形、多边形等,可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便于使用者自行更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排气室内的第一出氧支路72上设有氧气缓冲室721,氧气缓冲室721的氧气进气口7211和氧气出气口7212设置于氧气缓冲室721的同一侧壁上。第一出氧支路72可用于向乘客室供氧,在第一出氧支路72上设置氧气缓冲室721,且氧气缓冲室721的进气口7211和出气口7212设置于同一侧壁上,可减缓所制得的氧气的压力和速度,更有利于乘客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进气孔11均布于储气室1的侧壁上,且储气室1内侧壁上包覆有过滤器12。通过过滤器12可对进入制氧机内的空气进行初步净化,滤除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堆积于真空泵7内,使其效率降低,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所制得的富氧气体的品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储气室1内设有风机13,风机13四周进风,顶部出风,可进一步增加进入储气室1内气体的流量,提高制氧效率。第二氮气出口62外接有抽气泵,可提高氮气的排出速率,提高制氧效率和制氧纯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第一通孔处41设置有第一阀门411,第一出氧支路72上设有第二阀门722,第二出氧支路73上设有第三阀门731,氮气排放管63上设有第四阀门631。车载富氧装置还包括氧气分析器和控制器,氧气分析器放置于工作空间内即汽车内部,氧气分析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阀门411、第二阀门722、第三阀门731、第四阀门631、真空泵7、风机13和抽气泵通信连接。氧气分析器可用于检测工作空间的氧气浓度,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可分析判断工作空间的当前氧气状态,自动控制氧气的制备,实现工作空间氧气浓度的自动调节,如果检测到的氧气浓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分别开启第一阀门411、第二阀门722、第三阀门731、第四阀门631、真空泵7、风机13和抽气泵,进行氧气的制备以及富氮气体的排出。如果检测到的氧气浓度高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关闭第一阀门411、第二阀门722、第三阀门731、第四阀门631、真空泵7、风机13和抽气泵,停止氧气的制备,维持工作空间内即汽车内部的氧气浓度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储气室1底部设置有电源线收容空间8,收容空间8内设有凸台81,凸台81上连接有电源线82,收容空间8侧壁上设有电源线出口83,由于制氧机的电源线82较长,在制氧机不使用时,或是使用时电源线82较长无处放置时,可将多余的电源线收纳在收容空间8 内部,避免电源线82杂乱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富氧室2侧壁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第一翻折边21和第二翻折边22,第一翻折边21与第一隔板4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翻折边22与第二隔板5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连接;内舱体6底部设有第三翻折边66,第三翻折边66与第一隔板4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垫圈并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富氧室2与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均为可拆卸连接,且内舱体6与第一隔板4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以及更换部件,且易于拆卸并对制氧机内部进行清洗;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圈,保证了密封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富氧室2外侧壁上设置有卡扣,卡扣上连接有安装固定带。车载富氧装置可以放置在汽车内的前中控、后中控、主驾驶与副驾驶之间的中岛,通过安装固定带可以将车载富氧装置固定在汽车内适当的位置,避免由于车辆的紧急制动、启动或发生碰撞时,车载富氧装置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也保证了车载富氧装置的不会由于汽车的颠簸影响其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