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和浮法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66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和浮法窑炉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涉及窑炉冷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和使用该冷却装置的浮法窑炉。



背景技术:

横火焰空气助燃的浮法窑炉生产线上,为加热玻璃,通常在蓄热室和窑炉之间设置有燃烧设备,俗称小炉。蓄热室对助燃风加热后通过小炉喷火口喷出,以使得燃料燃烧形成横向火焰,从而对玻璃液进行加热。小炉结构应保证火焰有一定的长度,有足够的覆盖面积,能够紧贴玻璃液面,并且满足窑内所需的温度和气氛要求。因此,小炉作为蓄热室与窑炉的桥梁,始终处于高温状态并且热态气氛复杂,尤其是小炉底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被高温气流冲刷、侵蚀、甚至烧穿,并且相比于小炉碹和小炉侧墙来说,小炉底部的热态维修非常艰难,烧损及侵蚀后的状况几乎是不可逆的,由此严重影响小炉的安全运行,降低其运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和使用该冷却装置的浮法窑炉,该冷却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小炉底部温度,延长小炉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第一冷却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的顶边缘贴靠于小炉底壁的下方,所述第一冷却水管具有多段相互间隔设置的管段,相邻的所述管段之间设置有用于抵顶所述小炉底壁的支撑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管呈波浪型延伸,相邻的所述管段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其中的冷却水的流向相反,并且任意相邻的管段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形成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一个侧壁抵顶于所述小炉底壁。

可选地,所述凹槽结构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第二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水管的截面为矩形,该第一冷却水管的上表面与所述小炉底壁贴合,两侧表面与相邻的支撑结构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水管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浮法窑炉,包括小炉,该小炉具有小炉底壁,所述浮法窑炉还包括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水管贴靠于小炉底壁的下方以及时带走热量,保持小炉底壁处于安全运行的温度范围之内,保证小炉的安全运行,支撑结构抵顶小炉底壁以保护第一冷却水管,防止第一冷却水管因为受到小炉的膨胀挤压而发生变形或爆裂,从而延长该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由此在整体上提升小炉的运行期限。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的俯视图(小炉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本公开提供的冷却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的上和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内和外。以上仅用作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能理解为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管、第一冷却水管2和出水管,第一冷却水管2顶边缘贴靠于小炉底壁1的下方,第一冷却水管2具有多段相互间隔设置的管段,相邻的管段之间设置有用于抵顶小炉底壁1的支撑结构3。第一冷却水管2贴靠于小炉底壁1的下方以及时带走热量,保持小炉底壁1处于安全运行的温度范围之内,保证小炉的安全运行,支撑结构3抵顶小炉底壁1以保护第一冷却水管2,延长该冷却装置的使用寿命,防止第一冷却水管2受小炉膨胀挤压而发生变形或爆裂。

具体地,第一冷却水管2的布置方式可以为任意适当的形式,例如,第一冷却水管2可以呈波浪型延伸(参考图2),以保证第一冷却水管2与小炉底壁1具有尽量大的接触面积,相邻的管段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其中的冷却水的流向相反,并且任意相邻的管段之间连接有加强筋4以保证各管段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水管2可以形成为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且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根。

进一步地,进水管与第一冷却水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量阀,以控制第一冷却水管2内的水量,相应地,可以在第一冷却水管2与出水管之间设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从而能够以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测得的水温为参考调节第一流量阀的开度。详细地,第一流量阀的控制方式可以为人工调节,也可以使用控制系统实现调节。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3的顶部形成为凹槽结构(参考图1),例如常见的槽钢,以容纳下文所述的第二冷却水管5,避免支撑结构3受高温影响而发生熔化变形,失去对小炉底壁1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地,凹槽结构的一个侧壁抵顶于小炉底壁1,以保持支撑结构3和小炉底壁1的接触位置具有足够大的面积,避免该接触位置处压强过大,造成小炉底壁1或支撑结构3损坏。

为了进一步保证支撑结构3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凹槽结构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水管5,第二冷却水管5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以及时散热,确保支撑装置的长期安全使用。

具体地,第一冷却水管2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为了使第一冷却水管2与小炉底壁1的接触面积尽量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水管2的截面为矩形,该第一冷却水管2的上表面与小炉底壁1贴合,两侧表面与相邻的支撑结构3贴合,因此,该第一冷却水管2不仅能够有效冷却小炉底壁1,同时能够辅助冷却支撑装置的该凹槽结构。

进一步地,第二冷却水管5与进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量阀,以控制第二冷却水管5内的水量,相应地,可以在第二冷却水管5与出水管之间设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从而能够以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测得的水温为参考调节第二流量阀的开度。详细地,第二流量阀的控制方式可以为人工调节,也可以使用控制系统实现调节。在实际使用中,第二冷却水管5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为配合该凹槽结构的内壁的形状,第二冷却水管5的截面也可以为矩形,以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进水管、出水管、第一流量阀、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流量阀、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根据不同的工况可以具有多种安装方式和位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其设置方式,因此并未在附图中示出。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提高水在第一冷却水管2和第二冷却水管5内的流动速度,可以使得进水管的进水水压保持在0.3Mpa及以上,以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避免冷却水管内的水温过高,汽化侵蚀冷却水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浮法窑炉,包括小炉,该小炉具有小炉底壁,该浮法窑炉还包括本公开提供的用于浮法窑炉的冷却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