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4971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碳化硅微粉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



背景技术:

碳化硅具有高硬度、低膨胀系数、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陶瓷密封件、磨介、晶硅片切割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碳化硅微粉的纯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游离碳是影响碳化硅微粉纯度的主要杂质之一。如果碳化硅微粉中游离碳杂质较多,会使碳化硅烧结制品产生斑花、花印,同时影响制品的密度等质量要求;应用于晶硅片的切割产生过程中会产生硅片表面污点和切割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在碳化硅微粉的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浮选法去除碳化硅微粉中的游离碳,通常是在碳化硅浆料中加入浮选药剂,鼓入气体,使具有疏水性的碳颗粒浮至液面上,然后用刮板刮除。由于碳化硅微粉颗粒粒度较细(约为5~13μm),采用浮选法除碳,产生的废碳料中SiC含量较高(40~50%),使得碳化硅微粉除碳过程中料损较大。为提高碳化硅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一种新的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在进行碳化硅微粉除碳提纯时,降低废碳料中的SiC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碳化硅微粉除碳技术中存在的废碳料中SiC含量较高、料损较大造成的资源浪费、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包括除碳池,除碳池前后两侧板上端面上均设置有齿条,除碳池的底板上设置有连接左右侧板的挡块,除碳池内设置有搅拌设备,除碳池上方设置有收集设备,

收集设备包括设置在除碳池外部的托板,托板上方设置有电机,电机通过第二滑块与托板上的滑道滑动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除碳池前后侧壁上的齿条啮合的齿轮,两齿轮之间的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辊筒,辊筒两侧的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垂直于除碳池底板,且上端与电机输出轴铰连接的第二支杆,第二支杆朝向除碳池前后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均设置在除碳池前后侧壁的滑槽内,第二支杆上端右侧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设置有碳收集箱,碳收集箱的左侧板上沿与辊筒外缘接触,

搅拌设备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杆下端的转轴,转轴上设置有外缘与挡块上端面接触的转轮,转轮与第二支杆之间的转轴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搅拌杆,

除碳池右侧壁外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机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挡块上设置有多个轴向中心线与挡块垂直的通孔。

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块朝向滑槽侧壁的面上均设置有凹槽,第一滑块内还设置有轴向中心线与滑槽平行的槽孔。

具体的,所述除碳池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料管,排料管上设置有阀门。

具体的,所述辊筒的表面材料为疏水亲油材料。

具体的,所述疏水亲油材料是经刻蚀和氟化处理后具有疏水亲油性的金属材料,或者是具有疏水亲油性的聚丙烯、聚氨酯或氟碳树脂高分子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利用疏水亲油材料对油性碳捕收剂的粘附性,通过对碳捕收剂的粘附达到除碳目的,能够有效降低废碳料中的SiC含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浮选法除碳,由于碳化硅颗粒较小,泡沫对碳化硅颗粒的裹挟作用较大,而使得废碳料中SiC含量高、料损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粘附方式进行除碳,可以显著降低废碳料中的SiC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料损,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除碳效果好、效率高,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碳化硅微粉中游离碳含量小于0.15%,能够完全满足晶硅片切割刃料的技术指标;本实用新型除碳过程中只使用碳捕收剂,未添加起泡剂,与浮选法相比成本更加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B向剖视图。

图4为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1、除碳池,2、齿条,3、挡块,4、托板,5、电机,6、齿轮,7、辊筒,8、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搅拌杆,11、碳收集箱,12、滑槽,13、第一滑块,14、通孔,15、排料管,16、阀门,17、转轮。18、转轴,19、槽孔,20、第二滑块,21、凹槽,22、控制器,23、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碳化硅微粉除碳装置,包括除碳池1,除碳池1前后两侧板上端面上均设置有齿条2,除碳池1的底板上设置有连接左右侧板的挡块3,除碳池1内设置有搅拌设备,除碳池1上方设置有收集设备。

收集设备包括设置在除碳池1外部的托板4,托板4上方设置有电机5,电机5通过第二滑块20与托板4上的滑道23滑动连接,电机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除碳池1前后侧壁上的齿条2啮合的齿轮6,两齿轮6之间的电机5输出轴上设置有辊筒7,辊筒7两侧的电机5输出轴上设置有垂直于除碳池1底板,且上端与电机5输出轴铰连接的第二支杆9,第二支杆9朝向除碳池1前后侧壁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13,第一滑块13均设置在除碳池1前后侧壁的滑槽12内,第二支杆9上端右侧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第一支杆8,第一支杆8上设置有碳收集箱11,碳收集箱11的左侧板上沿与辊筒7外缘接触。

搅拌设备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杆9下端的转轴18,转轴18上设置有外缘与挡块3上端面接触的转轮17,转轮17与第二支杆9之间的转轴18上均布设置有多个搅拌杆10。

除碳池1右侧壁外侧设置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与电机5电性连接。

所述挡块3上设置有多个轴向中心线与挡块3垂直的通孔14,在放料时防止挡块3将一部分物料挡在除碳池1内。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滑块13朝向滑槽12侧壁的面上均设置有凹槽21,第一滑块13内还设置有轴向中心线与滑槽12平行的槽孔19。第一滑块13上的凹槽21和槽孔19可以防止因为滑槽12内的物料而阻挡第一滑块13的滑行,在第一滑块13滑动时,滑槽12内的物料可以从凹槽21和槽孔19进入到第一滑块13的另一侧从而减少了滑槽12内物料对第一滑块13的阻力。

所述除碳池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料管15,排料管15上设置有阀门16。

所述辊筒7的表面材料为疏水亲油材料。所述疏水亲油材料是经刻蚀和氟化处理后具有疏水亲油性的金属材料,或者是具有疏水亲油性的聚丙烯、聚氨酯或氟碳树脂高分子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