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0930发布日期:2018-08-31 20:2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太阳能光伏行业多晶铸锭工序,装料进炉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在当前硅晶体加工过程中,装料进炉一般需要三个人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一人操控电动叉车,两人在后方用直角尺测量坩埚底板与热交换台侧面的实际距离,且用时大约需要10至15分钟,整个过程都需要在人的操作下完成;若直角尺摆放的位置不垂直,很可能导致偏差(标准偏差±2mm)过大,需要重复多次完成装料动作,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影响生产效率。若测量值偏差过大,会造成坩埚护板、底板与隔热笼之间发生碰撞,导致隔热笼偏移;正偏差大的一侧加热器与护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导致受热不均,严重情况下会对加热器造成拉弧或者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装料进炉过程中底板与热交换台对位不精准、对位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杆和测量臂,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垂直安装在热交换台的侧面,另一端与所述测量臂相连接,所述测量臂的下端垂直安装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测量臂的上部设有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侧棱与所述测量臂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通过在石墨底板的两侧设有铅垂的刻度线,当叉车将装有硅料的石墨底板运送至热交换台正上方时,通过控制叉车臂的前后移动来确定石墨底板的位置,当石墨底板接触到两测量臂时,完成前后位置定位;通过调整叉车臂的左右移动来确定石墨底板的左右位置,当石墨底板上的刻度与测量臂上的三棱柱的侧棱重合时,左右位置固定,完成整个装料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定位精度,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测量臂与所述固定杆相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圆角矩形孔,且所述通孔的轴向为水平向,所述测量臂的下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螺孔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测量臂均呈方形条状,所述第一连接板厚度小于所述固定杆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个板面与所述固定杆的一个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小于所述测量臂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个板面与所述测量臂的一个侧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固定杆或所述测量臂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热交换台的侧面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热交换台的侧面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螺孔内,且在所述第二螺杆上安装有第二锁紧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固定杆和/或所述测量臂的材质包括硬质碳纤维材料。

以上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的测量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的测量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的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交换台和底板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固定杆;11、第一连接板;110、通孔;12第二螺杆;2、测量臂; 21、三棱柱;22、第二连接板;220、第一螺孔;23、第一螺杆;24、第一锁紧螺母;3、热交换台;31、第二螺孔;4、底板;5、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晶铸锭炉装料自动测量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杆1和测量臂2,固定杆的1一端垂直安装在热交换台3的侧面,另一端与测量臂2相连接,测量臂2的下端垂直安装在固定杆1上,测量臂2的上部设有三棱柱21,三棱柱21的侧棱21与测量臂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在底板4的两侧设有铅垂的刻度线5,当叉车将装有硅料的底板4运送至热交换台3正上方时,通过控制叉车臂的前后移动来确定底板4的位置,当底板4接触到两侧的测量臂时,完成前后位置的定位;通过调整叉车臂的左右移动来确定底板4的左右位置,当底板4上的刻度与测量臂上的三棱柱的侧棱重合时,左右位置固定,完成整个装料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定位精度,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的,为了便于测量臂2的角度调整,本实施例的测量臂2与固定杆 1之间可以是相铰接。具体的,在固定杆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设有通孔110,通孔110为圆角矩形孔,且通孔110的轴向为水平向,测量臂2的下部设有第二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设有第一螺孔220,第一螺孔220连接有第一螺杆23,第一螺杆23穿过通孔110,第一螺杆23 位于第一连接板11一侧的端部与第一螺孔220相连接,第一螺杆23位于第一连接板11另一侧的端部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母24,通过第一锁紧螺母锁紧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22,当需要调整固定杆1和测量臂之间的角度时,可以通过操作锁紧螺母接触两者的锁紧,十分方便,更具体的,第一螺杆和第一锁紧螺母的规格为M4螺纹。

有利地,为了使固定杆1和测量臂2良好的结合成一整体,本实施例的固定杆1和测量臂2均呈方形条状,第一连接板11厚度小于固定杆1的厚度,第一连接板11的一个板面与固定杆1的一个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小于测量臂2的厚度,第二连接板22的一个板面与测量臂 2的一个侧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一连接板11的厚度和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之和等于固定杆或测量臂的厚度,优选的固定杆和测量臂的厚度相同,这样一来不但使得固定杆1和测量臂2结合成一整体,而且在测量臂安装时,可以直接将测量臂垂直安装在固定杆上。

有利地,本实施例的固定杆1与热交换台3的侧面也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拆卸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在固定杆1的一端设有第二螺杆12,热交换台3的侧面设有第二螺孔31,第二螺杆12安装在第二螺孔31内,且在第二螺杆12上安装有第二锁紧螺母(未示出)。

有利地,本实施例的固定杆和测量臂的材质采用高纯硬质碳纤维材料。其目的是铸锭炉在生产过程中最高温度将达到1570℃,高纯硬质碳纤维材料既耐高温,又不和硅料、金属发生反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