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3406阅读:1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制氧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汽车内空间有限,不便于空气流通,氧气浓度比较容易偏低。氧气含量低时,易造成人嗜睡、犯困等现象,驾驶中存在安全隐患。研究表明,空气中氧气浓度在26%-30%之间为最佳氧气环境,通过在汽车内安装制氧机来改善汽车内的氧气环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现有技术的制氧机制氧效率低,且不能控制汽车内的氧气浓度(若氧气浓度过高,同样会影响汽车内人员的身体健康),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制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氧效率低、不能控制氧气浓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制氧机,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制氧机,包括机体,在所述机体上设有通气板,在所述通气板上设有多个通气孔,在所述机体内依次设有空压机、富氧膜单元和抽气风机,在所述空压机的进气口设有滤芯,所述滤芯用于净化空气,所述富氧膜单元的废气出口与汽车上的空调出气管相连,所述富氧膜单元上的废气出口用于排出所述富氧膜单元内的废气,所述空压机用于吸收汽车外部的空气并进行压缩,所述抽气风机和所述空压机对应配合,用于在所述富氧膜单元内形成压力差,所述空压机将空气压进所述富氧膜单元内,所述富氧膜单元用于分离出流经所述富氧膜单元内的空气中的氧气,所述抽气风机用于抽出经所述富氧膜单元分离出的氧气并通过所述通气孔弥散进汽车内;除湿器,所述除湿器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除湿器用于除去汽车内空气中的水分,所述除湿器的排水口与汽车上的空调排水管相连,所述除湿器的排水口用于排出所述除湿器内的水;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除湿器的开关、所述空压机的开关、所述抽气风机的开关相连;测氧传感器,所述测氧传感器和所述控制器实现无线连接,所述测氧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内,所述测氧传感器用于感应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并将氧气浓度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氧气浓度信号控制所述空压机、所述抽气风机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汽车内氧气浓度的控制。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控制面板,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开关按钮,所述控制面板、所述开关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有除湿按钮,所述除湿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控制面板上还设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汽车内的氧气浓度。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机体内还设有电源板,在所述机体上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电源板相连,所述电源板与所述开关按钮相连。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除湿器、所述空压机、所述抽气风机上均设有消音器,所述消音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活动提手。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富氧膜单元包括壳体和多个板式膜组件,所述多个板式膜组件并排设在所述壳体内。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板式膜组件包括中空板、富氧膜和填充材料,所述富氧膜和所述填充材料位于所述中空板内,在所述中空板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如上述的车载制氧机,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中空板的进气口相连;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的进气口与所述中空板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抽气风机的进气口相连。

本发明采用最先进的膜法空分技术(即membraneairseparation,简称mas),利用空气中各组份透过高分子富氧膜(即富氧膜单元)的渗透速率不同的原理进行氧气分离,在压力差驱动下,空气中氧气组份可优先通过富氧膜单元浓缩而被收集为产品气体。本发明制氧方法属于纯物理过程,不需要添加原料,通过富氧膜单元制取的氧气纯度高、干净无污染,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节能环保、启动快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制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制氧机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机体;2、活动提手;3、控制面板;4、通气板;5、空压机;6、富氧膜单元;7、抽气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制氧机,主要包括机体1,在机体1上设有通气板4,在通气板4上设有多个通气孔,在机体1内依次设有空压机5、富氧膜单元6和抽气风机7,在空压机5的进气口设有滤芯,滤芯用于净化空气,富氧膜单元6的废气出口与汽车上的空调出气管相连,富氧膜单元6上的废气出口用于排出富氧膜单元6内的废气,空压机5用于吸收汽车外部的空气并进行压缩,抽气风机7和空压机5对应配合,用于在富氧膜单元6内形成压力差,空压机5将空气压进富氧膜单元6内,富氧膜单元6用于分离出流经富氧膜单元6内的空气中的氧气,抽气风机7用于抽出经富氧膜单元6分离出的氧气并通过通气孔弥散进汽车内;除湿器,除湿器设在机体1内,除湿器用于除去汽车内空气中的水分,除湿器的排水口与汽车上的空调排水管相连,除湿器的排水口用于排出除湿器内的水;控制器,控制器设在机体1内,控制器与除湿器的开关、空压机5的开关、抽气风机7的开关相连;测氧传感器,测氧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无线连接,测氧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内,测氧传感器用于感应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并将氧气浓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氧气浓度信号控制空压机5、抽气风机7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汽车内氧气浓度的控制。

本发明中,滤芯用于拦截空气中的雾霾、粉尘、二手烟等,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总而言之,本发明创新性的提供一种车载制氧机,利用富氧膜单元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使制氧纯度和效率更高,更加节能环保,且本发明能够保持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处于26%-30%之间,为汽车内的人员提供最佳氧气环境。此外,本发明还具有除湿功能,可以除去汽车内多余的水分,以免车窗上结霜,影响汽车内人员的视线。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操作,优选地,本发明在机体1上还设有控制面板3,为了便于启动和关闭本发明,优选地,本发明在控制面板3上设有开关按钮,控制面板3、开关按钮与控制器相连。

为了便于启动和停止除湿功能,优选地,本发明在控制面板3上还设有除湿按钮,除湿按钮与控制器相连。

为了便于显示汽车内的氧气浓度,优选地,本发明在控制面板3上还设有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相连。

为了便于充电,优选地,本发明在机体1内还设有电源板,在机体1上设有充电口,充电口与电源板相连,电源板与开关按钮相连。

为了便于降低噪音,优选地,本发明在除湿器、空压机5、抽气风机7上均设有消音器,消音器与控制器相连。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手持携带,优选地,本发明在机体1上还设有活动提手2。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制氧效率,优选地,本发明中,富氧膜单元6包括壳体和多个板式膜组件,多个板式膜组件并排设在壳体内。

为了便于分离出高纯度氧气,优选地,本发明中,板式膜组件包括中空板、富氧膜和填充材料,富氧膜和填充材料位于中空板内,在中空板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优选地,填充材料为纤维网垫层。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气体流通,优选地,本发明在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气管,第一通气管的进气口与空压机的出气口相连,第一通气管的出气口与中空板的进气口相连;在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的进气口与中空板的出气口相连,第二通气管的出气口与抽气风机的进气口相连。

如图2所示,下面对本发明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按动控制面板3上的开关按钮,启动抽气风机7和空压机5,抽气风机7和空压机5对应配合,在富氧膜单元6内形成压力差,空气中的氧气透过富氧膜单元6被抽气风机7抽出,并通过通气板4上的通气孔弥散进汽车内,安装在汽车内的测氧传感器感应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并将氧气浓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氧气浓度信号传输至控制面板3上的显示器进行显示,当汽车内氧气浓度达到30%时,控制器停止运行空压机5和抽气风机7的工作,即停止制氧过程;当汽车内浓度低于26%时,控制器启动空压机5和抽气风机7进行工作,即开启制氧过程,如此反复,从而保证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始终处于26%-30%的范围内,为汽车上的人员提供最佳氧气环境。本发明还具有除湿功能,在雨雪环境下,汽车内的温度高于汽车外的温度,汽车内空气中的水分容易在车窗玻璃上结霜,影响车内人员的视线,汽车内的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按动控制面板3上的除湿按钮,启动除湿器,对汽车内的空气进行除湿,若需要停止除湿时,再次按动控制面板3上的除湿按钮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设计控制器和测氧传感器,可以随时感应汽车内的氧气浓度,将汽车内的氧气浓度控制在26%-30%之间,为汽车内的人员提供最佳的氧气环境;

二、本发明设计富氧膜单元,利用最先进的膜法空分技术分离出空气中的氧气,制氧效率高,更节能环保;

三、本发明设计滤芯,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为汽车内的人员提供更清新健康的空气环境;

四、本发明设计除湿器,具有除湿功能,尤其是在雨雪天,可以防止汽车内空气中的水分在车窗上结霜,影响汽车内人员的视线,影响驾驶安全。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