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洁具的上釉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3332发布日期:2018-09-11 18:07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洁具生产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洁具的上釉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日用陶瓷生产厂家均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上釉,比如在蹲便器的上釉过程中,工人将蹲便器坯体浸入釉料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取出,釉料即留在蹲便器坯体表面。这种上釉方式相较于喷雾方式上釉而言,虽然加工效率较高,但是上釉不细腻,尤其是对蹲便器内壁的上釉而言,内壁的上釉细腻度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但与此同时,对蹲便器外壁而言,上釉细腻度没有蹲便器内壁的上釉细腻度要求高。

在将蹲便器坯体浸入釉料中进行上釉的同时,由于蹲便器的进水口很小,釉料可能会堵塞住进水口,待上釉完毕后还需要人工将进水口处的釉料进行去除,即对进水口进行疏通,增加工作量的同时无疑也会对已经涂好的釉层产生损坏;另外,在上釉的过程中,工人的手会与蹲便器接触,这样也会损坏已经涂覆好的釉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顾上釉速度与质量、同时又能防止蹲便器进水口堵塞以及釉层被损坏的上釉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用于洁具的上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种洁具上釉设备,包括传送带、浸釉池、移送机构和提升机构;其中所述浸釉池内设置有喷釉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封堵杆;

步骤2:将蹲便器倾斜放置在传送带上,当蹲便器传送至提升机构处时,封堵杆对蹲便器的进水口进行封堵的同时将蹲便器摆正,然后提升机构带动蹲便器向上移动;

步骤3:移送机构带动蹲便器向浸釉池上方移动的同时带动蹲便器向喷淋机构靠近;

步骤4:当蹲便器移动至喷釉机构上方时,移送机构仅带动蹲便器向下移动;

步骤5:当喷釉机构与蹲便器接触时,喷釉机构对蹲便器内侧进行喷釉;同时,蹲便器在浸釉池内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对蹲便器外侧进行上釉。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封堵杆的作用下对蹲便器的进水口进行封堵,同时提升机构在手不与蹲便器接触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提升,有效解决了后续上釉过程中釉料将进水口封堵以及手与釉料接触后破坏釉料层的问题;同时与移送机构配合,在带动蹲便器向浸釉池运动的同时,对蹲便器外侧进行浸润上釉,同时喷釉机构对蹲便器内壁进行喷雾上釉,既保证了蹲便器内侧的上釉细腻度,提高了上釉质量,同时又提高了上釉速度。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传送带上固定有卡位块。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卡位块对蹲便器进行抵挡,确保提升机构能顺利将蹲便器提起。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喷釉机构包括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管壁上安装有单向阀门。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单向阀门能将浸釉池内的釉料不断地引入折叠管内,确保喷釉的连续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传送带上方的机架上设置有烘干机。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烘干机能加速釉层的干燥,从而有效减短传送带的长度,节省了支出。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封堵杆上设有供喷釉管穿过的通孔。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喷釉管穿过通孔后能更全方位地对蹲便器内壁进行上釉,提高上釉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上釉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釉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送带1、浸釉池2、蹲便器3、卡位块4、波纹管5、喷釉管6、齿条7、伺服电机8、支撑板9、齿轮杆10、不完全齿轮11、丝杆12、螺母座13、提升气缸14、推拉气缸15、连接杆16、封堵杆17、提升杆18、通孔19。

用于洁具的上釉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种如图1、2所示的洁具上釉设备,包括传送带1、浸釉池2、移送机构和提升机构。传送带1设置于机架上,能由后向前传送蹲便器3,传送带1上固定有能对蹲便器3进行定位的卡位块4。

浸釉池2位于传送带1右侧且浸釉池2内装有釉料,浸釉池2内设置有喷釉机构;喷釉机构包括折叠管(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管为波纹管5)和喷釉管6,喷釉管6的管壁上开有孔隙,喷釉管6位于折叠管内且折叠管内也装有釉料,另外折叠管的管壁上安装有单向阀门,浸釉池2内的釉料能进入折叠管内。折叠管的下端和喷釉管6的下端均与浸釉池2的池底固定连接,折叠管的上端与喷釉管6滑动连接。

移送机构位于传送带1上方,移送机构包括齿条7、伺服电机8、丝杠副、支撑板9和齿轮杆10。齿条7水平滑动设置于机架上,伺服电机8与齿条7固定连接,其中伺服电机8包括输出轴和机壳,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不完全齿轮11。丝杠副包括丝杆12和螺母座13,丝杆12和伺服电机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母座13上开有孔洞,机架上固定有限位杆(图中未示出),限位杆穿过孔洞后对螺母座13进行限位。支撑板9固定在伺服电机8后侧的机壳上,支撑板9上安装有轴承,齿轮杆10穿过轴承内圈后转动设置于支撑板9上,齿轮杆10与齿条7啮合,同时齿轮杆10能与不完全齿轮11啮合。另外传送带1上方的机架上安装有烘干机,烘干机位于移送机构前方。

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气缸14、推拉气缸15、连接杆16和封堵杆17。提升气缸14通过一根提升杆18竖直固定在螺母座13上,推拉气缸15水平固定在提升气缸14的输出轴下端。连接杆16上端与推拉气缸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杆16下端与封堵杆17中部铰接,封堵杆17上开有通孔19,喷釉管6在喷釉时能够穿过通孔19。

步骤2:将蹲便器3放置在传送带1上,当蹲便器3在传送带1上由后向前传送至如图1所示位置时,推拉气缸15启动,推拉气缸15输出轴向右伸长,从而带动封堵杆17向右移动;当封堵杆17右端与蹲便器3右侧的进水口接触时,封堵杆17右端插入进水口内,并在右侧卡位块4的阻挡作用下,倾斜放置于传送带1上的蹲便器3逐渐变为水平放置;当蹲便器3呈水平放置时,推拉气缸15关闭,推拉气缸15输出轴向左收缩,蹲便器3在左侧卡位块4的阻挡作用下静止不动,封堵杆17相对于蹲便器3向左移动;当封堵杆17左端与蹲便器3左侧的进水口接触时,封堵杆17左端插入进水口内,此时提升气缸14启动,提升气缸14输出轴向上收缩的过程中带动蹲便器3向上移动;

步骤3:蹲便器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伺服电机8启动,伺服电机8输出轴正向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丝杆12正向转动,从而带动螺母座1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提升气缸14、推拉气缸15以及蹲便器3向下移动;伺服电机8输出轴正向转动的同时带动不完全齿轮11正向转动,不完全齿轮11与齿轮杆10啮合从而带动齿轮杆10正向转动,从而带动齿条7向右滑动,进而带动伺服电机8、螺母座13、提升气缸14、推拉气缸15以及蹲便器3向右移动;

步骤4:当蹲便器3向右移动至喷釉管6上方时,不完全齿轮11不再与齿轮杆10啮合,此时齿轮杆10保持静止,齿条7不再向右滑动,即伺服电机8在水平方向保持静止;伺服电机8输出轴在继续正向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螺母座1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蹲便器3向浸釉池2方向移动;

步骤5:当喷釉管6上端插入蹲便器3的出水口时,蹲便器3向下移动挤压波纹管5,波纹管5内的釉料经孔隙进入喷釉管6,然后再经孔隙从喷釉管6喷出,对蹲便器3内侧进行喷釉;同时,蹲便器3在浸釉池2内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对蹲便器3外侧进行上釉。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