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推进装置和推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3123发布日期:2018-09-11 18:0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包括该固定装置的推进装置,以及包括该推进装置的推进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例如玻璃基板的工业生产中,直接由人力推动例如残留电荷的电极砖,具有工作效率低下和存有安全隐患的问题。具体地,在玻璃基板行业中,通过在窑炉两侧设置数块大型电极砖,以玻璃料为导体,通电后熔化玻璃料为玻璃液。电极砖在与玻璃液长期接触中,导电面被腐蚀,为此,需定期进行电极砖推进作业。通常位于窑炉外部的电极砖四角分别抵顶有四根例如顶杆的待推进物,一般依靠数十名工人使用棘轮扳手转动该顶杆,从而使得电极砖朝向窑炉内部推进。由于电极砖在炉内一侧被玻璃液包裹,产生较大阻力,并且靠近窑炉炉体的工作温度高,数块电极砖的推进速度较慢,有可能在推进过程中,玻璃出现凝固,进一步增大推进阻力,致使推进效率低下。另外,操作工人需要在高温的窑炉炉壁外围工作,而且电极砖可能会残留高电荷,使得操作人工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推进装置和推进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承托所述伸缩件的承托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承托架的沿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的定位结构和调整结构,所述承托架还用于将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限定为平行于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伸缩件位于所述定位结构和所述调整结构之间,以使得所述调整结构通过施力于所述伸缩件上以调整所述伸缩件在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和待推进物相对齐。

可选地,所述承托架形成为环绕所述伸缩件布置的多根承托杆,并且所述多根承托杆朝向所述伸缩件聚拢,每根承托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所述定位结构同时穿过所述多根承托杆并固定到所述多根承托杆上。

可选地,所述承托杆具有相互平行布设的四根,并且在同一横截面上所述四根承托杆的连线围成正方形。

可选地,所述调整结构同时穿过所述多根承托杆以止挡所述伸缩件,并且所述调整结构位置可调地固定于所述多根承托杆上。

可选地,所述承托杆形成为螺纹杆,所述调整结构和所述定位结构分别通过螺纹配合拧紧于每根螺纹杆上。

可选地,所述调整结构包括一一对应地套设于所述多根螺纹杆上的多个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多个从动齿轮相啮合以驱动所述多个从动齿轮同步转动的主动驱动部,以及用于保持所述主动驱动部分别与所述多个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保持架,每个从动齿轮的安装孔形成为螺纹孔,所述调整结构通过每个从动齿轮的所述螺纹孔拧紧于每根螺纹杆上。

可选地,每根螺纹杆的螺纹距介于2mm~3mm之间,所述从动齿轮的厚度介于10mm~20mm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动驱动部形成为内齿圈,所述多个从动齿轮均位于所述内齿圈的内侧以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并且所述内齿圈的外环面还形成有用于转动所述内齿圈的操作部。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形成为沿所述内齿圈的外环面的周向等间隔布设的多个操作凸棱,每个操作凸棱沿平行于所述内齿圈的轴向延伸,并且每个操作凸棱在所述内齿圈的端面上的投影形成为半圆形。

可选地,所述保持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多个从动齿轮的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均形成有供所述多根螺纹杆穿过的光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限定出用于保持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多个从动齿轮相啮合的工作空间。

可选地,在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伸缩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凸出并形成有螺纹盲孔的连接凸块,所述多个从动齿轮环绕该连接凸块设置,并与该连接凸块间隔设置,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并螺纹连接到所述连接凸块的螺纹盲孔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形成为直径相同的圆形夹板,并且所述圆形夹板的直径和所述内齿圈的外环面所对应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内齿圈的轴线重合。

可选地,所述待推进物形成为杆状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和所述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共直线布置。

可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由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和第二侧板顺次相连以围成开口背离所述伸缩件的U形卡头,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定位卡槽,所述第三侧板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避让开槽,以使得穿过所述避让开槽的所述杆状结构能够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相对齐,所述第三侧板固定到所述承托架上。

可选地,所述避让开槽形成为由半圆弧段和位于该半圆弧段的下方的直线段构造成的拱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三侧板相互平行并固定到所述承托架上的辅助加强板,在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辅助加强板位于所述伸缩件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所述辅助加强板的结构和所述第三侧板的结构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并垂直于所述第三侧板,并且所述第三侧板垂直于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卡槽具有相互平行且沿竖直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槽壁以及位于该一对第一卡槽壁之间的第二卡槽壁,并且所述第二卡槽壁和每个第一卡槽壁相互垂直。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推进装置,该推进装置使用本公开提供的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以及由所述承托架承托以推动所述待推进物的所述伸缩件。

可选地,所述推进装置还包括所述待推进物,以及支撑所述待推进物的支撑结构,并且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定位结构相配合以使得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和所述待推进物相对齐。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推进装置,该推进装置使用本公开提供的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由所述承托架承托以推动所述待推进物的所述伸缩件,形成为所述杆状结构的所述待推进物,以及支撑所述杆状结构的支撑结构,并且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定位结构相配合以使得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和所述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对齐,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经由所述杆状结构垂直穿过的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的相对两侧的定位卡块,所述U形卡头夹持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定位卡槽卡持于相对应的所述定位卡块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并垂直于所述第三侧板,并且所述第三侧板垂直于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卡槽具有相互平行且沿竖直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槽壁以及位于该一对第一卡槽壁之间的第二卡槽壁,并且所述第二卡槽壁和每个第一卡槽壁相互垂直,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结构,以使得所述立柱的三个侧壁分别贴合所述U形卡头,所述定位卡块形成为贴合于所述立柱的侧壁上的矩形卡块,该矩形卡块的三个侧面分别贴合所述一对第一卡槽壁和所述第二卡槽壁。

可选地,所述待推进物形成为螺纹推杆,所述螺纹推杆通过螺纹配合拧紧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推进装置还包括经由所述承托架承托的圆形推板,所述圆形推板的板面和所述伸缩件的伸缩方向相垂直,并且在所述承托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圆形推板位于所述伸缩件和所述定位结构之间,以使得所述伸缩件经由所述圆形推板推动所述螺纹推杆。

可选地,所述螺纹推杆用于在所述伸缩件的推动下推进带电体,所述螺纹推杆的远离所述伸缩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螺纹推杆与所述带电体隔断的绝缘体,所述推进装置具有所述螺纹推杆相互平行布设的四个,所述四个推进装置的绝缘体经由大致形成为矩形的推动平板抵顶到所述带电体上,并且所述四个推进装置的绝缘体分别抵顶并贴合于所述推动平板的四个角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对地面固定且与所述推动平板平行设置的口字形框架,固定于该口字形框架上的位于所述伸缩件一侧的一对相互平行的U形把手,并且每个U形把手的中间段沿竖直延伸以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螺纹推杆。

可选地,所述伸缩件为液压缸。

可选地,所述液压缸的进油管道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油量大小的流量调节阀。

可选地,所述伸缩件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伸缩件的推进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推进系统,该推进系统包括本公开提供的推进装置,其中所述伸缩件为液压缸;压力检测装置,该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液压缸的推进压力;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液压缸的进油管道的进油量大小;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和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的动作。

可选地,所述流量调节装置为电动流量调节阀。

可选地,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要将伸缩件放置于该固定装置的承托架上,该伸缩件便可经由定位结构将其伸缩方向实现与待推进物相对齐,从而保证伸缩件能够对待推进物进行快速而有效地推动,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调整结构能够调节伸缩件在承托架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换言之,伸缩件和待推进物的初始接触位置得以经由调整结构进行调节,使得在伸缩件的最大伸缩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推进量需求的待推进物。另外,当设置于该固定装置上的伸缩件用于推动玻璃基板生产用窑炉外部的电极砖上的顶杆结构时,在提高电极砖推进效率的同时,能够替代人工操作,节省大量人力,且避免工人贴近窑炉炉壁外围进行高温工作,保证人身安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推进系统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推进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推进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调整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调整结构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伸缩件 100流量调节装置 2承托架

20承托杆 200控制装置 3定位结构

30U形卡头 300定位卡槽 301第一卡槽壁

302第二卡槽壁 31第一侧板 32第二侧板

33第三侧板 330避让开槽 331半圆弧段

332直线段 34辅助加强板 4调整结构

40从动齿轮 400螺纹孔 41主动驱动部

410操作部 4100操作凸棱 42保持架

420光孔 421第一固定板 422第二固定板

423连接凸块 4230螺纹盲孔 424紧固件

5待推进物 6支撑结构 600U形把手

61立柱 62定位卡块 7圆形推板

8带电体 80推动平板 9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其中,本文中涉及环状件的“内、外”,例如内齿圈、外环面是沿径向方向相对于该环状件的中心而定义的。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调整结构4,使用该调整结构4的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使用该固定装置的推进装置,使用该推进装置的推进系统的技术方案。其中,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伸缩件设置在该固定装置上而形成该推进装置,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推进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待推进物5,以及支撑该待推进物5的支撑结构6,并且该支撑结构6和定位结构3相配合以使得该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和待推进物5相对齐。本公开中提供的各种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玻璃基板生产技术领域,例如,该待推进物5可以为抵顶于窑炉外部的电极砖上的顶杆结构,以通过该推进装置推动该电极砖朝向窑炉内侧移动。此外,除玻璃基板领域外,本发明公开的各种技术方案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的需要推进领域中,尤其适用于要求伸缩件的伸缩方向与例如杆状结构的待推进物5相对齐的技术领域中。

下面将首先详细介绍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承托伸缩件1的承托架2,以及设置于承托架2的沿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的定位结构3和调整结构4,该承托架2还用于将该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限定为平行于该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在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上伸缩件1位于定位结构3和调整结构4之间,以使得调整结构4通过施力于伸缩件1上以调整伸缩件1在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定位结构3用于将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和待推进物5相对齐。

因此,只要将伸缩件1放置于该固定装置的承托架2上,该伸缩件1便可经由定位结构3将其伸缩方向实现与待推进物5相对齐,从而保证伸缩件1能够对待推进物5进行快速而有效地推动,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由于调整结构4能够调节伸缩件1在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换言之,伸缩件1和待推进物5的初始接触位置得以经由调整结构4进行调节,使得在伸缩件1的最大伸缩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适用于更大范围推进量需求的待推进物5。另外,当设置于该固定装置上的伸缩件用于推动玻璃基板生产用窑炉外部的电极砖上的顶杆结构时,在提高电极砖推进效率的同时,能够替代人工操作,节省大量人力,且避免工人贴近窑炉炉壁外围进行高温工作,保证人身安全。

其中,由于液压缸能够提供强大动力,适于应用在推进例如抵顶在电极砖上的顶杆的高负载,并且便于伺服控制达到合理的推进力度,因此该伸缩件1可以例如为液压缸。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伸缩件1还可以为电磁伸缩件、电动缸和气缸中的一者,对于此种变形也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中。

在本公开提供的各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伸缩件1与例如抵顶在电极砖上的顶杆结构等杆状结构快速对齐,即,当待推进物5形成为杆状结构时,该定位结构3用于将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和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共直线布置。即,该伸缩件1的伸缩杆的中心轴线和杆状结构的中心轴线重合布置。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待推进物5也可以形成为柱状结构、圆台结构等具有轴线的回转体结构。

为方便观察伸缩件1的运动过程,以监测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降低整个固定装置的重量,如图2和图3所示,承托架2可以形成为环绕伸缩件1布置的多根承托杆20,并且多根承托杆20朝向伸缩件1聚拢,每根承托杆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定位结构3同时穿过多根承托杆20并固定到多根承托杆20上。换言之,该多根承托杆20笼罩在伸缩件1的以其伸缩方向为中心的四周,不仅起到支撑伸缩件1的作用,还能够将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限定在沿平行于承托杆20的长度方向的特定方向上,从而便于定位结构3将伸缩件1和待推进物5对齐。

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承托架2还可以形成为罩设于该伸缩件1上的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可以包括套设于伸缩件1上的管状本体,以及设置于该管状本体的一个管口上的封盖,该封盖上形成有螺纹孔,此时,该待推进物5可以经由该管状本体的与该封盖相对的另一个管口插入并与该伸缩件1相接触,并且调整结构4可以形成为T型把手,该T型把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操作头部和螺纹杆部,该螺纹杆部穿过封盖上的与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并抵顶到伸缩件1上,通过旋钮该T型把手以改变螺纹杆部插入到管状本体的长度,从而调节该伸缩件1在套筒结构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以适应各种推进量需求的待推进物5。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承托杆20稳固支撑该伸缩件1的同时,降低该承托杆20的数量,简化承托架2的组装工序,如图1至图3所示,承托杆20具有相互平行布设的四根,并且在同一横截面上四根承托杆20的连线围成正方形。即,该四根承托杆20均匀分布在伸缩件1的以其伸缩方向为中心的四周,从而实现可靠有效地支撑该伸缩件1。当然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承托杆20的数量还可以为六根或八根,对于此种变形也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中。

为了提高零件的功能集成度,简化固定装置的零件数量,如图1至图3所示,调整结构4同时穿过多根承托杆20以止挡伸缩件1,并且调整结构4位置可调地固定于多根承托杆20上。即,该调整结构4同时用于调整伸缩件1在多根承托杆20的长度方向上位置,以及用于止挡伸缩件1,以避免该伸缩件1在受到待推进物5的反作用力后从承托杆20的与待推进物5相对的一端脱落。当然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调整结构4和用于止挡伸缩件1的止挡件还可以为不同部件。

更进一步地,为方便组装该固定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承托杆可以形成为螺纹杆,调整结构和定位结构分别通过螺纹配合拧紧于每根螺纹杆上。即,此处至少可以包括三种情况:一、调整结构4和定位结构3自身分别形成有与每根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结构,该调整结构4和定位结构3分别通过各自的螺纹结构拧紧到螺纹杆上;二、借助额外的零部件如螺母等螺纹结构分别拧紧到调整结构4和定位结构3上,以实现调整结构4和定位结构3固定到螺纹杆上;三、调整结构4和定位结构3同时通过自身形成的螺纹结构和如螺母等额外的零部件拧紧到螺纹杆上。

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螺纹杆还可以形成为光杆,此时定位结构3可以例如焊接到光杆上,而调整结构4可以包括上述T型把手,以及同时穿过并焊接到多根光杆上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上形成有螺纹孔,该T型把手的螺纹杆部穿过该螺纹孔并抵顶到伸缩件1上,通过旋转该T型把手实现伸缩件1在光杆上位置的调节。

在本公开提供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快速调节如上述伸缩件1等待调节物在由多根螺纹杆构造的承托架2上的位置,如图3至图5所示,调整结构4可以包括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多根螺纹杆上的多个从动齿轮40,分别与多个从动齿轮40相啮合以驱动多个从动齿轮40同步转动的主动驱动部41,以及用于保持主动驱动部41分别与多个从动齿轮40相啮合的保持架42,每个从动齿轮40的安装孔形成为螺纹孔400,调整结构4通过每个从动齿轮40的螺纹孔400拧紧于每根螺纹杆上。换言之,螺纹杆的数量和从动齿轮的数量相同,一根螺纹杆套设有一个从动齿轮,由于上述多个螺纹杆环绕伸缩件成圈布置,因而该多个从动齿轮沿周向间隔排列,以使得多个从动齿轮40能够同时和主动驱动部41啮合,而且每个从动齿轮的安装孔形成为能够与螺纹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400。因此只需要转动该主动驱动部41就能够带动多个从动齿轮40沿多根螺纹杆的轴向同步移动,从而该多个从动齿轮40同步地推动该待调节物在螺纹杆上移动,并且一旦待调节物移动到螺纹杆上的预设位置后,只有通过转动该主动驱动部41后才能够改变待调节物在螺纹杆上的位置,即该调整结构4受到如伸缩件等待调节物施加的沿螺纹杆轴向的作用力后始终能锁止在预设位置,即调整结构4利用自身的螺纹结构就能够对除主动驱动部41施加的转动力之外的其他任何作用力进行止挡,从而实现对如伸缩件1等待调节物的轴向限位作用,并且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如锁紧螺母等轴向锁止结构,操作快捷方便。另外多个螺纹杆和数量相同的多个从动齿轮相配合,使得该待调节物能够牢靠地固定到多根螺纹杆上。

其中,在本公开提供的各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该从动齿轮40的个数和螺纹杆的根数相同,因此,当螺纹杆为均匀分布在伸缩件1的以其伸缩方向为中心的四周时,相对应地,该从动齿轮40具有沿周向等间隔排列的四个,从而能够使用尽可能少的零部件实现稳定地支撑该如伸缩件1等待调节物。

需要说明的是,该调整结构4还可以使用于其他需要在螺纹杆上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待调节物,而不局限于该伸缩件。

其中,该保持架42用于在调整结构4受到伸缩件1的轴向反作用力后,始终保持主动驱动部41和多个从动齿轮40同时啮合,避免多个从动齿轮40在该轴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轴向脱离该主动驱动部41。

进一步地,为提高主动驱动部41转动时的操作便捷性,如图3至图5所示,主动驱动部41形成为内齿圈,多个从动齿轮40均位于内齿圈的内侧以与内齿圈相啮合,并且内齿圈的外环面还形成有用于转动内齿圈的操作部410。即,通过操作该操作部410使得内齿圈转动,从而带动与该内齿圈相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40沿螺纹杆的轴向移动。

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主动驱动部41还可以形成为经由多个从动齿轮40包围的主动齿轮,并且该主动齿轮上可以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操作把手,通过操作该操作把手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该主动把手相啮合的多个从动齿轮40沿螺纹杆的轴向移动。

除了上述采用齿轮与齿轮相啮合或者齿轮与齿圈相啮合的齿轮副传动方式以保证多个从动齿轮在螺纹杆上同步移动之外,该调整结构4还可以采用具有与该多个螺纹杆一一对应的多个避让光孔的止挡板来实现伸缩件位置的调节。具体地,多个螺纹杆分别穿过该止挡板上相对应的多个避让光孔,随后将止挡板推动调节件至螺纹杆的预设位置,最后用多个螺母分别将止挡板固定在多个螺纹杆上。更具体地,该止挡板的两侧可以设置螺母,或者只在止挡板的背离伸缩件1的一侧设置螺母。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增大操作者和内齿圈的外环面相接触时的摩擦力,进而方便转动该内齿圈,操作部410可以形成为沿内齿圈的外环面的周向等间隔布设的多个操作凸棱4100。进一步地,为保护操作者的手部,便于操作者转动该内齿圈,每个操作凸棱4100沿平行于内齿圈的轴向延伸,并且每个操作凸棱4100在内齿圈的端面上的投影形成为半圆形。即,该内齿圈的外环面布设有具有高峰和低谷的一圈波浪纹,便于增大摩擦力,并且由于操作凸棱4100的外表面为光滑过渡的曲面,从而能够避免刮伤操作者的手部,并且便于操作者握持该内齿圈进行转动,提高操作者握持内齿圈的舒适感。当然,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操作凸棱4100的横截面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光滑过渡的圆弧结构,对于此种变形也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中。

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操作部410还可以形成为位于该内齿圈的外环面上的用于增大摩擦力的粗糙面,例如该粗糙面可以由沿内齿圈的外环面周向等间隔布设的多个横条纹或斜条纹。

由于多个螺纹杆需要支撑伸缩件1,为使得该螺纹杆受力不易变形,并且适应例如窑炉外围的高温环境,该多个螺纹杆可以采用耐热不锈钢制成。

另外,在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多个从动齿轮40和螺纹杆配合松散,从而便于主动驱动部能够轻易拨动该多个从动齿轮40,并使得从动齿轮具有良好的轴向受力性能,每根螺纹杆的螺纹距介于2mm~3mm之间,从动齿轮的厚度介于10mm~20mm之间,即从动齿轮的齿宽介于10mm~20mm之间。

在本公开中,该保持架42可以为任意能够将多个从动齿轮保持与内齿圈相啮合的支架结构,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保持架42可以包括分别位于内齿圈和多个从动齿轮40的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上均形成有供多根螺纹杆穿过的光孔420,即,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上形成有与该多个从动齿轮40的螺纹孔400沿轴向一一对应地连通的多个光孔420,从而便于穿过该多个从动齿轮40的安装孔的螺纹杆穿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其中,第一固定板421固定到第二固定板422上,以在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之间限定出用于保持内齿圈和多个从动齿轮40相啮合的工作空间。其中,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之间可以预留有合适的间隙,以避免和内齿圈、多个从动齿轮的转动相干涉。以此方式,通过多个从动齿轮40和内齿圈的相对两端面设置的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固定为一个整体,不仅能够防止该从动齿轮40从轴向脱离与内齿圈的啮合,而且还能够抵挡来自伸缩件1的作用力,避免该作用力直接作用到多个从动齿轮和齿圈上,提高齿轮和齿圈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更换和维修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之间的从动齿轮40,该第一固定板421通过紧固件424连接到第二固定板422上。即,该第一固定板421经由紧固件424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二固定板422上,从而能够便于更换和维修该位于工作空间中的多个从动齿轮40。

进一步地,为使得伸缩件1和调整结构4的接触面为平面,从而保证调整结构4平稳而有效地推动该伸缩件1在螺纹杆上的移动,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固定板421位于伸缩件1和第二固定板422之间,第一固定板421上设置有朝向第二固定板422凸出并形成有螺纹盲孔4230的连接凸块423,多个从动齿轮40环绕该连接凸块423设置,并与该连接凸块423间隔设置,紧固螺栓穿过第二固定板422并螺纹连接到连接凸块423的螺纹盲孔4230中。即,通过将第一固定板421直接和伸缩件1相接触,能够利于该调整结构4平稳地推动该伸缩件1运动,另外,经由形成有螺纹盲孔4230的连接凸块423,有效地将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牢靠地固定为一个整体。

为了避免保持架干涉内齿圈的转动,同时使得保持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均形成为直径相同的圆形夹板,并且圆形夹板的直径和内齿圈的外环面所对应的直径相同,该第一固定板421、第二固定板422和该内齿圈的轴线重合。以此方式,在保证保持架具有可靠的受力性能的前提下,还可以保证整个调整结构4的各个零部件紧凑组装,减少调整结构4的占用空间,并且内齿圈、第一固定板421和第二固定板422同轴布设,且内齿圈的外环面和圆形夹板的直径相同,可以为使用者操作操作部410提供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避免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影响到使用者转动内齿圈。

上面介绍了本公开提供的固定装置的承托架2和调整结构4的具体结构,下面将在介绍推进装置的同时阐述该固定装置的定位结构3的具体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提供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推进装置可以包括上述用于伸缩件的固定装置、伸缩件1和待推进物5,为了便于伸缩件1能够快速与待推进物相对齐,进而提高伸缩件推动待推进物的工作效率,该推进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待推进物的支撑结构,并且支撑结构和定位结构相配合以使得伸缩件的伸缩方向和待推进物相对齐。

进一步地,当该待推进物5形成为上述杆状结构时,该支撑结构6和定位结构3相配合以使得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和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对齐。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该定位结构3可以包括由第一侧板31、第三侧板33和第二侧板32顺次相连以围成开口背离伸缩件1的U形卡头30,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上分别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定位卡槽300,第三侧板33上形成有开口朝下的避让开槽330,以使得穿过避让开槽330的杆状结构能够与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相对齐,并且第三侧板33固定到承托架2上。

相对应地,该支撑结构6可以包括经由杆状结构垂直穿过的立柱61,以及设置在立柱61的相对两侧的定位卡块62,U形卡头30夹持在立柱61上,定位卡槽300卡持于相对应的定位卡块62上。

其中,该立柱61可以形成为空心方钢,或者可以形成为由一对U形槽钢拼接而成的方钢结构。由于杆状结构需要穿过立柱61上的通孔,为了避免受到推动力的杆状结构压迫该通孔致使该通孔变形,如图1和图2所示,该立柱的位于其通孔的相对两端面上还可以分别设置加强板,以提高立柱通孔处的局部结构强度。

其中,该定位卡块62可以以螺纹连接或焊接到立柱61上,以保证固定装置和支撑结构6相互垂直设置。

这样,将固定装置的定位结构3安装到支撑结构6上时,可以将U形卡头30朝向立柱61从上至下放置,使得该U形卡头30夹持于立柱61上,同时该U形卡头30的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上的定位卡槽300分别卡止于相对应的定位卡块62上,从而实现承托架2快速地而准确地悬挂到支撑结构6上,进而保证穿过立柱61的杆状结构能够与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相对齐。

进一步地,为保证杆状结构和伸缩件1之间定位的精准性,同时方便加工,简化推进装置的结构,该第一侧板31平行于第二侧板32并垂直于第三侧板33,并且第三侧板33垂直于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定位卡槽300具有相互平行且沿竖直延伸的一对第一卡槽壁301以及位于该一对第一卡槽壁301之间的第二卡槽壁302,并且第二卡槽壁302和每个第一卡槽壁301相互垂直。

相配合地,立柱61的横截面可以形成为矩形结构,以使得立柱61的三个侧壁分别贴合U形卡头30,定位卡块62形成为贴合于立柱61的侧壁上的矩形卡块,该矩形卡块的三个侧面分别贴合一对第一卡槽壁301和第二卡槽壁302。即,经过U形卡头30的各个侧板夹持并服贴到立柱61的相应侧壁上,使得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立柱61,然后经由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上的定位卡槽300卡持于矩形卡块上,最终保证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和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重合。

在本公开提供的各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适应形成为杆状结构的待推进物的避让,如图2和图3所示,避让开槽330可以形成为由半圆弧段331和位于该半圆弧段331的下方的直线段332构造成的拱形结构。以此方式,该杆状结构可以首先经由拱形结构的敞口进入并容纳于半圆弧段331中。

进一步地,为保证定位结构3和支撑结构6连接的可靠性,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结构3还可以包括与第三侧板33相互平行并固定到承托架2上的辅助加强板34,在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上辅助加强板34位于伸缩件1和第三侧板33之间,辅助加强板34的结构和第三侧板33的结构相同。换言之,该辅助加强板34也可以包括上述形成为拱形结构的避让开槽330,并且该辅助加强板34和第三侧板33均可以通过例如螺母拧紧到该多根螺纹杆上。

在本公开提供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待推进物推动到预定位置后为了便于将待推进物5锁紧在支撑结构6上,待推进物可以形成为螺纹推杆,螺纹推杆通过螺纹配合拧紧于支撑结构6上。即,当螺纹推杆推进到位后,通过预设套设于螺纹推杆上的螺母拧紧于支撑结构6上,具体地,该套设于螺纹推杆上的螺母可以拧紧于支撑结构6的立柱61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提供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增加伸缩件1和螺纹推杆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伸缩件1提供的推动力平稳而均匀地传递到螺纹推杆上,如图1至图3所示,推进装置还可以包括经由承托架2承托的圆形推板7,圆形推板7的板面和伸缩件1的伸缩方向相垂直,并且在承托架2的长度方向上圆形推板7位于伸缩件1和定位结构3之间,以使得伸缩件1经由圆形推板7推动螺纹推杆。即,通过设置该圆形推板7增大了伸缩件1的伸缩端和螺纹推杆的接触面积,保证伸缩件1提供的动力平稳均匀传递到螺纹推杆上。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圆形推板7还可以由其他合适形状的推板结构代替,如该推板结构可以形成为正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

其中,该圆形推板7可以例如以螺纹方式或焊接方式装配到伸缩件1的伸缩杆或者螺纹推杆上,为节省装配组装工序,该圆形推板7可以不与伸缩件或螺纹推杆组装,直接由承托架2限定在螺纹推杆和伸缩件之间。

为了便于螺纹推杆安全地推动例如玻璃基板生产用窑炉上设置的电极砖等残留有电荷的带电体,如图1和图2所示,螺纹推杆用于在伸缩件1的推动下推进带电体8,螺纹推杆的远离伸缩件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将螺纹推杆与带电体8隔断的绝缘体9。即,通过绝缘体9使得整个推进装置绝缘于带电体8,以保护操作人员和推进装置。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螺纹推杆平稳而均匀地推动例如电极砖等带电体,推进装置可以具有螺纹推杆相互平行布设的四个,四个推进装置的绝缘体9经由大致形成为矩形的推动平板80抵顶到带电体8上,并且四个推进装置的绝缘体9分别抵顶并贴合于推动平板80的四个角部。即,通过设置推动平板80增大了四个推进装置和带电体8的接触面积,利于推进装置的提供的动力平稳传递给带电体。另外,该四个推进装置的螺纹推杆经由绝缘体9分别抵顶到推动平板80的四个角部,进一步地保证了作为四个推进装置提供的总动力均匀分配到带电体上。

其中,该绝缘体9例如可以由耐高温的绝缘陶瓷制成。另外,为了避免该绝缘体9从推动平板80和螺纹推杆之间掉落,该推动平板80上可以形成有开口朝向该绝缘体9的第一沉槽,绝缘体9上可以形成有开口朝向该螺纹推杆的第二沉槽,这样,通过将绝缘体9嵌设在该第一沉槽中,该螺纹推杆嵌设在该第二沉槽中,可以有效避免该绝缘体的滑落,提高推进装置的推进效率。

其中,该大致形成为矩形的推动平板可以包括相对地面固定且与推动平板80平行设置的口字形框架60,固定于该口字形框架60上的位于伸缩件1一侧的一对相互平行的U形把手600,并且每个U形把手600的中间段沿竖直延伸以分别用于固定两个螺纹推杆。即,该四个推进装置共用形成为口字形框架的基座,并且只需要两个U形把手600即可完成组装,使得推进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节约了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具体地,该支撑结构6的每个U形把手的中间段可以作为上述立柱61,该U形把手600还可以包括分别连接到口字形框架60上的一对水平段。

其中,该口字形框架60可以极大地增大整个支撑结构6的结构强度,进而增强该U形把手600的中间段的受力性能,避免该中间段在受到螺纹推杆的作用力后产生倾斜或变形。该口字形框架60可以同时固定到支撑如电极砖的带电体的窑炉炉壁和地面上,该口字形框架60还可以只固定到地面上,与该窑炉炉壁没有装配关系。

在组装该推进装置时,可以首先进行该调整结构4的组装,具体地,在第一固定板421上放置该内齿圈和多个从动齿轮40,使得多个从动齿轮40均与内齿圈相啮合,然后分别将多根螺纹杆一一对应地穿过该第一固定板421上的通孔,并一一对应地拧入到多个从动齿轮40的螺纹孔中,即,每根螺纹杆穿过第一固定板421上的一个通孔,并且对应地拧入到与该通孔沿轴向连通的从动齿轮40的螺纹孔中,随后将第二固定板422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到第一固定板421上,实现调整结构4和多个螺纹杆的组装。

其次将依次将伸缩件1、圆形推板7放置于多根螺纹杆构造而成的内部空间中,随后进行该定位结构3的组装,即将多根螺纹杆的与调整结构4相反的一端分别穿过例如辅助加强板34和第三侧板33上的通孔,并且每根螺纹杆分别通过两个螺母拧紧于辅助加强板34和第三侧板33上,如图3所示,即可将定位结构3通过多根螺纹杆与调整结构4连接成一体,并将伸缩件1和圆形推板7限制在多个螺纹杆、调整结构4和定位结构3围成的内部空间中。

随后将组装有伸缩件的固定装置挂装到支撑结构6上,具体地,首先将螺纹推杆的一端穿过该立柱61并抵顶到绝缘体9上,并使得绝缘体9抵顶于推动平板80的相对应的角部,然后安装上述介绍的方法将定位结构3的U形卡头30卡接到立柱61上,即可完成该推进装置的组装。使用时,当伸缩件1将螺纹推杆推动例如电极砖的带电体到达预设位置后,可以通过套设于螺纹推杆上的螺母拧紧到立柱61的通孔端面上,具体地,为方便操作,该通孔端面可以是靠近带电体一侧的孔端面上。

如上所述,该伸缩件1可以为液压缸,为便于根据如电极砖的推进状态控制该液压缸的推动力度,保证电极砖以平行于窑炉炉壁的状态平稳前进,如图1所示,液压缸的进油管道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油量大小的流量调节阀。具体地,该流量调节阀可以为电动流量调节阀,该电动流量调节阀可以允许电力控制或操作人员手动控制。例如,该电动流量调节阀可以为T966Y电动多级节流调节阀。

为了便于实时监测该伸缩件1的推动力大小,从而避免因伸缩件1的推动力过大而损害电极砖等带电体及推进装置,伸缩件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伸缩件的推进压力的压力传感器。这样,当伸缩件1达到自身的最大安全阈值时,例如电极砖内侧的玻璃液阻力过大,致使伸缩件1无法继续推动该电极砖前进,此时可以人工或自动控制该推进装置停止作业,防止损坏电极砖及推进装置。

为便于自动控制该推进装置推进例如电极砖等带电体,实现安全而高效地推进作业,如图1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推进系统,该推进系统可以包括上文详细介绍的推进装置,其中伸缩件为液压缸;压力检测装置,该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液压缸的推进压力;流量调节装置100,该流量调节装置100用于调节液压缸的进油管道的进油量大小;控制装置200,分别与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调节装置100相连,用于根据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信号控制流量调节装置100的动作。

具体地,100流量调节装置可以为上述的电动流量调节阀,压力检测装置可以为上述的压力传感器,该控制装置200可以为设置在电控箱3内的PLC控制器。

为了保证安全而高效地自动地平稳推动该例如电极砖的带电体,以上述四个推进装置同时推动电极砖的四个角部为例来说明该推进系统的控制过程。

一般而言,电极砖的四个角部受到的玻璃液阻力大小相同,此时控制装置200控制每个推进装置的流量调节装置的进油量相同,如控制该电动流量调节阀的开口大小相同,以保证该四个推进装置在电极砖的四个角部施加均匀的推力,从而使得电极砖的四个角部的推进速度相同,即电极砖能够以平行于窑炉炉壁的状态平稳地朝向窑炉内侧移动。

当推动电极砖的某个角部的推进装置上的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数值大于其他的三个推进装置上的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数值时,表明该电极砖的某个角部的玻璃液阻力变大,此时,控制装置200可以控制该压力数值较大的推进装置的流量调节装置的进油量变大,和/或者,控制装置200可以控制该压力数值较小的其他三个推进装置的流量调节装置的进油量变小,以使得电极砖的四个角部的推进速度保持相同,即电极砖平稳朝向窑炉内侧移动。

当推动电极砖的某个角部的推进装置上的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压力数值超过了安全阈值时,为保护整个推动系统和电极砖的安全,该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所有的推进装置停止推进作业。更进一步地,为了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该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控制装置相连的报警装置,当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数值超过安全阈值时,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该报警装置报警,以迅速提醒工作人员。例如,该报警装置可以设置在电控箱上的报警灯,通过控制报警灯发光以提示操作人员。

当推动电极砖的某个角部的推进装置上的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数值在安全阈值范围内,但明显大于其他的三个推进装置上的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数值时,即推进装置之间的压力数值差超过特定数值时,此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该四个推进装置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轮流推动电极砖,具体地,该控制装置按照特定的顺序逐一控制各个推进装置的流量调节装置开启和关闭,其中每个流量调节装置开启相同的时间例如为5至10秒,控制上一个推进装置的流量调节装置开启预定时间后,控制该推进装置的流量调节装置关闭并同时开启下一个推进装置的流量调节装置开启,如此轮流循环。由于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模拟人工的操作,增加了安全性,缩短了工作时间和工作量。

在本公开提供的推进系统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包括电动泵站,以及运载该电动泵站和上述电控箱的运载小车,该运载小车上还可以设置工具放置柜,用于存放处于非工作状态的固定装置、伸缩件和圆形推板等,该运载小车的底部可以设置滚轮,以便于运载小车移动到需要推进的带电体附近。

其中,电动泵站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液压油的油箱,与该油箱相连的电动油泵,驱动该电动油泵工作的电动机,以及连接在电动油泵的多个伸缩件之间的油路,该油路可以包括主管路,从该主管路上分出的多个支路,每个支路例如与液压缸的缸体相连通,每个支路上可以设置上述流量调节装置。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输出流量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进入到主管路的总油量,该电动油泵可以采用变量泵。

其中,为便于手动控制该流量调节装置,该电控箱上还可以设置显示屏,以显示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从而便于人工根据该压力数值调整该流量调节装置的进油量大小,或者关闭该流量调节装置。

由于在进行电极砖推进作业之前,需对电极砖和窑炉炉壁之间缝隙进行升温,以使得该缝隙里存留的固态的玻璃膏逐渐软化,利于电极砖的推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保温棉包裹电极砖裸露于该窑炉炉壁外部的边缘,以使得电极砖的边缘升温。在电极砖推进过程中,为防止保温棉被携带入该缝隙中,需要将保温棉拿走,这样,该缝隙中软化的玻璃膏逐渐变硬,会使得电极砖和窑炉炉壁粘连为一体,增大推动阻力。为此,本公开提供的可以自动控制的推进系统可以行之有效地解决例如电极砖等带电体在推进作业中的玻璃膏产生阻碍的问题,通过多个推进装置同时推进或者按照特定顺序轮流推进,将电极砖快速而安全地推送到位,并且操作简单易行,只需要1至2名操作人员,节省了大量人力,并避免了工人贴近窑炉炉壁外围进行高温工作,具有极大的推广适用性和经济便利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