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孔氧化镍微球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02985发布日期:2018-09-11 17:59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孔氧化镍微球的制备。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已在光学、电子学、催化剂、磁性材料及超导等领域呈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氧化镍在催化、磁性、气体传感以及超级电容器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纳米氧化镍半导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很大程度决定于其形貌及结构,主要原因为材料的形貌、结构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比表面积、活性位点数、及电子传输和传质能力。研究表明,由低维纳米结构(如零维纳米粒子、一维纳米线、纳米棒等)通过一定方式生长、自组装成具有特殊形貌的三维甚至更高维复杂结构的纳米材料,能克服低维结构材料易团聚等劣势,极大程度提高其性能。为了获得特殊性能的纳米氧化镍半导体材料,许多研究通过不同制备方式,改变制备条件以控制产物的形貌结构,提升其电化学性能。其中溶剂热法是制备特殊形貌结构纳米氧化物材料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介孔氧化镍微球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将溶剂热法与热处理相结合,通过制备工艺的优化成功制备出一种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以乙二醇为溶剂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镍溶液,之后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磁力搅拌3-5h使其混合均匀。之后逐滴加入一定浓度醋酸钠的乙二醇溶液,搅拌1-3h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蓝绿色澄清溶液;

(2)将上述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160-200℃反应2-6h,冷却至室温后并用水和乙醇离心分离洗涤3-5次,再于真空烘箱中60℃干燥6-12h,得到浅绿色粉末,即为氢氧化镍微球;

(3)将步骤(2)所述氢氧化镍微球在马弗炉中200-400℃煅烧5-9h,得到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

其中,氯化镍溶液浓度为0.05-0.2mol/l,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的浓度为2-6g/l,醋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4-0.8mol/l,醋酸钠溶液与氯化镍溶液的体积比为0.1:1-0.3:1。其中,所用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400-2000g/mol。

介孔氧化镍微球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并采用三电极体系检测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性能,工作电极为介孔氧化镍微球修饰的玻碳电极,对电极及参比电极分别为铂丝和饱和甘汞电极,并以含一定浓度过氧化氢的0.1mkoh溶液为电解液。

本发明介孔氧化镍微球的制备,与之前文献报道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反应体系简单,制备条件简单易行。

(2)本发明制备的介孔氧化镍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微/介孔结合的特征。(比表面积为113.6m2·g-1),孔体积0.22cm3·g-1)。

(3)本发明制备的介孔氧化镍微球用于过氧化氢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等优点(灵敏度达到236.7μa·mm-1·cm-2,可排除尿酸(ua),半胱氨酸(l-cys),抗坏血酸(aa)等干扰。同时制备5根工作电极用于过氧化氢,响应电流标准偏差为4.2~6.8%,4℃条件下保存四周,衰减只有3.9~6.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验制备的介孔氧化镍微球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本实验制备的介孔氧化镍微球的透射电镜图;

图3为本实验制备的介孔氧化镍微球(nio-mns)及对照组的孔径分布图;

图4为本实验制备的介孔氧化镍微球用于检测过氧化氢时过氧化氢浓度与响应电流的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以乙二醇为溶剂配制0.1m氯化镍溶液60ml,之后加入0.06g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1000,磁力搅拌5h使其混合均匀。之后加入4ml0.2m醋酸钠,搅拌2h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蓝绿色澄清溶液;

(2)将上述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180℃反应3h,冷却至室温后并用乙醇和水离心分离洗涤3次,再于真空烘箱中60℃干燥12h,得到浅绿色粉末,即为氢氧化镍微球;

(3)将步骤(2)所述氢氧化镍微球在马弗炉中300℃煅烧7h,得到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

实施例2

(1)以乙二醇为溶剂配制0.15m的氯化镍溶液60ml,之后加入0.12g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1000,磁力搅拌4h使其混合均匀。之后逐滴加入8ml0.2m醋酸钠的乙二醇溶液,搅拌2h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蓝绿色澄清溶液;

(2)将上述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200℃反应6h,冷却至室温后乙醇与水离心分离洗涤3次,再于真空烘箱中60℃干燥8h,得到浅绿色粉末,即为氢氧化镍微球;

(3)将步骤(2)所述氢氧化镍微球在马弗炉中300℃煅烧5h,得到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

实施例3

(1)以乙二醇为溶剂配制0.2m氯化镍溶液60ml,之后加入0.18g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2000,磁力搅拌5h使其混合均匀。之后逐滴加入18ml0.3m醋酸钠的乙二醇溶液,搅拌2h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蓝绿色澄清溶液;

(2)将上述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160℃反应5h,冷却至室温后并用乙醇和水离心分离洗涤5次,再于真空烘箱中60℃干燥12h,得到浅绿色粉末,即为氢氧化镍微球;

(3)将步骤(2)所述氢氧化镍微球在马弗炉中300℃煅烧9h,得到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

实施例4

(1)以乙二醇为溶剂配制0.1m氯化镍溶液60ml,之后加入0.18g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磁力搅拌3h使其混合均匀。之后逐滴加入10ml0.4m醋酸钠的乙二醇溶液,搅拌3h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蓝绿色澄清溶液;

(2)将上述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200℃反应2h,冷却至室温后并用乙醇和水离心分离洗涤5次,再于真空烘箱中60℃干燥6h,得到浅绿色粉末,即为氢氧化镍微球;

(3)将步骤(2)所述氢氧化镍微球在马弗炉中300℃煅烧9h,得到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

实施例5

(1)以乙二醇为溶剂配制0.1m氯化镍溶液60ml,之后加入0.18g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2000,磁力搅拌3h使其混合均匀。之后逐滴加入18ml0.2m醋酸钠的乙二醇溶液,搅拌2h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蓝绿色澄清溶液;

(2)将上述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160℃反应6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并用乙醇和水分离洗涤3次,再于真空烘箱中60℃干燥12h,得到浅绿色粉末,即为氢氧化镍微球;

(3)将步骤(2)所述氢氧化镍微球在马弗炉中300℃煅烧5h,得到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孔氧化镍微球的制备方法,并将其用于过氧化氢的检测。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氯化镍与醋酸钠为原料,将二者分别溶于乙二醇中,在氯化镍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之后将醋酸钠溶液以一定比例滴加入氯化镍溶液中,得到蓝绿色溶液;将将上述溶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并于160‑200℃反应2‑6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并用乙二醇洗涤3‑5次,再于真空烘箱中60℃干燥6‑12h,得到浅绿色粉末,即为氢氧化镍微球;将上述粉末在马弗炉中200‑400℃煅烧5‑9h,得到具有丰富介孔的氧化镍微球。该微球材料具有孔隙率高且介孔丰富的特点,将其用于过氧化氢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和重复性良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李琴;张小朋;高文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化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3.27
技术公布日:2018.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