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消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2160发布日期:2018-10-02 20:3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碳酸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石灰消化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钙分为轻质碳酸钙、活性碳酸钙及超细碳酸钙,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加工、造纸、塑料加工等专业领域。碳酸钙的生产工艺为:将石灰石等原料高温煅烧得到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再加水将石灰消化生成石灰乳(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再向石灰乳中通入二氧化碳、将石灰乳碳化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后将碳酸钙沉淀物脱水、干燥并粉碎得到成品碳酸钙。

目前,在石灰的消化过程中,普遍采用搅拌装置,即:将石灰投入搅拌腔内,并向搅拌腔内注水,然后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装置旋转。但是,由于石灰中混杂有过烧石灰、生烧石灰以及其他杂质,在消化过程中杂质留存在搅拌腔内,增加能源消耗,同时占用空间,延长了石灰的反应时间,降低消化效率。因此在生产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清理搅拌腔内的杂质,费时费力,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石灰消化装置,旨在解决石灰的消化过程中,需要人工清理搅拌腔内的杂质、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石灰消化装置,包括:

壳体,第一端设有进料口和注水口,且第二端设有出浆口和出渣口;所述出渣口高于所述出浆口;

筛网,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且第一端与所述进料口相连,第二端与所述出渣口相连,且所述筛网的腔体内用于盛放石灰;所述筛网的内侧壁上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筛网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夹角,且在所述筛网的轴线方向上呈螺旋状,用于推动石灰从所述筛网的第一端向所述筛网的第二端移动;

驱动机构,与所述筛网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筛网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和

杂质收集机构,与所述出渣口相连,且用于收集所述筛网的第二端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杂质收集机构包括:

滑板,第一端穿过所述出渣口与所述筛网的腔体连通,且用于接收从所述推板上滑落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倾斜设置,且顶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杂质收集机构还包括:

传送带,第一端与所述滑板的底端间隙设置,且第二端用于连接废料箱。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轴,贯穿于所述筛网的腔体,且两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和

多个连杆;每个所述连杆均位于所述筛网的腔体内,且第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筛网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转轴的驱动下带动所述筛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

减速器,与所述转轴相连;和

搅拌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相连,用于通过所述减速器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进一步的,石灰消化装置还包括:

进料管,第一端穿过所述进料口延伸入所述筛网的腔体内,且第二端用于连接进料斗;

螺杆,位于所述进料管的腔体内,且两端与所述进料管转动连接,用于推动石灰沿所述进料管移动;和

进料电机,与所述螺杆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进一步的,石灰消化装置还包括:

排气管,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腔体相贯通,且用于排出所述壳体内的废气;和

水箱,与所述排气管的第二端相连,用于净化废气。

进一步的,石灰消化装置还包括:

回水管,第一端与所述水箱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腔体相贯通,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排入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倾斜设置,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高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排废口通断的阀门和用于收集沉淀物的集料箱;所述集料箱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筛网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刮板;每个所述刮板均为柔性材料板,且用于清扫所述壳体底部的沉淀物。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石灰从进料口投放到筛网的腔体内,水从注水口流入壳体。筛网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壳体转动,从而使石灰与水充分搅拌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浆液状的石灰乳。石灰乳从筛孔中渗出,并沿出浆口排入下游工序中。

筛网的内侧壁上设置推板,推板与筛网的内侧壁之间呈一定夹角,并且在筛网的轴线上,推板呈螺旋状,当筛网转动时,推板将石灰从进料口所在的一端推向出渣口所在的一端,翻转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石灰乳,并渗过筛孔最终从出浆口流出,未能反应的杂质、过烧石灰块以及生烧石灰块留存在筛网内,并在推板的作用下移动到出渣口。杂质收集机构与出渣口相连,收集堆积到筛网一端的杂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石灰消化装置能够自动将筛网内留存的杂质排出,减轻筛网的负重,从而降低驱动机构的能源消耗,同时释放筛网内部的空间,从而增大石灰与水的接触面积,延长石灰与水的反应时间,提高消化效率。该装置能够持续生产,节省停机且人工清理杂质的时间,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消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消化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筛网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料管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注水口,12-出浆口,20-筛网,21-推板,22-刮板,31-滑板,32-传送带,41-转轴,42-连杆,43-减速器,44-搅拌电机,51-进料管,52-螺杆,53-进料电机,61-排气管,62-水箱,63-回水管,71-阀门,72-集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灰消化装置,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石灰消化装置包括壳体10、筛网20、驱动机构和杂质收集机构。壳体10的第一端设有进料口和注水口11,且第二端设有出浆口12和出渣口。所述出渣口高于出浆口12。筛网20位于壳体10的腔体内,且第一端与所述进料口相连,第二端与所述出渣口相连,且筛网20的腔体内用于盛放石灰。筛网20的内侧壁上设有推板21。推板21与筛网20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夹角,且在筛网20的轴线方向上,推板21呈螺旋状,用于推动石灰从筛网20的第一端向筛网20的第二端移动。驱动机构与筛网20相连,且用于驱动筛网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杂质收集机构与所述出渣口相连,且用于收集筛网20的第二端的杂质。

石灰从进料口投放到筛网20的腔体内,水从注水口11流入壳体10。筛网20位于壳体10的腔体内,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从而使石灰与水充分搅拌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浆液状的石灰乳。石灰乳从筛孔中渗出,并沿出浆口12排入下游工序中。

筛网20的内侧壁上设置推板21,推板21与筛网20的内侧壁之间呈一定夹角,并且在筛网20的轴线上,推板21呈螺旋状,当筛网20转动时,推板21将石灰从进料口所在的一端推向出渣口所在的一端,翻转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石灰乳,并渗过筛孔最终从出浆口12流出,未能反应的杂质、过烧石灰块以及生烧石灰块留存在筛网20内,并在推板21的作用下移动到出渣口。杂质收集机构与出渣口相连,收集堆积到筛网20一端的杂质。

具体的,壳体10和筛网20均为圆筒状,且同轴设置,轴线沿水平方向。在沿轴线的方向上,壳体10的两端均设有端板,且端板与壳体10呈一体结构。在竖直方向上,注水口11位于壳体10的顶端。在沿轴线的方向上,进料口位于壳体10的第一端的端板上,出渣口位于壳体10的第二端的端板上。具体的,推板21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当推板21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个推板21与筛网20的内侧壁之间呈一定夹角,且在筛网20的轴线方向上,各个推板21呈螺旋状排列。每个推板21与筛网20的内侧壁的夹角为20度至60度。优选的,每个推板21与筛网20的内侧壁的夹角为45度。

具体的,在竖直方向上,出浆口12位于壳体10的中部。因此,壳体10内的积水具有一定的深度,便于延长石灰和水的反应时间,提高消化效率。在竖直方向上,出渣口位于出浆口12的上方,避免石灰乳从出渣口处溢出。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杂质收集机构包括滑板31。滑板3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出渣口与筛网20的腔体连通,且用于接收从推板21上滑落的杂质。

各个推板21在转动时,带动杂质随之旋转,当推板21转动至滑板31的上方时,位于推板31上的杂质滑落,掉入滑板31内。具体的,滑板31与靠近出渣口的推板21之间间隙设置,因此,当推板21随筛网20转动时,滑板31与推板21之间不会发生碰撞。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滑板31倾斜设置,且顶端与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杂质收集机构还包括传送带32。传送带32的第一端与滑板31的底端间隙设置,且第二端用于连接废料箱。

在竖直方向上,滑板31倾斜设置,顶端穿过出渣口延伸入筛网20的腔体内,底端与传动带32间隙设置。当杂质掉入滑板31的顶端后,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传动带32上,再随传送带32传递到废料箱中。本实施例中,杂质自动收集到废料箱内,避免人工搬运,省时省力。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41和多个连杆42。转轴41贯穿于筛网20的腔体,且两端与壳体10转动连接。每个连杆42均位于筛网20的腔体内,且第一端与转轴41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筛网2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用于在转轴41的驱动下带动筛网20转动。

具体的,转轴41与筛网20同轴设置。转轴41穿过壳体10的端板,贯穿设置于筛网20的腔体内,且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0的端板相连。具体的,在沿轴线的方向上,筛网20的两端为开口,且开口直径与筛网20的直径一致。

每个连杆42均位于筛网20的腔体内,且一端与转轴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筛网20固定连接。各个连杆42绕转轴41呈放射状分布。转轴41转动时,通过各个连杆42带动筛网20旋转。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减速器43和搅拌电机44。减速器43与转轴41相连。搅拌电机44与减速器43相连,用于通过减速器43驱动转轴41转动。优选的,搅拌电机44可以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与减速器43相连,也可以通过链轮和链条与减速器43相连。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5所示,石灰消化装置还包括进料管51、螺杆52和进料电机53。进料管5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进料口延伸入筛网20的腔体内,且第二端用于连接进料斗。螺杆52位于进料管51的腔体内,且两端与进料管51转动连接,用于推动石灰沿进料管51移动。进料电机53与螺杆52相连,且用于驱动螺杆52转动。

通过进料管51和螺杆52进料,能够控制进料速度,使石灰均匀、平稳的进入壳体10内。通过调节进料电机53的转速,从而调节螺杆52的转动速度,最终实现进料速度的调节。另外,石灰和水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蒸汽和粉尘,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料管51和螺杆52进料,还可以防止壳体10内的蒸汽和粉尘沿进料口倒灌,避免污染环境,同时避免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2所示,石灰消化装置还包括排气管61和水箱62。排气管61的第一端与壳体10的腔体相贯通,且用于排出壳体10内的废气。水箱62与排气管61的第二端相连,用于净化废气。

石灰和水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蒸汽和粉尘,高温蒸汽和粉尘沿排气管61排出壳体10,并进入水箱62。蒸汽遇到水后,凝结成液态,粉尘沉降到水中,从而实现对高温蒸汽和粉尘的净化,保护环境,同时降低壳体10的压力,减小压力容器的安全风险。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石灰消化装置还包括回水管63。回水管63的第一端与水箱62相连,且第二端与壳体10的腔体相贯通,用于将水箱62内的水排入壳体10内。

通过回水管63将水箱62内的水通入壳体10内,进行二次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水中混合的石灰乳返回壳体10内,提高原料利用率。另外,高温蒸汽使水箱62内的水升温,温水流入壳体10内,可以提高石灰和水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壳体10倾斜设置,且壳体10的第一端高于壳体10的第二端,从而利于石灰从进料口所在的一端移动至出渣口所在的一端,也利于石灰乳从进料口所在的一端流向出浆口12所在的一端。

石灰与水反应后,部分粒径小于筛孔孔径的杂质随石灰乳穿过筛网,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第二端设置排废口。所述排废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排废口通断的阀门71和用于收集沉淀物的集料箱72。集料箱72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石灰乳中混杂的细小颗粒,沉淀到壳体10的底部,并随流体堆积到排废口处。当阀门71打开时,沉淀物累积在集料箱72内;当阀门71关闭后,将集料箱72从壳体10上拆卸下来,即可倒出集料箱72中的沉淀物。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筛网20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刮板22。每个刮板22均为柔性材料板,且用于清扫壳体10底部的沉淀物。优选的,每个刮板22为扫帚状,当筛网20转动时,刮板22清扫壳体10底部的沉淀物,使沉淀物沿流体流向排废口,从而便于清理石灰乳内的杂质。

本方案中的石灰消化装置能够自动将筛网内留存的杂质排出,减轻筛网的负重,从而降低驱动机构的能源消耗,同时释放筛网内部的空间,从而增大石灰与水的接触面积,延长石灰与水的反应时间,提高消化效率。该装置能够持续生产,节省停机且人工清理杂质的时间,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