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熔窑挂钩砖整体更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46220发布日期:2019-04-17 05:3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熔窑挂钩砖整体更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熔窑结构设计及维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玻璃熔窑挂钩砖整体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浮法玻璃生产线熔窑挂钩砖置于立柱托铁板上,其上方为熔窑胸墙砖,挂钩砖具有承重作用,当熔窑温度大幅变化或烤窑、放水期间会造成挂钩砖钩头部位断裂,随着池壁侵蚀加剧,会造成断裂的钩头掉落入窑,此时火焰将直接烧到托铁板,严重影响熔窑结构安全,需要进行更换,从而延长熔窑使用寿命。但是azs挂钩砖材质致密,冷态下不易破损拆除,熔窑设计时胸墙砖通常与挂钩砖对缝,单独更换挂钩砖必须保证胸墙砖的承重,存在极大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玻璃熔窑挂钩砖整体更换方法,在挂钩砖更换时,保证胸墙砖的承重,降低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熔窑挂钩砖整体更换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去掉旧挂钩砖的钩头所在区域;

步骤2):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的一部分区域钻多个贯穿孔,取出旧挂钩砖的其中一部分;

步骤3):将新挂钩砖填补到旧挂钩砖的空缺区域;

步骤4):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的剩余部分钻多个贯穿孔,取出旧挂钩砖的剩余部分;

步骤5):将新挂钩砖填补到剩余空缺区域。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先使用钻孔装置沿纵向对旧挂钩砖钻多个贯穿孔,然后使用钻孔装置沿横向对旧挂钩砖钻多个贯穿孔;每相邻两个贯穿孔之间彼此连通;

所述步骤4)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的剩余部分沿横向对旧挂钩砖钻多个贯穿孔,每相邻两个贯穿孔之间彼此连通。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沿纵向分布的贯穿孔将旧挂钩砖均分为左右两半,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将其中一半旧挂钩砖均分为上下两半;

所述步骤4)中,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将另一半旧挂钩砖均分为上下两半。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先使用钻孔装置沿横向对旧挂钩砖钻多个贯穿孔,然后使用钻孔装置沿纵向对旧挂钩砖钻多个贯穿孔;每相邻两个贯穿孔之间彼此连通;

所述步骤4)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的剩余部分沿横向对旧挂钩砖钻多个贯穿孔,每相邻两个贯穿孔之间彼此连通。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将旧挂钩砖的其中一半均分为上下两半,沿纵向分布的贯穿孔将整个旧挂钩砖均分为左右两半;

所述步骤4)中,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将另一半旧挂钩砖均分为上下两半。

优选地,所述钻孔装置采用水钻打孔的方式进行钻孔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使得在挂钩砖更换时,保证了胸墙砖的承重,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其更换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解决了熔窑挂钩砖冷态整体更换的难题,延长了熔窑使用寿命,节省了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玻璃熔窑挂钩砖整体更换方法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旧挂钩砖去掉钩头后的的主视和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旧挂钩砖其中一部分区域钻孔后的主视和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旧挂钩砖另一部分区域钻孔及填补新挂钩砖后的主视和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新挂钩砖填补后的主视和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旧挂钩砖1、钩头1.1、贯穿孔2、新挂钩砖3、托铁板4、胸墙砖5、池壁砖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玻璃熔窑挂钩砖整体更换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去掉旧挂钩砖1的钩头1.1所在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在整体更换挂钩砖时,大多数旧挂钩砖1的钩头1.1由于熔窑温度大幅变化或烤窑、放水期间会造成断裂现象,很容易便可以取出,如果断裂现象不明显,可以直接敲击去除钩头1.1。

步骤2):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1的一部分区域钻多个贯穿孔2,取出旧挂钩砖1的其中一部分;

步骤3):将新挂钩砖3填补到旧挂钩砖1的空缺区域;

步骤4):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钻多个贯穿孔2,取出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

步骤5):将新挂钩砖3填补到剩余空缺区域。

优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采取这种方案,所述步骤2)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先使用钻孔装置沿纵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然后使用钻孔装置沿横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每相邻两个贯穿孔2之间彼此连通;沿纵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旧挂钩砖1均分为左右两半,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其中一半旧挂钩砖1均分为上下两半;在钻孔过程中,每相邻两个贯穿孔2之间彼此连通,这样沿纵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后可以确保将旧挂钩砖1分成两半,虽然旧挂钩砖1已经分成两半,但是由于这两半均承受胸墙砖5的重量,因此还是不容易取出其中的一半,这时就需要使用钻孔装置沿横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从而将其中一半旧挂钩砖1均分为上下两半,由于钻孔后上下两半会存在缝隙,这时旧挂钩砖1位于上方的那一小块会下移一段距离,这时便可以取下它,然后再取下旧挂钩砖1位于下方的那一小块即可。

所述步骤4)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沿横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每相邻两个贯穿孔2之间彼此连通;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另一半旧挂钩砖1均分为上下两半。在钻孔过程中,由于新挂钩砖3填补到原先的旧挂钩砖1空缺区域,所以便直接可对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沿横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同理由于钻孔后上下两半会存在缝隙,这时旧挂钩砖1位于上方的那一小块会下移一段距离,这时便可以取下它,然后再取下旧挂钩砖1位于下方的那一小块即可。

另外,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案,所述步骤2)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先使用钻孔装置沿横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然后使用钻孔装置沿纵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每相邻两个贯穿孔2之间彼此连通;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旧挂钩砖1的其中一半均分为上下两半,沿纵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整个旧挂钩砖1均分为左右两半;在钻孔过程中,通过使用钻孔装置沿纵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后,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旧挂钩砖1的其中一半均分为上下两半,钻孔后上下两半会存在缝隙,然后再使用钻孔装置沿纵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沿纵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整个旧挂钩砖1均分为左右两半,这时沿纵向分布的贯穿孔2和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2刚好交叉,这样便使得其中一半旧挂钩砖1的上半部分会下移一段距离,这时便可以取下它,然后再取下旧挂钩砖1位于下方的那一小块即可。

所述步骤4)中的钻孔过程包括以下过程: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沿横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每相邻两个贯穿孔2之间彼此连通,沿横向分布的贯穿孔2将另一半旧挂钩砖1均分为上下两半。在钻孔过程中,由于新挂钩砖3填补到原先的旧挂钩砖1空缺区域,所以便直接可对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沿横向对旧挂钩砖1钻多个贯穿孔2,同理由于钻孔后上下两半会存在缝隙,这时旧挂钩砖1位于上方的那一小块会下移一段距离,这时便可以取下它,然后再取下旧挂钩砖1位于下方的那一小块即可。

上述两种方案的不同点在于对旧挂钩砖1沿纵向钻贯穿孔2和沿横向钻贯穿孔2的先后顺序不同,第一种方案是对旧挂钩砖1先沿纵向钻贯穿孔2,再沿横向钻贯穿孔2,第二种方案是对旧挂钩砖1先沿横向钻贯穿孔2,再沿纵向钻贯穿孔2,两种方案起到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优选地,所述钻孔装置采用水钻打孔的方式进行钻孔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旧挂钩砖1底部原先是置于托铁板4顶部,托铁板4底部设于支撑立柱上(图中未画出),旧挂钩砖1顶部与胸墙砖5底部接触,并对胸墙砖5起到承重作用,旧挂钩砖1的钩头1.1部分则是架设在池壁砖6顶部;因此在更换旧挂钩砖1时必须保证胸墙砖5的承重;在更换时,先将旧挂钩砖1的钩头1.1去掉,然后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1的一部分区域钻多个贯穿孔2,由于保留了部分旧挂钩砖1,因此可以起到对胸墙砖5承重的作用,从而取出旧挂钩砖1的其中一部分,然后将新挂钩砖3填补到旧挂钩砖1的空缺区域,以上述第一种方案为例,新挂钩砖3的宽度尺寸为旧挂钩砖1的二分之一,这样才能刚好吻合,便于准确填补空缺区域,然后使用钻孔装置对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钻多个贯穿孔2,由于新挂钩砖3可以起到对胸墙砖5承重的作用,因此可以取出旧挂钩砖1的剩余部分;最后再将新挂钩砖3填补到剩余空缺区域即可。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