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高含泥量混凝土的抗泥剂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85659发布日期:2019-10-29 04:22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高含泥量混凝土的抗泥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材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目前是制备混凝土的必要外加剂,其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收缩小、强度高、保坍性好、无污染等特点,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突出问题,即混凝土中砂石含有的泥粉使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混凝土流动度差、坍落度损失大、强度降低。目前,随着国家对砂资源开采限制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含泥量较高的沙石,例如机制砂、建筑垃圾等已经渐渐用于混凝土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抗泥性能已经成为本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目前,提高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一方面从优化减水剂本身分子结构出发,调整减水剂的合成材料和方法,使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泥性;另一方面研发抗泥剂作为添加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使抗泥剂和粘土优先进行插层吸附,以减少高泥量对聚羧酸系减水剂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抗泥剂方面的报道。专利cn102775088a提出了一种阻泥型混凝土减水剂及制备方法,其方法是利用甲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酯化反应,再将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系单体、乙烯基阳离子单体等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得。专利cn102617811a提出了一种两性乙烯基聚合物混凝土抗泥剂的制备方法,其流程为通过将季铵盐型泥土稳定剂、无机钾盐、有机磷阻垢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使用。专利cn104177543b提出一种混凝土抗泥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具体过程是:以顺丁烯二酸酐、醇醚和磷酸(盐)为反应原料,顺丁烯二酸酐与醇醚发生酯化反应,与磷酸(盐)发生磷酰化或膦化反应,分别接枝聚合得到含羧钠基、酯基、醚基和膦基(磷酰基)的小分子共聚物。在相关的报道中,上述三种抗泥剂主要针对泥土为蒙脱土情况,并未提出对其他类型粘土具有良好的抗泥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高含泥量混凝土的抗泥剂制备方法,其中高含泥量指相对于集料质量含泥土量达到3%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为:合成具有高活性、短侧链的与聚羧酸减水剂侧链结构相似的抗泥剂,它能够优先吸附泥土颗粒,从而抑制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作用,但其本身不具备减水效果。

本发明混凝土抗泥剂的技术方案是:

1.制备该抗泥剂的原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含量的材料组分如下,全部原材料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3s-反式)-3-氨基-4-甲基-2-氧代-1-氮杂环丁烷磺酸:10~15%

丁醇:10~20%

丙醇:10~20%

氢氧化钠溶液:5~25%

氢氧化钠:5~15%

双氧水溶液:10~20%

水:30~35%

还原剂:0.1~0.5%

阻聚剂:0.5~1%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双氧水溶液浓度为25~35wt%;所述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30~40wt%。还原剂为硫酸钛或亚乙基脲,阻聚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异戊二烯中的一种或两种。

首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3s-反式)-3-氨基-4-甲基-2-氧代-1-氮杂环丁烷磺酸,反应时间控制在5~20min,反应温度为20~30℃,生成产物一;然后先将丁醇与丙醇按照形成混合溶液,将氧化还原体系投入溶液中,所述的氧化还原体系包括双氧水溶液和还原剂,使丁醇与丙醇聚合生成短链,在反应温度为70~100℃反应0.5~2h后添加阻聚剂阻止其生成长链,生成产物二;最后将产物一和产物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温度控制在50~70℃,时间为2~3h,生成抗泥剂。

2.制备该抗泥剂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在氢氧化钠碱溶液中添加(3s-反式)-3-氨基-4-甲基-2-氧代-1-氮杂环丁烷磺酸,使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苯环上羟基的氢原子被na+所取代生成产物一,反应时间控制在5~20min,反应温度为20~30℃;

第二步,在温度为70~100℃条件下,将丁醇与丙醇混合形成混合溶液,控制氧化还原体系作用时间使混合溶液相互取代,生成具有不同长度的侧链的产物二,其中需要添加阻聚剂阻止其生成长侧链;

第三步,在温度为50~70℃条件下,将两种产物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时间为2~3h,生成带短侧链的抗泥剂,冷却到室温后添加氢氧化钠或者水调节抗泥剂固含量。

进一步,丁醇与丙醇之间的质量比例为0.8~1.3。

进一步,氧化还原体系包括双氧水溶液和还原剂,将双氧水溶液和还原剂分别用单向膜包裹投入混合溶液中,经过0.5~2h后,将双氧水溶液和还原剂再从混合溶液中提取出来。

3.所制备该抗泥剂结构如下:

其中,m指na或者h;n’与n”=5~15,取整数;m’与m”=3或者4,分子量为750~1000;

该抗泥剂结构具有如下优异效果:(1)本发明所得抗泥剂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高的溶解能力,与不同类型减水剂均具有良好的相溶性;(2)本发明所得抗泥剂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原料低廉易得,产品环保无毒,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3)本发明所得抗泥剂对多种层状粘土(如高岭土、蒙脱土、伊利石等)均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抗含泥量高,同时该抗泥剂对不同的水泥、砂石、粉煤灰和矿粉等原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应用面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案例一

首先,按照重量份数在烧杯中添加10g浓度为35wt%氢氧化钠碱溶液,调节实验温度为25℃,向烧杯中添加10g(3s-反式)-3-氨基-4-甲基-2-氧代-1-氮杂环丁烷磺酸,使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苯环上羟基的氢原子被na+所取代生成产物一,反应时间为10min;同时,在温度为85℃条件下,将10g丁醇与10g丙醇形成混合溶液,之后控制单向膜分别包裹10g浓度为30wt%双氧水溶液和0.1g硫酸钛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混合溶液中作用2h后取出,使混合溶液相互取代生成不同长度的侧链,生成产物二,添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5g阻止其生成长链;其次,使上述两步所得物质温度达到60℃,将加热后两种产物在10g浓度为35wt%氢氧化钠碱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时间为2.5h;最后,将所产生的溶液冷却常温后加入氢氧化钠或者水,调节其固含量达到30%,制得抗泥剂a1。

实施案例二

首先,按照重量份数在烧杯中添加10g浓度为35wt%氢氧化钠碱溶液,调节实验温度为25℃,向烧杯中添加12g(3s-反式)-3-氨基-4-甲基-2-氧代-1-氮杂环丁烷磺酸,使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苯环上羟基的氢原子被na+所取代生成产物一,反应时间为15min;同时,在温度为90℃条件下,将15g丁醇与12g丙醇形成混合溶液,之后由单向膜分别包裹15g浓度为30wt%双氧水溶液和0.3g亚乙基脲所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混合溶液中作用1h后取出,使混合溶液相互取代生成不同长度的侧链,生成产物二,添加异戊二烯0.75g阻止其生成长链;其次,分别加热上述两步所得物质,使其温度达到60℃,将加热后两种产物在10g浓度为35wt%氢氧化钠碱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时间为2.5h;最后,将所产生的溶液冷却室温后加入氢氧化钠或者水,调节其固含量达到30%,制得抗泥剂a2。

实施案例三

首先,按照重量份数在烧杯中添加10g浓度为35wt%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实验温度为25℃,向烧杯中添加15g(3s-反式)-3-氨基-4-甲基-2-氧代-1-氮杂环丁烷磺酸,使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苯环上羟基的氢原子被na+所取代生成产物一,反应时间为15min;同时,在温度为90℃条件下,将17g丁醇与20g丙醇形成混合溶液,之后由单向膜分别包裹20g浓度为30wt%双氧水溶液和0.5g亚乙基脲所组成氧化还原体系在混合溶液中作用0.5h后取出,使混合溶液相互取代生成不同长度的侧链,生成产物二,添加异戊二烯1g阻止其生成长链;其次,分别加热上述两步所得物质,使其温度达到60℃,将加热后两种产物在10g浓度为35wt%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时间为2.5h;最后,将所产生的溶液冷却室温后加入氢氧化钠或者水,调节其固含量达到30%,制得抗泥剂a3。

具体应用效果评价

配置c60自密实混凝土,其基准配合比见表1,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在此基础上,内掺相对集料质量3%(即50.7kg)蒙脱土、伊利土、高岭土和自筛土四种粘土,测量了所合成抗泥剂对含有泥土混凝土的扩展度和1h后扩展度以及3d和28d抗压强度的影响,其结果见表2。

其中,自筛土的处理方式如下:选取北京某地区的普通土,通过200目筛子后,在烘干箱中以105℃温度烘干24h,制得所需自筛土。

表1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表2混凝土抗泥剂掺量及其扩展度和强度结果

根据上述混凝土扩展度和强度实验结果可知,所合成的抗泥剂均具有较强的抗泥能力,能够在高含泥量状态下保证混凝土的扩展度,且具有良好的保持流动性能力。在高掺泥情况下混凝土流动性损失较小,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且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该抗泥剂为机制砂、建筑垃圾等可再生资源代替优质河砂应用于混凝土提供了便利条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