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高强度瓷质釉面砖与流程

文档序号:22630555发布日期:2020-10-23 19: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高强度瓷质釉面砖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高强度瓷质釉面砖。



背景技术:

由于釉面砖生产工艺都是坯体层上施釉后烧成,由于釉面层承担装饰效果往往使用较好的原料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坯体层大多选用廉价原料,由于釉面层和坯体层原料品质的差异,导致出现了坯体成品底部和面部色相不一样,俗称“两层皮”,尤其白度和氧化程度差别明显,使得陶瓷砖成品的底面色调与其侧面、顶面的色调都不一样。

陶瓷砖成品强度的大小表征着陶瓷砖生命周期的长短,因此陶瓷砖制造企业和消费者都期望获得高强度的瓷砖产品。目前国标(gb/t3810.1-2006)规定的瓷砖强度检测方法中明确要求检测瓷砖强度时要瓷砖正面朝上或者釉面朝上,一般瓷砖正面都或施釉或经过装饰打磨光滑平整,瓷砖背面压制时形成有背纹,粗糙不平整而且背面的致密度比正面弱,检测瓷砖强度时正面朝上背面朝下,压力从上往下施加且逐步加大直至瓷砖裂开,瓷砖裂开的时候都是底部先裂,因此瓷砖底部的抗断裂能力和抗拉伸能力决定了瓷砖的强度的高低。因此如何提高瓷砖背面抗断裂能力和抗拉伸能力来提升瓷砖的强度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在瓷质釉面砖的砖体布施有强度增强釉,有利于提升瓷质釉面砖的强度和防止强度增强釉的脱落,确保强度增强釉瓷质釉面砖成品的色相一致,且工艺简单,操作性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述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瓷质强度增强釉面砖,其砖体布施有强度增强釉,使得釉面砖成品色调一致,有利于提高釉面砖的砖坯强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强度增强釉原料按配比制备强度增强釉,其中,所述强度增强釉的原料包括钠长石和钾长石,且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钾长石的al2o3含量为18~20%,所述钾长石的k2o含量为10~12%;

b、将面釉原料按配比加入球磨机球磨,获得面釉;

c、将步骤b的面釉布施于瓷质砖坯体的上表面,形成面釉层;

d、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底面,形成强度增强釉层,其中,所述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与所述瓷质砖坯体的熔融温度之间的差值≤3℃,且所述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与所述瓷质砖坯体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3;

e、将步骤d的瓷质砖坯体进行烘干和烧制,形成釉面砖。

优选的,所述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0.1mpa。

优选的,步骤d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d1、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喷涂或者辊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底面,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

d2、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刷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d1的瓷质砖坯体的侧面,形成侧面强度增强釉层。

优选的,当利用辊涂的施釉方式对砖坯底面施釉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时,施釉厚度为0.6~1.8mm;

当利用喷涂的施釉方式对砖坯底面施釉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时,施釉厚度为0.18~0.35mm;

当利用刷涂的施釉方式对砖坯侧面施釉形成侧面强度增强釉层时,施釉厚度为0.02~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1之前还包括步骤d0:

d0、调节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令用于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35~1.40,用于辊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60~1.80,令用于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64~1.82。

优选的,按照质量份数,所述强度增强釉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熔块0~5份、钠长石35~45份、钾长石10~25份、硅灰石0~3份、烧土10~18份、高岭土8~16份、氧化铝0~5份和石英5~9份。

优选的,步骤d中,还包括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侧面。

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使用上述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所述高强度瓷质釉面砖包括强度增强釉层、瓷质砖坯体层和面釉层,所述强度增强釉层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层的底面,所述面釉层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层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强度增强釉层还设置于所述瓷质坯体层的侧面;

所述强度增强釉层分为底面强度增强釉层和侧面强度增强釉层,所述底面强度增强釉层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的底面,所述侧面强度增强釉层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强度增强釉层1的吸水率与所述强度增强釉层1的吸水率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在瓷质釉面砖的砖体布施有强度增强釉,有利于提升瓷质釉面砖的强度和防止强度增强釉的脱落,确保强度增强釉瓷质釉面砖成品的色相一致,且工艺简单,操作性强。进而提出一种上述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瓷质强度增强釉面砖,其砖体布施有强度增强釉,使得釉面砖成品色调一致,有利于提高釉面砖的砖坯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强度增强釉层1、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瓷质坯体层2、面釉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强度增强釉原料按配比制备强度增强釉,其中,所述强度增强釉的原料包括钠长石和钾长石,且按照质量百分比,所述钾长石的al2o3含量为18~20%,所述钾长石的k2o含量为10~12%;

b、将面釉原料按配比加入球磨机球磨,获得面釉;

c、将步骤b的面釉布施于瓷质砖坯体2的上表面,形成面釉层3;

d、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底面,形成强度增强釉层1,其中,所述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与所述瓷质砖坯体2的熔融温度之间的差值≤3℃,且所述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与所述瓷质砖坯体2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3;

e、将步骤d的瓷质砖坯体进行烘干和烧制,形成釉面砖。

为了解决釉面砖的表面与底面和/或侧面色相不一致的问题,本技术方案在瓷质砖坯体2的底面布施有强度增强釉层1,强度增强釉层1与面釉层3同样拥有釉层的光泽透明性能和质地,因此,强度增强釉层1能与釉面砖中的面釉层3互相烘托,自然融合于同一件釉面砖产品中。

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釉面砖的面釉熔融温度一般比坯体低50~130℃,使得面釉在高温作用下呈熔融的玻璃状覆盖在坯体表面上平滑铺开形成面釉层。烧制时,如果在坯体底部布施面釉,由于面釉与坯体的熔融温度相差较大,坯体还未开始进入烧结阶段,面釉已经开始熔融,而随着辊道窑中辊棒的转动瓷砖在窑炉中的不断向前运行时,一部分提前熔融呈现液态的面釉会不断的缠绕在窑炉棍棒上,使瓷砖的运行方向偏斜,瓷砖容易撞到窑墙上,发生卡窑事故。另一部分由于和坯体底部粘附力弱在烧制的过程中面釉会从坯体底部脱落,堆积到窑底,影响窑炉内部气流的运行和窑炉内部温度场的均匀,使产品出现变形和色差。并且,由于陶瓷砖的面釉功能是为了承接各种印花装饰层,主要考量发色能力,充分展示瓷砖外表的美轮美奂,其没有抵抗瓷砖变形的功能性,相反施了面釉的砖在烧制的时候更加容易变形。因此,为了使布施在釉面砖坯体层底部的强度增强釉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脱落,同时防止砖坯变形,本技术方案对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和膨胀系数进行了限定,分别是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与瓷质坯体层2的熔融温度之间的差值≤3℃,且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与瓷质坯体层2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3。需要说明的是,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指的是强度增强釉的最高熔融温度,瓷质砖坯的熔融温度指的是烧制瓷质砖时窑炉的最高温度,膨胀系数特指的是从室温到400℃或者室温到600℃的膨胀系数。

进一步地,在强度增强釉需要满足上述熔融温度和膨胀系数的前提下,本技术方案还对强度增强釉的原料进行选择和复配,使其在白度、光泽度等视觉性能上与面釉层一致,从而达到底面色调与其侧面和/或顶面的色调一致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釉面砖产品的强度。

具体地,本技术方案给坯体底面和/或侧面布施一层强度增强釉,相当于给坯体底部穿上一件强度增强釉衣服,强度增强釉衣服比坯体具有更高的耐火度和范围更宽的耐受度,解决宽体辊道窑温差大对砖坯的直接影响,控制产品形变度。其次施了强度增强釉的砖坯格子底部被强度增强釉填充,格子底部充盈了致密度高的强度增强釉,减弱了格子底部和筋的致密度差,有利于提高产品强度。

本技术方案中,用于提高釉面砖强度的强度增强釉包括钠长石和钾长石。

钾钠长石是强度增强釉的重要熔剂,在高温熔融时刻产生液态玻璃相,降低熔体的高温粘度,由钠长石和钾长石引入的k2o和na2o与釉料中其它常规的熔剂可形成各种固溶体,从而促进固相反应,并能提高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k2o的热膨胀系数值为8.5,na2o的热膨胀系数值为10.0,依此可以调节釉料的膨胀系数,使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值等于或略大于坯体膨胀系数值,使釉层处于压应力状态,使坯体机械强度得到提高。

钾钠长石中特别是钾长石溶解石英能力很强,有利于降低强度增强釉的高温粘度和表面张力,使釉料的高温流动性增加,釉液在高温时的铺展能力的增加使熔融釉液能均匀的填充坯体底面的低凹处,并平整地覆盖于坯体的底面,使釉面平滑光润,从而提高强度增强釉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选用al2o3含量为18~20%且k2o含量为10~12%的钾长石添加至强度增强釉中,有助于更好地拓宽其熔融范围,从而进一步抑制并改善窑炉内由于存在截面温差大,导致窑内高温侧的坯体和低温侧的坯体烧成时收缩不一致导致坯体变形的状况,同时有利于提高釉面砖产品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强度增强釉、面釉和瓷质砖坯体可以现有的陶瓷砖常规配方制备而成,且强度增强釉和瓷质砖坯体的熔融温度和膨胀系数可通过以上常规陶瓷原料调整而成。

更进一步说明,步骤a的具体步骤可包括以下两种步骤中的任意一种:

(1)a、将强度增强釉原料按配比加入球磨机,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和水混入球磨机进行球磨,获得强度增强釉;

其中,按照质量比,所述强度增强釉原料、研磨球和水的添加比例为1:2:(1~0.8)。以强度增强釉原料为1重量份,则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量为0.15~0.25重量份,三聚磷酸钠的添加量为0.2~0.35重量份。

(2)a、按配比称取强度增强釉原料形成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加入球磨机干法球磨;最后按配比将混合料和有机溶剂混合搅拌,形成强度增强釉;当利用有机溶剂制备强度增强釉时,其能提供更好的粘附力,防止瓷砖在进窑烧制之前强度增强釉脱落。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乙二醇、丙三醇、聚醚多元醇、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且所述混合料、乙二醇、丙三醇、聚醚多元醇、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添加比例为(7~30):(40~50):(20~30):(15~25):(5~10):(5~10)。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0.1mpa。

其中,将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控制为≥0.1mpa,有利于防止强度增强釉从陶瓷砖坯体的底部脱落,确保釉面砖成品的色相一致,且工艺简单,操作性强。

更进一步说明,步骤d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d1、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喷涂或者辊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底面,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

d2、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刷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d1的瓷质砖坯体的侧面,形成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

位于底面的强度增强釉层利用喷涂或者辊涂的施釉方式进行布施,有利于在坯体层的底部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强度增强釉层,能有效确保强度增强釉层功能的实现。

位于侧面的强度增强釉层利用刷涂的施釉方式进行布施,有利于在坯体层的侧部形成具有薄壁的强度增强釉层,在确保强度增强釉层功能实现的同时有效避免侧面强度增强釉层对釉面砖的铺贴产生影响。

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釉面砖施轴顺序为:

首先,在瓷质砖坯体的上表面布施面釉;

然后,往瓷质砖坯体的底面喷涂强度增强釉;

最后,在瓷质砖坯体前进两侧设置涂刷施轴,涂刷上有强度增强釉,陶瓷砖坯体在前进的过程中,左右两边碰到涂刷即可完成施釉,然后夹紧陶瓷砖坯体未施轴的两个侧面,将其旋转90度,完成前后两个侧面的施釉后送入窑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与瓷质砖坯体2的熔融温度之间的差值≤3℃,且其膨胀系数与瓷质砖坯体2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3,因此强度增强釉不会釉面砖烧制的过程中脱离瓷质砖坯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由于本技术方案中的强度增强釉与窑炉中的辊棒直接接触,因此,强度增强釉难免会粘在辊棒上,但也仅有少量的强度增强釉会粘在辊棒上,而且由于本技术方案的强度增强釉并不承载装饰功能,因此可忽略此影响。

优选的,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在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的底面布施背底浆,背底浆有利于防止位于底面的强度增强釉粘在窑炉辊棒上。

更进一步说明,当利用辊涂的施釉方式对砖坯底面施釉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时,施釉厚度为0.6~1.8mm;

当利用喷涂的施釉方式对砖坯底面施釉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时,施釉厚度为0.18~0.35mm;

当利用刷涂的施釉方式对砖坯侧面施釉形成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时,施釉厚度为0.02~0.05mm。

更进一步说明,步骤d1之前还包括步骤d0:

d0、调节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令用于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35~1.40,用于辊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60~1.80,令用于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64~1.82。

根据不同的施釉方式对强度增强釉的比重进行调整,有利于保证强度增强釉施釉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强度增强釉对砖坯起到保护作用。

喷涂施釉是用喷枪以压缩空气将釉浆喷洒成雾状,吹到砖坯上,这样釉便附着于砖坯上了。喷涂施釉要求釉浆水份大,浓度小,因此比重为1.35-1.40之间。喷涂比重大于1.40,釉浆容易堵塞喷枪,喷涂比重小于1.35,喷到砖坯的釉浆量太少,太薄。

辊涂施釉是用一个圆柱形的胶辊置于釉槽之上,釉槽中充盈有强度增强釉浆,釉槽相对垂直于施釉线,釉槽在施釉线的下方,砖坯在施釉线上前进的时候,釉槽上的胶辊开始转动,胶辊上粘连的强度增强釉浆随着胶辊的转动和砖坯的前行而布施在砖坯底部。

胶辊辊涂施强度增强釉时比重小于1.60,釉浆浓度小,釉浆和胶辊粘附力小,胶辊上粘附的釉浆少,涂覆到砖坯上的强度增强釉少,厚度偏薄,不能很好的充盈砖坯底部。胶辊辊涂施强度增强釉时比重大于1.80,釉浆浓度大,釉浆和胶辊粘附力大,胶辊上粘附的釉浆多,涂覆到砖坯上的强度增强釉多,厚度偏厚,砖坯底部釉太多。

由于施釉部位在坯体的侧面,所以刷涂在坯体侧面的施釉方式多为手工施釉,本技术方案将用于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限定为1.64~1.82。强度增强釉比重小于1.64时,釉浆水份大,坯体侧面吸水面积小,施釉后表干速率慢,不适宜后续工序作业;强度增强釉比重大于1.82时,釉浆浓度大,不方便进行坯体侧面涂刷连续涂刷操作作业,涂刷侧面的釉层不均匀。

更进一步说明,按照质量份数,所述强度增强釉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熔块0~5份、钠长石35~45份、钾长石10~25份、硅灰石0~3份、烧土10~18份、高岭土8~16份、氧化铝0~5份和石英5~9份。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强度增强釉包括以下原料组分:熔块0~5份、钠长石35~45份、钾长石10~25份、硅灰石0~3份、烧土10~18份、高岭土8~16份、氧化铝0~5份和石英5~9份;釉料中的al2o3含量较高,使玻璃相的高温粘度较大,较多的长石量,能促进快速熔融,并使熔融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排出干净,提高强度增强釉的致密性,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

本技术方案中的强度增强釉中,钠长石的添加量为35~45份、钾长石的添加量为10~25份。当钠长石用量大于45份、钾长石用量大于25份时,釉熔体的高温粘度偏低,玻璃液较多,强度增强釉不能光滑平润的填充布施在坯体上,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也比坯体偏大,对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不明显。当钠长石用量小于35份、钾长石用量小于10份时,釉熔体的高温粘度偏高,玻璃液较烧,强度增强釉也不能光滑平润的填充布施在坯体上,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比坯体偏小,釉层处于张应力状态,对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不明显。

熔块在高温熔融时可产生液态玻璃相,降低熔体的高温粘度,由熔块引入的cao和bao与釉料中的其它熔剂可形成各种固熔体(即玻璃相),从而促进固相反应,玻璃液填充釉体空隙,釉面平滑光润。熔块有助于强度增强釉的致密和减少空隙率,布施了强度增强釉的砖坯格子底部被致密的强度增强釉填充,格子底部充盈了致密度高的强度增强釉,孔隙率小,减弱了格子底部和筋的致密度差,有利于提升釉面砖产品的强度。

硅灰石能增加釉的抗折强度和硬度,降低釉的膨胀系数,同时可提高坯釉结合性。烧土指的是煅烧高岭土,由高岭土经过高温煅烧,失去了结晶水和有机物,基本上没有烧失量,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膨胀系数较小,将其加入至釉料中,有利于确保强度增强釉尺寸准确,平整不变形。高岭土是釉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将其添加至釉料中,有利于满足釉料的悬浮性和附着力。氧化铝膨胀系数小,其可用于调节釉料的熔融温度。石英中的硅是釉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二氧化硅能很容易与其他氧化物形成各种复杂的硅酸盐,釉中石英量增加时会提高熔点,使釉难熔,降低釉熔融时的流动性,增加釉对水和化学物质的侵蚀能力,降低釉的膨胀系数,增加釉的机械强度和硬度。

更进一步说明,步骤d中,还包括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侧面。

在本技术方案的步骤d中,还包括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侧面,使砖体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和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令裸露的坯体全部被强度增强釉料包裹,从而确保釉面砖成品的色相一致,更进一步提高釉面砖成品的强度。

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使用上述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所述高强度瓷质釉面砖包括强度增强釉层1、瓷质砖坯体层2和面釉层3,所述强度增强釉层1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层2的底面,所述面釉层3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层2的顶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上述由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高强度瓷质釉面砖,其砖体布施有强度增强釉,使得釉面砖成品的砖体色调一致,同时有利于提高釉面砖产品的强度。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强度增强釉层还设置于所述瓷质坯体层的侧面;

所述强度增强釉层分为底面强度增强釉层和侧面强度增强釉层,所述底面强度增强釉层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的底面,所述侧面强度增强釉层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的侧面。

强度增强釉层1分为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和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所述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层2的底面,所述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位于所述瓷质砖坯体层2的侧面。本技术方案的强度增强釉层1分为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和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且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位于瓷质砖坯体层2的底面,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位于瓷质砖坯体层2的侧面,有利于使釉面砖的每一个面都色相一致,更进一地提升釉面砖的外观效果。

优选的,所述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的厚度为0.1~0.3mm。本技术方案将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的厚度限定为0.1~0.3mm,当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太薄时,不能将瓷质砖坯体层2底部的几何底纹完全充盈,容易降低对瓷质砖坯体层2的保护能力;当底面强度增强釉层11太厚时,容易影响瓷砖的正常铺贴,不利于保证瓷砖铺贴的美观。

优选的,所述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的厚度为0.02~0.05mm。本技术方案将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的厚度限定为0.02~0.05mm,当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太薄时,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不能完全遮盖瓷质砖坯体层2侧面的色相,使得瓷质砖坯体层2侧面的白度、光泽度、透光度等性能指标容易与面釉层3的白度、光泽度、透光度等性能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易克服,不利于确保釉面砖成品的色相一致,当侧面强度增强釉层12太厚时,容易影响瓷砖的正常铺贴,不利于保证瓷砖铺贴的美观。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强度增强釉层1的吸水率与所述强度增强釉层1的吸水率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5%。

烧结度是指烧结温度,指陶瓷生坯通过烧结,达到气孔最小,收缩最大,产品最致密,性能最优良,成为坚实集结体状态时的温度。陶瓷砖的吸水率可用于表征其烧结度,为了使釉面砖中强度增强釉层1能与瓷质坯体层2进一步地互相烘托,自然融合于同一件产品中,本技术方案还进一步对釉面砖的烧结度进行了限定,有利于提高釉面砖中强度增强釉层1与瓷质坯体层2的结合性。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组1-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下表1配比的强度增强釉原料加入球磨机,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和水混入球磨机进行球磨,获得强度增强釉;

b、将面釉原料按配比加入球磨机,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和水混入球磨机进行球磨,获得面釉,其中,面釉由常规的釉面砖面釉配方制得;

c、将步骤b的面釉布施于瓷质砖坯体的上表面,形成面釉层;

d1、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辊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底面,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且底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1.2mm;

d2、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刷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d1的瓷质砖坯体的侧面,形成侧面强度增强釉层,且侧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0.03mm;

其中,瓷质砖坯体由常规的瓷质砖坯体配方制得,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为0.1mpa,且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与瓷质砖坯的熔融温度之间的差值为3℃,且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与瓷质砖坯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为3;

e、将步骤d2的瓷质砖坯体进行烘干和烧制,形成釉面砖。

表1实施例组1中强度增强釉的原料组分

分别采用上表中不同原料组分的强度增强釉制备釉面砖,观察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并对获得的釉面砖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白度测试、光泽度测试和强度测试,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组1中不同釉面砖的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实施例组1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组3中不同釉面砖中柔性釉的白度均大于50度,且其光泽度均小于40,利用本技术方案的柔性釉来制备釉面砖,可使釉面砖的底部获得较高的强度,其破坏强度至少可达到3270n,且其断裂模数可达到58.04mpa。

对比实施例组1-一种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下表3配比的强度增强釉原料加入球磨机,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和水混入球磨机进行球磨,获得强度增强釉;

b、将面釉原料按配比加入球磨机,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和水混入球磨机进行球磨,获得面釉,其中,面釉由常规的釉面砖面釉配方制得;

c、将步骤b的面釉布施于瓷质砖坯体的上表面,形成面釉层;

d1、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辊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c的瓷质砖坯体的底面,形成底面强度增强釉层,且底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1.2mm;

d2、将步骤a的强度增强釉利用刷涂的施釉方式布施于步骤d1的瓷质砖坯体的侧面,形成侧面强度增强釉层,且侧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0.03mm;

其中,瓷质砖坯体由常规的瓷质砖坯体配方制得,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为0.1mpa,且强度增强釉的熔融温度与瓷质砖坯的熔融温度之间的差值为3℃,且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与瓷质砖坯的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值为3;

e、将步骤d2的瓷质砖坯体进行烘干和烧制,形成釉面砖。

表3对比实施例组1中强度增强釉的原料组分

分别采用上表中不同原料组分的强度增强釉制备釉面砖,观察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并对获得的釉面砖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白度测试、光泽度测试和强度测试,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对比实施例组1中不同釉面砖的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实施例1-1与对比实施例1-1的测试结果可知,当强度增强釉层中的熔块添加量过多时,强度增强釉的火度明显降低,釉面容易过烧出现针孔,对砖坯成品的强度提升不明显。

通过实施例1-1、1-3与对比实施例1-2~1-5的测试结果可知,当钠长石用量大于45份、钾长石用量大于25份时,釉熔体的高温粘度偏低,玻璃液较多,强度增强釉不能光滑平润的填充布施在坯体上,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也比坯体偏大,对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不明显。当钠长石用量小于35份、钾长石用量小于10份时,釉熔体的高温粘度偏高,玻璃液较烧,强度增强釉也不能光滑平润的填充布施在坯体上,强度增强釉的膨胀系数比坯体偏小,釉层处于张应力状态,对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不明显。

实施例组2-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

根据实施例1-3中相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下,仅改变强度增强釉层中所添加的钾长石的种类,如下列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2-1:钾长石的al2o3含量为18%,且其k2o含量为10%;

实施例2-2:钾长石的al2o3含量为19%,且其k2o含量为11%;

实施例2-3:钾长石的al2o3含量为10%,且其k2o含量为12%;

实施例2-4:钾长石的al2o3含量为20%,且其k2o含量为5%;

将上述钾长石依据实施例1-3中的制备方法制备釉面砖,观察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并对获得的釉面砖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白度测试、光泽度测试和强度测试,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实施例组2中不同釉面砖的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实施例1-3和实施例2-1、2-2的性能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选用al2o3含量为18~20%且k2o含量为10~12%的钾长石添加至强度增强釉中,有助于更好地拓宽其熔融范围,从而进一步抑制并改善窑炉内由于存在截面温差大,导致窑内高温侧的坯体和低温侧的坯体烧成时收缩不一致导致坯体变形的状况,同时有利于提高釉面砖产品的强度。

通过实施例1-3和实施例2-3、2-4的性能测试结果可知,显然地发现,实施例2-3和2-4的釉面砖的白度和光泽度较差,不能满足釉面砖成品顶面、底面和/或侧面的色相保持一致。

实施例组3-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

根据实施例1-3中相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下,仅调整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大小,如下列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3-1: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为0.01mpa;

实施例3-2: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为0.05mpa;

实施例3-3: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为0.15mpa;

实施例3-4: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为0.2mpa;

将上述强度增强釉依据实施例1-3中的制备方法制备釉面砖,观察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并对获得的釉面砖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白度测试、光泽度测试和强度测试,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实施例组3中不同釉面砖的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实施例1-3和实施例3-1、3-2的性能测试结果可知,若本技术方案中的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较小,其容易从瓷质砖坯体的底部或侧壁脱落,从而无法保证陶瓷砖成品的色相一致,更加无法达到高强度的效果。

通过实施例1-3和实施例3-3、3-4的性能测试结果可知,将强度增强釉的粘结力控制为大于等于0.1mpa,有利于防止强度增强釉从瓷质砖坯体的底部脱落,确保陶瓷砖成品的色相一致,确保釉面砖成品强度的提高,且工艺简单,操作性强。

实施例组4-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

根据实施例1-3中相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下,仅改变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如下列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4-1:

底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0.5mm;

侧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0.1mm;

实施例4-2:

底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1mm;

侧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0.18mm;

实施例4-3:

底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1.4mm;

侧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0.35mm;

实施例4-4:

底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2mm;

侧面强度增强釉层的施釉厚度为0.5mm;

将上述施釉厚度的强度增强釉层依据实施例1-3中的制备方法制备釉面砖,观察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并对获得的釉面砖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白度测试、光泽度测试和强度测试,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7实施例组4中不同釉面砖的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实施例1-3和实施例组4的性能测试结果可知,本技术方案对强度增强釉的施釉厚度进行,有利于避免砖体出现缺釉现象,同时能有效确保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平整,防止釉面出现起伏。

实施例组5-一种高强度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

根据实施例1-3中相同的制备方法和条件下,仅改变强度增强釉的比重,如下列实施例所示:

实施例5-1:

用于辊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5;

用于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55;

实施例5-2:

用于辊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6;

用于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64;

实施例5-3:

用于辊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8;

用于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82;

实施例5-4:

用于辊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9;

用于刷涂的强度增强釉比重为1.91;

将上述强度增强釉依据实施例1-3中的制备方法制备釉面砖,观察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并对获得的釉面砖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白度测试、光泽度测试和强度测试,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8实施例组5中不同釉面砖的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实施例1-3和实施例组5的性能测试结果可知,当涂覆到砖坯上的强度增强釉比重少,其形成的抗形釉施釉釉层的厚度偏薄,不能很好的充盈砖坯底部,有缺釉现象,不利于提升瓷砖的强度。当强度增强釉的比重过大时,釉浆浓度大,涂覆到砖坯上的强度增强釉变多,其形成的抗形釉施釉釉层的厚度偏厚,砖坯底部釉太多,不利于瓷砖后期的铺贴。

对比实施例2-一种瓷质釉面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面釉原料按配比加入球磨机,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和水混入球磨机进行球磨,获得面釉,其中,面釉由常规的釉面砖面釉配方制得;

b、将步骤a的面釉布施于瓷质砖坯体的上表面,形成面釉层;

c、将步骤b的瓷质砖坯体进行烘干和烧制,形成釉面砖。

观察釉面砖外表,并对获得的釉面砖按照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进行白度测试、光泽度测试和平整度测试,其结果如下表9所示:

表9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组1的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通过一般釉面砖与本技术方案中具有强度增强釉层的釉面砖的对比测试结果可知,本技术方案的釉面砖顶面色调与其侧面和/或底面的色调一致的效果。另外,本技术方案还赋予了釉面砖高强度的性能,其能有效提升釉面砖产品的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有利于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性能需求,提高强度增强釉的适用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